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0-24 12:55:47| 人氣6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各地出現抗爭浪潮-世界正陷示威之年?**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各地出現抗爭浪潮-世界正陷示威之年?** 

              -01觀點-
評論編輯室 2019-10-21 20:17

1848年的歐洲被喻為「諸國之春」,歐洲大陸各國都爆發了騷亂或革命,當中大部份都以民族主義掛帥,旨在撼動法國大革命前的封建貴族舊政權。2019年可說是世界之另一場示威之年。除了本港6月爆發由修訂《逃犯條例》而爆發之漫長示威浪潮,蘇丹、印尼、伊拉克、西班牙、智利、黎巴嫩都接連爆發大型示威,不少如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者,更有跟香港示威連結及學習之報道,多國亦有不少示威場面,令人聯想起四個月以來之香港街頭。

上述多國之示威,有稍為平息如伊拉克,曠持日久如蘇丹、印尼,亦有方興未艾如智利、黎巴嫩。何以各地均現示威,而他們之政府又如何應對? 



蘇 丹 

蘇丹可謂打響此示威之年的第一槍。其軍方於6月3日開槍驅散在首都喀土穆(Khartoum)軍方總部門外靜坐之示威者,造成過百人死,震驚全球之「喀土穆大屠殺」。不少婦女被強姦、被殺之屍體被拒進尼羅河中,其兇殘手法,直接導致其政府倒台。示威者發動全國總罷工,全國陷於停頓,國際社會亦群起譴責,非洲聯盟更凍結蘇丹會籍。內外交迫之下,軍方一個月後與專業人士、反對派、工會、學生等各界組成之聯盟簽訂「還政於民」的民主化協議。然而協議過後,蘇丹示威潮依然持續,原因為示威者要求由有公信力之人選出任調查「喀土穆大屠殺」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要求將前政府高官送上當地甚或國際法庭審判,並且要解散策動屠殺之「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 


蘇丹抗爭路:蘇丹軍政府及與反對派6月5日達成協議,消息傳出後,蘇丹市面有不少民眾歡呼高叫「平民!平民!平民!」慶祝。(法新社)  



印 尼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於數月前的大選成功連任後,於10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雅加達街頭卻戒備森嚴,毫無歡騰之氣象。當局雖然禁止任何示威,然而此前全國各地仍有不少零星示威。持續個多月的反政府示威源於政府提出修訂《反貪委員會法》(Corruption Eradication Commission Law),被視為削弱反貪委員會之獨立地位及搜查權。同時間政府又提出修訂《刑法草案》(Criminal Code Bill),禁止婚前、婚外性行為、婚外同居等,又對侮辱總統、副總統、宗教、國家機構及國家象徵等刑事化,被認為進一步收緊印尼人民之人身及言論自由。民眾於9月24日法案表決當日包圍國會,並成功迫使佐科維多多宣布押後表決,至今卻依然未全面撤回。

印尼這次的學生運動,主因是政府早前通過新法案,削減反貪部門肅貪委(KPK)的權力,以及政府又有意訂立新刑法,把同居、侮辱總統等列為罪行。隨着示威連日舉行,學生也列出七大訴求,要求政府回應。七大訴求包括:1. 駁回新刑法、採礦法案、土地法案、懲戒程序法案及勞動法,撤銷肅貪委法案、自然資源法案,通過反性暴力法案及家庭傭工法案 2. 去除那些由國會議員選出、有問題的肅貪委領袖 3. 禁止軍方及國家警察人員在文職部門任職 4. 結束在巴布亞省和其他地區的軍國主義,立即釋放巴布亞省的政治犯 5. 停止起訴示威者 6. 停止焚燒婆羅洲與蘇門答臘的森林,懲治那些要為森林大火負責的企業、撤銷給它們的執照 7. 正視人權問題,檢控侵犯人權者,包括在政府內的高官。立即恢復受害者的權利

