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許悔之的以佛典入詩
摘要
許悔之以佛入詩,主題涵攝廣泛,從〈肉身〉一詩開始他以佛入詩的探索,從靈肉的辯証,以佛菩薩為借喻,歌詠人世,其作品在向佛陀低語之際,渴求解脫,卻又時時耽溺著人世。
關鍵字:許悔之、佛典入詩、台灣現代詩
壹、前言
中國至魏晉南北朝以來,就有以佛典入詩和在詩句暗藏禪意的現象,到了唐朝蔚為大觀。進入的白話文學時期,這個現象依然存在著,但暗而不張。之後大陸淪陷,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新文學的火把在台灣持續地傳遞下去,但佛典入詩到了詩人周夢蝶出現,才有可供言說的成績。在台灣文學佛典入詩經過幾番的形變,從周夢蝶的孤冷,敻虹的虔誠到許悔之的狂野肆恣,台灣的現代詩以佛典入詩的現象,也蔚為大觀。
筆者好奇的是佛典入詩到了許悔之的作品將呈現什麼樣的風景。
貳、許悔之的款款低語
許悔之年少時期喜讀佛經,其詩經常使用佛典來構築詩中的意象,藥師佛與觀世音菩薩,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妙法蓮花經等都曾被許悔之拿來借用,但續續低語的對象,仍是佛陀。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降生在古印度,從逃離王宮、出家、苦行到最後明證真理成佛。人類的文明史始有佛這個稱號,佛是自覺、覺它圓滿者,對宇宙的真理完全知曉,與宇宙融合為一體,從佛經中所提到的「佛的十種名號」,我們可從其中約略理解佛的偉大,佛經所提到的佛的十種稱號為: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2]從佛的十號,我們可理解佛已經回到宇宙最初的本源,祂可做世間的福田,世間的天人應為供養,知解宇宙的一切運作法則,通徹真理,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清清楚楚,生命已達到圓滿,一切的煩惱皆已滅除,對三界六道眾生的一切心念都知曉了解,都做為一切有情的導師,就佛教的觀點,宇宙中最為尊貴的莫過於佛。
許悔之的佛典入詩,從其作品來觀看,彷彿可以聽見其以污穢不潔的肉身與靈魂呼喚佛陀,一方面渴求解脫,一方面又耽溺著肉慾與塵世。其以佛陀身上的蝨子或者佛陀的弟子尊者阿難為替身,向尊貴無上的佛款款低語。
參、許悔之出現佛典入詩的詩集
一、《肉身》
這一本詩集寫翁山蘇姬的〈肉身〉一詩,是許悔之第一首以佛典入詩的詩作,詩中翁山蘇姬是喜悅人間情愛的,「夜裡,那具熟悉的男體/又在眼前不斷地漂浮/只有他,不能撫觸我/背後的疤/我為他懷胎/生養孩子/病了的時候,他趴在/床前吻我/虛弱的額頭」,因為懂愛,才會用孱弱的肉身去蠻橫的軍人,以一己之身喚醒緬甸全國國民的自由意志,因為有血有肉,因為如一般人般的平凡,翁山蘇姬才顯得如此不平凡,如此偉大。許悔之用佛陀前世捨身飼虎的典故來暗喻翁山蘇姬的不凡「輪迴之中/只有佛陀才能收割豐碩的五榖/絕食,絕食/捨身飼虎/佛說,生命不止於/一燈或者二燈/在太陽還沒照到的地方/誓不斷情/願做飢餓的眾生!」大乘佛法中的菩薩留惑潤生,比如地藏菩薩發所有的眾生都成佛,其最後成佛的大願。翁山蘇姬捨棄小我,欲成就大我的心境,與佛菩薩並無二致。
二、《我佛莫要,為我流淚》
許悔之的佛典入詩,在《我佛莫要,為我流淚》這一本詩集開始大量出現,集中總共有28首詩,以佛教的用語、典故、文化有相關的總共有16首,占整本詩集的一半之強,許悔之在這本詩集中與佛典有關的詩,充滿欲得救贖的呼喊,承擔與責任,甚至拿佛學的一些典故反諷。
