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11 09:56:12| 人氣7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近代史※+ ※中國史上歷代的文化特色※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通常指以晚清為開端,中國面對內憂外患的一段歷史。其研究範圍在不同時期、不同學者的著述中有所不同。公認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鳴認為,以往中國人對於中國近代史有三種慣常態度。第一種是怨婦心態,凡事以哭鬧為主,就是覺得你們總欺負我們,你們從頭到尾都欺負我們,我們冤得要死,我們苦大仇深,比竇娥還冤;第二種是潑婦心態,凡事講打,打不過我撓:我要反抗,把整個近代史寫成僅僅是反抗的歷史,這個反抗的過程雖然可歌可泣,但畢竟沒打過甚麼勝仗,充其量就是撓人一把,還撓不到臉上;第三種是情婦心態:它跟前面兩種心態正相反,在它看來,殖民歷史也是好歷史,不殖民我們怎麼進步?

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看這段歷史:「又該怎樣去做?很顯然,我們需要冷靜地審視過去,不能再當怨婦、潑婦、情婦。冷靜地審視過去,然後去看待我們的未來,儘早學得聰明些,不要總在一個坑裡反覆折騰、反覆跌倒。如果我們不能很正確地看待這段歷史,就很難吸取教訓,很難避免過去的悲劇。我們必須從心理上走出我們的中世紀,才有前途,過去的輝煌歷史才有價值。」
 


一、帝國日暮(1842-1860) 
(一)、外患
1、中英交涉:英國於乾隆與嘉慶年間派使臣來華,要求清廷改善對華貿易,但因跪拜問題而未有結果
2、鴉片戰爭:清道光年間,中英爆發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開放五口通商
3、英法聯軍:清咸豐年間,英法聯軍攻陷北京,訂立北京條約;俄國趁火打劫,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佔領中國東北大片土地
(二)、內亂:太平天國起事,建都天京(南京),以宗教治國,曾國藩組成湘軍與之對抗,最後打垮太平天國

二、天朝夢醒(1860-1895)
(一)、自強運動(洋務運動,1860-1894)
1、內容:以外交治標,以自強治本,致力於軍事國防的現代化
2、重要措施: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招商局、派遣駐外使節、派留學生出國
3、失敗原因:自強運動缺乏整體規劃,加上守舊勢力的阻礙,其成績不能和同時期的日本明治維新相比
(二)、甲午戰爭(1894-1895)
1、日本的擴張:日本明治維新後,向外侵略台灣、琉球、朝鮮,1894年與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求和,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馬關條約,割臺灣、澎湖、遼東半島(後來三國干涉還遼);允許日人可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
2、影響:甲午戰敗,列強意圖瓜分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希望分一杯羹

三、維新變法的挫折(1895-1911)
1、變法:光緒皇帝採納康有為、梁啟超的主張,實行變法維新(百日維新),但慈禧發動戊戌政變,新法失敗
2、八國聯軍:義和團是起源自民間的排外組織,庚子年間(1900)進入北京,殺害外國使臣,引發八國聯軍入京平亂,逼迫中國簽定辛丑和約,賠巨款,削砲台,中國門戶洞開,大清王朝威望一落千丈
3、日俄戰爭:1904年,日俄兩國因東北利益開戰,俄國戰敗,但中國東北利益從此遭到兩國瓜分



四、辛亥革命與洪憲帝制(1911-1916)

1、革命運動(體制外革命):孫中山於甲午戰爭之後於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905年於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前後發動十次革命,其中以廣州329之役規模最大
2、立憲運動(體制內改革):日俄戰爭日本勝利,立憲運動興起,保皇黨與立憲派合作,要求清廷要求召開國會,制定憲法,但清廷無心改革,立憲派倒向革命派
3、辛亥革命:1911年,武漢革命黨人趁四川保路運動之際起事,各省響應,革命成功,成立中華民國
4、洪憲帝制: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 → 袁世凱壓迫清廷退位以取得臨時大總統之位 → 刺殺宋教仁 → 鎮壓二次革命 → 脅迫國會選袁為正式大總統 → 謀為終身總統 → 承認日本21條 → 改民國5年(1916)為洪憲元年、正式稱帝 → 各方反對 → 雲南護國軍討袁 → 取消帝制 → 袁世凱病死
5、袁死後之政局:內閣總理段祺瑞宣佈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 總統黎元洪反對 → 黎元洪與段祺瑞之爭 → 張勳入京發動復辟 → 復辟失敗 → 中國政治實權操縱在北洋軍閥手中