24歲的印尼學生、從馬來西亞回國參與示威的盧克曼(Lukmanul Hakim Ahbr)表示,學生不會接受任何削減肅貪委權力的法案,也有另一示威者桑迪(Sandi Saputra Pulungan)稱,會示威直至政府答應所有訴求,缺一不可。


2019-10-02示威者提出要求政府撤走在巴布亞省的軍事重兵,也被指政府讓步空間不大。印尼巴布亞省內有主張獨立的分離主義運動,一直是政府的眼中釘,當地近日同樣出現示威,與軍警爆發衝突。





伊拉克 

相對蘇丹及印尼,持續兩周便平息的伊拉克示威源於示威者對於政府長期腐敗無能,應對公共服務不濟、失業問題高漲等束手無策,10月1日軍方最初以強大武力鎮壓示威,造成短短一周而有過百人死、六千多人受傷。本來總理邁赫迪(Adel Abdul Mahdi)打算以武力懾服民眾,稱軍隊執法符合國際標準,更宣布斷網及宵禁令,卻反令局勢升溫,伊拉克人民公然違反宵禁令繼續上街,不得不令邁赫迪迅速軟化,稱會成立獨立調查小組徹查軍方濫暴問題,懲罰對平民開槍軍人,並將其執法權轉移到警察,又承諾十三項重大民生改革、改組內閣、宣布為喪生示威者舉行為期三天的哀悼日、又懇求民眾給予時間政府落實改革承諾。邁赫迪果斷作出重大讓步果然有效擺平局勢,示威立即降溫,10月9日的巴格達街頭竟而首度出現平靜。 



自薩達姆年代及伊拉克戰爭以降,伊拉克亂局多少與宗派矛盾及外國勢力有關,但今次國內不論什葉或遜尼派,都聲援示威活動,反對已盡失民心的邁赫迪政府。  伊拉克局勢持續惡化,雖有美國入侵之遠因,然而經歷16年的重建,伊拉克政府依然無法解決人民電力、食水等基本設施,其貪腐形象深入民心,經濟不平等亦成為社會不穩之助燃劑。不少民眾對政治制度徹底失望,認為原本平衡各派利益的政治配額制淪為政治分贓,示威者視國會等政府機構所在的「綠區」為抗議目標。改革的最後希望阿沙迪遭「DQ」,令對政權徹底失望的群眾來一個絕望大爆發,而政府的強硬手段亦帶來反效果,令局勢持續惡化。 


伊拉克示威:即使在宵禁期間,巴格達仍有大批民眾上街(路透社) 

邁赫迪政府採取強硬手段,短短一周已導致過百人喪生。其標籤示威者為「暴徒」,頒佈宵禁令及斷網,但都被示威者所無視,繼續上街。統治精英亦僱用狙撃手及買兇殺死示威者,也令示威愈趨暴力。縱使邁赫迪於周六(5日)宣佈17項民生措施,包括津貼房屋及失業救濟等,卻因斷網造成的資訊封鎖而無法得到回應。不少伊拉克人民亦認為多年以來一直承諾改革,既得利益卻仍然穩如泰山,現今的小修小補已經是太遲太少,直言要推翻整套制度,反映其對後佔領時代的伊拉克政府徹底不信任。加上示威者沒有領袖、沒有大台,也令此場運動易發難收。 



伊拉克長年戰亂,人命被視之草芥,示威僅一周死傷數字已以幾何級數上升。美國《華盛頓郵報》周一(7日)刊登一篇評論文章,題為〈在伊拉克和香港,抗命的示威者挑戰制度〉,將以繁華安全聞名的國際金融都市香港,與戰亂頻繁的中東失敗國家相提並論。伊拉克與香港面對的問題固然完全不同,香港局勢雖然不斷惡化,數人中彈中槍,卻未有人因此喪生,可謂不幸中之大幸。不過兩地示威背後都有其複雜的結構問題,並非任何一方的強硬路線足可解決。香港表面繁榮昌盛,貧富懸殊卻極為嚴峻,甚至在今夏多人不惜擁抱「攬炒」思想。香港要走上伊拉克的道路嗎?示威者、沉默大多數以及從政者均須深思。


