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29 09:19:19| 人氣1,1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百年的倫敦石橋運到美國沙漠成熱門景點+那年-“倫敦大橋垮下來” +泰晤士河上那些著名的橋樑+古老與現代交融的歷史長河】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英國用了百年的倫敦石橋,不遠萬里運到美國沙漠,成熱門景點】

                 2019-01-13  由廚道大叔發表於旅遊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城市哈瓦蘇湖,有一座來自萬里之外的倫敦石橋。這座石橋,在19世紀就橫跨在泰晤士河兩岸,後來在1965年被倫敦市政府拆除。   

在GoldenLife,你買的不只是飾品,而是更美好的自己。 Sponsored by GoldenLife 由於這座橋的歷史超過百年,是倫敦這座城市發展的見證,所以有人提出將它賣掉。這個想想都覺得天方夜譚的主意,最後竟然成真的。   

當時剛剛繼承大筆遺產的美國人麥卡洛克,正準備在亞利桑那州投資。當他從報紙上看到了“泰晤士倫敦橋出售”的消息,一個天才的想法就誕生了。   他以出資修建水壩,在亞利桑那州建造新城哈瓦蘇湖城的設想,拿到了州政府免費提供的3353英畝土地。隨後花下一百萬英鎊,買下了拆除的倫敦橋。 

為了把倫敦橋從英國運到美國,麥卡洛克以合作入股造新城的條件,說服了一家船舶公司,一分錢沒花就把拆卸下來的萬餘塊石材,悉數運到了哈瓦蘇湖。   到了倫敦橋組裝的時候,麥卡洛克以新橋依舊命名為倫敦橋的承諾,免費請來了英國的組裝工人和橋樑工程師。新橋開通時,麥卡洛克請來了當時的倫敦市市長。

而這座也有倫敦橋的新城,吸引了太多英國貴族和富商的目光。他們在哈瓦蘇湖大肆購地建別墅,在把它變成“英國村”的同時,也讓麥卡洛克成了億萬富翁。   

如今,哈瓦蘇湖這座沙漠城市,已經是美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接待遊客人次超過500萬。這些遊客中,絕大多數都是為了一睹這座跨海而來的英國橋。 


1965年,哈瓦蘇市已經有600多戶人家,兩條通往湖邊的公路。

            【英國人是如何把倫敦橋賣到美國去的?】   


         2016-10-25  由新概念英語的教與學發表於新聞 

當耳邊響起童謠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時,你會不會想到,原來童謠中所唱的London Bridge,如今已經不在英國的泰晤士河上了,而是早就跑到美國去了!  你一定會感到很奇怪,一座英國的橋,怎麼又會橫渡大西洋,大老遠地跑到美國去了呢?     

倫敦橋的演變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倫敦橋要塌了)是一首非常知名的傳統童謠,但它起初並不像大多數童謠那樣充滿童趣與溫馨,而是充滿悲劇色彩的,這得從倫敦橋的歷史說起。 

倫敦橋是泰晤士河上歷史最長的橋,是該河上28座橋樑中位於最下游的一座橋。地處倫敦塔附近,連接著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倫敦市的威廉王大街。在歷史上被稱為倫敦的正門。   

歷史上的倫敦橋不僅倒塌過,而且倒塌過多次。公元50年左右,以工程技術聞名於後世的羅馬人在泰晤士河上用木頭搭建橋樑。這就是最初的倫敦橋。羅馬人走後,倫敦橋漸漸變得破爛不堪,不過在某個時期,或許也曾經得到過維修或者重建,但是時間已不可考證。1014年,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為了將入侵的丹麥軍隊一分為二,下令燒毀倫敦橋。這首童謠據說就是當時開始流傳開來的。 

焚毀後的倫敦橋進行了重建,但是重建後的倫敦橋卻於1091年毀於風暴之中。再次重建後的倫敦橋於1136年再次被毀,不過這一次是毀於大火。於是自1176年開始,人們開始用石頭建造倫敦橋,並於1209年最終建成。新的倫敦橋的建造前後共耗時33年,期間據說有150名工人喪命。新建成的倫敦橋也許是中世紀所建造的橋樑中最奇怪的一座,完全不對稱,19個橋拱中,沒有任何完全相同的橋拱。 除了19個橋拱,還有一座吊橋。橋面上很快就建起了房屋和商店,橋中央甚至還建了一座小教堂。橋南端另外還有一座門樓。橋拱很窄,水流湍急,所以只有勇敢者或魯莽之輩才從拱下駛過,很多人因此而喪命。   

