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3-08 00:36:34| 人氣8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民黨選出黨主席 總統大選慘敗後如何調整美中台關係*- BBC-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民黨選出黨主席 總統大選慘敗後如何調整美中台關係*

                                        BBC-2020-03-07 22:30

台灣國民黨今年初在總統大選以及立法選舉的慘敗導致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辭職,在本周末(3月7日)選出新任黨主席江啟臣。

現年48歲的立委江啟臣出生於台中市,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學士,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獲得國際關係學博士,馬英九出任總統期間曾擔任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局長。2012年起擔任立法委員。

此次黨主席選舉主要候選人之一、前台北市市長郝龍斌稱,國民黨要洗刷讓外界認為「又老又紅」的「親中」形象。江啟臣認為,國民黨該以新的「現代語言重新論述兩岸關係」政策。

作為百年政黨,國民黨來台後,即便在「解除戒嚴」後,仍然兩次在總統大選後取得民眾信任並執政多年。然而,外界分析,台灣商人近年來在中國大陸獲得的利潤不如以往豐厚,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上任後沒多久,開啟了美中貿易戰,影響了台灣經濟界在中國的投資,許多台商回流台灣。因此,國民黨一直以來與中國經貿往來緊密的路線,開始面對挑戰。

2020年國民黨在總統以及立法會選舉的敗選結果,使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族群對國民黨的路線並不買單,黨內有人稱國民黨「幾乎失去了一整個世代」的支持。

響應敗選結果,此次2020年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呼籲黨內進行路線改革的聲音冒了出來。其中,一個重要意見是希望國民黨重回「親美」路線,擺脫過去幾年該黨被認為過於「親中」的形象,甚至檢討「九二共識」的必要性。

擱置「九二共識」?

江啟臣提出,國民黨或許該重新思考是否仍用「九二共識」去吸引年輕選民,這一提法在此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時引起討論。

江啟臣對媒體說,習近平與蔡英文已經將兩岸的模糊關係解除,改以「贊成」或「反對」「一國兩制」的立場。因此,他認為,也許國民黨可重新思考過去以「九二共識」模糊化處理兩岸關係,並以「一中各表」戰略各取所需的作法是否還管用。他又稱,也許國民黨可以以現代的語言論述兩岸關係,贏回年輕選民的支持。

「問20幾歲的人何謂『九二共識』可能聽不懂,但若說『兩岸分治事實下,我們國家叫中華民國,對岸不承認我們、我們也不承認他們,事實是這樣子。』」他對台媒《風傳媒》說。

「台商經濟牌」優勢不再?

外界分析,國民黨的中國困境之一,是很難再以「兩岸紅利」吸引選民,特別是年輕族群的支持。江啟臣表示,國民黨在今年總統大選時,幾乎拿不到40歲以下選民的選票,「幾乎失去一整個世代」,形勢嚴峻。

事實上,過去國民黨在中國經濟崛起後,因為兩岸經貿往來,該黨及其支持者(譬如遊走兩岸的台商或政治掮客)都獲得豐潤的「兩岸紅利」,並為國民黨帶來選票。在這個背景下,2008年馬英九以過半接近六成的得票率,以及當年破紀錄的得票數贏得總統大選。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副教授林夏如研究指出,台灣選民當年對於馬英九期望頗高,期望一個廉能政府以及與中國溝通順暢的總統。因此,當年馬英九便以「貿易開放(特別是兩岸)以及自由化」成功獲得支持——即便當時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已經過半。

但是,林夏如稱,馬英九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並未妥善處理好他承諾過的改善台灣內部經濟的問題。她之前告訴BBC,馬英九任內將主力放在「開放兩岸關係」,政策上認為台灣的經濟問題全系於兩岸關係的好壞。因此,馬英九政府開始快速推動與中國更深更廣的區域協議,譬如2010年與中國簽訂ECFA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林夏如批評,馬英九政府並不習慣於與民眾溝通政策,冒進地推動與中國的政經交流引起質疑,尤其多數台灣人對於主權認同以及民主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堅持,馬英九對中國加速開放,開始受到民眾批評。2013年執政後期,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都掉到2%以下。在支持度持續下滑時,馬政府卻試圖在立法院快速通過《服貿條例》法案,終導致社會反彈,掀起了台灣年輕族群佔領立法院多日的「太陽花運動」。

這場運動被外界認為催生了新興台灣本土政黨「時代力量」——也被認為「天然獨」,意指「天生具有台灣認同世代」——首次登上台灣政治舞台核心。因此,馬英九繼承連戰以來與中國持續政商深交的路線,在中美貿易戰爆發後,若要跟美國重拾關係,也開始遇到困難。

中美夾縫中的台灣

國民黨在2016年失去政權之後,在國際外交上,由於特朗普上台後旋即開啟美中貿易戰,美中緊張關係白熱化。

在美中抗衡的背景下,蔡英文與美國的關係加速密切起來。台灣雖然在中國壓力下失去了許多邦交國,但美台雙方簽訂了重大軍售合約,美方參眾兩院都通過了許多惠台法案,讓台灣在國際政治上再次站上舞台。

