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1-16 11:25:55| 人氣8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東南極冰蓋消融速度快+科學家警告稱因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融化氣候恐混亂+冰川融化北極變暖將影響全世界*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國家航天局在南極洲發現長度為一百千米的裂縫

                        2016年12月08日21:46

據美國生命科學網消息,美國國家航天局考察飛機在南極洲一個冰川處發現一個長度為112千米的裂縫,這一發現證明這一冰川開始接替,並形成一個面積為6500平方千米的冰山。 

學者們認為,因氣候變化,首先融化小時的將不是北極冰,而是部分南極冰,這將導致海平面的災難性上升。由此,美國國家航天局正在通過考察飛機來對南極冰的狀態進行連續性的檢測。

這一研究證明,南極洲半島東部沿岸的拉森冰架是最脆弱的部分,這一冰架在1995年就開始融化解體。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最近一次航拍是在12月初進行的,本次航拍證明,冰川最末尾的部分已經出現了一個長達112千米的巨大裂縫,這一裂縫的寬度約為100米,深度約為500米。

學者們認為,這一裂縫可能在過去就已經出現了,甚至可能是在前年就出現的。目前這一裂縫正在迅速變大,南半球夏季來臨時,拉森冰架將變成一個巨大的冰山,其面積將達到約為6500平方千米,這一面積相當於一個面積不大的歐洲國家的國土總面積。



一個曼哈頓大小的巨大冰川脫離南極洲 -2017年02月20日23:49

據《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雜誌的網站報導,一個曼哈頓大小的冰川已經脫離南極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衛星圖像顯示,一大塊冰正脫離冰原。這座冰山長約3.5公里,和曼哈頓的長度相當。 

科學家們認為,有冰山脫離是因為冰層的基座被溫暖的海水融化了。兩年前,在這一地區也曾有冰川脫離,它的大小比現在這個大10倍,後來自行融化在海裡了。

“派恩艾蘭”是南極洲最大的冰原,有南極洲大陸四分之一的冰。科學門戶網站指出,自90年代以來,在該地區的海水變暖導致該冰原表面和水下的冰更多地融化,水下的冰融化更加危險,它會使更多積冰的地區不穩定,並使這些冰川從冰原的其他地區分離出來。 

最終,這些融冰現象會形成連鎖反應,導致所謂的“西部南極冰原”毀滅。有人估計,如果冰原上的冰層徹底融化,海洋水位大概會升高120厘米,這會有災難性的後果。



科學家:萬億噸重冰山脫離南極洲 -科技- 2017年07月12日20:23

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Asia)報導,對不斷擴大的裂縫進行了幾個月的監測後,科學家們週三(7月12日)表示,一塊重達10億噸的冰山已與西南極洲冰架脫離,而這是史上最大的冰山之一。 

斯旺西大學發布消息稱:“ 冰山於週一(7月10日)到週三(7月12日)的某個時間脫落,這塊面積為5800平方公里的冰山最終脫離了拉森C冰架。 ”  科學家警告稱,該冰山的脫落將導致整個冰川損失十分之一。



         歐洲航天局: 南極洲冰川融化5年損失萬億多噸冰

             2018年06月15日08:36-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歐洲航天局在其網站發布消息,國際科學家小組的研究表明,南極洲在2012年至2017年間損失了超過一萬億噸冰。

消息中說:"2012年至2017年,南極洲每年都會損失2190億噸冰,這使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0.6毫米"。

消息中還指出,2012年以前,南極洲每年損失大約760億噸冰,全球海平面因此每年上升大約2毫米。 

歐洲航天局表示,南極州西部地區冰蓋發生顯著變化:冰川消融從1990年的每年530億噸增加到現在的1590億噸。



      東南極冰蓋消融速度之快出乎意料 -2019年01月16日18:11

科學家一直認為,導致過去40年海平面上升13.8毫米的南極冰川融化主要發生在西南極冰蓋。但新研究表明,科學家認為幾乎不受氣候變化破壞性影響的東南極冰蓋消融速度也在與日增加。研究結果發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誌上。 

與基底平均低於海平面400米的西南極冰蓋不同,東南極冰蓋覆蓋在南極大陸的固體表層,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平均厚度為2.5千米,最厚處達4.8千米。