三、《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
在這一本詩集中總共有42首詩,與佛教的用語、典故、文化有相關的總共有10首,占整本詩集的四分之一強,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莫過於書寫翁山蘇姬的〈肉身〉與〈齋飯〉兩首詩,〈肉身〉這一首詩最初被收入在《肉身》這一本詩集,為了呼應〈齋飯〉這首詩,詩人將其重複收錄在這本詩集中,在〈齋飯〉這一首詩中,寫翁山蘇姬的出獄,給人一種安靜澄澈的清新感:「等待那火/我感覺自己停經後的身體/在秋涼之中悲傷和快樂/我去淘米取水/煮一缽齋飯/獻奉給噬人的餓狼/和三世的諸佛」
四、《有鹿哀愁》
在《有鹿哀愁》這一本詩集總共有33首詩,與佛教的用語、典故、文化有相關的總共有7首,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許悔之寫給往生的父親的《歡喜》和《自在》兩首詩,佛與詩在這時發揮了作用,安慰死者也安慰悲傷的詩人。
五、《亮的天》
在《亮的天》這一本詩集總共有42首,與佛教的的用語、典故、文化有相關的總共有4首。其中較值得注意的是〈慈悲的名字〉這首詩,詩人贊頌在SARS病疫中因職務感染SARS而殉職的醫護人員,其高貴的情志有如藥師佛的大願。
六、《遺失的哈達》
在《遺失的哈達》這一本詩集,是一本有聲書,收錄許悔之《我佛莫要,為我流淚》這本詩集的詩作,加上詩人朗誦的錄音CD,此外又收錄詩人的以佛入詩的兩首新作《貝加爾湖》、《唐努烏梁海》。這兩首新作講述的是人事等等外境的變化以及永恆願念。
肆、許悔之以佛典入詩的幾種形態
一、向佛陀低語
我們看在詩人在《我的佛陀》的呼求:
踩踏過我,我的佛陀
請踩過我的手,我的頭
山岳擠壓中我激狂的顫抖
我沒有鮮花可以獻奉
請垂憫我如此貧窮
踩踏過我,我的佛陀
請踩過我,我的骨斷頸折
請踩踏我我生而悲哀的血肉
我匍匐在生命的每一灘水窪
等祢不忍而無奈的腳步,踩過我
我的佛陀
凡踩踏過的
都是祢的地,祢的土
祢是不能言說的至大虛空
我是那不斷消失中的彩虹
〈我的佛陀〉
在佛典的記載,釋迦佛某一世前生為鹿王,在鹿群度河之時,以已身為墊,讓群鹿度河‧成佛之後,又說法度前生身為群鹿的五百比丘為阿羅漢。許悔之在詩中急呼佛陀踩踏他的身體,因為生命至微至卑,找不到生存的意義感,匍匐在水漥上讓佛陀踩踏而過,骨斷頸折,血肉模糊,生命方才找的到依歸,找的意義‧仿若消失中的彩虹融入至大的虛空。
許悔之的以佛入詩,並非一昧的歌詠崇高與聖潔,聖潔與崇高裡面也涵蓋了生命之欲,因此許悔之的佛詩顯的有血有肉,根植於人性,往上拔高,非在高空中漂浮,許悔之詩中的佛陀彷彿富饒的大地,擁有著澎湃的生命,在〈眼觀鼻〉一詩中提到:
眼觀鼻
鼻觀心
看見我的心
潛入我的佛陀
那無比豐饒的軀體
正如賀淑瑋教授所說的「我們可把佛陀視為一個理解詩人的符碼(code)─祂正德希達所說的,一種「持久的存在」(always already),從不死滅。詩人、佛陀之別,就在迷/悟之間‧迷則為人,悟便成佛。而許悔之的佛陀為度眾生。佛陀自成一個生機盎然的母體」。
二、運用面具獨白
所謂面具,就是作者化身為其他角色,透過他者的獨白,來達成作者所欲言說的。比如李白的長干行就是透過一位女子的獨白,來反映唐代商人來往無定與女子的閨怨。許悔之透過跳蚤、阿難、慧可之言,來達到其所欲言說的目的。
我的腳因不止的舞步而生繭
我的喉為緜長的歌聲而龜裂
我是花而飄落在佛陀的身上
我是夜叉迎著佛陀袒露下體
自斷一臂,自斷一臂
歌舞方歇,人即滅絕
〈歌舞方歇〉
當連自身的肉體都可以棄絕,那些聲色犬馬,那些在心中縈繞的光影自然而然就安靜了下來,業力的作用停止,此時超凡入聖,不再輪迴,人即滅絕。但此詩進一步反義的是當所有的欲望消失,五光十色的誘惑不再,那麼身為一個人的價值也就消逝了。
