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潮流,其實只是復舊。現今,女的時興帶大耳環長裙飄飄、男的時興穿窄腳褲長髮招搖,追本溯源,都是八十年代的潮流指標。二十多年前的潮流,等於舊的潮流,現在又復興起來。舊的潮流復興,不是因為潮流像小強不會絕種只會變新種,而是因為當下的欠缺。集錦唱片如愛情蒲公英所集的全是舊歌,結果大賣,於是很多唱片公司紛紛推出類似的唱片如情愛木棉花、永恆的愛和銘心刻骨等,銷量也不錯,這反映了新歌欠缺舊歌的動人韻味,沒法供給聽眾所需。舊歌大熱的時期,駕車時可以旁若無人校下車窗大播舊歌、唱K時可以在『本週熱唱』隨意點數首熟練的經典金曲演唱,對於念舊的人來說,一定身心舒泰。如果舊歌熱潮已過或未到,播唱舊歌或經典的話,不免有點難為情。不過,舊的潮流經常復興例如舊歌舊電影舊劇集屢受討論本是一個不良的社會現象,正在告訴大家︰現今的社會是一個缺乏創意而往往新不如舊的社會。以詩為例,大家想到的都是古詩,而不是新詩。隨口背出至少一首古詩如床前明月光之類的十之八九,費心說不出至多一個現代詩人也是十之八九。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新詩不如古詩好讀耐讀,就像舊歌能夠大熱,因為新歌不如舊歌好聽耐聽。」日新本來打算不讀這篇〈過潮〉的。
〈過潮〉是一篇專欄文章,專欄文章通常不是言詞枯竭就是內容乏味,這是日新提過的「專欄特色」。如果文辭一樣枯竭乏味,日新會把特色升級,名為「專欄特大色」。〈過潮〉的作者一向以盛產「特大色」的文章著稱,安逸地躲在特大色的欄內。多數人稱他「專欄作家」,少數人稱他「專欄作者」,日新認為叫他「方塊人」貼切不過,因為文如其人,絕無驚喜。「方塊人,只會寫方塊文」是日新引以自豪的金句。日新掃瞄〈過潮〉,掃到他關注的「舊歌」和「新詩」二詞,就轉念要細讀,像掃到某雙厚唇和纖幼小腿之後決定要細瞄一個女子。這篇〈過潮〉,好像拍拖七年心思保守的女友首次穿起一件低胸小背心赴約,惹人遐思。〈過潮〉的好用長句、起首出奇和放眼社會與方塊文一貫少寫長句、起首平淡得降低求知欲和圍繞方塊人的瑣事迥然不同,日新不得不相信,方塊人是找代筆寫〈過潮〉,或是編改別人的文章當成己出。細讀了三遍,日新拉開抽屜,抽出一疊稿件中最底的一份稿,再把那份稿與〈過潮〉並讀,發覺自己成了方塊人的代筆,方塊人原來不是編改別人的文章,而是編改自己的文章。那份稿是日新三年多前第一次投向報館的稿,也是第一次所投的稿,稿名叫〈潮過〉,一直沒有刊登,如今竟這樣橫空出世。〈潮過〉和〈過潮〉,是一對孖胎。當中喇叭改窄腳、精選變集錦、唱歌成唱K、唐詩化古詩。日新慶幸〈潮過〉終於面世,更慶幸讀者認定文章是方塊人所寫,因為文章至少有四大問題可供質疑︰一、潮流只是復舊,那麼首個潮流如衣著潮流,追本溯源,是復何時的舊?二、單憑某張集錦唱片大賣,就可以說舊的潮流經常復興嗎?三、科技產品日日出新,現今社會缺乏創意?四、新詩不如古詩︰現今社會不如古代社會?
「月異,昨天的〈潮過又潮〉批得方塊文散無可散,厲害。」這是讀者回應「日如月」的電郵。月異執筆「日如月」,原名日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