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1-25 07:56:35| 人氣1,2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媚俗天王白居易*+ "詩魔"白居易遊刃有餘地締造了"千古絕唱"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居易」的圖片搜尋結果

             *媚俗天王白居易* 來源:孔夫子舊書網

白居易那個著名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被世人奉為現實主義的圭臬,被維基百科稱作實際派文學。其實不過是通俗文學的自謂而已。說白了無非是,作文寫詩要的就是媚俗,無所謂個人意氣志向性情。就媚俗而言,白居易確實大獲成功,成為有唐通俗詩家第一人,用今天的話亦即媚俗天王,有如流行歌星一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人生不算如何坎坷,既居易,又樂天,名字俱歡,合乎其人。雖然不太熟諳遊刃官場,但也能恰到好處地調整自己。貶謫不過江州司馬而已,不算很慘。更不用說後來出任過有天堂之稱的蘇杭兩地刺史,快樂得神仙一般。最後回京,官至三品,歡度光陰七十五。這歲數在唐朝詩人當中無疑高齡長壽。

白居易的三首著名新樂府歌行,其中《琵琶行》寫於遭貶之年,一番幽怨盡數傾訴在人家的琵琶聲里。對方「老大嫁作商人婦」其實是很好的歸宿,至少強過那些被老年白居易買來賣去的小姑娘。無奈這廝偏要如此賣乖:「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經商當然不及做官,比不得白京官不需要奔波忙碌,一群群小姑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有道是「十聽春啼變鶯舌,三嫌老丑換蛾眉」;十年內買進賣出的更換三批。相比之下,人家茶商不過一個而已。難怪那時的讀書人都想做官,無意經商。 

這廝為官蘇杭之際,既有修堤疏河政績,亦有尋歡作樂記載。《三月三日祓禊洛濱》自述眾官員集體召妓之易之樂:「盡風光之賞,極游泛之娛。美景良辰,賞心樂事,盡得於今日矣。」還「望之若仙,觀者如堵」,並且留下詩行如斯:「水引春心蕩,花牽醉眼迷。塵街從鼓動,煙樹任鴉棲。舞急紅腰軟,歌遲翠黛低。夜歸何用燭,新月鳳樓西。」真正叫做陶醉不已。美中不足的恐怕是,僅止於滿足人慾,男女間並無情愛可言。不知是不是這樣的空虛,催生了膾炙人口的《長恨歌》。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皇帝陛下,竟然會有專情一女的風雅:「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至於「從此君王不早朝」一句有沒有樂天自己太湖五日不思歸的經歷暗藏其中,惟有他自知了。只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那樣的海誓山盟,應該是樂天一生不曾到手過的幸福。

白居易三首著名歌行,都是抒寫平生未曾擁有之情之狀。《賣炭翁》里那位老人假設不是「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而是如同樂天《題新館》自況的那樣「十萬戶州尤覺貴,二千石祿敢言貧?」或者如《寒食日寄楊東川》炫耀的那樣「蠻旗似火行隨馬,蜀妓如花坐繞身」;那麼就不可能構成其歌詩之事了。正如樂天寫自己的優渥生活是直率的,選擇自己旁觀的情事世景入詩是動容的。垂憐琵琶女之際,會忘記自己如何妻妾成群。羨慕唐明皇愛情的詩行里,會下意識地流露出得不到如彼情愛的「此恨綿綿」之缺憾惆悵。《賣炭翁》寫到後來的打抱不平,令人想起樂天當年的宮中直言。做官做油之後,官場上三緘其口,但詩歌里卻不妨繼續仗義行俠。世人以為此乃矛盾人生,殊不知,恰好互補,一如樂天《追歡偶》所云:「追歡逐樂少閒時,補貼平生得事遲。」 