伊拉克示威:伊拉克示威活動造成最少114死亡及逾6000人受傷。(Reuters) 

智 利 

相比起因戰亂而貧窮的伊拉克,智利身為拉丁美洲最富裕之國家,近日亦因地鐵加價一事而爆發大型示威。示威於周一起因地鐵宣佈加價兩成而爆發後已迅速出現暴力事件。大部份針對首都聖地牙哥的地鐵設施,有近八十五個地鐵站受嚴重破壞。雖然總統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宣布撤回加價,示威亦未見平息,原因為智利長久以來之貧富懸殊。當聖地牙哥進入緊急狀態及頒佈宵禁令下,皮涅拉與孫子在高級意大利餐廳慶祝生日的照片卻在網絡上瘋傳,激起更大民憤,加上皮涅拉出動軍隊鎮暴,令人聯想起民主化前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治下的軍法統治歲月,惹來極力抨撃。示威者的手段亦轉趨極端,四出搶掠及縱火,令一間超市及一間製衣廠的平民被燒死。皮涅拉延長宵禁令,但示威仍未有降溫迹象。 



智利等拉丁美洲多國經濟陷於衰退,政府為應對嚴峻的財政狀態,推行大幅削減公共開支的緊縮措施,這加劇該國的不平等以及貧富懸殊問題。民眾為低工資、醫療、養老金、教育及公共服務不足等問題所苦,使他們一直不滿生活負擔沉重。當地人平均月薪807美元,當中約五分之一用於交通,政府竟然還要加價,可想而知他們的憤怒。霍爾茲曼指出,人們感到國家效率低下,更無法保護他們,而地鐵加價則成最後一根稻草。與此同時,民眾亦對警察腐敗醜聞及嚴厲鎮壓深感不滿。  即使總統宣布暫緩票價調整政策,示威仍然持續,並逐漸演變成騷亂。有示威者10月20日趁亂搶劫,放火焚燒超級市場及一間製衣廠,分別造成3人及5人死亡。



一切的矛盾,源於離地又不聽民意的管治班子。有示威者形容,政府對民間一無所知,事態發展至今是因為政府不聆聽民間聲音。49歲律師阿拉亞(Enrique Araya)18日與家人經過地鐵站時向記者表示:「管治班子似乎與市民活在不同的世界。」智利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該國在抗議活動發生之際,正準備主辦兩個主要的國際會議:11月的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以及12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不過,民意調查組織Latinobarometro董事拉各斯(Marta Lagos)指出,過去數天的社會動盪,反映該國存在許多問題,而民眾是願意抗爭。她形容,這場示威沒有「大台」,沒有人可以與之談判,並認為這場抗議只是剛剛開始。


黎巴嫩人向貪腐怒吼 豈只因為WhatsApp收稅

黎巴嫩 

上周爆發之黎巴嫩示威同樣由一宗小事件引起,源於政府計劃於Whatsapp等通訊軟件中收取20美仙之稅收。由於地區政局不穩,黎巴嫩經濟發展長年停滯不前,35歲以下失業高達37%,國家亦債台高築,佔國民生產總值之150%。為平衡國家財政,政府將責任轉嫁於國民身上,橫徵暴斂令至國民深受其苦,Whatsapp稅只是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示威者亦將矛頭直指三十年來一事無成的精英階層。黎巴嫩由於宗派眾多,基督徒、遜尼派、什葉派、德魯茲派(Druze)長期在爭逐權力,各方以宗派門戶之見分化,為自身謀取政治利益,未有認真解決平民百姓的生計問題。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迅速反應撤回Whatsapp稅,並給72小時期限內閣提出解決經濟問題又毋須徵稅的建議,四名內閣官員亦問責請辭。 

