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0-04 08:32:12| 人氣7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楊萬里:靈魂越孤獨,生命越強大*** + ***楊萬里***

推薦 1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楊萬里:靈魂越孤獨,生命越強大***  

世人多繁華,我情願孤獨。因為能夠享受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文| 洞見  來源| 洞見Neo 

                        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 -- 楊萬里

魯迅曾在致楊霽雲信中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很多人只知道這一句,卻並不知道它還有下一句: 

“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 

前一句是謙虛,後一句是孤傲。 

時光回溯到魯迅說這句話的800年前——南宋。 

宋朝離那個繁花似錦的詩歌王朝太近,近得像一座大山壓在每一個詩人的心頭。 

於是文人們另闢蹊徑,創造出無與倫比的宋詞世界。 

但是,唐詩真得難以超越了嗎? 

公元1162年,一個中年男人,在四下無人的深夜,點燃了一把火焰。  眼前一疊珍貴的手稿,那是他35歲以前嘔心瀝血效仿古人完成的1000首詩篇。 

然後下一秒,它們盡數化作飛灰。 

他決心不再模仿,他要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就像獨闖凌霄的大聖,即使前路漫漫,神佛在上。 

詩稿燃燒時的火光,將他的身影照耀得明滅搖晃,但是那背脊孤絕傲然,紋絲不動。 

於是,一代詩宗誕生了。 

他就是,楊萬里。 

想必在後來的很多年裡,楊萬里都會想起自己35歲的那個夜晚,但是他想起的一定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一朵盛放的火焰,以及在火焰映襯下閃耀千古的星光。 

楊萬里是窮苦家庭出身,母親早亡,但是他有一位平凡但偉大的父親。  即使在上頓不接下頓的情況下,楊萬里的父親都會用僅有的生活費為家中添置書籍,教兒子讀書學詩。  楊萬里也不負父親的期望,從小便是個“詩痴”,年紀輕輕便已經創作了大量詩稿。 

史記楊萬里曾作詩20000多首,流傳至今的也有4200首,位列流傳下來詩歌作品最多的詩人:第三名。 

你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嗜詩如命的楊萬里,在人到中年時會做出“燒詩”的壯舉。 

有人會說,搞創作創新可以,何必將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更何況在那個詩文書籍珍稀的時代,這麼做是不是有些太傻? 

他不是傻,他是太孤獨了。  當時流行的是“江西詩派”,一眼望去全都是唐詩的“超級模仿秀”。 

宗師黃庭堅是這麼寫的,同學陸游是這麼寫的,同事范成大也是這麼寫的,大家全都一樣。 

起初他也想融入他們,但是拼命合群的那個他,反而更加孤獨。 

只有徹底打破身上的枷鎖,摧毀現在的自己,他才能獲得新生。 

於是,便有了焚詩毀稿的破釜沉舟。

不過“燒詩”一時爽,“尋詩”萬般難。 

他先後學習王安石的七絕、晚唐的絕句,一次次地跋山涉水、尋幽探險,不斷地思索、激發創作靈感。 

這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旅程,起初沒有人看好他的理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腳下的路最終會通往何方。  他只是不停地走,不讓自己回頭。 

那時的他絕對是孤獨的,但正是因為這份“與世隔絕”的孤獨,每走一步都成了對自己的拷問,對真理的探索。

當我們讀到那首《小池》,終於看到了那個煥然一新的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從“師古人”到“師自然”,楊萬里擺脫了所有的桎梏,開宗立派,“誠齋體”名留青史。 

而那一年,他51歲,已經從風華正茂,走到了兩鬢斑白。

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可作為同學陸游卻直言:  “誠齋老子主詩盟,片言許可天下服。文章有定價,議論有至公。我不如誠齋,此評天下同。” 

意思很簡單,8個字:老楊牛逼,老陸服氣。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孤獨,讓一個人變得出眾。   

2

尼采說,孤獨是一個人的天性。

楊萬里年少入仕,可一個剛入職的菜鳥,當時就敢掀翻一整個地方官場。

不管誰來勸,他就是鐵了心將治下的所有貪官污吏繩之以法。 

所以,史書對其的政治評價有四個字“嫉惡如仇”。 

如果在戰場,這樣人必定是勇冠三軍的大將;如果在江湖,也必定能成為威服天下的英雄。 

很可惜,在政壇,“英雄”是孤獨的。 

楊萬里從地方調任中央,每天你都能看見一個看上去文文弱弱的書生,在朝堂間怒懟各路牛鬼蛇神。 

但是金鑾寶殿上坐著的那位宋孝宗雖然算得上仁德,可也不是李世民,所以他也注定成不了魏徵。 

因為替名將張浚鳴不平,直言宰相“指鹿為馬”,虧待功臣,暗指宋孝宗“鳥盡弓藏”。 

一國之主哪能受得了被一個臣子指桑罵槐的窩囊氣,你說宰相是趙高,那皇帝豈不就是秦二世? 