到了19世紀初,經歷了600餘年風風雨雨的倫敦橋已經不堪重負顯然需要重建。於是1799年,一場設計新橋以取代舊橋的競賽就此展開,期間工程師托馬斯·特爾福德設計了一個跨度為600英尺的單拱鐵拱橋。這一革命性的設計雖然得到交口稱讚,但是卻從未得到實現,究其原因,是因為人們對其可行性以及建築所需要的土地面積心存疑慮。     

最終,一座優美的五拱石橋屹立在原橋址西邊100英尺處。這座新倫敦橋由工程師約翰·雷尼設計,由其子(與其父同名)督造,歷時7年(1824年至1831年)。該橋長928英尺,寬49英尺,由花崗岩建成。1902年至1904年期間,為了緩解倫敦交通擁擠這個老問題,曾對橋樑進行加寬。不幸的是,加寬後的橋身令基礎難以承受,人們後來發現倫敦橋以每年1/8英寸的速度下沉。  老謀深算的英國人,並沒有眼睜睜地看著倫敦橋倒塌,而是把它變為無價寶,1967年他們決定出售這座大橋,結果於1968年賣給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湖城地產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倫敦橋在美國 

1968年,美國的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市(Havasu City)還是個天氣炎熱、乾燥貧瘠的窮鄉僻壤(backwater),當地人口不到4000人。當時的美國地產商羅伯特·麥卡洛克(Robert McCulloch)因為在此投資了房產項目,所以一直苦於找不到適合的推廣辦法,以便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個處於起步階段的度假城鎮。機緣巧合的是,他在遠在半個地球之外的英國找到了答案。通過競拍,他搶得了地標性的倫敦橋。於是,羅伯特啟動了這個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愚蠢的市場推廣方案之一,把這座十九世紀的標誌性建築,一塊一塊地拆分裝船,橫渡大西洋,運回了美國,然後又一塊一塊地在哈瓦蘇這片荒涼的沙漠地上重新組建起來。

相關圖片     


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早期,英國的官員們發現了一個大麻煩:倫敦橋正在下沉!這座長1000英尺(大約300米)的大橋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了。它經歷了二戰期間的倫敦大轟炸,並且倖存下來,但是當初建造時並沒有考慮到現代交通的壓力,所以正以每8年大約1英寸(大約2.54厘米)的速度,逐漸沉入泰晤士河。重新維修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倫敦市政府決定另建一座更寬的更適合汽車通過的大橋。而原來這座十九世紀的花崗岩倫敦橋,似乎注定要被扔到垃圾場去了。幸運的是,當時一個叫做Ivan Luckin的市議員說服了其他議員,建議把倫敦橋賣到美國去。1968年,他最終得以實現把倫敦橋出售的方案。 

Luckin心裡清楚,倫敦橋可能比較難賣得出去,倫敦人也認為這座橋相比泰晤士河上的其他橋,乏味可陳,相形見絀。但是,Luckin在美國的記者發布會上鼓吹道:倫敦橋是一座永恆的地標(a timeless landmark),它不僅僅是一座橋(London Bridge is not just a bridge)!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公元1世紀羅馬時代的英國!     

倫敦橋的出售在美國遭到了普遍的質疑,但是在羅伯特·麥卡洛克看來,這卻是個天賜的良機。羅伯特出生在密蘇里州,通過開辦石油公司、汽車公司和電鋸公司,積累了大量財富。麥卡洛克在哈瓦蘇市湖區建了一個小區,旨在這個沙漠當中打造一個旅遊綠洲,但卻一直苦於無法吸引遊客前來。而倫敦橋的出售,有如天賜良機,讓麥卡洛克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他甚至為了倫敦橋,把哈瓦蘇湖畔的一個半島硬是開挖成了一個湖心島,這樣就可以讓這座橋得以橫跨這座人工鑿出的湖心島來連接湖的兩岸了。 

為了賣個好價錢,倫敦當局一開始在倫敦橋的售價上一直三緘其口。幾經周折之後,麥卡洛克了解到當初倫敦當局為了拆除這座橋,大約花費了120萬美元,於是他很爽快地給對方報出了240萬美元的買價,並且還附贈了6萬美元,作為大橋重新建成後未來60年的額外費用(每年1000美元)。1968年4月,麥卡洛克最終以246萬美元的價格購得了倫敦橋這個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古董!     