樂天平生狎女無數,晚年在《小庭亦有月》里得意洋洋:「左顧短紅袖,右命小青娥;小奴捶我足,小婢捶我背」,其中「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竟成典故。然這廝終其一生都不曾真正讀懂過女人、體貼關懷過女人。他對女人的情意不過是《醉歌·示妓人商玲瓏》唱的那樣「玲瓏玲瓏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了無情趣可言。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竟然會以「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一聯詩句,斷送一位紅顏知己的性命。當然,白居易不會把自己這種不知情為何物的荒唐品性,寫入《與元九書》那番自白。因為他終其一生,除了享樂,就是作秀。縱情於聲色,作秀於詩歌,亦即「歌詩合為事而作。」至於後人如何稱道,那是後人的誇張和發揮,與白樂天本人,無關。

《賣炭翁》-白居易
 
苦宮市也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價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勅,迴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重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疋紅紗一丈綾,繫向牛頭充炭直。



《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括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http://mypaper.pchome.com.tw/062101/post/1322979636

         賞詩~*白居易*~《琵琶行》~



        "詩魔"白居易遊刃有餘地締造了"千古絕唱"  來源:大連日報 

一說起古詩詞就不能不提中國文學史上的千古絕唱《長恨歌》和《琵琶行》,而白居易正是這些千古絕唱的締造者。元稹在《白氏長慶集序》中說:二十年間,全國各處名勝古蹟、交通要道、驛站郵館,都題您的詩,王公貴戚、牛童馬走都在背誦您的詩,至於刻版翻印、私自販賣、持之以換茶酒者,處處皆是。鄰國宰相有用百金換一首詩者,且能自辨真偽,「自篇章以來,未有如是流傳之廣者。」從元稹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年白居易詩歌的盛況。今天我們就請大連市學者於培民說說你所不知道的「詩魔」白居易。

《舊唐書·白居易傳》載:「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北齊五兵尚書建之仍孫(八世孫)。」白居易幼時聰明絕人,襟懷宏放。年十五六時,曾帶詩稿去拜謁著作郎顧況。顧況,蘇州人,善為歌詩,性詼諧,不修檢操,工畫山水。不知是太過幽默,還是沒瞧得上這位少年書生。初見面,顧著作郎久久打量著拜帖上「白居易」三字,徐徐言道:「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當讀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突然滿面春風,嗟賞曰:「能作這樣的詩,居即易矣。 

白居易確實天資殊穎,他在給元稹的信中說,自己剛生下來六七個月,乳母抱其在玉屏下玩耍,用手指「之」、「無」二字教給他,當時雖口不能言,但心已默識,「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乃知有進士,苦節讀書。」 

開詩壇先河的《長恨歌》

貞元十四年,白居易去考進士,被禮部侍郎高郢拔為甲科,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四年,被任命為盩厔縣尉,集賢校理。就在這時,他完成了千古絕唱《長恨歌》的創作。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 

一天,白居易和好友陳鴻、王質夫同遊仙游寺。遺廟荒涼,夕照慘澹,衰草連天之中,三人不覺竟同發思古之幽情,想起了當年的楊貴妃,那是個美麗、可愛而又可憐的女人。只為安史之亂,六軍不發,馬嵬坡前,婉轉娥眉,一根白綾,結束了如詩的生命,從此花鈿委地情未了,香消玉損恨不盡。三人越說越激動,最後一致決定用文字把這段美麗而淒婉的故事記錄下來,傳於後人。王質夫建議由白居易捉刀,陳鴻雙手贊成,於是一首七言古體詩——《長恨歌》便誕生在我們的詩人筆下。

開篇寫道:「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裡,詩人對楊貴妃進行了「漂白」處理,她並非「養在深宮人未識」,而是先被選為壽王妃,後因過於美麗被唐玄宗硬「運作」到手,可能因楊的下場有些悽慘,白居易於心不忍,所以在詩中安排了她死後與唐明皇在靈界纏綿悱惻、亦真亦假、如夢似幻的會面場景。之前,唐人作詩大多只涉及人世而無關乎靈界,《長恨歌》的問世是一次突破。這裡,美得到了延伸,愛變成了永恆,所以才能「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江州司馬的《琵琶行》 