西南極冰蓋消融速度較快的主要原因在於長期與水接觸,暖流不斷沖刷冰川基底,致其自下而上融化。東南極冰蓋則沒有這種危險。2018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評估報告指出,1992年至2017年,東南極冰蓋甚至每年增加冰量50億噸。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冰川學家埃里克·里格諾(Eric Rignot)與同事通過近40年的衛星圖像對南極冰川消融情況進行了評估。他們還採用了氣候模型數據,以評估這段時期的降雪量,畢竟降雪是南極冰蓋累積的主要來源。研究人員通過衛星圖像中的視覺地標判斷冰川流入海洋的速度,估算出1979至2017年的入海冰量,再減去因降雪積累的冰量,最後得出整體冰蓋增加或減少的程度。 

結果表明,目前南極每年的融冰量是1979年的6倍。南極冰川消融30%以上發生在東南極冰蓋,特別是威爾克斯地。科學家認為,這是風向改變所致,風將暖流帶向了東南極冰蓋。



        科學家警告稱因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融化氣候恐混亂

                      2019年02月08日19:13


Eurekalert網站援引刊登在《自然》雜誌上的科學家小組的研究資料報導稱,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融化將導致全球極端的天氣條件和氣溫無法預測。 

美國、加拿大、新西蘭、英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小組分析了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冰蓋融化後氣候影響的模型數據和衛星觀測結果。

科學家小組組長尼克∙戈利奇教授說:“根據我們的模型數據,這種冰融水將導致洋流大量斷流並將改變全世界變暖的水平。” 

根據模型水平面快速上漲將發生在2065年至2075年。娜塔莉婭∙戈莫茲教授解釋說,冰融化將導致水溫和世界大洋循環的變化,這將影響氣溫。 

報導稱,冰融水流入海洋將導致海流減弱,特別是墨西哥灣暖流,這將使歐洲西北部的氣溫下降,中美洲、加拿大東部和北極則正相反,氣溫將上升。



           危險的冰川融化:北極氣候變暖將影響全世界

                       2019年07月02日15:09


全球氣候變化今天導致了北極冰川和永久凍土帶的融化。這是人類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它將在歐洲、美國、中國、阿拉伯國家和全世界引起整整一系列的經濟、社會、生態後果。入選旨在提高本國大學國際競爭力的俄羅斯“5—100計劃”的高校的學者們研究了南極洲今天正在發生的各種進程。 

冰川融化將威脅到什麼 

從一方面來說,冰川融化使沿北極海路的航運變得更加便利和安全,這可能極大地改變全球的海上交通流。經過北冰洋和白令海的道路比經過蘇伊士運河的海路縮短一半。

此外,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北極大陸架更容易接近。高達70%的俄羅斯大陸架(佔世界大陸架的21%)被認為在開採礦產方面富有前景,首先是石油和天然氣。北冰洋大陸架上已經探明的碳氫化合物原料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5%。 

聖彼得堡國立電子科技學院教授米哈伊爾·庫普利亞諾夫認為,利用水聲學方法及時發現大陸架油氣田區域的冰川和預防水下恐怖襲擊的緊迫性在上升。在辨識水下物體時可能採用人工智能。 

但氣候變化將引起極為負面的後果:天氣條件的不可預測性將威脅食品生產、海平面升高將增加自然災害的風險、亞馬遜熱帶雨林和北極凍土帶的情況也將發生不可逆的變化。 

冰川數量的快速減少將必然導致飲用水儲備減少。巴倫支海的鹹水和淡水平衡遭到破壞可能成為一些生物種類滅絕的原因。永久凍土帶的融化將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出來,從而引起新的氣候變化階段。 

海底凍土帶正在發生什麼  在過去30年內,北極東部的海底凍土帶的融化速度已經加倍,達到每年18厘米。這導致溫室氣體甲烷的密集排放,並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極大影響。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的學者們率先證實了海底凍土帶的不穩定性,它導致了發現地球上溶解甲烷和大氣甲烷的最大異常現象。2018年秋天,學者們發現溶解甲烷出現異常,其濃度比本底大氣中的甲烷高1萬倍。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地質部教授教授伊戈爾·謝米列托夫介紹說:"在工業開採活動中,如果不考慮海底凍土帶的研究結果的話,可能發生地質生態災害(類似於墨西哥灣事故),從而可能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 



