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認同中國的人常常批評民進黨政府是用狹隘地意識型態治國,實行去中國化讓許多台灣人不敢認同或是不願認同中華文化,斷送中華文化最後的命脈,並控訴這為二次文化大革命。但是我們回顧華夏歷史軌跡的種種文化,我們能發現這種看法實在是非常狹隘且荒謬的。
華夏歷史有一個強盛的國家--唐國,這個國家的文化精彩到鄰近的國家都跟隨模仿,日本的唐化運動是非常有名的。不過,不論是秦漢晉或宋元明清等極私大一統國家,都沒有那個國家讓鄰國有類似〔唐化〕的文化學習運動。我們看今日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就像古書描述唐國時代人民的生活習慣諸多相同或類似,很多地方都還保留唐國文化的特色。反觀今日的共產中國,或是中國國民黨統治的中國,還是宋元明清等國,我們卻不見有唐文化的痕跡來。唐文化在華夏大陸只殘留在古書中。
我們輕易發現到,中國人宣稱的中國或中華文化具有是不連續的特性,最簡單的事實就是,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受過唐化運動而未西化的日本文化(還保留唐文化),與未西化的大清國文化實在有非常大的差異。如果那些大談中華文化命脈的人是活在唐國文化中,是否也會對宋國或其他的元明清等國控訴他們為文化大革命,批評趙匡胤忽必烈朱元璋皇太極是狹隘地意識型態治國,實行〔去唐化〕讓許多華夏人民不敢認同或是不願認同唐文化,斷送唐文化的命脈呢?
或有人說,唐還保有儒家文化和文字等等,不可斷然說是文化不連續。如果此論說的通的話,那麼我們要反問的是,台灣所推行的〔去中國化〕運動,那個主張是去除儒家文化和漢文字等等呢?那一個主張去中國化的台灣人有主張拋棄過去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然後全面西化或像韓國越南那樣的〔脫漢運動〕呢?
事實上,〔去中國化〕所主張的,只是把1912年以後所建構的〔中國化〕這種政治污染,一一去除掉,還原歷史的真貌,然後吸取華夏文化的優良本質,而這種去蕪存菁的做法可被指控為二次文化大革命嗎?真是令人憤怒!!
華夏文化是1912年以後才開始有〔中國化〕政治污染的,1912年以前,華夏大陸的人民是清國人,有人反滿清,就自稱自己是〔支那人〕,1904年,宋教仁在東京創辦了名叫《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也就是同盟會黨報《民報》的前身。這個中國國民黨的前身--同盟會,是由〔支那人〕所組成的。請問,這時候中國人在那裡呢?中國認同在那裡呢?
就連立憲派的梁啟超,也開始有〔支那認同〕,使用〔支那少年〕當筆名,康有為次女康同璧還曾在詩中稱〔我是支那第一人〕。請問,中國人在那裡呢?中國認同又在那裡呢?我們透過這樣的歷史軌跡來看,可以很明白的了解到,1912年以後才出現的〔中國認同〕一直都只是個國家認同,是政治認同,從來就不是文化認同,不是民族血緣認同。
在〔中國化〕的政治污染下,扭曲了華夏文化為中國文化,扭曲華夏過去的所以極私大一統國家為同一個國家,扭曲華夏各國文化為單一個國家的文化-中國文化或中華文化〔註1〕,扭曲各時代華夏人民為中國人。講白一點,〔中國化〕創造了〔中國認同〕,而〔中國認同〕的政治污染扭曲了文化認同和血緣認同。所以我們必須理解到,從來就沒有所謂的〔5000年中國文化〕這種國家文化存在,只有〔華夏文化〕或〔支那文化〕這種〔區域文化〕、〔土地文化〕才是真正的存在5000年(或是更久)。
今日台灣與中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國家,也擁有不同的歷史軌跡,甚至二次世界大戰都不在同一陣營,台灣怎能愚蠢的以〔中國認同〕來漠視自己的歷史呢?那個〔中國認同〕不過是蔣介石和中國黨用來殖民台灣的政治汙染物,就如同當年日本的皇民化一樣,是完全不屬於台灣,台灣人民還要繼續活在虛幻的〔中國認同〕嗎?
去中國化就是去除錯誤的國家認同,錯誤的政治認同,不讓〔中國化〕的政治汙染繼續延續下去,消滅虛妄中國意識型態,建立真實的台灣意識型態,這樣的做法只會還原華夏文化的真貌,怎麼可能斬斷中華文化最後的命脈呢?除非這個中華文化最後的命脈根本就是虛妄的!!
〔註1〕中國文化或中華文化其實都是〔中國化〕產生的〔國家文化〕,中國文化有兩個,一個是1912年中華民國的中國文化,一個是1949年的共產中國的中國文化,台灣的統派有慣性把1912年的中國文化稱呼為中華文化,形成中華文化與共產中國文化的分野。
不過,不論是1912年或1949年的中國,都很湊巧的使用〔中華〕當國號,因此,中華文化應該是要指藍色和紅色這兩個黨國的國家文化。但因為此兩個黨國文化有很大的差異在,所以不知不覺就讓人以中華文化與中國文化來分別他們。
〔解開文化束縛〕系列文章四篇並沒有很明顯的將他們分開來看,為的就是彰顯中華文化是〔國家文化〕的一種,不是統派人士宣傳的〔區域文化〕、〔土地文化〕。這樣做法是要讓華夏歷史軌跡明顯起來,這對台灣或中國人民而言,將可以真正宏觀的視角看到自己如何被虛妄的政治謊言所束縛,懂得掙脫文化束縛,進而讓台灣人民發展台灣的文藝復興運動,和中國人民發展華夏的文藝復興運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