鄰國戰亂使黎巴嫩原來脆弱的經濟百上加斤之餘,其政治鬥爭同使危機深化。黎巴嫩去年在CEDRE會議中,獲得沙特阿拉伯、美國、俄羅斯、卡培爾等國承諾給予110億美元援助發展經濟,且一解燃眉之急。奈何即便哈里里早知危機將至,但又因國內的黨派爭鬥而分身不暇。其實,自1943年黎巴嫩脫離法國統治後,殖民地時期的分而治之策略,已種下了現今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和基督教派的分歧和對立。時至今日,國內依然沒有一個族群可在政治和經濟上佔主導地位。黎巴嫩長年陷入宗派衝突之中,更曾陷入內戰長達十多年。至1989年內戰結束後,各方簽定《塔伊夫協定》(Taif Agreement),採納「協和原則」(Consociationalism),由各宗派共享政治機構的權力分配,遜尼派、什葉派、天主教馬龍派等均沾職位。但實際情況卻有如去年五月的國會選舉中,各派系在面對經濟崩潰之際,仍要花足八個月來談判如何分配部長職位,完全沒有急大眾所急,更遑論是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以滿足國際社會訂出的援助條件。


黎巴嫩總理哈里里據稱已與執政盟友就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共識。(Reuters) 

迄今為止,抗爭活動已成功號召百萬人走上街頭,其性質和規模皆是前所未見。相比2005年的雪杉革命(Cedar Revolution),或是2015年因垃圾圍城而發起的You Stink活動,是次抗爭打破了昔日的社會界線,把遜尼派、什葉派、基督徒和德魯茲人,貧窮和富裕階層,以及城鄉居民連成一線。每個群體都意欲撼動自身圈子的政治秩序——遜尼派想推翻哈里里、基督徒就針對總統奧恩(Michel Aoun)、而什葉派則不滿真主黨和國會議長貝里(Nabih Berri)。換句話,民眾對建制的不滿,已是全面地認為所有政客皆是「天下烏鴉一樣黑」。 

雖然上述經濟困境是迫出亂局的火藥,但民眾對政客大失信心,也源於國內極為猖獗的貪污腐敗。基本上,黎巴嫩的各宗教團體皆建立了自己的政黨和贊助網絡(patronage networks),其裙帶關係植根於社會每個角落,形成廣泛的腐敗。儘管《塔伊夫協定》的原意是重新平均分配權力,但實際情況卻完全走樣,《協定》既未能令各宗派融和,反而令將軍閥換成部長,主導公共資源的分配,不少前軍閥領袖能藉此建立其網絡,演變成按宗派劃分的裙帶網絡。最後,不僅是商界菁英需要與宗派領袖靠攏,民眾亦依賴其領導來獲得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情況如同老哈里里(Rafic Hariri,現任總理的父親)於2000年再推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時,不少以前被政敵反對的投資項目,再度成為尋租活動(rent-seeking)。不過,這些本為振興經濟的重建投資,卻成削弱政敵經濟實力的貪污活動,不但難以惠及基層民眾,同使政府債台高築,而箇中更有不少重建、公共服務和國防等開支,流入老哈里里的建築公司Solidere,使他任期時期的身家暴漲不少。


黎巴嫩抗爭活動已成功號召百萬人走上街頭,其性質和規模皆是前所未見。(AP)

西班牙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已經有近百年歷史之久,然而近日在巴塞隆拿再次爆發之大型騷亂,源於西班牙法庭將九名前加泰政府之獨立運動領袖以「煽動罪」判處9到13年監禁,當中包括前加泰自治區副主席容克拉斯(Oriol Junqueras)及兩名閣員、前加泰議會議長福卡德利(Carme Forcadell)等。加泰獨立運動近年復興,本來一直以「和理非」以及體制內的行動進行,但隨着獨派與中央政府對抗加劇,轉趨激進。 