.圖片版權Image captio

林夏如稱,因為美中貿易戰,在中美關係惡化下,「美國逐漸同情台灣的處境,台灣可能有機會與美國簽署雙邊貿易或投資協議」;但她強調,台灣要達到美國自由貿易的開放要求,許多台灣的利益團體也要做出犧牲。

譬如,美國不斷要求台灣進口美國牛肉,在台灣引發的爭議並不小。換言之,台灣與美國交往也有代價要付。

就國民黨而言,則是國民黨因為失去執政權,與美國的關係不若以往親近;在中國,也因為美中貿易戰開打,加上中國勞工薪資增長等因素,國民黨以及「親中」的台商獲得的利益,已經不如以往。

長期研究台灣政黨政治的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張峻豪同意,國民黨需要重新思考跟美國的關係。張峻豪告訴BBC,四年多來美國對蔡英文政府的支持持續,體現在美方售台軍售,以及協助蔡英文連任。張竣豪認為美國對台灣的政治影響從未停止,因此,國民黨若不重建與美國的關係,要重返執政並不容易。

台灣資深媒體人、前《中央日報》副社長鄭佩芬告訴BBC,國民黨退守台灣後,透過蔣宋美齡、沈昌煥等政治人物,長期一直與美建立外交關係,直到台美斷交後都還延續。後來國民黨主席李登輝屬「親日」派,並不「親美」。之後,國民黨內高層譬如連戰及馬英九走「親中」路線,與美國經營關係不夠,失去政權後,也無心經營與美國的關係,導致目前國民黨在華府的布局幾乎停滯。

鄭佩芬說,當年她曾訪問過美國五角大樓,並與後來移居紐約的蔣宋美齡有所來往,是因為美國是個「現實主義」主導的國家,與其交往需有利於美國,長期下來才能建立關係。她觀察到,民進黨透過蕭美琴等人,20年來一直努力與華府政客或智庫來往,建立人脈。「反而是國民黨現在失去政權後,在華府沒有重要的人士在那長期經營,喪失有力的溝通管道,」鄭佩芬補充。

.

台灣政治研究者南樂(Lev Nachman)則表示,國民黨20年來一直都有在中美兩邊斡旋,並沒有玩「零和遊戲」。他提到,特別在馬英九執政時與中、美兩國都有互動,也沒受到美、中在外交上的懲罰,「但現在國民黨不是執政黨,即便繼續往中國傾斜,也看不出美國有必要對國民黨制裁的需要,」他說。

國民黨與青年選民

張峻豪稱,國民黨今年選舉敗在「討厭韓國瑜「加上「討厭共產黨」兩因素。這兩個因素現在都還粘貼在國民黨身上,但國民黨對於「討厭韓國瑜」興起的罷韓活動,仍為韓國瑜辯護;對於「討厭共產黨」背後代表的兩岸關係,「國民黨選後有辦幾場『九二共識』的座談會,但好像都淪為形式,因此國民黨下一步能否改革,我是比較悲觀看待。」

「吳敦義辭職後,現在國民黨代理黨主席還是與對岸關係深厚的紅頂商人,」鄭佩芬說。

根據台灣中研院社會學學者林宗弘及陳志柔的抽樣調查顯示,40歲以下的台灣選民,有72%的人在總統大選中投給了蔡英文。

南樂同意,對於年輕選民欠缺吸引力是國民黨最大的困境。他說,國民黨若繼續「親中」,那便很難吸引每一年都在誕生的新的年輕選民,而既有的支持者也不夠多到讓國民黨重返執政。「若國民黨不努力開拓票源,未來很難生存下去,」南樂解釋。

台灣政治評論者楊雨亭則評價國民黨與共產黨相似,信仰組織的權威,不大相信民主,因此不容易在黨內部進行重大改革:「時代與社會的更新交替,不可能由中老年人來起事與革命,這是人類歷史動力的基本來源。」楊雨亭在香港《明報》評論國民黨大選的失敗。

KMT BUILDING

國民黨青年部成員陳亭儒投書台媒《風傳媒》稱,國民黨長久以來「與年輕人似乎一直處在世代間上對下的階層關係,自認為的重視與關心,就如同國民黨過去如同長輩般對年輕人近乎說教,卻視之為對話的互動方式」,在政策方面譬如婚姻平權以及香港示威的意見表達也難與年輕選民對話。

陳亭儒強調,此次是國民黨今年敗選後最後一次的改革機會。

然而,反對台灣獨立,終極目標是重回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國民黨如何能選擇不與中國來往斡旋?黨內盤根錯結的派系、大老文化,以及「穿梭兩岸三地的利益團體」如何協助或阻擋國民黨改革,都是新任黨主席上任後馬上要處理之難題。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