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0-12 21:18:44| 人氣8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思》五言詩~大唐秘史:大詩人王維為何會暗戀李隆基的寵妃?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思》」的圖片搜尋結果

        大唐秘史:大詩人王維為何會暗戀李隆基的寵妃?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寄情於南國紅豆的《相思》五言詩讓世人對它的作者唐代大詩人王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卻難於表達。而王維托紅豆,寄相思,風神搖曳,情思纏綿,不僅讓南國的紅豆登上男女愛情的大雅之堂,而且也讓自己的綿綿情思大白於天下。


王維,字摩詰,人稱「詩佛」,是大唐時期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成為大唐王朝少有的全才,因此文名盛極一時。由於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故此他的作品裡也有很多事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和直接宣揚佛理的文字。王維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讚賞。王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年間,受到諸王駙馬貴勢之人歡迎,因此在二十歲以前,他就是一位有名的詩人了。後來,他依附在寧王李憲、薛王府上,並做了寧王府上的多年門客,直到二十一歲時才考中進士。

身為文人,他和李白一樣,都是追求功名,但是又因為自己的才華而清高,屬於徘徊在矛盾之中的文人。對待愛情,似乎也有相似之處。李白曾經愛慕過楊貴妃,王維更是暗戀過聰明美貌的唐玄宗李隆基寵妃武惠妃。

這武惠妃就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壽王李瑁的母親,楊玉環曾經的婆婆。只不過這位美人長王維一歲,也就是說,當十五歲的王維走進皇宮,所看見的是十六歲的武惠妃。開元十二年,即公元724年,唐玄宗廢王皇后以後,冊封二十五歲的武氏為惠妃。當時風情萬種的武惠妃萬千寵愛於一身,成為楊貴妃進宮之前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


唐玄宗一生好色成性,一生納妃無數,據說當時唐宮的宮女達四萬人之多,見諸史冊的著名嬪妃,便有劉華妃、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武惠妃、高婕妤等人。當然,在這些嬪妃中,最受李隆基寵愛的當數武惠妃。

這武惠妃是武則天的堂侄恆安王武攸止的女兒。本是金枝玉葉,但因為年幼時父親病逝,按慣例被送入宮中由武則天撫養。沒過幾年,武周王朝垮台,這個小女孩便淪落為一名小宮女。但到唐玄宗即位時,這個小宮女已經長大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十五六歲,芙蓉顏面,豆蔻年華,風姿綽約,容光照人。最為人稱道的是,她天生有貴族氣質,舉手投足間有武則天的風範,這樣一下子就引起了唐玄宗的注目。

武氏性情乖巧,善於逢迎,很快就博得唐玄宗的歡心,逐漸變成獨霸龍床的唐玄宗的專寵。
武惠妃一連生下了四男三女七個孩子,是唐玄宗的嬪妃中生育最多的人。然而頻繁生育帶給武惠妃的並不是喜悅,而是接連的打擊和悲哀。因為,她生育的孩子大都早早夭亡。兒女如此頻繁的夭折,使唐玄宗和武惠妃都開始懷疑自己的孩子都是被不知名的黑手所扼殺的。

後來,武惠妃第四次生育,生下的又是一個男孩,起名李瑁。為了讓這個孩子遠離危險,唐玄宗讓自己的大哥寧王李憲將孩子帶出皇宮,養在寧王府裡,由王妃元氏親自哺乳並對外宣佈他是寧王與嫡妃之子。費了這麼大的周折精力,李瑁終於算是平安長大了。


此時,作為寧王李憲家門客的王維,按說與武惠妃應該不會見過面,更不要說還對她有過愛戀。但就是因為寧王妃抱養了李瑁,作為親生母親的武惠妃經常穿梭在寧王李憲府中,才使王維有了與武惠妃難得的見面機會。於是,武惠妃嫵媚的面容、柔美的風姿、典雅的氣度和成熟女人的魅力,讓飽讀詩書、深知禮儀的王維一見傾心。

