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8-18 05:06:16| 人氣1,1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真正的「東方之珠」是台灣--地表上難得一見的高山島!】 台灣的高寒植物讓英國探險家驚呼連連! 文/游旨价

推薦 1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正的「東方之珠」是台灣--地表上難得一見的高山島!】

             台灣的高寒植物讓英國探險家驚呼連連!

                    文/游旨价2020/08/13

在科學家眼裡,東亞就是一座「生物博物館」 在科學家眼裡,東亞是一座生物的博物館,這裡保存著諸多遠古起源的孑遺物種,呈現了跨越時空的奇蹟,但它同時也是一張生物的搖籃,複雜的地形與溫暖的氣候在古老的大地上孕育出大量的特有生物。 

我們居住的東亞,如今是超過十六億人口的家鄉,然而早在人類於此大量繁衍之前,這裡便已是地球上生命力最蓬勃發展的所在。從太空俯視,東亞蓊鬱的森林彷彿一條綠色的大河,淌流在蔚藍的太平洋西岸,從北方的極圈苔原到南方的熱帶雨林,寬闊的大地是無數生物棲息繁衍的家園。自白堊紀晚期以來,由於東亞絕大部分地區不曾受過海侵,生命的長河在此不曾斷流。  

這裡聳立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奔騰著一條條大江大水,雄偉的山脈上頭鑲嵌著無數催動生物演化的生態棲位。當蒙古的草原還留在冰河時代剛走的荒蕪,而青藏高原孤獨地承受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溫暖溼潤的東亞就像是造物主應許的迦南美地,從新近紀以來未曾遭受過劇烈的氣候變遷,為各地質時期的動植物提供了避難之所。 

東亞獨特的自然歷史,使其自成一個植物地理區系,也成為北半球植物種類最多樣的所在。 許多人認為當代東亞植物多樣性之所以如此特別,一個主要原因是躲過了第四紀更新世最後一次冰河期的摧殘。

約兩萬六千年前,末次最大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發生,範圍廣大具毀滅性力量的大陸冰河在高緯度帶發育後,從北美洲與歐洲一路南下,消滅了所有來不及南遷逃離或適應的植物。雖然遠東地區也出現了大陸冰河,但相較北美與歐陸,它在東亞的發展就顯得含蓄許多。 

冰河覆蓋區之外,高緯度的平原上,落葉松的森林鑲嵌了大片耐旱的草場,蒼茫的景色延伸到沿海山脈的山腳,那裡綠意盎然,耐寒的針葉樹形成了密不透光的北方針葉林(taiga)。隨著緯度往南,整體氣溫逐漸溫暖,雖然部分地區因為季風帶來的乾溼差異而特別乾旱,但許多區域仍可發現大面積的常綠闊葉林。在山脈或沿海等溼度更高的地區,各類溫帶森林亦生長茂盛,成為現生東亞植物的祖先曾經依存的諾亞方舟。

如今, 這艘方舟化育了超過五萬種植物,包含近二十個特有科(世界上多數的植物區系鮮少有超過五個特有科)。它們之中有彷彿從化石中甦醒的銀杏(Ginkgo biloba)與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做為冰河時代北半球生物滅絕歷史的見證者;它們之中也有如檫樹(Sassafrus)或鵝掌楸(Liriodendron)這類和遙遠的北美大陸形成洲際間斷分布的奇特樹種;它們之中的綠絨蒿(Meconopsis)與雪兔子(Saussurea Subgen. Eriocoryne),映著世界最高山蒼穹的藍與冰河的白。


三千米的高山上,超過四百種的櫻草(Primula)、六百餘種馬先蒿(Pedicularis)在春夏的生長季大規模地盛開,將天際渲染上繽紛的色彩。雲霧繚繞的熱帶雨林底層,寄生花(Sapria)張著血盆大口無聲嘶鳴,龍腦香(Dipterocarpus)挺立於萬樹之上,在豐年時分落下輪轉飛翔的果實。

東亞豐沛的植物多樣性並非只是一場大自然的視覺饗宴,這些多樣性的誕生與維持實則與植物的交流與傳播有關。在第四紀冰河期,避難所裡的東亞植物不甘苟延殘喘,順勢而生的各類植物向四方傳播,它們的旅程成為此刻我們追溯眼前植物世界形成的線索,而其中迎來自身最盛大的一場冒險的,正是高寒植物(alpine plants)。 

