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中國的貿易戰王牌※
中國真的要使出稀土這張王牌了嗎?法新社引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國似乎還在遲疑,擔心此舉加速全球市場尋找稀土的替代供應。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中國專案協調員李明江向法新社表示:“中國目前的目標是向美國施壓,爭取美國在貿易談判中作出更多讓步,也迫使美國在華為和其他中國科技企業的問題上立場不要那麼強硬。”李明江認為,倘若美國繼續在貿易和華為問題上保持強硬,那麼中國有可能會使用稀土禁令作為政策工具。
目前中國生產的稀土占全球的95%以上,而美國有超過80%的稀土都是從中國進口。從智慧手機、電視、相機和燈泡等各種產品製造都需要稀土。這讓北京在科技上影響力劇增,也構成中美高科技未來的戰爭。
哪些產品需要稀土?
稀土用於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可充電電池、精密陶瓷、電腦、DVD機、風力發電機、汽車及煉油設備的催化轉化器、螢幕、電視、照明燈具、雷射器、光導纖維、超導體和拋光玻璃中。
一些稀土元素如釹和鏑對於電動汽車引擎十分關鍵。
軍事裝備中稀土的運用
一些稀土元素在軍事裝備中十分重要,如飛機引擎、導彈巡航系統、反導防禦系統、衛星以及雷射器。
比如鑭是製造夜視設備所需要的。
美國國防部對稀土的需求占該國總需求的1%。而美國對稀土的需求占全球總需求的9%。這是美國2016年的資料。
哪些企業最依賴中國的稀土?
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BAE Systems Pls生產複雜的導彈,在巡航系統和感測器中使用稀土。
蘋果公司使用稀土生產揚聲器、鏡頭和震動裝置。該公司稱無法按傳統方式回收稀土,因其使用量微小難以回收。
美國聖母大學專家格爾茨(Eugene Gholz)向路透社表示,自2010年以來,政府和工業界積累了稀土庫存。
稀土是什麼?哪里有礦藏?
稀土包含17種元素: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去年估算,全世界稀土儲量為1.2億噸,其中4400萬噸在中國,2200萬噸在巴西和越南。
稀土的開採和加工困難、成本高、污染大。中國的稀土加工量最大,供應美國進口的八成(2014-2017年)。2017年,中國的稀土產量占全球的81%,這是美國的地質調查局的資料。
2010年中日外交糾紛後,日本指責中國因政治原因暫停出口稀土,中國則予以否認。
中國擁有全球稀土礦藏的37%,幾乎沒有其他稀土供應方有同等的競爭力。
加州Mountain Pass礦是美國唯一一家運作的稀土礦。不過,擁有該礦的MP Materials公司將每年提取的大約5萬噸稀土運往中國進行加工。在貿易戰期間,中國對這類進口徵收25%的關稅。
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Lynas Corporation Ltd.)本周表示,與德克薩斯州藍線公司(Blue Line Corp)簽署備忘錄,在美國建造一處稀土加工設施。
在印度、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愛沙尼亞、馬來西亞和巴西也有稀土的開採。
稀土受到美國關稅多少影響?
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對稀土免除對中國產品徵收的關稅。
如何減少對中國進口的依賴?