直到後來生下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華公主,武惠妃帶著自己的幾個孩子出入寧王李憲府中越是頻繁。這樣也就讓王維與武惠妃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多。
後來,武惠妃在洛陽為兒子李瑁選妃時,看中了只有十七歲的楊玉環。於是,天生麗質、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善彈琵琶的楊玉環走進了壽王府,成為了李瑁的妃子,也成了武惠妃的兒媳婦。

然而,讓武惠妃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丈夫居然看上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在唐玄宗的百般引誘下,二十二歲的楊玉環把持不住,二人結下風流私情,終日在府中打情罵俏。五年之後,楊玉環終於名正言順地走進了大唐的皇宮,成為繼武惠妃之後的唐玄宗專寵美妃。


本來,唐玄宗要冊立壽王李瑁為太子、冊封武惠妃為皇后的,但是,這位大唐天子卻藉故把立儲冊後之事一推再推。武惠妃日夜焦慮,又受三位皇子「鬼魂」所驚嚇,竟然身染重病,臥床不起。

開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12月,武惠妃病勢越來越重,如癲如狂,語無倫次,沒挨過殘冬就病逝了,終年才三十八歲。武惠妃之死使唐玄宗十分悲痛。由於舊情難忘,唐玄宗特追封武惠妃為「貞順皇后」,並將武惠妃以皇后禮葬於敬陵。

武惠妃生前沒有得到的名分,死後終於得到了。從此以後,唐玄宗再也沒有考慮過冊封皇后一事。即便是楊玉環雖然備受恩寵,但生前死後都未曾得到唐玄宗正宮皇后的名號。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玄宗對武惠妃的用情之深,以及內心難以名狀的矛盾。然而,不久,唐玄宗便不顧人倫將兒媳婦楊玉環迎進了後宮,成為後武惠妃時代的後宮新寵。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慇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據說這首《秋夜曲》就是王維在寧王府中的佳作,詩中所描繪的就是一個美麗溫柔卻孤獨寂寞的女子的心情。而王維心中這位孤獨寂寞的女子就是武惠妃的影像。武惠妃離開了人世,這讓王維感覺到越加的孤獨寂寞,不久便離開了寧王府,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儘管如此,這位大詩人依然難忘在寧王府的門客生活。

也許在就是在寧王府中,唯有王維看透了武惠妃的心靈,讀懂了她的一生,故此才有如此情愫的產生。王維一生的詩歌現存不滿四百首。其中代表作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
為了讓這位美麗溫柔卻孤獨寂寞的女子快樂的生活,王維曾經陪同她一起去遠遊,這首《山居秋暝》就是王維最難以磨滅的記憶: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後來,武惠妃離開人世之後,王維的感情世界陷入了低谷,便越發潛心研究佛學。
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這部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就是王維的至愛。他的許多詩詞裡都可以看出他曾經到過很多寺廟,常與很多高僧交談,以求潛心修煉。他在《過香積寺》一詩中寫道: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這首五言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全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著無限禪意。詩中的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

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榮,官場學佛之風興起。王維政治上的失意,感情上的失落,使他一生一心向佛,以便自己能看空世間上的名利,擺脫感情上的煩惱。

香積寺

香積寺,是漢傳佛教淨土宗祖庭之一,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神禾原。

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圓寂後,其弟子懷惲於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神禾原為其建崇靈塔祭奠安葬骨灰,後在善導塔周邊發展出一座寺院,落成於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稱香積寺。

該寺一度為長安名剎,王維曾有名篇《過香積寺》但其香積寺是河南汝州的風穴寺並非此處的香積寺,其詩生動描述為位於山上的風穴寺萬木蔥蘢流水潺潺的景致


安史之亂後,香積寺開始衰敗,武宗滅佛更是幾乎將其毀滅。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87年)一度改名開利寺,不久又改回原名。乾隆年間、中華民國初年先後重建修繕。

現建築除善導塔外多為1980年重建。寺內崇靈塔為密檐式仿木結構,平面呈正方形,原為13層,後因塔頂塌陷,現為11層,高33米。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