重建整座橋歷時三年時間,費用(包括用輪船從紐約運到長灘、再由長灘用卡車運到哈瓦甦的費用、重新組裝的費用以及為了大橋開挖湖島的費用)高達700萬美元,而麥卡洛克投資建設整個哈瓦甦的社區項目大約只花了100萬美元左右! 

1971年10月10日,倫敦橋最終竣工了,開始了她在美國的首秀!為了慶祝倫敦橋的落成,麥卡洛克可謂不惜重金,打造了一個極為絢麗奢華的建成慶祝典禮。他僱傭了跳傘隊來表演,放煙花,樂隊遊行,熱氣球,還有包含龍蝦和烤牛肉的奢華盛宴——這個盛宴的規格是按照1831年倫敦橋剛落成的時候給威廉姆四世國王準備的標準的。為了表示對倫敦橋的重視,倫敦市長身披黑色的正式長袍、由一位執劍武士相隨,參加了大橋的落成典禮。美國當紅的明星Robert Mitchum和Dan Rowan也應邀出席,可謂星光閃閃!《紐約時報》當時評論說:“這場典禮可謂超級噱頭,瘋狂至極,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美國,也只有美國人才會在如此瘋狂的事情上花費如此巨資。” 

大部分美國人對於麥卡洛克的做法都嗤之以鼻,認為他這是傻瓜之舉。然而,這起市場營銷事件最終又一次證實了麥卡洛克的投資眼光。哈瓦蘇市自從倫敦橋落成之後,人口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早期的幾百人,一下子增長到了1974年的10,000多人。1975年,哈瓦蘇市的商會報導說,在過去的一年裡,倫敦橋已經吸引了將近200萬的遊客! 

時至今日,麥卡洛克當初投建的小鎮, 如今長久居民已經多達50,000多人,旅遊產業相當發達。歷經185年歲月蹉跎的倫敦橋,仍然矗立在哈瓦蘇湖上,成為當地最為醒目的地標式建築。

倫敦橋在亞利桑那沙漠重生的過程緩慢而艱巨,工人們需要根據圖紙把重達200多公斤的每一塊石墩復位。

                    那年今日--“倫敦大橋垮下來” 

                   2016-02-19 由央廣新聞發表於旅遊

1968年2月19日,橫跨泰晤士河的倫敦大橋被拆除,並賣給美國一家大公司,運往亞利桑那州的科羅拉多河,成為英國風格遊樂場的一個重要景觀。     


原來我們今天看見的倫敦大橋並非它最初的樣子,倫敦大橋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有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唱著“倫敦大橋垮下來”?讓我們來一同來探個究竟! 

命運多舛的倫敦木橋第一次垮下來 

倫敦大橋,是泰晤士河上資格最老的橋,始建於公元43年,由羅馬人搭建,當時是一座木結構橋。位於倫敦和南畫之間的泰晤士河上方之間,是當年溝通泰晤士河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羅馬人撤離英國之後,這座橋逐漸失修,行船或走車都越來越危險。     

雪上加霜的是這座老木橋還經歷了不少災難。有一年倫敦發大水,橋整個被沖垮了;修好不久後,又遭遇北歐海盜入侵,大橋在他們的燒殺搶掠中再次幾近被毀掉。1014年,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為了將入侵的丹麥軍隊一分為二,下令燒毀倫敦橋。這次摧毀很可能就是知名的童謠“倫敦橋垮下來”中描述的故事。   

英國北歐海盜入侵歷史紀念油畫 焚毀後的倫敦大橋進行了重建,但是重建後的倫敦大橋卻於1091年毀於風暴之中。再次重建後的倫敦橋於1136年再次被毀,不過這一次毀於大火。 