2013年加泰舉行一個類似香港最近之「人鏈」活動的「加泰隆尼亞之路」,組成400公里長的人鏈爭取加泰獨立。2014年加泰主席馬斯(Artur Mas)便舉辦過一次自決公投。在統派杯葛下,公投投票率僅約四成,當中八成人支持獨立。西班牙憲法法庭雖裁定此為違法,卻未有採取後續行動。加泰獨派於翌年再度贏出大選後,於2017年再度提出獨立公投。此次投票率為四成三,九成支持獨立。加泰獨派揚言要在議會「宣獨」,馬德里則以強硬手段逮捕獨派領袖,示威者以暴力手段反抗。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於2018年擔任首相,然而其所屬的社會黨只控制了國會四分之一的席位,地位並不穩固。如今桑切斯的國家預算案需要得到議會通過,需要得到加泰羅尼亞議員的支持,而加泰獨派提出的談判條件是,如若將公投納入談判議程之中,將對預算案持積極態度。當桑切斯計劃與加泰獨派對話之時,卻引起西班牙的大規模示威,在右翼的煽動下,西班牙民眾認為首相此舉是向獨派妥協的表現,甚至是叛國的行為。

如今,西班牙民眾反對聲四起的同時,加泰羅尼亞獨立運動領袖的審理開始,又一次點燃分離主義者情緒,顯然在這一事態下,桑切斯難以在國會預算案中得到加泰議員支持。如若國家預算案無法得到國會的通過,桑切斯或宣布提前大選,而缺少堅實民眾支持基礎的桑切斯,或將就此結束首相生涯。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獨立之爭是一個悠久的歷史性問題。(路透社)

小 結 

各國風起雲湧的示威浪潮,各有前因及背景,發展之軌跡亦有所不同。然而除了蘇丹及西班牙外,大部份社會動盪之主因,都源於經濟問題。無論是30披索的地鐵加價抑或是20美仙的Whatsapp稅,此一元幾角對平民的經濟負擔,正反映出基層社會水深火熱的生活,而政府不理民間疾苦之舉動,正是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伊拉克的示威,亦是因炎夏之中連空調及食水此等基本設施都欠缺之背景下爆發,就連蘇丹後來演變成反軍政府的民主運動,亦是因麵包漲價而起,加泰近年復興的獨立運動,亦有來自金融海嘯、歐債泡沫爆破之因素,西班牙內部經濟差異造成群體之間之矛盾。經濟表因背後,部分亦有社會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智利極為嚴峻之貧富懸殊、伊拉克雖為產油國基層卻無從得益,還有黎巴嫩的精英階層長期壟斷政治權力及經濟資源等,此種經濟之不平等,為人民怒極而走上街頭之原動力。 


智利示威:示威者10月18日在聖地亞哥示威,抗議地鐵票價上漲。(VCG) 

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因地鐵票價上漲引發大規模示威,有示威者在地鐵站縱火。(AP)

除了經濟上之不平等外,部分政府之高壓管治亦有激化民怨之嫌。蘇丹自四月軍事政變中掌權達30年的巴席爾被推翻後,由軍方把持朝政引發國民不滿,加上軍方之強烈鎮壓,皆令蘇丹示威者更加堅定,直至軍方讓步為止。印尼出現的大型示威,亦源於政府推出的兩部法案,皆有箝制國民人身及言論自由之憂慮,亦令人擔憂會倒退至蘇哈托執政31年的獨裁時期。智利總統皮涅拉為對付示威,在民主化後首次出動軍隊在聖地牙哥街頭開槍,亦被斥猶如皮諾切特軍事獨裁復辟。當局之斷網、宵禁等強硬政策,未有成功平息示威,反令民眾更為反彈。蘇丹軍方製造過百人死的「喀土穆大屠殺」,亦令蘇丹人民在民主化協議後,仍繼續上街要求公正之獨立調查以及追究官員和軍方。 

香港踏入反修例運動的第四個月,其成因及背景坊間已有不少分析,當中有類似智利、黎巴嫩之經濟問題,以及其背後之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也有像蘇丹、印尼這樣對公民自由及權利受侵蝕之恐懼。四個月來,特區政府明顯不懂解決大型社會問題,只懂由警方強硬執法。管治及經濟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施政報告》不見蹤影,如何平息動盪不安的社會及心?香港常被視為國際城市,四個月漫長的示威吸引許多鎂光燈注視,然而特區政府又是否有能力,向世界垂範有效解決當下亂象的良方?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