五、革命再起(1916-1928)
1、軍閥與反軍閥:
(1) 軍閥:北方軍閥(皖系、直系、奉系)為中央政權而混戰,南方軍閥(滇系、桂系)但求自保
(2) 反軍閥(護法運動):孫中山為維護臨時約法,在廣州成立中國民國軍政府,但受西南軍閥與陳炯明叛變而失敗
2、中共的成立
(1) 民國10年:中國共產黨在蘇聯共產國際之指示下成立,以暴力奪權,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為目標
(2) 民國13到16年:國民黨聯合容共,國共第一次合作,蔣中正宣布清黨,共黨活動轉入地下
3、蔣中正與北伐統一
(1)民國13年:國民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以俄為師,成立黃埔軍校,任命蔣中正為校長
(2)民國15年: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
(3)民國16年:四月、國民黨清黨,定都南京,寧(南京)漢(武漢)分裂;七月、寧漢復合,國共決裂
(4)民國17年:日本為阻止中國統一,出兵山東,製造五三慘案
(5)民國17年底: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宣布東北歸順國民政府,中國在形式上完成統一



六、十年生聚教訓(1928-1937)

1、民國17年至26年:南京國民政府最能積極建設的時代
(1)政治方面:中國國民黨依據孫中山的規定,實行訓政,以黨治國、以黨建國
(2)經濟方面:實行幣制改革,廢兩改元,發行紙幣(法幣)
(3)社會方面:蔣中正發起新生活運動,矯正社會風氣
(4)軍事方面:成立軍事委員會,修築南京防禦體系,實行徵兵制度,高中以上學校實施軍訓
2、內憂與外患
(1) 內憂:中共的叛亂與西安事變
A民國19年:國民政府展開五次圍勦,試圖消滅盤踞在江西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武裝集團
B民國23年:毛澤東率軍突圍,展開二萬五千里長征,並在遵義會議後成為中共領袖,共軍最後逃到陜北
C民國25年,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挾持蔣中正,要求停止勦共,出兵抗日,事變以和平落幕收場,國共二度合作,聯手抗日
(2) 外患:日本的侵略
A民國20年:日本發動918事變,佔領中國東北 → 中國向國際憐盟控訴無效
B民國21年:日本發動128事變,侵略中國上海 → 雙方簽定停戰協定
C民國22年:日本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以溥儀為傀儡皇帝;接著又侵略華北

七、八年艱苦抗戰(1937-1945)
1、導火線:民國26年的77事變,日本進攻北平
2、戰爭前期:民國26年至民國27年武漢會戰止
(1)813淞滬會戰:粉碎日本三月亡華夢想
(2)南京大屠殺:日本屠殺南京城中30萬百姓,是日本侵華的重大罪行
(3)台兒莊大捷:中國軍隊第一次大勝日軍,但日軍仍佔領中國華北與華中各地
3、戰爭中期:民國27年武漢會戰結束至民國30年底
(1)日方:切斷中國對外交通、扶植漢奸汪兆銘在南京成立傀儡政權
(2)我方:退入山區,憑險固守,並以游擊戰消耗日軍戰力
4、戰爭後期:民國30年底至民國34年
(1)民國30年太平洋戰爭: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英開始並肩作戰
(2)民國31年聯合國宣言:中國參與26國簽署聯合國宣言,蔣中正擔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3)民國32年中美、中英簽訂平等新約:英、美宣布放棄在華特權,另訂平等新約--開羅會議。中國成為世界四強之一。中、美、英的開羅會議,決定戰後東亞的國際新形勢。
(4)民國33年日本打通大陸交通線-青年從軍運動:盟軍的「歐洲第一」策略,中國戰場未受重視。4月日本企圖打通大陸交通線,震動昆明和重慶。8月政府號召青年從軍,組成青年軍遠征緬甸。打通中印公路。民國31年,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解英軍之圍。打通中印公路,有助戰局扭轉。
(5)民國34年  日本投降: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八年對日抗戰,終獲最後勝利。

八、戰後中國(1945-)
1、國民政府失去民心原因:通貨膨漲、接收人員的貪污腐化、偽軍收編問題、過份依靠美國作靠山
2、國共內戰(1945-1949)
(1)  民國34年至38年:共產黨發動內戰,美國特使調停無效,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
(2)  民國38年:共軍渡過長江,南京失守,國民政府遷台,海峽兩岸分裂的局面形成 
3、中共政權的演變
(1)建國:建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都北京,毛澤東為領導人 
(2)出兵:中共建國後,以抗美援朝為名出兵韓國,強化東西方對峙局面 
(3)文革浩劫:毛澤東為奪權發動文化大革命,組織紅衛兵破壞中國傳統文化,中國陷入一片混亂 
(4) 鄧小平上台:鄧小平鏟除四人幫,走務實路線,推動改革開放,改行資本主義經濟 
(5)64事件:1989年北京學生要求中共實行民主改革,但遭到血腥鎮壓 
(6)後鄧時代:江澤民、胡錦濤先後掌舵,中國的共產體制面臨時代考驗 
4、中華民國在台灣
(1)蔣中正、蔣經國時代:A  政治上:實行戒嚴、民主憲政打折扣 B 經濟上:推動土地改革、實行經濟建設計劃,台灣邁入工業社會 
(2)李登輝時代:推動民主改革,開放總統直接民選
(3)陳水扁時代:以新政府為號召,推動民主政治