元和十年七月,宰相武元衡被李師道派人刺殺,一時京城大駭,白居易十分憤怒,以為在大唐京師,一個宰相在自家門前平白無故地被刺殺,實為國之大恥。他第一個上書,詳論武相之冤,請求全力捕賊,一雪國恥。這本是好事一樁,可是偏有宰相認為白居易身為東宮之官,而非諫官,上疏論事,有出位之嫌,於是群起而攻之。但上疏本身並不構成大錯,為解心頭之恨,他們只能另出奇招,這時不知從哪兒傳出消息,說白居易的母親因觀花不慎墜井身亡,而我們的大詩人不僅毫無悲傷,反而以頗具欣賞的筆調寫出了《新井》和《賞花》兩首詩,此事原本子虛烏有,皇帝卻信以為真,如此不忠不孝之人,豈能重用?於是傳詔,貶為江表司馬,這已然是冤假錯案了,仍有人覺得不過癮,據《冊府元龜》載,時中書舍人王涯一派義憤填膺,上書道:「白居易能做出如此之事,怎可再做江表司馬?」皇帝以為有理,「乃授江州司馬」。 

真得感謝王涯。沒有他,白居易怎會被貶江州,不到江州,我們又怎會讀到《琵琶行》這樣的千古名篇呢。     

被貶江州司馬的第二年,一個秋天的晚上,白居易和幾位朋友在潯陽江邊飲完酒,作告別,有人已登上船,正待離去,忽然一縷如泣如訴、幽怨渺渺、惝恍迷離的琵琶聲,隨江風飄來。月白風清之時,淒婉而靜美。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住了,他們好像從來沒聽過如此美的天籟之音。於是「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彈琴女子初則「猶抱琵琶半遮面」,繼而「未成曲調先有情」,最後竟「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那琴聲真是美得妙不可言:「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沒有人會不被感動。白居易更是淚水漣漣,他安慰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又要求「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女是幸運的,她在「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人生節點上,遇上了千年不期的大詩人白居易,而白居易則銀管輕挼,為我們留下了一篇絕世喤響。  試想,秋夜沉沉,蘆花瑟瑟,明月皓皓,江水澄澄,突然傳來一陣「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琴聲,那是怎樣的一種時空境況啊!   

屢涉是非之域而自身無損 

白居易雖是文人,卻始終抱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淑世情懷,政治上拿捏有度,官場上進退有方。  在牛李黨爭熱火朝天之時,他春冰秋水,克慎克謹,同而不流,合而不污,實在不是一件易事。要知道,他的夫人為楊穎士的親姑姑,而楊乃李宗閔、牛僧孺一黨的重要成員。躲不了,逃不開,親熱不起,白居易面上與之虛與委蛇,實則退避三舍。 

長慶二年河朔藩鎮軍亂又起,朝廷雞飛狗跳,白居易幾次上書言事,都石沉大海。最要好的朋友元稹,雖在宦官的扶助下攀到了相位,但好景不長,很快被擠了下來。白居易知道是該潔身遠引的時候了,要求外放為官,於是來到杭州做刺史。任上,他為當地百姓做了件大好事:於錢塘江上築起堤壩水閘,放水蓄水完全由人掌控,灌溉良田達千頃以上,可謂造福一方。一句話,白居易無論與誰交往,關係再好,只是友誼,絕不結黨入派,所以才能屢涉是非之域,而自身無損。 

憂國抨時弊的《賣炭翁》 

元和年間,白居易以士的骨鯁和學子的激昂,一口氣寫了50篇《新樂府》,在其創作生涯中具有特殊的意義。這些詩,「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而且是「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這確非一般氣魄和膽量者所可為。其大膽程度,有時會讓人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如《新豐折臂翁》、《杜陵叟》、《賣炭翁》等篇,對當時邊將邀功、百姓塗炭、農民饑寒交迫、宮市採購強搶豪奪的社會現實給予了無情而辛辣的揭露和抨擊。有時甚至將矛頭直指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遍查中華5000年文明史,沒有任何一位詩人如白居易這般肆膽放言。讀到這樣的詩,無論是「秉權於內者」或是「握兵於外者」,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當然不難想像,白居易在給元稹信中所謂:「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聞仆《樂遊園》寄足下詩,則執柄者扼腕矣;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者切齒矣。」當不為虛言。 

