聼我說準備寫說文系列,好友笑指趕客。心想也是,朋友圈子裏沒幾個喜歡看書的,要看也看香港出品,像金庸、亦舒、張小嫻等;可我喜歡看的準備談的又偏偏以内地和台灣作者爲主,這樣囉哩叭嗦的說上三大篇,誰感興趣呢?
果不其然,說文系列成爲開板以來點閱率最低的文章。
不怪他們,真的不怪他們,這是成長背景不同造成的隔閡。
從小便喜歡看書,也確實看了不少書,以致小學時跟同學們在思想上已頗有一段距離。中學時每個班級都有讀書角(類似小型書庫,但其實藏書有限得很),放著十多盒英文書,每盒約二十本,根據深淺程度編排。同學每看完一本,便得寫一篇簡短的閲讀報告,從程度最淺的開始,看完一盒再往高一程度的盒子借書。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英文故事書,不到一年,十幾個盒子數百本書全部看完,得了全港最佳閲讀獎,上了報紙、拿了獎座獎金,於是全年級都在傳:有個怪人,知道嗎?看書看得好快。
後來幾位中學同學告訴我,當年尚未同班便已知我這號人物,即緣於這異於常人的閲讀速度。
其實我看書並沒有特別快,反而看到喜歡的句子詩詞還會反復地唸上好幾次,感受字裏行間的意境,看到有趣的情節我會像瘋子搬拍腿大笑,甚至笑到溢出淚來,踫到書中人物遭遇乖舛的,我又會酸酸楚楚的悲切,然後發上許久呆,這樣看書怎麽可能快。
我只是比其他人分配了較多的時間在看書這項活動上。
一天二十四小時,上天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這麽一點,很公平,這裡分多了,那裏便分少了。所以從前我不知道電視播些什麽片,不曉得哪個明星最紅、哪個歌星最帥,不聼流行樂曲,甚至對同齡朋友們玩樂的去處全無概念,簡單點說,同我這個generation完全脫節。直到初上大學,我還是在旺角一站就會迷路的糊塗蛋。
喜歡看書,但沒人分享,一直被當成異類,直到發覺錯失了太多書本以外的花花世界,我已過了少年。
因此如今的我,雖然仍舊喜愛徜徉書海,但也熱愛體驗大千世界的一切,我會唱歌、會跳舞、會跟著一大堆人發瘋,再回到書海裏沉澱。説到底,旦凡書中的美醜,不都是由俗世而來。
扯遠了,還是回來說文吧!
既然當初寫說文系列的起因緣於孔在齊的樂文集《啊呀,好厲害的女人》,那麽總得回頭來説說這本書。
乍看此書,驚訝於作者對中外文學涉獵之廣、了解之深。書中展現的閲讀世界浩如煙海,不論是中國經典小説三國、紅樓、水滸,還是五四運動後的現代作家魯迅、巴金、茅盾和沈從文等他都如數家珍,西方文學像古希臘的索福克勒斯、英國的狄更斯、法國的巴爾扎克、佐拉和莫泊桑、俄國的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司基和托爾斯泰等的作品他都能娓娓道來。在那麽浩瀚的中外名著前,我竟像那目不識丁的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驚得一愣一愣的。
他還能把那些表面上八桿子打不著關係的中外著作拉到眼前兩相比較,例如在看俄國文豪陀斯妥耶夫司基的《卡拉瑪左夫兄弟》時他會想起曹雪芹的《紅樓夢》,比較兩者在人物刻劃上的寫作手法。在看古希臘悲劇《國王奧狄浦斯》時他又會聯想到同樣是兄弟相殘、人倫逆變的唐朝宮廷悲劇。在看俄國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説時他會憶起擁有同樣尖酸筆觸的魯迅,想起阿Q和祥林嫂。這樣輕鬆而趣味盎然的文學比較沒有廣泛的閲讀和深刻的領會是難以做到的。
完全可以把它當成一本閲讀導引,按圖索驥,照著書中所述一本本的找來看,瞧瞧我之閲讀感受、觀點角度同作者有何分別。
那是我初看此書的想法,後來買了樂文集的上冊《你傲慢、我偏見》來看,因爲裏面寫的莎士比亞著作、阿拉伯的故事,中國儒道墨法等思想大部分從前都接觸過,並不覺得很新鮮了;再加上孔在齊分配給我最熱愛的《西遊記》和《牡丹亭》不過寥寥幾筆,反而不怎麽喜歡的《桃花扇》卻寫了洋洋一長篇,於是難免心裏不是滋味,覺得委屈了它們。
由此想到我看書時的著眼點同孔先生有頗大分別。孔先生看小説很留意作者通過小説人物所展示的社會背景,像看狄更斯的《塊肉餘生錄》,他會注意到作者如何通過主角大衛的經歷去反映十九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後的社會,書中所有人物都為如何從多個角度或層面去揭露社會不公這個宗旨服務。他甚至會進一步思索英國的工業革命沒有像法國大革命一樣演變成血腥暴動、推翻皇室的原因。
這便是我同他在看書時最不同的地方。
我看書時往往會被書中人物攝去心神,把時代社會背景視爲極輔助性的物事,不太會為此多費心的。我的關注點是人,他們的個性、思想、互動,以及他們的品性與其人生遭遇之間的關係。有些人,像《紅樓夢》裏的林黛玉注定生來就是場悲劇,看著都讓人覺得不耐,只恨不得跳入書中取而代之。我會想,我若是她,有這般容貌才賦,可以活出個怎生精彩的模樣。有些角色的品性本來就討人喜愛,像《西遊記》裏面的孫悟空,即便天宮地府東海龍宮都閙遍了頑劣異常,你還是無法不喜愛他,那當兒當然更想取而代之盡歡一場了。不過大部分小説中的主要角色都是正邪兼備的,他們的性格在許多偶然下不斷被塑造,像《神鵰俠侶》裏的楊過,在經過無數的選擇後終於走上同他父親截然不同的路,到底是命運選擇了他,還是他選擇了命運?遇上這種角色不用說我益加巴不得取而代之了,我總是想,若是我,我會怎樣選擇?而我的選擇又會導向一個如何不同的故事?
人物、情節才是我所注重的,背景並不重要,所以那些時代背景完全架空憑空捏造的故事,只要人物吸引作者文筆好我一樣看得津津有味。
這種閲讀方法當然有其局限性,我自無意刻意去改變什麽,始終人才是我的興趣所在,但既然孔先生展示了另一種探索書本的角度,一試倒也無妨,瞧瞧能否成爲另一種趣味所在。
本來似乎尚有很多想說,時間隔得太久許多都忘了(而且現又有了其他更想寫的題目),寫作便是這樣,想到什麽得盡快記下來,不然不是内容忘了便是情懷沒了,又或者事過境遷,成了明日黃花不值一提了。
最近在看三毛的書,這名個性同我南轅北轍得來竟又有著驚人相似處的女子,於是又很想寫她。算算日子,如今二月中旬,嗯……趁三月的工作高峰期尚未來臨,我的緊張上司還沒把我逼瘋前得趕快找個機會說說三毛。這名小女子啊,兼具了讓我喜愛和討厭的特性,感情纖細敏感到有點神經質呢!
文章定位:
人氣(166)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