5月,美國參議院提出議案,鼓勵發展本國的供應商。
此外,回收也成為潛在的稀土來源。內布拉斯加州的Rare Earth Salts公司正在使用老舊螢光燈管,從中回收稀土。稀土約占燈管成分的20%。
※北京稀土王牌未出 美國嚴陣以待※
中國稀土供應量占全球80%以上。北京威脅禁止稀土出口美國奏效。特朗普政府希望以國家安全的名義放寬對聯邦土地,甚至是海上採礦和勘探的規則。 然而即便稀土禁令一出就能傷害美企,但是專家卻對其長期影響抱持懷疑。
2019.05.30. (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商務部週二(6月4日)建議採取緊急措施,以促進國內關鍵礦物的生產,並警告中國或俄羅斯出口的停止可能會對整個美國和外國供應鏈造成“重大衝擊”。
該報告包括61項具體建議, 包括對新的《購買美國產品法》和低息貸款的評估,以促進國內生產對製造行動電話和其他許多消費品以及關鍵武器系統至關重要的礦物。內容也呼籲與日本,澳大利亞和歐盟等主要盟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並對政府許可程式進行審查,以加快國內採礦。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要求提出這些建議,稱美國需要開放採礦來減少關鍵礦物的進口。 其中大約30種,包括鈾,都是政府認為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礦物。 一些人擔心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可能會影響美國進口的主要礦產品。 建議包括放寬許可,加強對海上採礦的考慮,以及在開採公共土地時優先考慮國家安全。
5月29日,美國五角大廈告訴路透社,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出有關稀土礦物的報告,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發言人安德魯斯 (Mike Andrews)中校告訴路透社說:“國防部繼續與總統、國會和工業基地密切合作,以降低美國對中國稀土礦物的依賴。
美國防部最近完成了《防禦產品法案III》中的稀土礦物報告,並提交國會。雖然中國迄今尚未明確表示將限制稀土銷售給美國,但中國媒體連日強烈暗示這一可能性。
五角大廈並沒有提供報告細節,但表示內容與一項聯邦計畫相關,希望透過專案經濟激勵措施提升美國國內稀土生產能力。據美國防部網站,這項報告旨在“創建、維護、保護、擴展或恢復國內工業基礎能力”。而聯邦計畫則賦予總統“廣泛的權力”,透過國防和國土安全等因素制定經濟激勵措施,確保國內工業資源充足。
美國許多軍用設備公司在生產導彈、導彈系統和感測器時都會用到稀土。在特定軍用設備上,像是噴氣發動機、反導彈防禦系統和衛星以及雷射器更是不可或缺。例如,製造夜視裝置需要鑭。
加州的Mountain Pass礦是美國唯一運營的稀土設施。但Mountain Pass的所有者MP Materials每年也向中國提取約5萬噸稀土精礦進行加工。在貿易戰中,中國對這些進口徵收了25%的關稅。
限制稀土出口有用嗎?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寫道,中美貿易沖圖若持續,中國的稀土優勢不會持久。內容提到,“世界上大約一半的元素礦藏如釤和釔都在中國以外”,目前中國居於主導地位是因為其低廉的加工成本。一旦中國實施出口禁令,稀土價格提高,對中國未必有利。較高的利潤率將讓需求降低。非中國產地也將加入競爭。再加上新技術可以減少對這些元素的需求,中國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恐會下滑。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帕爾 (Douglas H. Paal)在《南華早報》早報發表的評論也表示,,稀土市場正在逐漸減少對中國單一來源的依賴,這張王牌也許沒有這麼可怕。他說,不管是習近平決定這樣做,還是接受建議要限制稀土出口美國,最後都有可能會證明這種威脅是沒有用的。 (夏立民/楊威廉 綜合報導)
※如果稀土成為中國反制美國的武器※
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大戰波及的領域越來越廣。 現在稀土或將也受到貿易戰的牽連並帶來後果。
2019.06.07. (德國之聲中文網)稀土其實根本算不上稀有: 所有的手機、耳機、或者充電電池都會用到這種特殊的原料。 如果沒有稀土(包括鎘、鑭和鈰等17種金屬元素), 高科技行業就無從談起。
中國的當權者很清楚這一點,因此稀土也成為他們反制美國的一張王牌。 因此,就在幾周前,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高調參觀了江西贛州一家重要原料加工廠也就不足為奇。這些稀有物質也被用於製造軍事裝備,全世界的大部分稀土都產自中國。
中國官方媒體公開表示,中國有可能限制對美國的稀土出口。《人民日報》的作者就此寫道: "稀土是否會成為中國針對美國毫無理由地極限施壓力的一種反制武器?答案是明確的。"
"勿謂言之不預!"
