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16 18:27:45| 人氣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句話的溫柔 ~~轉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常對別人的不幸,不知所措。
但適時的一句話或一個擁抱,
卻能給對方極大的安慰。
康健雜誌68期  文/吳若權

我在波士頓唸書時,
曾認識一對公費留學的夫妻朋友,
先生在通過博士論文口試的那個月,
發現自己得到一種罕見的癌症,
而且是末期。

太太在電話那頭哽咽:
「他病了,為什麼這麼好的人會碰到這種事?」
在美國和他們互相照顧,親似家人的我,
竟啞口無言,不知如何是好。

先生出殯那天,我在告別式上,看到太太和4歲與6歲的小女兒,
站在台前木然遲緩地鞠躬答禮,想到「她們母女三人,以後要怎麼走下去?」
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悲傷與不捨,淚水也止不住地流,
滴在黑色的衣襟上,我自己,都快哭到昏厥。

直到晚上,哀慟的太太才喃喃自語說:「你看他做人多成功!」
那時只剩下我,聽她沒頭沒腦地說,
「來的人都捨不得他,好多人在哭,連你也哭成這樣……」
我是真的除了哭,什麼也不會。

後來,我才知道,好多人跟我一樣,碰到這種情況,常不知所措。
當朋友生病、面對親人死亡、離婚或失業時,自己會突然「失能」,
變得不會說話,也不會應對,甚至,連手腳都不會擺。

但我對自己的無能,卻有些愧疚與不安,
直到讀了一篇報導,心中才慢慢釋然。

美國杜克大學社區健康照護中心的社工師皮契爾解釋,
如果我們目睹別人的痛苦或不安,會變得無能無語,甚至想逃離,
都是正常反應,因為,那表示我們對此也感到害怕或焦慮。

但安慰陪伴,也是一種人際關係。
許多研究發現,人在沮喪時,如有朋友相伴,
即使是最拙的話,也有安慰效果。
因此,每個人都該培養這種能力,才能與人互為支持,彼此幫助。

於是,我開始我的學習之旅。

去請教不同人,特別是有經驗的心理諮商與輔導人員,
問他們怎麼適切、有效地陪伴朋友?

當朋友生病了
在馬偕醫院的協談中心,和社工師曹淑華聊起上述遭遇。

她勸我別太自責,別怪自己好像使不上力。
其實,無聲的陪伴與關心,已經給他們很大的力量。

但她也提出許多建議,卻是我從前不知道的。

像是朋友罹患重病時,我們能做的,是先傾聽及接納他的感受,
而不是用常識或醫學知識與他辯駁,企圖說服他別擔心。
生病的人多半既震驚又害怕,也可能忿忿不平,
覺得為什麼是他,或已坦然接受。
但不管怎麼樣,都要先接受他複雜的情緒,讓他安全無懼地說出來。

接下來,再表達你對他的疼惜或不捨。
像是「知道你病了,我心裏也好難過」。
如果已進入重大手術或化療,不妨告訴他:
「你好勇敢,聽說這種手術或化療很辛苦,你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他的情況愈來愈糟,甚至進入臨終狀態,
更要仔細聽他心裡想說的話。
因為他有可能想交代後事,也可能想感謝或叮嚀朋友,別拒絕或壓抑他,
不要用「別想那麼多,一切都會沒事」的話來搪塞。
反而要適時問他,
「你還想做什麼?」、「還有什麼願望?我們可以幫忙的?」
當朋友失去所愛的人至於那位太太的遭遇,
曹淑華說,我和她一起同哭,是再好不過的安慰了。

面對親人的亡故,人會有很多情緒,
像傷心、哭泣、自責或強烈的失落感,
這時,還是先照顧他的情緒。

當對方傷心哭泣時,就在旁邊遞上衛生紙,拍拍他或抱抱他。
人在極度哀傷時,無形的肢體語言,比什麼都有用。

如果還是想說點話,不妨說:
「我知道你很難過,我也是」、「我也很想念他」。
但別說:「別再哭了,這樣哭對你身體不好」或「你要節哀順變」,
因為這只反應出我們不知如何是好,希望趕快停止這窘境。

但真正對他好的,是讓他的悲傷有個出口,把情緒宣洩出來。

有時候,做點什麼會比說什麼更好。
但別只說:「要幫什麼忙,告訴我」,
而是更具體的:「我要去超市買菜,要不要順便帶點東西給你?」
或「我要帶小孩去看電影,你那個大的可能有興趣,要不要讓他一起來?」
不著痕跡的邀約或幫忙,會給對方說不出的溫暖。

最後,失去親人的朋友,需要長期陪伴和關注,而不是葬禮結束就好了。
根據觀察,失去親人,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才能慢慢恢復,有人更長。
所以做朋友的,別忘了繼續關心他,
隔一陣子打個電話、寫個e-mail或卡片,問候一下。

我很感謝曹淑華給我這麼多寶貴的建議,如果能早點知道該多好。
但陪伴安慰原來不止一種,還有別的,而我很快就碰到了。

當朋友丟臉難堪那天一大早,我被急促的電話聲吵醒,
「我的事,有人說要爆料,」一個女友慌張地說。

「什麼事?」

「就是我和某人在一起的事。」
原來,是前陣子和她有親密關係的男子,
身旁還有許多舊愛,其中一人威脅她離開,否則要把她抖出來。

「這樣會害死我,我還有先生和小孩,」她急得哭起來。我嘆了一口氣,
心想「我不是都跟妳講過了」,但看她如此驚慌,便不忍再苛責。

後來,她吃了很長一段時間抗憂鬱的藥,醫生診斷她是重度憂鬱。

她的事,又再一次讓我覺得,自己實在不是好的安慰者,
除了耿直的脾氣和強烈的道德感,好像什麼忙也幫不上。

於是,我又帶著疑惑,去找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關輔中心主任葉貞屏。

在討論過程中,她給我許多亮光,
讓我知道,做人,其實可以更柔軟有彈性。

從頭講起吧,如果朋友願意跟你說他丟臉不光彩的事,
表示你是他可信賴的對象。
要珍惜這陪伴的機會,因為他可能除你以外,再也沒有人可以講。

不過,如果你的價值觀和他有所不同,基於安慰陪伴的立場,
不妨先放下自己的價值觀,傾聽並接納他的感受。
接納他的情緒,不等於贊同他的行為,所以不用太緊張。
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不妨委婉告訴他:
「我可能不適合陪你,因為我怕把情緒帶給你,也許某某人比較適合。」

台長: 靜子
人氣(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