時乖命蹇的倫敦石橋第二次垮下來 

1176年倫敦人終於下決心重建倫敦大橋,這次他們用石頭建造,歷經波折於1209年最終建成。新的倫敦橋建造前後共耗時33年,成為中世紀所建造的橋樑中最奇怪的一座,因為它完全不對稱,19個橋拱中,沒有任何完全相同的橋拱,而且還有一座吊橋。     

1952年的倫敦大橋 到了19世紀初,經歷了600餘年風風雨雨的倫敦橋已經不堪重負顯然需要重建。1831年,一座優美的五拱花崗岩石橋屹立在原橋址西邊100英尺處。這座新的倫敦橋由工程師約翰·雷尼設計,由其子(與其父同名)督造,歷時7年建成。新的倫敦大橋得到了英國人民的厚愛。狄更斯的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主人公大衛,常常在這座倫敦大橋上流連忘返。   

然而歲月滄桑,倫敦大橋也難逃蒼老的命運,逐漸顯露了頹敗的跡象,對日益繁重的交通,已不勝重荷。1902年至1904年期間,為了緩解倫敦交通擁擠這個老問題,曾對橋樑進行加寬。不幸的是,加寬後的橋身令基礎難以承受,人們後來發現倫敦橋以每年1/8英寸的速度下沉。     

到了1968年,這座幾百歲的老橋終於奄奄一息,眼看就要坍塌到泰晤士河裡。於是,坊間便再次流傳起那首充滿悲劇色彩的民謠:“倫敦大橋垮下來”。 

“倫敦大橋垮下來”的悲喜劇 

1968年2月倫敦市政府終於決定拍賣這座年久失修的大橋。消息一經放出,全球轟動。 

美國工業家羅伯特•麥卡羅克,恰巧當時在科羅拉多河畔哈瓦蘇湖地區建立了一個馬達試驗基地和一個居民區。生意人的敏感告訴他,把這座橋買下來,搬到哈瓦蘇湖市,一定會大大提高小城的知名度。於是他跟朋友伍德參加競標,出價246萬美元並一舉中標,將倫敦大橋買了下來。這樁買賣在當時是一件驚世駭俗的大事,不少人都說麥卡羅克和伍德“瘋”了。斥巨資買下一座行將就木的老橋,無疑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但是,麥卡羅克和伍德毫不為人言所動,不但毅然把橋買了下來,還立即準備把它搬到哈瓦蘇湖地區。

1968年的夏天對於倫敦居民來說是一段沉重的日子,因為伴隨他們幾個世紀的倫敦大橋,就要離他們遠行了。每日天剛亮,工人們就來到橋邊,一磚一石地拆著,許多倫敦居民走到橋邊總是要站一站,給他們的老橋行注目禮。與此同時,被拆掉的材料,也封箱編號裝在一條條駁船上,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美國舊金山上岸,再裝上卡車運往哈瓦蘇湖市。整整花了1年的時間,才將拆下的全部材料運到。 

1971年10月10日,當倫敦大橋在哈瓦蘇湖地區重新飛架大河、再振雄風時,當地居民舉行了空前的慶祝活動。雖然大橋的運輸和重建費用為770萬美元,比買橋的價格高3倍還多,但人們認為這錢花得值,一座大橋使得一個無名小鎮受到舉世矚目。如今,每年到哈瓦蘇湖市參觀的人不下150萬,當然他們中間有相當一部分是英國人。     

倫敦大橋雖然垮下來了,但是卻譜寫了一出驚天動地的“悲喜劇”。 

今天的倫敦大橋還會不會垮下來 

如今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大橋建於1967年至1972年之間,其部分費用來自出售給雷尼父子的倫敦橋的所得。新橋是一座有三個跨度、座擁有6條車道的水泥結構橋。從遠處觀望塔橋,雙塔高聳,極為壯麗。橋塔內設樓梯上下,登塔遠眺,可盡情欣賞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風光。假若遇上薄霧鎖橋,景觀更為一絕,霧鎖塔橋是倫敦勝景之一。 

從外表來看,塔橋的兩端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磚石,但實際上塔身的結構主要是鋼鐵的。裡面裝有用來開合各重1000噸橋樑的水力機械。新的倫敦大橋塔橋自建成至今,機械功能一直正常,從未發生故障。巨輪鳴笛致意後,上昇機械只需一分鐘便能使橋面升起。英國人應該再也不用傳唱那一首“倫敦大橋垮下來”了吧!     