該報評論中的一句話很重要:"勿謂言之不預!" 中國官方媒體在其他場合已經使用過這句話。例如1962年,中國說出這句話4周後便進兵印度。 1978年,中國在發出同樣的警告2個月後發起了中越戰爭。
美國顯然聽到了“槍聲”。為了保障對國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原料的供應, 特朗普政府迅速宣佈了"前所未有的措施"。據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 (Wilbur Ross) 稱, 35 種元素和物質被列為 "對國家經濟和安全至關重要"的原材料,其中包括所謂的稀土。
羅斯說,這些金屬"常常被忽略,但沒有它們,就不會有現代化的生活"。 與此同時,美國目前所需的稀土,約80%仍然依賴從中國進口。 美國在其商務部的報告中承認,所列出的35種原料中,有14種完全依賴進口。
重要的原材料
自2011年以來,稀土也被列入歐盟重要原材料清單。歐盟對稀土完全依賴從外部進口。 然而,根據德國聯邦地球科學和自然資源研究所(BGR)的估計,德國經濟界無需擔心出現供貨瓶頸。該研究所的經濟地質學家埃爾斯納(Harald Elsner)說:"我們認為發生短期和中期供貨中斷的風險相當低。"
這與稀土實際上並非稀有有關。獲得稀土主要難在開採上。複雜的生產過程會導致大量有毒廢水的排放, 也產生具有輕微核輻射的放射性垃圾。
儘管美國和歐盟每年從中國進口占其總需求80%的稀土,然而中國對全球這一重要原料的儲藏量僅占全球儲量的37%。在美國也有一個大型稀土礦。上個世紀,加州南部的Mountain Pass礦就成為美國第一個開採稀土的礦山。如果世界市場價格上漲, 該礦可能會再次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企業。
澳大利亞在稀土市場上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除中國之外,澳大利亞 Mount Weld 礦有著全球最大的稀土儲量。自2011年以來, 這裏一直進行著稀土開採工作。但是由於中國的工資成本較低,環保要求相對不嚴, 因此中國產品的生產成本往往更低。不過稀土的非法開採和走私也是中國當局面臨的問題。根據美國 2 0 1 6年的一項調查, 中國40% 的稀土產量來自非法開採管道。
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武器"
因此, 中國媒體所說的中國將把稀土轉化為"武器"的計畫,很可能被證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分析人士指出, 中國自己也擔心會因此推動全球範圍內尋找替代能源的高潮。中國《環球時報》承認存在著這樣的風險。 如果中國選擇禁止稀土出口, 將會導致"複雜的後果",包括中國自己也蒙受損失,雖然中國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損失更大"。
據聯邦地球科學和自然資源研究所 (BGR)提供的資訊, 在德國生產的大公司仍直接在中國購買原料, 並簽有長期的供貨合同。該研究所表示,這些合約不受當前爭端的影響。據稱, 2018年德國總共進口了約9724噸稀土金屬和化合物。其中80%來自中國,20%從俄羅斯進口。 近年來, 這些數字相對穩定。
德國較小型公司還有足夠的稀土儲備,主要是由一家奧地利中間商供應。另一個如今越來越重要的供貨來源是澳大利亞製造商林納斯(Lynas Corporation)公司。澳大利亞目前在全球稀土市場佔據著大約15%左右的份額。
※德語媒體:面對中國 歐洲應採取主動※
《世界報》刊文指出,歐洲必須重新調整與中國、美國的關係。《商報》則認為,西方應當主動採取措施,避免在稀土問題上被中國施壓。
2019.07.26(德國之聲中文網)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稀土問題-西方太天真太被動"為題,刊登了一篇由德國經濟地理學家Jens Gutzmer與政治學者Jakob Kullik聯合撰寫的客席評論。評論指出,中國正把稀土資源作為權力政治的工具,西方政界必須主動採取措施,避免在稀土問題上被北京玩弄於股掌之中。
