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螢幕上出現了久違的Solar,一個香港的雙胞胎創作團體,看著兩個極相似又略有不同的混血輪廓,協調的合音聲線中,我想起了最近閱讀的小說《第十三個故事》。
【出乎意料的越讀樂趣】
翻開書頁開始,能從《第十三個故事》中嚐到閱讀推理的樂趣,是始料未及的。
向來,我將純文學與推理小說的閱讀界線劃得十分清楚,
因為期待與獲得迥然相異,但兩者皆愛,書架上缺一不可。
沒想到,在《第十三個故事》中,嚐到了越讀的快感。
【線索交會】
從一個傳言不斷、渾身充滿故事的當代作家說起,與一個舊書店沉迷於古典文學的傳記作家,兩條平行的線交會於一封信,當代作家薇坦‧溫特要求瑪格麗特幫她寫下一生的傳記。
(交會線索不在信,也絕非傳記作家真實的筆鋒,而是「雙胞胎」,另一個自己,夭折的另一半,鬼魅般糾纏兩人……)
整本書的調性從頭到尾一致,就像瑪格麗特喜愛的閱讀類型─古典文學,故事精彩、有始有終、起承轉合,每條線索交錯、緊緊扣住故事本身,讓讀者與故事互動頻繁,至故事後半段,謀殺、線索、理由……溫特的身世之謎,破落大宅邸裡的種種鬼魅般的傳言讓結構豐盈,讓我開始著迷起猜兇手及前因後果的樂趣,也造成跨界的閱讀快感。
【Twins, soul mate】
問題來了,那是溫特的故事,與她與我何干?
所以瑪格麗特也必須接受鬼魅心魔的糾纏,無時無刻看見另一個自己的幻影,從一出生就拋不去的悲傷,失去共同漂浮在濕潤羊水裡緊密的妹妹,一出生就殘缺。
我不是雙胞胎,所以無法真正體驗那密語、那靈犀,(雙胞胎友人向我證實了雙胞胎密語的存在,甚至是一再重複發生的湊巧拼出的心電感應)。
但隻身來到世上的我毋寧相信,故事裡的雙胞胎更可延伸至我們對soul mate的追求,另一個全然懂自己的靈魂伴侶,像雙胞胎般緊密相連,因為愛因為懂。
大宅邸裡的人們的愛恨狂亂,也因為愛的無所界限,所以有人誕生有人殞落,有良善接納隱形第三者,也因無知導致了謀殺死亡,更因為刻意躲藏而鬼影幢幢,最後的解謎也讓人大感意外,才明白了《第十三個故事》的誠品版封面封底為何如此布局,讓讀完的人能會心一笑,感受封面設計者的絕妙巧思,絕非讀故事之初對封面的解釋。
(因為讀故事之前,我是喜歡一般版封面的,因為這個故事古典,而封面的色澤紋路質感都古典極了,更因為封面空出的那個位置讓我有遐想,故事到哪去了?)
【藏身悲傷的母親身影】
瑪格麗特母親的身影總那樣淡然隱身在悲傷內,讓我想起了《不存在的女兒》,同樣的失去,傷痕不只深深刻在家庭裡、失去另一半的雙生兒身上,更深刻鞭笞進了孕育的母親心中,兩個母親同樣無法從悲傷中爬出,同樣為留下來的那個孩子造成了更強大的傷害。但瑪格麗特父親的溫暖寬厚,爲故事注入了不同的溫馨,像《不存在的女兒》中的卡洛琳與大衛重逢後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的喜樂。」
【私心‧失落】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句話千古不變。
《第十三個故事》重重的陰影及線索覆蓋下,營造的豐富閱讀樂趣,讓人著迷。
最後所有的謎團水落石出,所有的線索都有了交代,所有的前因後果都呼應,甚至所有的人物,作者都幫他們寫好了結局。
讀完,腦中浮現「好萊塢式小說」幾個字眼,好適合拍成好萊塢電影的一部小說,結局能說服觀眾,抽絲剝繭到最後給的一個完美交代,像每每看完好萊塢電影走出戲院後,一種小小的空虛隱藏在大大的滿足之下,不是不好,只是少了點餘韻,結構太完整反而讓我有些小失落。
(也許,這只是身為閱讀者的我的小小私心抱怨。)
【喜愛的隻字片語】
「我的人生,我所有的經驗,發生在我身上的毎件事,我所認識的人,我的一切記憶、夢境、幻想,我曾讀過的毎本書,所有的一切被拋到堆肥上面。隨著時間流轉,一切東西都腐壞成深色肥沃的有機覆蓋物,細胞的分解讓一切事物變得無法辨認。別人把這事叫做想像,我把這看做是一堆堆肥。有時我產生了個想法,把它種植在推肥上,接著等待。我的想法在這些本來是一段人生故事的黑色物體上,開始吸收養分,爲自己吸取精力。它發芽成長、往下紮根,抽枝生幹,一直成長下去,直到一個美好的日子來臨,我寫成了一個故事,或者寫成了一本小說。」
~薇坦‧溫特
「人死後就消逝,聲音、笑容、氣息的溫暖消失,肉體消失,最後骨骸也沒了,一切活的記憶都宣告停止。自然界的運作就是這樣,但這個事實還是相當可怕。然而對於某些人而言,他們不受這種滅絕的限制,因為他們繼續存在於他們的著作中,後人能夠重新發現他們,發覺他們的心情,語調、心情,藉由寫下的文字,他們能使你憤怒,也能讓你開心,他們能撫慰你的心靈,困惑你的心智,他們能改變你。縱然其人已去,這些能力都還存在,如同琥珀中的蚊子、冰封的屍首,雖然按照自然法則應當消失,卻因為紙張上墨水的奇蹟而保留,這是一種魔法。」
~瑪格麗特‧李雅
「故事不能棲息在沉默中……故事需要語言。沒有語言,故事就逐漸蒼白、生病,然後死亡,接著就來纏擾你。」
~薇坦‧溫特
「我清醒過來,看見克里弗頓醫生。他用一隻手臂環繞我,『我能瞭解,』他說:『我能瞭解。』
他不瞭解,當然不瞭解,不能完全瞭解。不過他就是這麼說的。我聽了之後平靜下來,因為我知道他想說什麼。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悲傷,雖然每個人的哀痛不同,輪廓、重量、大小各異,但是悲傷的顏色對我們每個人都是相同的,『我能瞭解,』他說。他也是人,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他是瞭解的。」
~薇坦‧溫特
《第十三個故事》,木馬文化出版,2007/10/13。
PHOTO1:《第十三個故事》誠品版封面。
PHOTO2:《第十三個故事》一般版封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