2000年來,倫敦大橋屢興屢衰,不僅見證了人類的歷史,其本身的歷史也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木橋到石橋再到水泥橋,幾經垮下的只是人類進步的積累,而不變的不僅是橋下的泰晤士河水,更是倫敦大橋執著的垮下再起。

「“倫敦大橋垮下來”」的圖片搜尋結果

        【帶你看英國:細數倫敦泰晤士河上那些著名的橋樑 

                2017-01-19  由西婭的分享發表於旅遊   

倫敦塔橋,建於1894年,造型獨特,風格古樸,氣勢雄偉,遠遠望去猶如兩頂皇冠,被視為倫敦以至全英國的象徵之一。遊人可在塔橋上步行遊覽、休息,塔內設有商店、酒吧,塔橋上還有一段玻璃地板,距離地面43米。

倫敦橋,原是羅馬人建的一座木橋,從1176年到1209年用了30多年時間改建成石頭橋,1831年重建了一次,一直使用到1967年。後因交通日益繁忙需要加寬,就以246萬美元價格賣給了美國的富商羅伯特•P•麥卡洛。倫敦橋被拆解,運到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湖市,重新復原,成為了一個觀光點。如今泰晤士河上的新倫敦橋只是一座相當普通的,三孔的水泥拱橋。   

滑鐵盧橋,得名於1815年英國取得勝利的滑鐵盧戰役。而美國電影Waterloo Bridge(中文譯名《魂斷藍橋》)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了滑鐵盧橋。另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是,20世紀40年代,滑鐵盧橋重建,當時二戰時期,男子多在前線,粗重的建築工程便不得不交由婦女來完成,所以它有時被稱為女士橋。

威斯敏斯特橋(西敏寺大橋),這座橋幾乎是前往倫敦旅遊的必到之處,英國國會大廈、大本鐘、西敏寺及倫敦眼等名勝分列於橋的兩端。   

千禧橋,於2000年6月10建成使用,是泰晤士河上唯一的一座只准許行人步行通過的橋。電影《哈利波特6》的取景地之一,影片中食死徒襲擊倫敦千禧橋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英國泰晤士河,古老與現代交融的歷史長河」的圖片搜尋結果

           【
英國泰晤士河,古老與現代交融的歷史長河 

                2016-10-31  由穿山甲發表於旅遊 

幾乎每一個古老的國家或者每一座大都市都與江河相伴,我們中國的母親河黃河和長江,埃及的尼羅河,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法國巴黎的塞納河,意大利威尼斯的亞得里亞海,德國法蘭克福的美因河,越南的湄公河......,上面這些與江河相依相伴的國家和城市都是我先後走過的地方,世界上還有更多耳熟能詳的江河城市,雖然地域不同,語言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些源遠流長的大江大河,都孕育了一個國家和一座城市的燦爛文明,蘊藏著這個國家全部的歷史文化精華,成為這個國家或城市的代名詞。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是我們到達倫敦首先去遊覽的地方,從威斯敏斯特橋到倫敦塔橋,徜徉泰晤士河兩岸,感受倫敦這個歷史長河中的世界大都市,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交錯共融,和諧優雅的城市風貌。 

泰晤士河,是位於南英格蘭的一條河流,全長約338公里,流經英格蘭的三個郡,為英格蘭最長之河流,英國第二長河,僅次於354公​​里的塞文河,也是全世界水面交通最繁忙的都市河流和倫敦地標之一。 

與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相比,泰晤士河並不算長,但它流經之處,都是英國文化的精華所在,孕育和哺育了燦爛的英格蘭文明。英國倫敦的主要建築物大多分佈在泰晤士河的兩旁,尤其是那些有著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曆史的老建築,歷經風雨,依然佇立在泰晤士河畔,漫步在泰晤士河兩岸,這些高大宏偉的建築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在我們面前:宏大的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像徵勝利意義的納爾遜海軍統帥雕像、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聖保羅大教堂、曾經見證過英國歷史上黑暗時期的倫敦塔、橋面可以起降的倫敦塔橋、議會大廈和大本鐘......,每一幢建築都堪稱藝術的傑作,這些建築雖歷經滄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戰爭洗禮,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樣,直至今天還在為人們所使用。 

