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1-01 15:46:44| 人氣3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命教育》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時候,我們家收養過一隻米克斯貓。 
 
那是張老師搬家時所遺留下來的。自從牠進駐我們家之後,客廳天花板上的老鼠從此銷聲匿跡。 
 
約莫每隔幾天,牠就會把鼠頭留在客廳的光亮處。母親逢人就誇──怎麼會有這麼貼心聰明的貓咪?懂得如何善後,不需飼主花時間循著臭味找屍體。 
 
遺憾的是好景不常,在牠懷孕時,竟然誤食鄰家有毒的老鼠。等到我們發現時,牠已腹部腫脹,一屍好幾命的死在隔壁的浪板上。 
 
母親按照民間習俗「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的方式,簡單的默唸了幾句動物的往生咒,處理了這隻米克斯貓的後事。 
 
這是我懂事以來,第一次面臨到的生命教育──關於一隻貓的死亡。經過這件事之後,我們家就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再收養過流浪貓。 
 
直到有一天,小弟從排水溝撿回一隻全身髒兮兮的小土狗。起初小弟擔心父母親反對,把牠偷偷藏在紙箱,後來經過父母親同意──「托咪」正式成為我們家的一員。 
 
養了一段時日之後,父親竟熬不過好友一再遊說,最後還是決定把牠送去朋友住的鄉下工廠當警衛。 
 
至今,我依然忘不了那樣的生離畫面。托咪似乎有預感,這一去,恐怕就永遠回不來了。因為日前已經有過一次類似的經驗,最後成功的逃了回來。 
 
這回,牠顯然不願再受騙。因此,這次一回來,就躲到床舖底下,無論父親怎麼呼喊哄騙,就是賴在裡頭不肯出來。 
 
父親的朋友又上門來抓狗,我看著托咪幾乎是一路被狗鍊拖著往屋外走,即使到了路上,還是不斷的回頭哀號,而年幼的小弟則立在一旁不斷啜泣。至今,我依然無法理解,大人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手法為什麼要如此的粗糙?可以完全漠視孩子的心情感受。 
 
當初,這隻小土狗是小弟親手抱回來養的,他的感受竟然完全被忽視。在未經同意下,就這麼把狗送出去。事後輾轉得知,我們家托咪根本不是到鄉下當警衛,而是被當成冬令進補的香肉,進了一群殘暴饕客的胃囊裡。
 
父親得知這件事之後,非常生氣,也感到很懊惱,幾度在飯桌上重提這件受騙的事。 
 
雖然托咪不是什麼名貴的狗,牠就是一隻小土狗,外表一點兒也不出色,就是一般的短毛小黃狗,可是每回我們進出家門時,牠總是忠心耿耿的跟前跟後,尤其出乎意外地黏貼稚齡的小弟,彷彿懂得以實際的行動,回饋這位救命的小恩人似的。 
 
不知為什麼,當年這些畫面,在我的腦海裡一直盤繞不去。我無法計量這件事所帶來的心靈創傷。每每憶及當時人狗之間的生離畫面,內心依舊隱隱作痛。 
 
這也是為什麼長大後,就算自己當了父母,就算自己有權決定是否養寵物,即便這些小動物對我依然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然而,每次我帶著孩子經過寵物店時,頂多就是選擇停下腳步,隔著玻璃櫥窗,靜靜的看著牠們張著大眼,純真可愛的模樣,或者乾脆陪著孩子蹲下來,對著櫥窗自言自語的逗逗牠們。 
 
幾次孩子央求我,可不可以養貓咪或小狗,我總是把「拒絕」直接推給爸爸不答應的理由──公寓不適合。 
 
事實上,我真的害怕,害怕孩子的幼小心靈,會不會複製我童年的不快經驗?我更擔心,孩子會不會也遺傳到我在情感處理上的笨拙?我甚至不知該如何協助孩子去調適這樣的負面情緒。我只知道,有些事情的處理對我來說,就是很棘手。 
 
難怪我們家那隻寵物米倉鼠,誤踩黏鼠板,經過全家人的一番搶救,最後依舊回天乏術時,女兒看著我對著不斷抽搐的寵物鼠落淚不止,有感而發的跟我說:「媽,我覺得妳真的不適合養有生命的動物。」顯然,心思細膩的寶貝,早已看出我心底真正的痛處。

2015.01.07刊登於台灣時報副刊


台長: 李寧兒
人氣(34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不必有色彩 |
此分類下一篇:《應酬話》
此分類上一篇:《貓的領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