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7-11 10:21:30| 人氣6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幻羽*題~塵痕(續)~2 + *「念佛不忘救國」的高僧~弘一大師*

推薦 1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陀涅盤道驚醒  僧如龍鳳立塵世  戒貪瞋癡妄心起 

            修行遵循戒律法  參禪悟道艱苦忍  虛空道流處處明

 

                                                                                 *幻羽*題~塵痕(續)~2

 

                                         

                                                           *「念佛不忘救國」的高僧~弘一師*

說起戒律,不少人都會想起,民國高僧弘一師,他的持戒精神令後世佛弟子讚嘆。而將這戒律精神傳承不斷的,除了律典與僧團的薰陶,一位法師的言傳身教極為關鍵,那便是圓拙法師。

圓拙法師早期曾是當代律學大師弘一師的侍者,因為親近弘一師,故而深受弘一師影響,對戒律非常地重視。弘一大師教導青年僧人之時,常提到四點,分別是:惜福、習勞、持戒、自尊。這樣提綱挈領的四個要點對於當時青年僧才的成長極為關鍵。 

民國高僧倓虛法師在山東青島成立湛山寺佛學院後,弘一法師應邀前去講授律學。隨弘一大師前往湛山寺的還有十餘名青年僧人,其中便有圓拙法師。 

在湛山寺依止弘一大師修學的時光對圓拙法師影響甚深。他惜福習勞、持戒自尊的宗旨,深入圓拙法師的心中。他曾解釋弘一大師所開示戒律的內涵,大意為:「戒律是一把尺子,是衡量自己的,而不是拿著這個尺子去衡量別人。」

弘一大師愛國愛教思想最最深入人心的是他多次書寫「念佛不忘救國」的愛國詩句,分贈各方,從而影響了整整一代佛教徒紛紛走上了愛國愛教道路。

在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各地的佛教信徒,和全國人民一起,紛紛參加了抗日救國運動。如當時的湖南南嶽,曾有「佛教抗戰協會」和「佛教青年服務團」等組織,許多佛教徒都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在上海,當時的中國佛教會專門成立了中國佛教會災區救護團第一僧侶救護隊,在「八.一三」滬戰中共救護軍民萬餘人。同時還組織了僧侶掩埋隊,專門掩埋暴屍荒郊的傷亡軍民屍體,前後約有一萬多具。而上海佛教界組織的難民收容所,收容和救濟的難民、災民,更是不計其數。其他各地佛教徒所組織的抗日僧侶救護隊和難民收容所,也都為抗日救亡運動作出頁獻。所有這些,當然都是各地佛教徒愛國思想的表現,但是也不可否認,這多多少少與弘一大師提出的「念佛不忘救國」的愛國詩句有一定的關係。因為弘一大師是舉世聞名的愛國高僧,他的登高一呼,在全國佛教界影響之大,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們說,在弘一大師的愛國思想影響下,導致許多佛教徒走上愛國愛教的道路,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毗尼住世,正法住世」,將佛法戒律發揚光大。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生於天津,祖籍山西洪洞,民初遷到天津,因其生母本為浙江平湖農家女,故後來李叔同奉母南遷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紀念其先母。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為現代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中興佛教南山律宗,被尊為律宗十一祖,為著名的佛教高僧。

父親李世珍是清同治四年進士,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大鹽商,還兼營銀號,家財萬貫。李叔同為其三姨太所生。李叔同五歲喪父。1898年他到上海,參與「上海書畫公會」、「滬學會」,曾就讀於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

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於東京美術學校和音樂學校(東京藝術大學前身),專攻西洋繪畫和音樂。1906年與同學曾孝谷創辦業餘話劇團體「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1910年攜日本妻子福基回國,福基是李叔同的庶妻,李叔同日本房東的女兒。當年,也是第一個願意給李叔同做裸體模特的女人。

之後他任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學堂、直隸模範工業學堂教員。翌年任上海城東女子學校音樂教員。1912年任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美術教師。1915年應江謙之聘,執教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教授圖畫、音樂;兼教於浙江兩級師範。 

1918年於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吃素念佛,弘揚律宗,著有《南山律在家備覽》。出家後的弘一法師,在藝術方面,只保留了書法。其書法質樸無華,獨具一格。他的日本妻子福基在他出家之後回到日本,後不知所蹤。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六點,他於福建泉州的百原寺寫下「悲欣交集見觀經」幾字,將其託付妙蓮法師。三天之後在泉州溫陵養老院圓寂。「百原寺」應更正為:開元寺溫陵養老院 見「弘一大師傳」: 1942年5月,在葉青眼居士及溫陵養老院諸人的請求下,移居泉州開元寺溫陵養老院「晚晴室」。晚晴--取李義山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弘一大師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中國,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

「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其書法「樸拙圓滿,渾若天成」。他是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填詞命名的《送別歌》,來自十九世紀西方傳統曲目,歷經一百多年傳唱經久不衰,使這首幾近隕落約翰·P·奧德威的歌曲成為經典名曲。他1913年作曲作詞的《春遊》是突破中國音樂單聲部的第一部多聲部音樂作品,成為標誌著中國音樂傳統與現代分水嶺的經典曲目。

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人體寫生、引進西方美術、音樂現代教育方法的藝術教育家,先後培養出了著名畫家豐子愷、潘天壽、音樂家劉質平、吳夢非等。他後期生涯對佛教做出巨大貢獻,尤其是使佛教律宗從絕學臻於顯學,撰寫著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律在家備覽》,並躬行實踐,成為恪守佛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典範,被佛門弟子奉為中興南山律宗第11代世祖。

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一生對文藝和佛教的貢獻:「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送別》是一首由弘一大師-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台長: 幻羽
人氣(649) | 回應(0)| 推薦 (1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夏禪 |
此分類下一篇:*幻羽*題~禪心(續)~1
此分類上一篇:*幻羽*題~塵痕(續)~1 + ☆戰爭塵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