泰晤士河岸邊,除了這些大名鼎鼎的歷史建築以外,比鄰的還有數不勝數的現代化建築,比如:高度309.6米的摩天大樓“碎片大廈”,號稱北半球最高的摩天輪“倫敦眼”,為古老的泰晤士河沿岸,增添了現代時尚的元素,充滿了活力和韻律。徜徉在泰晤士河,感受的是,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古典與摩登,相互交融,和諧共處,相得益彰的靈性和氣息。   

關於泰晤士河,我們先從泰晤士河上的橋說起吧。繁榮的河流總離不開橋,尤其是倫敦,泰晤士河穿城而過,橋對倫敦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從羅馬時代起泰晤士河上就陸續架起不少的大橋,這些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的各式各樣的橋樑,既是歷史的記載,也是倫敦風光的亮點。     

泰晤士河全程共有各種橋樑214座,河下隧道20多道,流經倫敦地區的河段上有33座橋,而在倫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河段上,共架有16座橋樑。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橋,是1862年開通的威斯敏斯特大橋,因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而得名。威斯敏斯特大橋北岸的集中了很多名勝古蹟,包括:倫敦塔、聖保羅大教堂、國會大廈、大本鐘等等。   

泰晤士河上最有名的橋是1894年建成的塔橋,這座橋造型獨特,結構和諧,氣勢雄偉,被視為倫敦以至全英國的象徵。塔橋兩端由4座石塔連接起來,2座主塔高40米,是花崗岩和鋼鐵結構的5層方形塔,大理石的頂端聳起而成一個4面尖塔,4角各建有一座白色小尖塔,整座塔頂宛如一頂王冠。河里塔基各高7.6米,堅實而敦厚。兩塔之間跨度為60多米,中間有上下兩條通道,下面的跑車,上面的行人。遇有大船通過,主塔里的機械就把橋面拉起來,2塊各重1000噸的活動橋面豎高40米,中間形成寬60米的寬闊水道。     

泰晤士河上最有故事的橋是滑鐵盧橋,美國著名的愛情電影《魂斷藍橋》,很多感人至深的畫面就是在這座橋上拍攝的,這部由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等主演電影讓無數人知道了滑鐵盧橋。法國著名畫家莫奈與安德烈德朗也對滑鐵盧橋情有獨鍾,創作了多福滑鐵盧橋的藝術作品。 

滑鐵盧橋地處泰晤士河的彎曲處,從這座橋上看到的倫敦風光比地面的其他任何地方都好:西面是威斯敏斯特、南岸是倫敦眼,東面是倫敦市和金絲雀碼頭。 

滑鐵盧橋名字的來源是為了紀念威靈頓將軍在滑鐵盧戰役中取得的勝利,另外,由於滑鐵盧橋在二戰期間被德軍炸毀,當時參加修整工作的多為女性,所以滑鐵盧橋又被人們稱為“女士橋”。 

滑鐵盧橋下方的大橋叫“亨格福德橋”(Hungerford Bridge),是一座位於泰晤士河上的鐵路橋。橋北端就是查令十字車站,因而有時又被稱為查令十字橋,此橋建於1864年,取代了原先坐落於此的另外一座橋樑,2002年在鐵路的兩邊建造了步行道,火車和行人各行其道,很有意思。 

千禧橋,是泰晤士河畔第一座專為行人設計的橋樑,北接聖保羅大教堂,南接泰特現代美術館。在哈利波特6電影中,整座千禧橋遭魔法襲擊而被摧毀的震撼場面,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千禧橋是一個散步的好地方,夜幕降臨,這裡還是欣賞泰晤士河美妙夜色的最佳地點。   

千禧橋的北邊就是倫敦的宗教中心聖保羅大教堂,這座華麗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17世紀末建成,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教堂是文藝復興風格,覆有巨大穹頂,穹頂直徑達34米,高約111米,寬約74米,縱深約157米,是萊恩的最優秀的作品。聖保羅大教堂的塔頂是眺望倫敦市區的絕佳地點,1981年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過戴安娜與查爾斯的婚禮大典。     

