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2020年,世界經濟能否“觸底反彈”?
—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中美貿易展現積極態勢有利於經濟回暖—
聯合國負責經濟與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舉行記者會,介紹《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聯合國新聞/張立 聯合國負責經濟與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舉行記者會,介紹《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
2020 年1 月17 日 經濟發展
2019年,世界經濟經歷了自金融危機以來增長率最低的一年。2020年,全球經濟能否“觸底反彈”?又面臨著哪些風險因素?在今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召開前夕,聯合國於1月16日發布的《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旗艦報告給出了答案——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諸多不利因素,世界經濟將有望小幅回暖。聯合國負責經濟與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在當天舉行了記者見面會,對這份報告進行了深入的解讀。請聽聯合國新聞張立的報導。
新年伊始,聯合國負責經濟與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在其位於紐約總部大樓29層的辦公室舉行了記者見面會,在回顧過去一年的同時,也概括了今年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對經濟形勢的預測。
劉振民:“全球經濟在2019年創下了十年來的最低增長水平。我們估計,世界生產總值在2019年只增長了2.3%,比2018年下滑了0.7個百分點。而世界貿易增速比前一年下降了3.6個百分點, 放緩至0.3%,基本上沒有增長。”
聯合國經社部 《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包括的2019與2020年全球生產總值增長圖表。
中美貿易局勢釋放積極信號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摩擦之後,中美貿易局勢終於在2020年開年迎來利好消息——1月15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第一階段經貿合作協議,迎來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劉振民對此表示祝賀,並認為這向全世界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劉振民:“昨天(1月15日),中美兩國簽訂了第一階段的貿易合作協議,應該說對全世界發出了很好的信號。各方都認為,協議的簽署對中國有利、對美國有利、對全世界都有利。去年的經濟降到了過去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其中有很多因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嚴重的貿易摩擦,特別是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這表明,中美貿易不僅僅影響中美兩國,而且是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大的問題。”
中美貿易戰的演變聯合國貿發會議 中美貿易戰的演變
劉振民副秘書長還通過近年來中美兩國的經濟增長數據進一步印證了中美貿易對全球經濟形勢的重要性。
劉振民:“2018年,全球增長3%,2019年下滑到2.3%,2020年,我們預測全球經濟增長是2.5%,這個預測是基於所有的不利因素能夠克服,世界局勢不再惡化的前提下。在這個前提下,中美兩國是什麼情況?美國2018年GDP增長是2.9%,去年下滑到2.2%,2020年,我們預測是1.7%。中國是什麼情況?2018年,增長6.6%,2019年,我們估計是6.1%,2020年我們預測是6%,這三組數據說明了什麼?中美貿易摩擦使中美兩國的經濟增長都受到了影響,中美兩國的經濟下滑都影響到了世界經濟增長。因此,中美兩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利好消息,我們應該向雙方表示祝賀。”
然而,劉振民也指出,要使全球經濟在2020年保持相對的穩定,而不是繼續下滑,還要克服很多困難的因素,要避免重大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各國也要加強協作來維持投資、貿易和消費。
柬埔寨貿易港口。世界銀行圖片/Chhor Sokunthea 柬埔寨貿易港口。
劉振民:“儘管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在某些方面有所緩解,但復發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因為貿易爭端背後的許多重要問題尚未得到深入解決。貿易緊張局勢和政策不確定性將繼續對2020年的商業投資構成嚴重壓力。此外,許多國家債務處於歷史高水平,孕藏著很大金融風險;英國脫歐的負面影響仍然不可低估;一些地緣政治摩擦可能會升級。"
劉振民強調,如果這些風險因素繼續惡化,那麼全球經濟增長在2020年還將進一步下滑。為此,報告也提出了政策建議。
劉振民:“許多國家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儘管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內可以有利於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但它會播下未來金融危機的種子,例如,目前的負收益率和債務水平上升。貨幣政策也不足以將資金引導到急需投資的生產性行業。”
不過,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仍保持領先,也是對全球增長貢獻最大的地區。報告指出,在更加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支持下,預計2020年至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從2019年的6.1%分別逐步放緩至6%和5.9%。劉振民對多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以及中國在減貧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績表示肯定。