作者注意到,近年來,中國已經通過一系列操作,幾乎壟斷了全球的稀土產業鏈,包括勘探、開採、加工等多個重要環節:"憑藉壟斷地位,中國成功地將競爭對手排擠出市場,進一步鞏固壟斷。對於正在尋求科技領先地位的北京而言,這種對原材料及其加工產品的逐步控制,正是其面對美國、日本、歐洲等競爭對手時的戰略優勢。"
"中國不僅僅受益於對稀土產業鏈的實際控制,也受益於西方政界對市場機制的迷信。在國際權力與科技主導權競爭中,原材料可以是一種戰略工具,但是這種想法很久以前就被認為是過時的地緣政治思維。然而,中國最近威脅要在對美貿易戰中利用稀土問題施壓,這其實是有先例的。2010年,北京停止向日本出口一切稀土資源達兩個月之久。"
文章指出,當時,歐美政界應該就提高警覺、並且立刻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但是,除了口頭上的警告,歐美政界並沒有拿出實際行動。而中國則進一步利用稀土價格走低的時機,通過入股西方企業的方式,控制了更多的海外稀土資源:
"稀土資源是我們一切政治大項目的基礎:通過綠色科技抵禦氣候變化、通過高科技確保德國今後的工業地位、憑藉歐洲軍工產業加強國防政策的自主性。德國政府以及歐盟委員會應該將這些重要的金屬定義為戰略經濟資源,促進優先開採歐洲的稀土礦藏,並且在歐盟內建設稀土以及鋰資源加工設施。這將是事半功倍之舉:歐洲工業獲得了供應保障,比中國更嚴格的歐洲法規有利於保護環境,還能促進礦產開採地區的經濟發展。"
"理想的方案是:工業界能夠主動加大對戰略性資源領域的投資力度。如果工業界不主動,政界就應該積極出手。歐洲的資源安全,必須要有從開採到最終產品的通盤考慮,而且政界必須參與進來。"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美中之間"為題,刊登了由前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芮悟峰(Wolfgang Röhr)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注意到,中國已經是全球過半國家的首要貿易夥伴,北京也非常明白自己的這一優勢。文章說:
"最遲在6月的G20峰會上,歐洲就已經意識到,自己正處於不得不選邊站的尷尬境地。一邊是只願意在符合美國短期利益時遵守國際條約的特朗普,他還威脅要對德國汽車加征關稅;另一邊則是鞏固了國內權力基礎的習近平,他想要把貿易強國打造成全球政治的領導國。而歐洲呢?歐洲正自顧不暇,為英國退歐、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等問題焦頭爛額。歐洲的經濟增長率和美國沒法比,更不用說與中國比了。特朗普和習近平在大阪峰會上就事關全球經濟未來的問題展開談判,歐洲人只能當看客。德國外長則自豪地介紹他拉攏的'多邊主義聯盟':法國、加拿大、智利、加納。他難道真的以為,能夠和這些夥伴一起構建國際新秩序?"
文章指出,從長期來看,歐洲必須和美國以及中國都保持良好的經濟合作關係,並且應該通過主動參與"一帶一路"等中國力推的專案,來保持對北京的影響力。同時,作者也呼籲北京重視與歐盟的關係:"'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成為一個真正多邊的項目,遵守相應的國際規則。中國也應當避免南中國海的進一步軍事化,並且保障香港的現有地位。而且,北京應該兌現其承諾,給予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相同的市場准入待遇。不少人認為,巴斯夫、寶馬等企業如今能夠拋開合資股比限制在中國成立新公司,主要應歸功於特朗普。但是,更理想的情況應該是:中國在沒有外部施壓時主動遵守其諾言。中國若採取這種做法,也將有利於歐洲重新調整與美中兩大強國的關係。" (作者:文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