                   中國史
歷代文化特色

一、商代
1、社會:商人的思想和生活,全為宗教所籠罩,殷墟發現的「甲骨文」,大多是商人卜問鬼神留下來的卜辭
2、科技成就:
(1)商人創造的曆法,以天干地支來相配記日,60日為一週期,沿用3000多年。
(2)銅錫合金的青銅器,兼具實用和藝術價值。

二、西周時代
1、社會:封建社會是周代社會的特色,其共可分成三大階層:貴族、平民、奴隸,代代相承,不能流動
2、經濟:周代實施井田制度,土地為貴族所有,由貴族分配給農民耕作。

三、春秋戰國時代
1、社會 → 大變動的時代
(1)原因:封建解體,貴族沒落 ② 私人講學興起,平民受教育越來越多 ③ 各國競爭激烈,國家唯才是用 ④ 貴族養士盛行
(2)結果:布衣卿相之局,例如蘇秦、張儀、范雎
2、經濟 → 工商業發達
(1) 貴族沒落:工商業者逐漸成為自由經營者
(2) 交通便利:各國物產互通有無,經營工商可以致富
(3)國君提倡:各國為增加財富,紛紛提倡工商,商人地位提高
3、學術思想 → 諸子百家學說盛行
(1)儒家:① 孔子為代表人物,主張仁政、有教無類② 儒家的兩大派別: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荀子主張人性本惡
(2)道家:老子、莊子為代表人物,主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
(3)墨家:墨子為代表人物,主張以功利主義為出發點,倡導「兼愛」與「非攻」
(4)法家:韓非子為代表,主張用刑罰、權術和威勢來操縱臣下,控制人民,並以君主利益為出發點,講求富國強兵的方法 



四、秦漢時代
1、社會:漢武帝實行舉薦孝廉制度,漢代社會風氣為之一變
2、經濟
(1)張騫通西域,「絲路」從長安經敦煌、西域到大秦(羅馬帝國),中國絲織品不斷經由這條商路運往西方 漢武帝實施鹽鐵酒專賣,擴充國家財源
3、統一思想:
(1)秦始皇為統一思想,不惜焚書坑儒
(2)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遵儒術 → 儒家思想成為此後兩千年學術思想的主流
4、史學:
(1)、西漢司馬遷撰《史記》,記載黃帝到西漢初年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
(2)、東漢班固撰《漢書》,記載西漢一代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
5、科技成就:
(1)、天文:張衡使用渾天儀和地動儀,來推算天體的運行和測定地震的方向
(2)、醫學:西漢的淳于意會用針灸;東漢的張機有醫聖之稱;三國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
(3)、造紙術:蔡倫綜合前人的經驗造紙,書寫材料的進步,加速了教育普及和文化傳播

五、魏晉南北朝
1、社會:世家大族的社會,因為曹魏時代實行「九品官人法」,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
2、經濟:東吳、東晉與南朝等六朝立都建康,開始大規模開發江南,中國經濟中心逐漸由北方遷到南方
3、思想:清談與玄學盛行,因為士人逃避現實,以談玄論理為寄託,清談之風大盛
4、宗教:
(1)、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的佛教,魏晉南北朝大盛,南朝梁武帝的好佛,史上少見
(2)、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東漢末年稱為五斗米道,魏晉之際改稱天師道,信徒越來越多



六、隋唐時代
1、社會:大唐文化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呈現出兼容並蓄的色彩,長安是當時中外商旅聚集的大城市
2、文化交流
(1)中西文化交流:中國的造紙術在唐玄宗時由大食人西傳;外國的景教、回教、摩尼教傳入中國
(2)東亞的唐化: ① 日本推動大化革新,學習大唐文化,日本文字是模仿漢字而來 ② 朝鮮半島上的新羅的唐化更是徹底