劉振民:“中國的經濟增長仍保持著好的勢頭,我們各個機構對中國的經濟的評估的總體看法是一致的,都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因為中國還有很大的增值空間。中國的增長對維持世界經濟增長必不可少。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地保持在30%以上,那麼未來世界經濟增長仍然需要保持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快速、持續增長。”
聯合國經社部《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有關各地區對全球GDP增長所做貢獻的數據。
經濟增長不僅僅是GDP增長
2020年是聯合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後十年的開端,然而,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持續疲軟給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帶來重大障礙,特別是消除貧困的目標。為了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即將於1月21日至24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即以“凝聚全球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題。
劉振民:“預計全球約五分之一國家的人均收入在2020年將停滯或下降,特別是非洲,拉丁美洲和西亞部分地區。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拉丁美洲以及西亞的部分地區,生活在極端貧困線下的人數有所增加。”
劉振民坦言,根據今年的報告所做的評估,到2030年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減貧目標的前景“不可樂觀”。但他相信,在未來的十年,“我們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
糧食署圖片 居住在肯尼亞與烏干達邊境地區的居民是當地最為貧困的群體之一。
劉振民:“這中間的很重要的因素是,目前在不少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不足以維持其減貧的努力,我們的預測是,如果非洲國家要實現減貧,要實現8 %以上的年均增長,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這份報告反映出來的,目前沒有哪個國家達到這個水平。而且經濟增長最高的國家不在非洲,在亞洲。這樣一來,在非洲、南亞、西亞等地區存在的貧困問題能否在2030年之前全面消除,現在還有很大的挑戰,需要這些國家努力,也需要國際社會的幫助。”
劉振民說,“發展是硬道理”,經濟增長是減貧的基本條件,但僅有經濟增長也是不夠的,還要繼續推動社會平等,真正地提高人民的福祉。這也正是這份報告所呼籲的,在經濟增長數字之外的人文關懷。
劉振民:“各國需要更加平衡的經濟政策組合, 需要採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社會政策和環境政策,在刺激經濟增長同時,努力實現更大的社會包容,性別平等以及可持續生產和消費。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既需要大力促進經濟增長,也需要解決嚴重的不平等,包括收入、教育、健康和機會方面的不平等。”
環境署圖片 聯合國報告顯示,對碳實施定價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環。
今年的報告還包括了氣候視角,呼籲改革能源結構,通過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來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劉振民表示,如果不根本改變當前經濟增長與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關係,世界將無法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全球目標。
劉振民:“重要原因之一在於,現有的全球能源結構不可持續:化石燃料仍佔全球初級能源需求的80%以上。各國迫切需要採取果斷行動促進能源轉型:從化石燃料轉到可再生能源。這些政策包括,加強排放交易系統和碳稅政策以便完善對碳成本的定價,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以及刺激清潔能源創新。”
《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是聯合國關於全球經濟趨勢預期的旗艦出版物。該報告每年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DESA)、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和聯合國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亞洲及太平洋以及西亞五個區域委員會共同撰寫,著重分析全球宏觀經濟走向,包括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國際資本流通、通貨膨脹、就業等主要宏觀指標的趨勢,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同時,該報告還就宏觀經濟問題對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影響做出深入分析。
*張立*-聯合國紐約總部報導-聯合國經社部| 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
**聯合國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
經濟增長前景取決於減少貿易爭端和不確定性**
2020年1月16日 經濟發展
聯合國今天發布了《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報告指出,若各種風險得到控制,世界經濟活動在2020年可能會略有好轉,但五分之一國家的人均收入將停滯不前或下降。