三、以佛菩薩來借喻
許悔之用佛菩薩來借喻人世間許多美好高尚的情志,比如〈慈悲的名字〉這首詩,將為SARS疫病中殉身的醫護英雄比喻作藥師琉璃光如來,「投身疫病的燄火/而化成紅蓮/載我們安穩行過如此/翻滾的大海/死亡的大海」,藥師琉璃光如來又名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佛有十二大願,這十二大願充滿對一切有情的祝福,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在於消除眾生的災厄,滿足眾生的物質需求,使眾生身心康樂,安住在正念中,而在SARS疫病大戰中殉身的醫護英雄,犧牲自已的生命,使得台灣民眾得以安然度過SARS,行徑正如藥師琉璃光如來。
四、在佛的場域搬弄情慾
許悔之的充滿靈與肉的辯證,其以佛典入詩的作品也不例外,此詩出自愣嚴經,佛陀的弟子阿難經過摩登伽女的家門口,受其誘惑,加上用咒語惑其心志,阿難險毁戒體,幸而文殊師利菩薩領佛陀旨意前去搭救。詩人借由阿難之口,向佛陀悔懺,述說情慾愛染:
我佛如風,欲滅我愛染之火
我佛如火,洞照我心的惡瘧
我佛如山,放生我肉體的野兔
我佛如林,棲息我貪慾的鳥隻
我佛知悉我將與摩登伽女在前世交合
我佛安慰我唯有濁惡才能種植澄明
我佛許諾我若當來世將先度我
我佛撫摩我,撫摩我的頭
我佛慈悲,無上慈悲
我佛莫要,為我流淚
〈我佛慈悲〉
而放縱欲望之後,是肉身焚毀,是死亡。將死之際仍沉溺於慾望,空氣中有腐屍的氣味,烏鴉興奮地欲攫取腐敗的肉身,因為死亡,死者得以從慾望的圈迴解脫。
我的菩薩彎腰吻我如刀的毒唇
我的菩薩撫摩我火炭爆燃之軀
我的菩薩是微風,是烏鴉,是疾走如獸的雲
我的菩薩見證我的劫數
而化為觸手可及的肉身
山林在歡愉欲死之中絕望呻吟
空中充滿烏鴉興奮的叫聲
〈空中充滿烏鴉興奮的叫聲〉
五、死者安歇的國度
淨土思想一直是佛教思想中重要的內涵,佛的國度人類是死後世界美好想像,對人類來說,佛事的超拔,不是在於安慰死者,死者已矣,在於安慰生者。生者透過宗教的慰藉,得知死者有良好歸宿,生者的不捨得以釋懷。許悔之透過佛學透過詩表達對其父親真摯的情感:
我想,菩薩的病痊癒了
父親,苦累到這裡
終於止息
心是瑪瑙,骨是黃金
眼是晶亮的琉璃
諸佛之所和風暖陽
菩薩牽著你
和風暖陽中的菩薩
菩薩歡喜的牽著你
莫要回首了
若有托生
生於天上諸佛之所
於彼所在
妙樂隨即響起
不再有刀兵,惡疾與恐懼
不再有飄墬,苦惱與死厄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父親你離開了
我流淚,卻有說不出的歡喜
〈歡喜〉
在佛菩薩身邊,生命有了皈依,死者得以安歇,且永不飄墮,苦痛止息,慾望也止息了。
伍、結論
許悔之以佛入詩僅僅是個手段,借用佛菩薩的高貴情志比喻翁山蘇姬及人世間可貴的情志,詩人情慾高漲時,以佛菩薩為詩中受眾,訴說心中種種光怪陸離的慾望,借由阿難之口祈求悔懺,當死亡來臨時,佛菩薩的國度變成了安息之所,
佛菩薩在許悔之的詩中化身千萬,起種種作用,正如賀淑瑋教授所說:「我們可把佛陀視為一個理解詩人的符碼(code)」借此理解詩人隱藏的種種心象。
參考書目
1.海雲繼夢法師著《藥師行法》,新北市 空庭書苑,2012年2月
2.許悔之著《肉身》,台北皇冠,1993年4月。
3.許悔之著《我佛莫要,為我流淚》,台北皇冠,1994年6月。
4.許悔之著《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台北時報文化,1997年12月。
5.許悔之著《有鹿哀愁》,台北大田出版,2000年6月。
