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2-11 13:15:41| 人氣1,8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專家預言地球即將迎來小冰河期+北極冰層融化將導致全球危機+危險的冰川融化:北極氣候變暖將影響全世界☆

推薦 1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專家預言地球即將迎來小冰河期

                    科技 - 2020年02月11日12:46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專家指出,由於冰川快速融化,北極洋流變得更加湍急。然而,如果多年的風向發生改變,那麼可以預計的是,大量冰川融水湧入大西洋會引發小冰河期,西歐的氣候將顯著變冷。 

據世界科技研究新聞資訊網Phys.org報導,冰川融化和大量低溫淡水的形成會破壞大西洋洋流和循環的穩定性。 博福特環流通過在北冰洋近表層附近儲存淡水來保持極地環境的平衡。博福特環被風吹動流沿順時針方向旋轉迴旋,從冰川融化、河流徑流和降水中收集淡水。淡水漂浮在溫暖的鹹水上方,保護海冰免於融化並調節地球的氣候。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環流中積累了約8000立方公里的淡水。淡水濃度增加的原因是夏季和秋季海冰的損失。同時,失去冰覆蓋層後,博福特環流更多地暴露在風中,這使渦流旋轉得更快,這可以阻止融水流入大西洋。然而,如果多年的西風將改變方向,則博福特環流將開始進行逆時針迴旋,積聚的大量冷水將流入大西洋並改變地區氣候。之前,這個區域的風每隔5至7年就會改變方向,因此這種現像還將重複。

                   ☆媒體:北極冰層融化將導致全球危機 

                       科技 - 2020年01月23日19:22 

據德國《圖片報》報導,最近35年,北極冰量減少了95%。如果北極冰層繼續以這樣的速度融化,則人類將面臨真正的全球崩潰威脅。

北極冰量在過去35年減少了95%。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公佈了一段令人恐懼的視頻,120秒的視頻中展示了最近35年氣候變化產生的後果。 

自1984年以來,從加拿大北極群島至格陵蘭島北部海岸的廣大地區失去了約95%的永久厚冰層。白色厚冰被藍色薄冰取代。然而,這種新形成的薄冰融化得更快。 

對於北極地區的大量生物而言,這是巨大的問題。動物的生存依賴厚實的冰層,而冰層的厚度由天氣條件決定。 

冰層厚度在三月達到最大值,而在夏天的幾個月裡會變薄。目前,冰層的平均厚度比上世紀70年代薄了1.5米。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認為,過去四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四年。如果北極冰川繼續以這樣的速度融化,那麼人類就可能面臨真正的全球崩潰。

據《史密森尼》(Smithsonian)雜誌報導,格陵蘭島2019年8月1日發生破紀錄融冰。 

據科學家統計,當天,大量冰融成水後流入海洋,達到破紀錄的125億噸。這些冰足以覆蓋整個佛羅里達州,冰層厚度可達兩厘米。

專家稱,他們自1950年以來發跟踪冰層每年的損失情況,但這是觀察史上首次看到冰層如此迅速地融化,60%的格陵蘭冰蓋表層融化了1毫米的深度。 

導致歐洲酷熱的空氣熱浪讓格陵蘭島的氣溫較平均氣溫高了15至30攝氏度。與此同時,融成的水會降低冰面的反照率(反射太陽光的能力),進一步加快融冰過程。因此,北極地區是最無力面對全球變暖的地區之一。

              ☆危險的冰川融化:北極氣候變暖將影響全世界

全球氣候變化今天導致了北極冰川和永久凍土帶的融化。這是人類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它將在歐洲、美國、中國、阿拉伯國家和全世界引起整整一系列的經濟、社會、生態後果。入選旨在提高本國大學國際競爭力的俄羅斯“5—100計劃”的高校的學者們研究了南極洲今天正在發生的各種進程。