受長期貿易爭端影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降至2.3%,為十年來最低水平。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2.5%,但在貿易局勢緊張、金融動盪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影響下,全球經濟的複蘇進程可能脫軌。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或將放緩至1.8%。持續低迷的經濟可能導致可持續發展進程,包括消除貧困和為所有人創造體面就業的目標嚴重受挫。與此同時,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現像以及氣候危機的不斷加深,也導致世界許多地區人們的不滿情緒日益加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報告發佈時警告稱:“這些風險可能對發展前景造成長期嚴重的損害。在全球合作至關重要的情況下,上述風險還可能導致內向型政策進一步抬頭。”
在美國,美聯儲近期的降息可能會為經濟活動提供部分支撐。然而,鑑於政策持續的不確定性、疲弱的商業信心和不斷減弱的財政刺激措施,預計202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從2019年的2.2.%放緩至1.7%。在歐盟,製造業的發展將繼續因全球不確定性而受阻,但私人消費的穩步增長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這一影響,2020年歐盟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預計將從2019年的1.4 %小幅攀升至1.6%。
報告指出,儘管存在諸多阻力,東亞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也是對全球增長貢獻最大的地區。在更加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支持下,預計2020年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從2019年的6.1%分別逐步放緩至6%和5.9%。而巴西、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和土耳其等其他新興大國有望在2020年呈良好增長勢頭。
國際勞工組織/Marcel Crozet 日本京東印刷廠的一名女員工。
諸多國家和地區提高生活水平的進程停滯不前
過去十年來,非洲人均GDP幾乎停滯不前。與此同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幾個國家以及拉丁美洲和西亞的部分地區,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口數量有所增加。這些地區若要在減貧方面取得持續進展,不僅需要大力推動生產率提高,還需堅定地致力於解決嚴重的不平等問題。據聯合國估算,要消除非洲大部分地區的貧困狀況,人均年增長率必須超過8%,而過去十年該地區的年均增長率僅為0.5%。
可持續性和福祉也是關鍵方面
除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外,世界上一些地區衡量福祉的其他指標所反映的情況更加嚴峻。氣候危機、持續的嚴重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和營養不足等問題,繼續影響著許多國家人們的生活質量。
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兼主管經濟發展的助理秘書長埃利奧特·哈里斯強調:“政策制定者不應只關注促進GDP增長,還應致力於增強社會各方面的福祉。因此,我們必須優先投資可持續發展項目,促進教育、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建造具有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
糧食計劃署/Giulio d'Adamo 馬達加斯加婦女使用微型灌系統在土地上種植蔬菜,世界糧食計劃署正在向當地的小農戶組織提供創收機會。
改變能源結構、在限制碳排放的同時實現經濟增長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必須通過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來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為此,必須對能源部門進行大規模調整。目前,能源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如果發展中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上升到發達經濟體的水平,全球碳排放量將增加250%以上,而全球的目標是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
報告指出,必須在能源轉型方面果斷採取行動,相反,任何延誤都可能導致最終成本翻倍。向更加清潔的能源結構轉型,不僅會帶來環境和健康多重益處,還會給許多國家創造經濟發展機遇。
必須採取更加平衡的政策組合
如果過度依賴貨幣政策,不僅不足以恢復經濟增長,還會付出巨大代價,包括加劇金融穩定風險。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更加平衡的政策組合,使其既能刺激經濟增長,又能促進社會包容、性別平等和環境可持續性生產。
哈里斯指出,“隨著人們對缺乏包容性增長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強,世界各地都在呼籲變革。我們必須更加關注政策措施對分配和環境的影響。”
《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是聯合國關於全球經濟趨勢預期的旗艦出版物。該報告每年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DESA)、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和聯合國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亞洲及太平洋以及西亞五個區域委員會共同撰寫。
聯合國經社部| 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厄立特里亞辦公室/Elizabeth Mwaniki 厄立特里亞的一個微型太陽能電網系統為兩個農村城鎮和周圍村莊供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