說完了泰晤士河上的幾座著名的大橋,再讓我們去看看泰晤士河兩岸幾個最有名的建築。這是泰晤士河岸邊佇立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英國眾多的教堂中地位顯赫,可以說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是​​英國的聖地。除了王室成員,英國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英國人因此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認為死後能在這裡佔據一席之地,是至高無上的光榮。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還是王室加冕禮的地方,包括伊麗莎白女王在內的英國歷朝歷代君王,除了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八世兩位外,無不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即便百年之後,也都長眠寺內。 

穿過歷史悠久的倫敦塔橋,就來到了英國倫敦標誌性的建築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倫敦塔,始建於1087年,是外族征服者威廉建造的一個軍事城堡,中心塔叫“白塔”,高約27米,圍繞著白塔周圍還有13座塔,並由城堡、砲台和箭樓等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築群。這裡曾作為英國皇家的堡壘、軍械庫、國庫、宮殿、天文台和監獄,而從倫敦塔的歷史來看,它最重要的作用還是關押囚犯的監獄,特別關押上層階層的囚犯,最後一次作為監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倫敦塔被稱為英國人心中的“故宮”。   

現在再讓我們從古老的歷史建築穿越回當下的今天,看看泰晤士河畔新崛起的現代建築。走過著名的倫敦塔橋,站在泰晤士河北岸向西南方向觀看,最顯眼的就是號稱歐盟最高的建築“碎片大廈”。碎片大廈外觀就像一座玻璃金字塔,底座寬大,逐漸向上收窄,頂部鋸齒狀尖塔更是獨具特色,成為倫敦新地標。大廈共有95層,高310米,從2000年開始施工,2012年7月5日正式揭幕,建設時間達12年,耗資15億英鎊。   

倫敦眼,或又稱為千禧之輪是世界上首座、也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觀景摩天輪,它於1999年年底開始運行,總高度135米,豎立於倫敦泰晤士河南畔的蘭貝斯區,在威斯敏斯特橋和亨格福德橋之間,面向坐擁國會大樓與大本鐘的西敏市。遊客乘坐“倫敦眼”半個小時就可到達城市中心上空,俯瞰城內和泰晤士河的壯麗景色,可以欣賞超過55處美不勝收的畫面。

泰晤士河沿岸,除了這些大名鼎鼎的倫敦標誌性建築以外, 還有更多令人陶醉,流連忘返的地方,選擇徒步行走,也許是最佳的觀賞方法。藍天白雲,氣候宜人,在溫暖的秋日陽光下,徒步行走在泰晤士河兩岸,欣賞古老和現代建築,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如果你覺得還不過癮,可以選擇乘坐遊輪觀賞兩岸風光,這是建在泰晤士河岸邊的遊輪碼頭。   

泰晤士河觀光遊船是一條觀光線路,分為上下兩行,分別是威斯敏斯特港到倫敦塔橋,倫敦眼到倫敦塔橋,沿途景點有:倫敦塔、倫敦眼、倫敦塔橋、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等,每隔30-35分鐘一趟。泰晤士河兩岸有便捷的交通道路,機動車道、自行車道和行人路各行其道,分區明晰,交通標誌線十分醒目。大橋上人來車往,車水馬龍,各種交通工具安道行駛,秩序井然,但也有個別心急的遊客橫穿大橋。   泰晤士河岸邊步行道上,行走在夕陽中的美女帥哥。   

橋頭等待紅綠燈的遊人,從河邊的步行道,隨意轉入一條巷弄,古老的建築和現代的大廈之間,就是一條蜿蜒的石板路,這裡沒有了泰晤士河畔摩肩接踵的遊人,多了幾分寧靜和安詳。接近傍晚的時候,泰晤士河兩岸會更加熱鬧,人們聚集在一起,喝酒聊天,觀賞美景,這是塔橋邊的一個廣場,有人在播放著節奏型很強的音樂,年輕人自發的圍在一起,嗨起來,也是一種釋放吧。   