於是,楊萬里直接被下放到窮鄉僻壤、盜匪為患的江西。 

這樣的事情,楊萬里早就做過不止一次,貶謫對他來說也不過是家常便飯。 

後來因為以書生之力,執三尺青鋒,平亂有功,升官回朝,可沒過兩天他又開始和新任宰相韓侂冑(tuō zhòu)槓上了。 

韓侂冑是一代權臣,專橫跋扈,當時沒有幾個人敢忤逆他。  因為楊萬里和其爭鋒相對,所以大家對這個倔強的老倌兒敬而遠之。 

滿朝文武,能與楊萬里並肩同行者寥寥無幾。 

可即便是這樣,楊萬里從來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妥協,反而像一根彈簧一樣,外在的壓力越大,他的信念越是堅定。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楊萬里的先見之明,韓侂冑窮兵黷武不僅讓南宋元氣大傷,還賠上了自己的腦袋。 

蔣勳在《孤獨六講》中說過:“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獨。

因為一個人對自我內心的堅持,永遠是你最好、最真實的模樣。 

3

被罷黜,被排擠,這事情落在任何一個人的頭上都是一件挺悲催的事情。 

聽說楊萬里在失意的那段時光曾一口氣吟誦過12首《悶歌行》,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這倔老頭兒肯定要發牢騷了。

但是當你看到這些詩文的時候,一定大跌眼鏡。 

               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

               近看兩日遠​​三月,氣力窮時會自休。 

這哪是什麼悶歌?全然都是酣暢淋漓的大聲放歌。 

管它老天爺的好天氣還是壞天氣,愛來就來,愛去就去,愛咋咋的。 

等到風停雨歇,我還是我,“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寫到:  “曾經那些最孤單,最無望,最失落,最安靜的經歷,其實都不是你最潦倒的時光。你憋著這口氣,最終能獨自上岸。

你耐住了孤單,扛過了無望,不再怕失敗,也學會了與安靜為伴。雖然疼都是別人給的,但傷都是自己好的。” 

人生本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無論躋身多少繁華,賞盡多少繁花,終究還是要回歸平靜。 

楊萬里這一生,年少登科,曾淪為江湖浪子,也曾做過天子近臣。宦海之中,浮浮沉沉,卻沒有一次將他擊垮。 

一個成熟的人,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 

物質最豐富、生活最安穩的日子裡,你永遠也不會有櫛風沐雨後的堅強。 

而成長,就是學會和孤獨相處,因為再也沒有什麼能比孤獨更能磨礪一個人的心態,讓人看清生活、學會生活。 

人生暮年,楊萬里退隱江湖,於故園中聆聽雞鳴犬吠,直至80歲。 

也許在政治上他並不是一個成功者,可他卻無愧于自己,無愧于生活。 

蘇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 

世人多繁華,我情願孤獨。 

因為能夠享受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看,有小孩,有水果,有走獸,有蟲蠅,足以撐起任何一個孤寂的午夜。 

孤獨不是寂寞,寂寞會發慌,而孤獨令你強大。 

所以汪國真才會說:“孤獨若不是由於內向,便往往是由於卓絕。” 

當我們回眸那個35歲的楊萬里,是否會想起我們自己。 

這一生中我們會面臨無數次的抉擇,那一刻你是隨波逐流,還是大膽地做自己?

如果你猶豫了,可以聽一聽楊萬里那穿越千年的心聲:

  

                        秪有三更月,知予萬古心。 

.

孤獨又何妨,有月亮懂我就夠了。

*

                                            

                                               ***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諡號文節,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官至寶謨閣學士。一生力主抗金,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周必大、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

生平

南宋建炎元年丁未(1127年),九月二十二日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務,官至寶謨閣學士。主張抗擊金人,收復失地,以正直敢言,一生奉行「正心誠意」,嗜茶如命。後因權臣韓侂冑專權辭官居家,隱居十五年不出,史良叔任廬陵郡守,特來拜訪楊氏,見其居家老舊,嘆稱「蓋知謀國而不知營家。」 

開禧二年(1206年),五月八日憂憤而死。臨終前寫下「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遺言。 

家庭

與妻子羅氏,育有四子三女。子長孺,原名壽仁,字伯子,號東山,官至福建安撫兼知福州。

詩學

其詩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盡焚少時千餘首作品,而另闢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自述:「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終於自成一家,即嚴羽《滄浪詩話》所謂「誠齋體」。 

誠齋體的特色是富於幽默詼諧、活潑自然,一反「江西詩派」的生硬槎椏。此對當時詩壇風氣之轉變,頗起作用。錢鍾書《宋詩選注》說「在當時,楊萬里卻是詩歌轉變的主要樞紐,創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襯得陸和范的風格都保守或者穩健。」,因此嚴羽只舉出「楊誠齋體」,沒說起「陸放翁體」或「范石湖體」。但錢亦認為「楊萬里在理論上並沒有跳出黃庭堅所謂『無字無來處』的圈套……而他用的俗語都有出典,是白話中比較『古雅』的部分。」 

作品

先生曾詠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包括十種詩集及各體文章)。並有《楊文節公詩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誠齋詩話》一卷。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詞今存僅15首。又精於《易》學,有《誠齋易傳》二十卷,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 

傳記

《宋史 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