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2-03 20:55:14| 人氣7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泰戈爾詩集》 ~智慧的大洋中響徹著愛的話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壹、前言─以智慧為開端,以愛為依歸

泰戈爾,印度神秘主義詩人、劇作家、小說家,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的詩作在沉默中產生靈視,在瞬息中尋找永恆,在宇宙萬象中尋找解脫的智慧,這智慧並非世間所稱道的聰明才智而是透徹事物本質的能力,泰戈爾作品中的哲學來自吠陀思想,認為萬物皆來自於梵,梵以愛連結著宇宙萬物,正如吠陀哲學所認知的「世界是從愛中所生,被愛所維繫,為愛所轉動,又回歸於愛」[1]。一切有情在世間流浪生死,唯有看破一切幻相,憶念著梵,最終與梵合一,生命才不再感到孤獨徬徨,而梵在哪裡呢?就在我們的心裏,正如在國片《最遙遠的距離》片尾民歌手胡德夫所唱的歌〈最最遙遠的路〉,歌詞中的第一段為「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 來到最接近你的地方 /這是最最複雜的訓練/引向曲調絕對的單純 /你我需遍扣每扇遠方的門 /才能找到自己的門,自己的人」[2],這歌詞改編自於《頌歌集》的第12首,這最最遙遠的路所要抵達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真心,吠陀哲學認為梵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當我們不斷地生死輪迴,經歷世界的一切,了解生命的全部,知道世界的一切種種皆是幻相,放下自我的種種執念,才可直達本心,與宇宙至上意識合而為一,看到生命的實相。當我們見到生命的實相後,就會知道這宇宙萬有的一切,沒有一物可以獨存,每一種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每件事物都互依互存,知道每個眾生皆為一體,就會自然而然產生愛,泰戈爾的詩以智慧為開端,以愛為依歸。

貳、全書大要

《泰戈爾詩集》一書將泰戈爾多本詩集《漂鳥集》、《新月集》、《採果集》、《頌歌集》、《園丁集》、《愛貽集》、《橫渡集》合譯為一集。《漂鳥集》中的詩都是靈光一閃的短詩,有的如警句格言,有的如日本俳句,充滿動人的風趣;《新月集》是一本童詩集,時以兒童的語調,時以母親的口吻發聲,純真浪漫,是兒童文學的傑作;《採果集》充滿了現世與渴求永恆的思辨;《頌歌集》是對上主的詠歌,泰戈爾以此詩集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園丁集》是戀歌合集,有如《舊約聖經》的《雅歌》,亦如中國的《詩經》,有著「樂而不淫,哀而不傷」[3]的情趣;《愛貽集》對著芸芸眾生充滿的悲憫的愛;《橫渡集》則張顯詩人在萬物中看到上主。總而言之,泰戈爾的作品追求的是「乃是自己解放自己『得大解脫』、『得大自在』、『得大無畏』的絕對自由」,「體認出眾生和我不可分離『冤親平等』、『物我一如』的絕對愛」[4]

參、《泰戈爾詩集》中愛的哲學

     泰戈爾詩集》中愛的哲學正如泰戈爾自己在《人的宗教:泰戈爾論文集》一書中所寫的:「愛證明了大我的存在,也是人類達到圓滿境界的表現。愛帶來一片無垠的大地,在那裡我們不會屈服於飢餓、咆哮、尖牙利爪,不會被有限的物質所奴役,也不會被殘酷的妒意和卑劣的欺瞞所壓迫,因為那裡的共鳴與合作會產生人類最偉大的精神資產。」[5]泰戈爾這段文字充分詮釋自己詩歌中愛的哲學,筆者將其分成下列幾點討論:

一、萬物互效其力

在印度的吠陀思想中,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神()蘊含於一切萬有之中,宇宙的一切事物也顯現著神()的光輝,「在死之中,多數合一,在生之中,一化成多數」[6],萬有都來自於神(),彼此互依互成,互為彼此的因緣,拿人體來比喻,各種器官構成了人體,每個器官都有其作用,缺一不可,當人體中有一個器官出問題了,身體的其他部分也會受到影響。這個世界的運作是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各行各業互補而成,萬物互效其力,其中內在的連結就是愛。我們每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存在,都是外在無數的因緣所成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因為我們得自外界的東西太多,只好貢獻出自己給萬有,如果世界每一份子都能奉獻出自己,以服務他人為職志,這個世界自然就是天堂,就是「極樂世界」,泰戈爾在《頌歌集》第63首如此歌道:「透過生與死,不論今生或者來世,到處是你引導我,總不離你,你是我無限生命的唯一伴侶,永遠用快樂的帶子,把我心和陌生人的心聯繫在一起。人只要認識了你,便沒有一個異邦人,也無門戶不開放。哦,准許我的祈禱,准許我在眾生的遊戲中,永不喪失撫觸那『唯一』的福分。」[7]這唯一就是神,就是梵,然而神就是愛,是愛連結世間的一切。

二、愛就是自由

愛的真諦就是自由,愛是無條件的付出,愛不是占有,愛是一片天空給於被愛者伸展翅膀自由自在地飛翔,正如泰戈爾在詩中所道:「塵世那些愛我的人們,都用盡方法來掌握我。但你的愛不是那樣的,你的愛比他們的偉大,你使我自由。惟恐我忘掉他們,他們從來不敢隨便離開我。而你呢,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你還不曾露臉。假使在我的祈禱中不呼喚你,假使我不把你放在心上,你對我的愛依然在等待著我的愛。」[8]泰戈爾的詩中,神()對世人的愛是真正的愛,如父母望子女成長,沒有條件,不求回報。這種真正的愛就是佛教所謂的慈悲,以智慧去愛就是慈悲,佛教的地藏王菩薩,誓願救度一切眾生,等眾生皆成佛了,祂才要成佛,這就是愛的真諦。愛的真諦是無止盡地付出,給予自由,希望對方實踐自我的價值,完成自我的生命,不求回報,給對方的生命在蔚藍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

三、生命因付出了愛而豐富

生命因付出了愛情、親情、友情、虔敬之情而更加豐富,在吠陀的思想中,眾生皆來自梵,又歸於梵。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神()所做,為神()來體驗經歷這個人生,神()的大愛也需透過眾生的種種行為,才得以實踐。如泰戈爾《頌歌集》第36首所寫的:「這是我對你的祈禱,我主─剷除, 請你剷除我心中貧乏的劣根。請賜我力量來輕易地負載我的歡樂與憂患。請賜我力量,使我的愛在服務中得到果實。請賜我力量,使得我永不遺棄貧賤,也永不屈膝於無禮的強權。請賜我力量,使我的心靈超越於日常瑣務之上。並請賜我力量,得以用愛來把我的力量投效於你的意旨。」[9]就印度的吠陀思想來說,神()就有如大海,每一位眾生如水滴,不管他的一生由高山或平原開始,那降下雨水的雲霧源頭都來自大海,每一滴水匯聚成溪流,又奔向大海,大海因納百川而更加豐富,如此循環不已。神()是變動不居的整體,每位生靈在塵世的付出都使得神()更加豐富。[10]海洋因數萬條溪流匯入而壯闊豐富,溪流中的水也因海洋而獲得力量,兩者相輔相成,生命因付出愛而豐富。

肆、從《泰戈爾詩集》一書所得的啟發

     泰戈爾的詩句充滿智慧與愛的哲學,給生活在步調緊湊、繁忙浮躁的現代都會中身為公務人員的筆者相當多的啟發,分下列幾點討論之:

一、宇宙萬象中自有神啟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地」,神所不在,宇宙萬象之中自有神啟。這就是佛教所說的普賢境界,萬物都在為我說法,如泰戈爾《漂鳥集》中第59首:「永勿懼怕那瞬息─這就是永久唱出的歌聲。」[11]每一個瞬息都帶著永恆的訊息,悟者自悟,迷者自迷。就開悟者或者詩人而言,哪怕一陣風,一股花香,都是新奇的,其中都帶來自實相彼岸的訊息,當我們的靈魂不被名利蒙蔽雙眼、塞住耳鼻,晨早透過樹隙的陽光,輕柔的微風吹過樹梢,樹林湧動發出海浪的聲響,這都在述說著「存在」的神奇。《泰戈爾詩集》中的詩句有許多微言大義,具有芥子納須彌的力量,比如:「霧像愛情一般,在山的心上遊戲,呈現著美的種種奇妙」,「青草尋求牠陸地上的擁擠,樹木尋求著牠天空中的幽靜」,「我們的名字都是黑夜的海波上生出來的閃光,死時不留一點痕跡」。[12]等等。我們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覺得苦悶,覺得不自在,殊不知這是自己不懂得如何去生活,不知道如何去用心,一個懂得如何去生活的人,知道每一片刻都是無限的因緣和合而成,知道每一次呼吸都是神的恩賜,知道每一道光、每陣風的撫觸都帶著神啟。懂得生活的人對生命的任何一件事物都充滿了感激,在每一個人的面容中都可見到神的光芒。

二、神不在宗廟之中,在每個眾生之中

頌歌集》第11首如此寫道:「放棄這種禮讚的高唱和祈禱的低語吧!你在這門窗緊閉的廟宇之孤寂幽暗的角落裡,正向誰禮拜呢?睜開你的眼看看,上帝並不在你面前啊!他是在犁耕著堅硬土地的農夫那裡,在敲打石子的築路工人那裡。無論晴朗或陰雨,他總和他們在一起,他的衣服上撒滿著塵埃。脫掉你的聖袍,甚至像他一樣走下塵土滿布的地上來吧!解脫嗎?什麼地方可以找到這種解脫?我們的主自己高高興興地負起創造的鎖鏈在他身上;他永遠和我們連繫在一起。放下你供養的香和花,從靜坐沉思中出來吧!你的衣服變成襤褸或被染汙,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在勞動裡去會見他,和他站在一起,汗水流在你的額頭。」[13]神並不在廟堂之中,神不在空蕩蕩的教堂中,神在每個眾生之中,《新約聖經》〈馬太福音〉2540節中說道:「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14]身為公務員的我們更應將每個來機關辦理公務的民眾當成神來服侍,俗云:「身在公門好修行。」,面對形形色色的民眾,我們更要善用其心,解決民眾的問題。無形無相的神虛無飄渺,若能將每個民眾都當成神的化現,盡心盡力來服務他,那公職生涯將充滿意義和價值。

三、服務的人生觀

「服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服務」,就吠陀哲學來看整個世界,每件事物都互依互成,互相牽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整個世界是一個有機體,我們生命的價值正是在於服務人群,將自己奉獻於社會全體之中。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天堂和地獄的眾生所使用的筷子都相當地長,無法夾食物給自己吃,地獄的眾生因此長期處於飢餓的狀態,甚至為了搶食,拿筷子互相攻擊對方,而天堂的眾生拿長長的筷子夾食物給對方吃,彼此餵食,互相服務。這個故事是個隱喻,若我們彼此相愛則這個世界就是天堂;若我們自私自利,則這個世界就是地獄。以服務奉獻為人生的宗旨,正如泰戈爾在《採果集》第60首所寫的:「完整的黎明接近,那時你將混合你的生命在一切生命中,最後知道你的本旨。」[15]那本旨就是「彼此相愛」與「服務的人生觀」。

伍、從《泰戈爾詩集》反思臺灣當今社會

    《泰戈爾詩集》是一位心靈純淨的詩人對智慧與愛的歌詠,從泰戈爾的詩句中,我們可以讀到他對世界熱切的擁抱,從中我們反思臺灣當今社會的問題點,如下:

一、個人本位主義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臺灣地狹人稠,人與人之間,競爭激烈。從小到大,生活在臺灣島上的每一個人無時不刻都處在競爭中,求學過程比誰讀的學校較優;工作時比誰的薪水較高,誰升職的速度較快。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培養出一個又一個個人本位主義濃厚的國家主人翁,忘記我們每一個人日常生活所需皆來自世界各個角落人們的犧牲奉獻;人無法獨活,人一出生就需父母的襁褓哺育,成長過程,受教育需學校老師的辛苦教導,才得以成為有用之人;甚至死亡之後,遺體也需親友幫我們入殮送終,沒有其他人的協助,我們無法成就任何事物。個人本位主義是狹觀的謬誤,我們應該教導下一代開闊心胸,帶著感激的心情看待世間的一切事物,若有任何一絲一毫的成就皆是眾因緣所成,功成而弗居,那我們的國家應該會更加和諧,更加富強。