七、宋遼金元時代
1、社會
(1)科舉盛行,塑造士大夫文化,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價值觀
(2)教育發達,官府所設立的官學(特別是太學)和民間設立的書學都很普及
2、經濟
(1)國際貿易發達,泉州、廣州等大港口設有市舶司管理,市舶的稅收成為國庫的重要收入
(2)貨幣的發行:① 宋朝開始發行紙幣,稱為交子、會子 ② 元朝的紙幣稱為寶鈔
(3)城市生活:唐朝有坊市制度,宋朝取消,商業區與住宅區混合,汴京、臨安、大都都是當時的大都市,瓦子(戲院)、正店(酒樓)、夜市林立 → 清明上河圖
3、思想:理學是宋代思想的主流,南宋的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書集註》一書
4、科技
(1)代表性科學家:嫎 宋朝沈括著有《夢溪筆談》娋 元朝的郭守敬制定授時曆
(2)火藥:唐末已使用火藥箭;宋金、金蒙交戰時均使用大量的火器
(3)印刷術:北宋時畢昇改良印刷術,元代的王禎進而製成木活字,並創造輪盤排字盤
(4)指南針:宋朝由於人工磁化法的進法,指南針開始運用於海上導航
5、史學: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記載戰國時代到五代史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八、明清時代
1、社會
(1)科舉制度下,擁有功名的士人與官員形成士紳階級,身份地位、生活儀制與庶民有很大區別。
(2)清代滿州人以外族入主中國,滿漢地位不平等,社會上形成滿漢之分,但滿州人不久與漢人融為一體
2、經濟
(1)農業:① 移民墾荒 ② 推廣早熟稻 ③ 美洲作物蕃薯、玉米、花生、馬鈴薯傳入中國 
(2)工商業:① 明清中國國內貿易興盛,長距離貿易十分頻繁  ② 商人集團興起,山西商人(晉商)、徽州商人(徽商)特別有名,他們在各大城市蓋會館,形成地域性的商幫  ③ 大都市興起,出現專業市鎮 → 江西的景德鎮(瓷器)、江蘇的盛澤鎮(絲織品) 
3、教育 → 選任人材以科舉制度為主
(1)科舉制度分鄉試(及格稱為舉人)、會試、殿試(及格稱為進士)三階段,通過考試可以任官,享有特權
(2)八股文成為明清科舉制度與學校教育的核心,取士制度僵化,使士人思想深受蔽塞,不利於人才培育。
4、文學 → 明清文學以小說成就最高
(1)明代:《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2)清代:《紅樓夢》、《聊齋志異》
5、科技:
(1)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修正許多醫藥典籍的錯誤,記載各種藥物、藥方,有插圖可供辨認。
(2)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各種農業和手工藝技術,是中國傳統生產技術的集大成之作。
6、文化交流
(1)中西貿易的初展:① 葡萄牙據有澳門,做為發展東方貿易的據點,從事亞洲與歐洲之間的香料貿易。 ② 西班牙以殖民地菲律賓為中間站,進行中國與美洲之間的貿易 → 海上絲路。  
(2) 耶穌會教士來華:
① 利瑪竇 → 最早來華
A與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介紹《萬國輿圖》
B將四書、五經、《道德經》等中國典籍譯成拉丁文,受歐洲學者的重視。
② 湯若望、南懷仁 
A主掌欽天監,制定時憲曆
B造西式炮銃 ③ 清聖祖命教士赴各地測量,繪成《皇輿全覽圖》。是第一部有經緯線的中國地圖。



九、清末民初
1、社會
(1)移風易俗 ① 剪辯子 ② 用陽曆 ③ 重人權 婦女地位的提高 ① 男女共學 ② 女子參政、參軍 ③ 婦女解放意識高漲,男女社交公開
2、教育 → 新知識份子崛起
① 新知識份子:清末民初一批受過新式學堂、留學教育培養出來的新知識份子 ② 傳統知識份子:「士」位居四民之首(士農工商) 、通過科舉取得功名:在鄉為紳,出而為官,有身份、有地位
③ 不再執著功名:他們擁有新知識、新人生觀與價值觀,不必拼命於科舉。造成學界風潮的主角:他們對社會現狀會發出不平之鳴,又能傳播新觀念。深入各職業團體,帶動社會變革:他們走入社會後,承擔不同工作,於是有工商業者、新聞記者、律師新學堂教師、工程師、醫師、護士等新職業。他們進一步團結,強力帶動社會的變革。

十、中國人的覺醒
1、新文化運動
(1)倡導人:陳獨秀、蔡元培
(2)主張:① 推行白話文學 ② 翻譯西方文學 ③ 新式標點符號開始流行。 
2、五四運動
(1) 原因:民國8年五月4日抗議巴黎和會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 
(2) 經過:學生向各國提送抗議書,找政府外交官員算帳,發動大罷課。 
(3) 結果:北京政府在六月懲辦官員,拒簽和約。 
3、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的影響
(1)全盤西化,引進①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民主指的是反對專制、獨裁,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國。反對舊有的專制政治,推銷依附在舊制度上的舊倫理和舊道德。② 賽先生(Science)-科學:科學是要提倡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  反對迷信、盲從,以科學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③中國傳統文化被看成民主、科學的敵人,儒家思想受到嚴厲抨擊,知識份子高呼「打倒孔家店」。
(2)馬克思主義流傳中國:西方各種學說都被視為救世良方,馬克思主義漸漸在知識界中流傳開來。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