學者們計劃在2019年秋天進行探險,考察北極東部和北方海路上的生物化學和生態變化。 

為何需要從宇宙進行監測 

俄羅斯民族友誼大學的副教授弗拉基米爾·克拉夫佐夫認為,考慮到北極難以到達,遠程方法,首先是宇宙監測方法,應該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研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北極條件下的冰雪環境及其動態無疑是宇宙監測的最重要任務。 

繼2013年年底在西西伯利亞的亞馬爾半島上發現溫室氣體排放"天坑"後,俄羅斯民族友誼大學的研究者們進行了監測,又發現了6個新的溫室氣體排放"天坑"。他們了解到,向大氣排放甲烷的最有利條件是在熱喀斯特凹地、凍丘和大河谷附近。 

克拉夫佐夫介紹說:"按照航空目測和宇宙監測的數據確定了大約300個湖泊,在湖底觀察到幾百個甚至上千個溫室氣體排放天坑。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北極礦物的去氣作用,以及對其進行研究的重要性。" 

今天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科拉半島上進行的。科拉半島是俄羅斯與北歐交界處一個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地區。 

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教授謝爾蓋·基列耶夫介紹說:"北極區域是地球上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因此對該地區大氣中有害氣體進行生態監測非常重要。" 

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學者們計劃在"卡爾捷什"科考船上開展試驗,將首次編制科考船行駛路線上的長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碘-129、碳-14、溫室氣體、碳氫化合物的分配地圖。研究者們還將編制這些物質在北極大氣中存在的動態地圖。 



大數據分析在哪些方面有所助益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莫斯科鋼鐵和合金學院"礦山學院院長亞歷山大·米亞斯科夫認為,借助大數據分析各種自然指標,有助於學者們對降低人類活動對北極生態系統的不良影響提出更有效的措施。

米亞斯科夫介紹說:"在拓深鄂畢灣岸邊的薩別塔港水域時,採用了專門的挖泥船,它對格達灣整個水域都有聲學影響。這一地區作為白鯨和俄羅斯北極地帶其它大型哺乳動物的繁衍地而出名。在港口施工期間,鯨群減少到了從前的幾分之一,總共不超過300頭。為了繼續施工,不得不採取了各種自然保護措施。 " 

他說,分析對北極地區的所有可能後果以及對比所有採用的技術,有助於專家們在建造"因迪加河"新港口時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据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副局長德米特里·科澤洛夫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北極地區至少在未來千年內不會面臨氣候災難的危險,因為氣候變暖是周期性的,發生在平均值範圍內。

此前,挪威科學家宣稱,巴倫支海北部觀察到明顯氣候變化。《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科學雜誌公佈了研究人員的這一結論。據專家稱,該地區的北極氣候很快就會轉變為大西洋氣候系統特有的溫暖氣候。一些媒體報導,這會引起俄羅斯的氣候災難。

專家表示:“北極地區、俄羅斯未受到任何威脅,因為氣候變化發生在平均值範圍內。未發生特別變暖。如果說到全球變暖,這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千年。現在所發生的是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內出現起伏。”他表示:“正在發生的過程未構成任何危險。”

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氣候計劃負責人阿列克謝·科科林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俄羅斯在21世紀不會面臨氣候災難危險。 

正如此前挪威科學家所宣稱,巴倫支海北部觀察到明顯氣候變化。研究人員的這一結論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氣候變化》上。據專家稱,該地區的北極氣候不久會轉變為大西洋氣候系統特有的溫暖氣候。一些媒體報導,這是威脅俄羅斯的氣候災難。

科科林表示:“'災難'一詞既未在該文,也未在其他有關巴倫支海或北極整體氣候變化的學術文章中使用。不能說這是威脅俄羅斯或者科拉半島的災難。在二十一世紀俄羅斯預計不會有任何可以稱之為災難的東西。” 

據其稱,正在發生劇烈的氣候變化,但“災難”一詞對此不適用。 

據專家稱:“俄羅斯完全是另一種情況,與那些可能沉沒的太平洋小島的情況不同。” 

《自然氣候變化》雜誌(Natural Climate Change)報導稱,挪威研究人員預測北極地區將因巴倫支海北部劇烈溫度變化發生氣候災難。 

科學家稱,由於冰川融化過程中淡水很少入海,北極氣候很快將轉為更溫暖的大西洋氣候。值得注意的是,北極已經出現一些“熱點”,這必然將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災難性後果。 

與此同時,科學家認為,巴倫支海變暖過程不可逆,冰川移動將導致氣候災難。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