除了古老的孑遺植物,東亞植物相素來也以高寒植物多樣性聞名,自新近紀以來,造山運動將東亞天際線逐步抬升,巍峨的高山山脈譬如喜馬拉雅山與橫斷山,不僅大幅改變了東亞地貌,也將原本和緩暖熱的大地化為高寒植物誕生的苗床。它們在冰河時代順著低溫以及縱橫交錯的山脈系統四處擴散,從高處往低處,北方往南方,它們之中特別傑出的旅者甚至抵達了極南的巽他大陸,有些則向東攀上了大陸棚邊緣的高峰,這些旅程,不論何時來看都是植物世界的奇蹟。 

然而儘管在兩萬六千年前逃過了大陸冰河的威脅,這座護育亞洲植物多樣性的方舟此刻卻似乎逃不過十八世紀末以來人類對全球氣候及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東亞植物相的兩大特色類群此刻同時面臨了覆滅的威脅,古老的孑遺植物被十六億人口剝奪了生育地,而高寒植物則在全球快速暖化的勢頭裡受困高山無處可逃。 

植物多樣性的損失並非只是單純的物種消失,在生命之網的鏈鎖效應裡,任一物種的消失都有機會為全體生命帶來未知的影響,且是至今科技仍無法評估的一種風險。但最終,若東亞的孑遺與高寒植物真的泰半消失,會讓許多人感到悲傷的原因,恐怕不只是將從地表上被抹除的生命本身,還有其中百萬年來東亞植物在這片土地上演化的回憶與歷史。


台灣是東亞植物世界裡的一顆明珠

「福爾摩沙真是名符其實的東方之珠,她最美麗的,是生機蓬勃的樟櫧森林,以及生長在崎嶇陡峭高山上的巨大檜木與挺拔的臺灣杉。」

                    ——威爾森(Ernest H. Wilson)

臺灣,幾個世紀以來西方世界口中的美麗島,也是威爾森口中東亞植物世界裡最美麗的綠色明珠,由於同時擁有孑遺以及高寒的植物種類,它像是東亞植物相的一方縮影。

拜地理位置之利,臺灣在海洋水氣與亞熱帶氣候的調和下,成為冰河時期東亞重要的植物避難所之一。 

在方圓僅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東亞植物相中許多代表性的孑遺植物群聚於此,也讓島上雖然地貌歷史不超過六百萬年,但其原生植物體內深藏的自然歷史卻可追溯至數千萬年前,直到東亞植物起源的年代。 

另一方面,臺灣也是地表上難得一見的高山島,對許多植物學者而言,高山可能是地球給予臺灣最珍貴、獨特的一道自然資產。兩百多座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為平面狹小的島嶼創造了額外的立體空間,當中複雜的地形和微氣候,都是能夠驅動植物多樣化的動力,使得臺灣至今擁有超過千種的特有植物。 

值得注意的是,高山樹線(tree line)之上的高寒地帶,是臺灣特有現象最為突出的所在,超過半數的高寒植物都是臺灣特有種,也讓它們所組成的高寒植物相成為臺灣最獨特的生態景觀之一。 

和東亞島弧其他高山島相比,亞熱帶的臺灣高山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就像是一座植物交流的驛站,這裡是橫斷山脈高寒植物能到的極東,是諸多北方溫帶植物南遷的終點,更是偶然中自南半球而來的過客的落腳處。 

因為這些歷史上的因緣際會,曾經來過臺灣島的博物學者,無不在臺灣的高山中發現過驚奇,他們以為自己登上的只是一座海上孤島,卻彷彿在島上看見一整個北半球植相的精華。

他們通過書寫,描述走入雪山的冰河遺跡與來自赤道高山、不見於東亞其他任何地方的山薰香相遇;他們記錄攀上玉山之巔,驚見歐洲人心中永恆的小白花,彷彿穿越時空來到東亞,在三九五二之巔不畏冰霜地綻放。

台灣原生維管束植物 4000 多種,不乏樹形優美、耐陰、抗旱,適合陪伴在人類身邊的樹種;另一方面, 園藝樹種高達 8 成為國外引入,實在沒道理 。為了讓原生樹種陪伴國人,農委會林務局 17 日發布 106 種具園藝、及景觀應用潛力的原生植物指南,無論居家、校園、公園綠地或城市行道樹皆適宜。 

2018 年底林務局委託中興大學教授曾彥學研究團隊,盤點台灣森林中具有園藝、景觀、蜜源及保健等潛力的各類植物,陸續於國有林區內展開採種、育苗等工作,期望透過推廣栽植,發揮台灣森林生態系的多元服務價值,也減少對外來植物的依賴。 

林務局長林華慶指出,原生植物在本土環境長期演化,具有較好的環境適應性、較佳的生態效益、與易於管理維護等優良的栽培特性;透過都會栽植,營造原生植物綠地,更可作為健全都會生態系統的基礎,並營造野生動、植物的生態廊道。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