冰川融化將威脅到什麼 

從一方面來說,冰川融化使沿北極海路的航運變得更加便利和安全,這可能極大地改變全球的海上交通流。經過北冰洋和白令海的道路比經過蘇伊士運河的海路縮短一半。

此外,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北極大陸架更容易接近。高達70%的俄羅斯大陸架(佔世界大陸架的21%)被認為在開採礦產方面富有前景,首先是石油和天然氣。北冰洋大陸架上已經探明的碳氫化合物原料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5%。 

聖彼得堡國立電子科技學院教授米哈伊爾·庫普利亞諾夫認為,利用水聲學方法及時發現大陸架油氣田區域的冰川和預防水下恐怖襲擊的緊迫性在上升。在辨識水下物體時可能採用人工智能。 

但氣候變化將引起極為負面的後果:天氣條件的不可預測性將威脅食品生產、海平面升高將增加自然災害的風險、亞馬遜熱帶雨林和北極凍土帶的情況也將發生不可逆的變化。 

冰川數量的快速減少將必然導致飲用水儲備減少。巴倫支海的鹹水和淡水平衡遭到破壞可能成為一些生物種類滅絕的原因。永久凍土帶的融化將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出來,從而引起新的氣候變化階段。 

海底凍土帶正在發生什麼  在過去30年內,北極東部的海底凍土帶的融化速度已經加倍,達到每年18厘米。這導致溫室氣體甲烷的密集排放,並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極大影響。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的學者們率先證實了海底凍土帶的不穩定性,它導致了發現地球上溶解甲烷和大氣甲烷的最大異常現象。2018年秋天,學者們發現溶解甲烷出現異常,其濃度比本底大氣中的甲烷高1萬倍。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地質部教授伊戈爾·謝米列托夫介紹說:"在工業開採活動中,如果不考慮海底凍土帶的研究結果的話,可能發生地質生態災害(類似於墨西哥灣事故),從而可能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 

學者們計劃在2019年秋天進行探險,考察北極東部和北方海路上的生物化學和生態變化。

為何需要從宇宙進行監測

俄羅斯民族友誼大學的副教授弗拉基米爾·克拉夫佐夫認為,考慮到北極難以到達,遠程方法,首先是宇宙監測方法,應該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研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北極條件下的冰雪環境及其動態無疑是宇宙監測的最重要任務。 

繼2013年年底在西西伯利亞的亞馬爾半島上發現溫室氣體排放"天坑"後,俄羅斯民族友誼大學的研究者們進行了監測,又發現了6個新的溫室氣體排放"天坑"。他們了解到,向大氣排放甲烷的最有利條件是在熱喀斯特凹地、凍丘和大河谷附近。 

克拉夫佐夫介紹說:"按照航空目測和宇宙監測的數據確定了大約300個湖泊,在湖底觀察到幾百個甚至上千個溫室氣體排放天坑。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北極礦物的去氣作用,以及對其進行研究的重要性。"  今天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科拉半島上進行的。科拉半島是俄羅斯與北歐交界處一個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地區。 

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教授謝爾蓋·基列耶夫介紹說:"北極區域是地球上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因此對該地區大氣中有害氣體進行生態監測非常重要。" 

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學者們計劃在"卡爾捷什"科考船上開展試驗,將首次編制科考船行駛路線上的長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碘-129、碳-14、溫室氣體、碳氫化合物的分配地圖。研究者們還將編制這些物質在北極大氣中存在的動態地圖。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莫斯科鋼鐵和合金學院"礦山學院院長亞歷山大·米亞斯科夫認為,借助大數據分析各種自然指標,有助於學者們對降低人類活動對北極生態系統的不良影響提出更有效的措施。

米亞斯科夫介紹說:"在拓深鄂畢灣岸邊的薩別塔港水域時,採用了專門的挖泥船,它對格達灣整個水域都有聲學影響。這一地區作為白鯨和俄羅斯北極地帶其它大型哺乳動物的繁衍地而出名。在港口施工期間,鯨群減少到了從前的幾分之一,總共不超過300頭。為了繼續施工,不得不採取了各種自然保護措施。 " 

他說,分析對北極地區的所有可能後果以及對比所有採用的技術,有助於專家們在建造"因迪加河"新港口時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