6.許悔之著《亮的天》,台北九歌,2004年8月。
7.許悔之著《遺失的哈達》,台北聯經,2006年12月。
附表
表一
詩集:《我佛莫要,為我流淚》與佛典有關的詩 |
詩題 | 行數 | 詩中的敘事者 | 詩中的受眾 |
我的佛陀 | 15行 | 許悔之 | 佛陀 |
跳蚤聽法 | 28行 | 跳蚤 | 佛陀 |
譬如愛染 | 15行 | 跳蚤 | 佛陀 |
眼觀鼻 | 5行 | 許悔之 | 佛陀 |
有歌曰 | 4行 | 許悔之 | 佛陀 |
我佛慈悲─阿難悔懺 | 10行 | 阿難尊者 | 佛陀 |
空中充滿烏鴉興奮的叫聲 | 7行 | 許悔之 | 讀者 |
歌舞方歇 | 6行 | 慧可 | 讀者 |
覺有情 | 10行 | 菩薩 | 一切有情 |
願十方惡鬼皆得安息 | 12行 | 央覺摩羅 | 佛陀 |
遺失的哈達 | 20行 | 許悔之 | 喇嘛 |
轉世之歌 | 20行 | 許悔之 | 活佛 |
喇嘛下山 | 11行 | 全知觀點者 | 讀者 |
荒廢的肉體 | 6行 | 許悔之 | 萬有 |
愛的垂危 | 12行 | 許悔之 | 觀世音菩薩 |
我的觀世音菩薩 | 11行 | 許悔之 | 觀世音菩薩 |
表二
詩集:《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 |
詩題 | 行數 | 詩中的敘事者 | 詩中的受眾 |
離去 | 22行 | 許悔之 | 佛陀 |
末世之法 | 6行 | 阿難 | 佛陀 |
我取悅祢 | 5行 | 許悔之 | 佛陀 |
無畏之歌 | 6行 | 許悔之 | 佛陀 |
如咒直下 | 5行 | 許悔之 | 佛陀 |
做了衣袍 | 5行 | 許悔之 | 佛陀 |
善哉善哉 | 6行 | 許悔之 | 佛陀 |
何等嚴厲 | 7行 | 全知觀點者 | 佛陀 |
肉身 | 73行 | 翁山蘇姬 | 讀者 |
齋飯 | 39行 | 翁山蘇姬 | 讀者 |
表三
詩集:《有鹿哀愁》 |
詩題 | 行數 | 詩中的敘事者 | 詩中的受眾 |
悲傷‧賦格‧三重奏 | 14行 | 許悔之 | 讀者 |
揮手 | 14行 | 許悔之 | 作者的朋友 |
歡喜 | 21行 | 許悔之 | 作者的父親 |
自在 | 16行 | 許悔之 | 作者的父親 |
如是供養 | 11行 | 萬有(蓮池) | 身體(一切有情) |
頑石 | 9行 | 許悔之 | 萬有 |
七願足矣 | 26行 | 許悔之 | 讀者 |
表四
詩集:《亮的天》 |
詩題 | 行數 | 詩中的敘事者 | 詩中的受眾 |
慈悲的名字 | 34行 | 許悔之 | 因SAS死亡的醫護人員 |
頭上的花萎 | 10行 | 許悔之 | 讀者 |
禪定的海 | 13行 | 許悔之 | 讀者 |
震動記 | 10行 | 許悔之 | 讀者 |
表五
詩集:《遺失的哈達》 |
詩題 | 行數 | 詩中的敘事者 | 詩中的受眾 |
貝加爾湖 | 63行 | 喇嘛 | 轉世的靈童 |
唐努烏梁海 | 57行 | 全知觀點者 | 讀者 |
許悔之小傳:許悔之,本名許有吉,1966年出生於桃園,台北工專化工科畢業,曾任《自由時報》、《聯合文學》主編,現為有鹿文化主編。著有詩集《陽光蜂房》、《家族》、《肉身》、《我佛莫要,為我流淚》、《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有鹿哀愁》、《亮的天》,散文集《眼耳鼻舌》、《我一個人記住就好》以及《童書星星作業簿》。
許悔之著《有鹿哀愁》,台北 大田出版,2000年6月,94-95頁。
文章定位:
人氣(2,085)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