白居易不僅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文壇全才。在當時流行的文體中,除傳奇以外,無一不曾涉獵,而且樣樣驚艷。任職翰林中書期間所撰大量制誥敕令,號稱「白樸」(樣本)而被後世效仿。元稹說:大體說來,文人各有所長,而白居易所長實在太多,其諷喻之詩長於「激」,閒適之詩長於「遣」,感傷之詩長於「切」,碑記敘事制誥長於「實」;啟表奏狀長於「直」,書檄詞策剖判長於「盡」。「總而言之,不亦多乎哉?」



白居易自己和琵琶女一樣,得意的時候一樣春風滿面,一樣心比天高;失意的時候一樣自怨自艾,一樣自輕自賤。自己的命運和這位年老色衰的琵琶女何其相似!牢騷多了無非徒增惆悵,而生活還得繼續下去。在白居易看來,就算未來不可預知,就算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前途,至少還能夠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吧。而晚年的白居易,生活過得讓人羨慕。他俸祿很高,住著別墅,整天與人喝酒品茶。他不停地更換家伎,痴迷於和一幫年輕的女孩子廝混。他緊緊地抓住生命的尾巴,吻著櫻桃樊素口,摟著楊柳小蠻腰,盡情享受著無邊風月。那個仗義執言的文學憤青,已經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茫茫慾海之中。

在杭州任職期間,白居易內心那顆「達則兼濟天下」的心再次熾熱起來,他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用以解決杭州人民的飲水問題。當他看到西湖淤塞農田乾旱,又排除重重阻力,修堤蓄積湖水,用來灌田,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並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湖水的政策、方法與注意事項,刻在湖邊的石頭上,以供後人參考。離任前,白居易還將一筆官俸留在州庫之中作為市政基金,用來作為後來治理杭州的官員公務上的周轉,事後再補回原數。據說,這筆市政基金一直運作到黃巢之亂才不知去向。

往後的將近二十多年,白居易也沒有過所謂的「歲月靜好」,仍然是被朝廷調動著四處做官,但他為任職當地的百姓做了很多實在的好事,期間還寫了大量的詩歌,被後人稱之為「詩王」、「詩魔」,他用他的一生詮釋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縱觀白居易在宦海沉浮的一生,從少年得志到被誣陷貶謫江州,當早已無心政事時,又被朝廷重用,然而,無論是少年得志的輝煌,還是被貶江州的孤苦,白居易一直是個守得住初心的人,或者說他是個純潔的人。 

所謂純潔,是經歷了世事的艱辛、看遍了人生的冷暖,卻依然能夠保持內心的善良,依然能夠感受到世間的美好,而在官場裡,這份純潔更加難能可貴。 

從開始對官場規則的生疏,卻不唯唯諾諾阿諛奉承,敢為真理衝上前去,有著那麼一股「達則兼濟天下」的熱血;在經歷了被誣陷被貶謫後,有著「窮則獨善其身」的反思,內心雖悽苦,卻從未冷掉那顆為國為民的心,從未漠視過世事,也從未消沉過人生。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閒適」的生活反應自己「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而844年,73歲的白居易出錢開挖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事成後作詩《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並序》留念,詩中仍反映出他「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觀。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分別作有《元氏長慶集》與《白氏長慶集》,稱為長慶體,又稱元和體。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白居易因努力寫詩,曾自述或許有人認為他是「詩王」或「詩魔」,有詩曰: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 。唐宣宗曾褒白居易為「詩仙」,故人稱「敕封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謫仙人」,才由民間轉尊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朝鮮半島、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秦中吟》、 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