二、耽溺於物質的滿足,忽視心靈的追求

現今的社會不管在何處,所談論的皆為物質享受的話題,現代社會的我們,賺到了一千萬,接著要賺一億,賺到了一億,接著要賺十億,直到賺到了整個地球,還要賺一個半的地球,心不斷地往外奔馳,不斷地追逐物質的欲望,沒有止息的一天,所思所想都是利益的衡量,缺乏往內觀照,忽視心靈的追求,久而久之,才發現內心的良善、愛心、慈悲,那些寶藏已經不見了。追求物質的滿足無可厚非,但過頭了就不行,也要花時間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從事公益或者宗教的活動,物質與心靈,兩者取得平衡,才是正確的一條路。如此,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穩定。

陸、結語

    智慧之所在,愛之所在。打開泰戈爾的詩,在詩集中的每一行、每一句你都能感受到從智慧之海迎面而來的愛的波浪。智慧與愛是一體兩面,有了智慧,便知道個體無法獨存,我們每個個體的生活所需皆來自各方所貢獻的心力、勞力,世界是各種因緣和合密密交織構成的整體,也就是所有的存在都是一體的,無法切割,如佛家認知的:「所有的眾生皆為一體」。知道這個事實後,我們自然就會去愛他人,知道去愛人如己,知道這世界的內在連結本出於愛。讀完《泰戈爾詩集》,讓我知道自己須勇敢去愛,努力去愛,帶著智慧去愛。讓我們秉持著「服務即人生,人生即服務」的價值觀彼此相愛吧!

柒、參考文獻

一、專書

1. 泰戈爾著,周仲諧譯《泰戈爾詩集》,台南市:文國書局,1990年。

2.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

3.《新約聖經》,台中:國際基甸會中華民國總會,2017年。

4. 奧修著,陳明堯譯《與先哲奇人相遇》,臺北市,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5.泰戈爾著,徐翰林譯《泰戈爾的詩》,臺北市:海鴿文化,增訂四版一刷,2016年。

6. 泰戈爾著,曾育慧譯《人的宗教:泰戈爾論文集》,臺北市:商周,城邦文化出版,2016年。

二、單篇文章

1. 余我〈泰戈爾的思想與著作〉,泰戈爾著,周仲諧譯《泰戈爾詩集》,台南市:文國書局,1990年。

2. 侯傳文〈泰戈爾美學初探〉,《印刻文學生活誌》,臺北縣:印刻文學,20094月。

3. 糜文開〈愛貽集序〉,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

4. 王燕〈泰戈爾抒情詩窺微〉,季羨林主編《印度文學研究集刊》,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12月。

三、網頁

1.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p000258-a0456726-s047919-t005-c7

2. https://www.testifygod.com/reception-gold-sentence.html



[1] 參考余我〈泰戈爾的思想與著作〉,泰戈爾著,周仲諧譯《泰戈爾詩集》,台南市:文國書局,1990年,附錄頁5。

[2]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227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p000258-a0456726-s047919-t005-c7

[3] 此語為孔子在論語中對《詩經》的評價。

[4]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389。

[5] 泰戈爾著,曾育慧譯《人的宗教:泰戈爾論文集》,臺北市:商周,城邦文化出版,2016年,頁53

[6]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29。

[7]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258-259。

[8]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238-239。

[9]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241。

[10] 參考奧修著,陳明堯譯《與先哲奇人相遇》,臺北市,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6月,頁170。

[11]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24

[12]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11-86。

[13]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227-228。

[14] 《新約聖經》,台中:國際基甸會中華民國總會,2017年,頁34。

[15] 泰戈爾著,麋文開主譯《泰戈爾詩集》,臺北市:三民書局,重印二版六刷,2016年,頁196。

台長: 劉俊余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7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