和許多大都市一樣,倫敦也有很多賣藝和行為藝術人,但這些人大多集中在泰晤士河岸邊,也許是這裡游人扎堆儿的緣故吧。圖中的這個穿背心的男子正在表演獨輪車絕技。這些圖片都是在泰晤士河岸邊拍攝的行為藝術人,造型各異,鬼怪精靈,儘管沒有都看懂他們表現的主題,但可以感覺專心致志,一絲不苟的態度。在泰晤士河岸邊,老遠就看到了空中飄蕩的大泡泡,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帥哥在表演肥皂泡,周圍有很多小孩子們圍觀,這哥們的泡泡是兩個魚抄子一樣的長桿拉出來的,比小孩子用嘴吹出來的泡泡大很多,也多很多,呵呵,老兄真會玩。   

泰晤士河畔除了很多倫敦標誌性的建築以外,還有很多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包括:泰特現代美術館、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河畔畫廊等藝術場所,這是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旁的一個小型藝術館,很安靜很有藝術範兒的好地方。泰晤士河的沙灘上,有幾位藝人在製作沙雕藝術品,不曉得這些藝術家的來歷,但他們創作空間就是泰晤士河天然的沙灘上,接地氣的藝術創作,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觀看。 

泰晤士河大橋下的一處自行車自助租車點,泰晤士河兩岸都有很多這樣的自行車租車點,方便快捷的取車換車手續,讓更多的遊客騎上自行車遊覽泰晤士河,低碳環保,鍛煉身體,也經濟實用。這是個多人組合edalBus,動力來自每個人的腳踏踏板,年輕人一邊播放著音樂,一邊齊心協力蹬車,很嗨,很快樂。   

從威斯敏斯特橋向東一直到倫敦塔橋,我們看到了泰晤士河岸邊不計其數的大小餐館和小吃攤位,走累了隨便走進一家餐館,就可以喝上一杯傍晚開始泰晤士河岸邊大大小小的餐館基本沒有空位了,人們一邊品嚐美食,一邊欣賞泰晤士河美麗的夕陽。泰晤士河的黃昏和夜色都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候,趕在黃昏前,我就一個人來到了泰晤士河,湛藍的天空,大朵得得白雲,奔騰的河水,都讓人如痴如醉。   

太陽西沉,著名的滑鐵盧橋和泰晤士河北岸都沉浸在淡粉色的夕陽里。黃昏中,亨格福德橋上的列車南來北往,白色的火車像一條巨龍橫亙在泰晤士河上。夕陽中,泰晤士河上穿梭的大大小小的船隻,威斯敏斯特橋上川流不息的汽車,與兩岸古老和現代建築一起構成了泰晤士河最溫暖的畫面。沐浴在夕陽餘暉裡的泰晤士河北岸的倫敦城   夕陽把泰晤士河南岸的高樓大廈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倫敦城從白天的喧囂中漸漸安靜下來,靜謐而安詳。   

夜幕降臨後的泰晤士河沿岸,從亨格福德橋上看到左側的倫敦眼,道路盡頭的大本鐘,還有眼前的車水馬龍,倫敦的夜生活開始了。入夜後,在泰晤士河北岸,偶遇兩位騎馬巡邏的女騎警,帥氣,漂亮,這也是古老倫敦城夜晚的一道風景。   

遊覽了泰晤士河後,晚餐還要選一家最有英國范兒的英式餐廳,英國的朋友推薦了一家叫Rules的餐廳,我們決定去看看。從泰晤士河的亨格福德橋步行到Rules餐館不到20分鐘,在一條安靜的巷子裡我們找到了這家餐廳。餐廳門口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者,裝束打扮絕對英國紳士的派頭兒,而且彬彬有禮,給人很舒服的感覺,他向我們問好,為我們拉開大門,引導我們進入餐館。   

Rules是一家有200年曆史的英式老店,環境從裝飾到佈置都是英式風格,精緻優雅,牆上掛滿了英國文化的老照片,我們落座後,點了湯、雞尾酒、主菜和甜點,味道很不錯,我們感覺這家餐廳是我們在倫敦去過的很多餐廳中最有英國味道的餐館。   

蜿蜒的泰晤士河、古老的議會大廈和大本鐘與現代感十足的倫敦眼,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中,它們相互融合,爭相輝映,相得益彰,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碰創出美麗的浪花,譜寫出泰晤士河這部流動的歷史,源遠流長,正如1929年英國議會議員約翰·伯恩斯說的那句名言:“聖路易斯河是水,密西西比河是泥漿,而泰晤士河是流動的歷史。”
 
 


相關圖片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