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07 21:29:19| 人氣1,2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 對現代人的重要性】*釋惟覺*和尙開示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釋惟覺”的图片搜索结果 

                【─對現代人的重要性】**尙開

(一) 

解佛法三世因果的道理,悟到念清本心,時時刻刻安住在念心上,就可以以人、我的精神服

學禪可以安定身心,把佛法落到生活上。因悟了念心之後,行住坐都可以得到自在,不、妄想、倒,就如找到一大路,可以安地永走下去。

人的煩惱主要是由於迷失本心。學禪目的在契悟念清本心,清本心時時存在,即能得到自在;亦明白人人都有佛性,小看自己而自卑。

代社,一般人都追求物生活的提,有的人因緣較差,始終無法在物上得到滿足;如果知道佛法所提供的另一大路、另一世界,無論貧富、貴賤都可以化煩惱為菩提、安定身心。

就如:在上位的人若能明白佛法,就以慈悲心照大,用智慧服。中下的人若明白佛法,心中就不煩惱、不起嫉妒心。在社上充滿了嫉妒、仇恨,看到人有富地位,心中就不平衡;如果解佛法三世因果的道理,悟到念清本心,時時刻刻安住在念心上,就可以以人、我的精神服。心清才是真正的富,心具足一切功德、財寶

之,學禪讓人明白,心世界才是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不再汲汲營營、盲目的追逐外在的名利,或者嫉妒人。有了份自,就能充份發揮內在的慈悲和智慧。如果社階層人士都有這樣的共,社必然和安定。

 

(二) 

佛所的三藏十二部典,乃至一切作,都是從當念心生出的。

有人:什是「」?

典上得非常清楚:「者,佛之心也。教者,佛之口也。律者,佛之身也」。「」就是「佛之心」。佛所的三藏十二部典,乃至一切作,都是從當念心生出的。在科學這樣發達,一般人只知道崇拜科未注意到科是人智慧的晶,而智慧的生,就必要有清的心,心要安、自在、寧靜,就如同古人所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想要得到智慧,就必保持清,明白的心。

」就是佛的心,修行佛就是要向佛、菩,如古德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能至,然心往之」。學習佛的智慧、慈悲、定力,乃至於佛的福德,以及種種功德、神通妙用。而一切都是何而的呢?是生出的;這個心不是凡夫心,不是散心,不是心、心、心、慢心,更不是嫉妒、仇恨,那是麼樣的心呢?就是「心」︱真正佛的心,「」就是告,如何定心、心、悟心、明心。

 

(三) 

就跟水的源,把水的源找到了,股水始是用不完的;但是一潭活水,不是死水,找到本心,就等於找到水的源

一般人的心因有了妄想、煩惱,所以感,假使把煩惱化掉、著破除,那念心就好像一潭止水一般紋風,像一面子一,不落一點塵垢,這個時候才真正是有智慧、有神通,因神通、智慧不是外面求的,而是心的本能,念心藏有無窮的智慧力量。修的目的,就是在開發這種潛在的智慧力量,亦即宗所「明心性,性成佛」,使我心、心、心、慢心等種種煩惱化掉,啟發本具的智慧,轉識成智,成佛道。煩惱化掉以後,心就定下,身自然就健康,照著這樣的方向去用功,就是道,就是了。就是「三昧」,就是正定,亦即金剛經上所的「住心」,念心到安、自在、如一潭止水,就是真正的

宗祖師說:「挑柴米,非神通妙用」,就是真正悟到心了。就跟水的源,把水的源找到了,股水始是用不完的;但是一潭活水,不是死水,找到本心,就等於找到水的源

 

(四) 

生的心是粗中之粗,菩的心是粗中之,佛的心是中之,因為細中有,所以看每個問題都看得清清楚楚。

生的心中,本具的一切功德智慧,和佛陀完全是一的。:「在不增,在凡不」,成了佛,成了菩念心不增加一一毫;一切生,乃至於子、畜生,這個本性也少一一毫。而要想封已久的心扉打,必有方法,佛上有八四千法,就如八四千支匙,每人的心都被塵勞了,所以用八四千支把心,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佛法值得每人去追的意念心的,由相對達絕對,由粗的心,的心。生的心是粗中之粗,菩的心是粗中之,佛的心是中之,因為細中有,所以看每個問題都看得清清楚楚。

念心,一般人不知道去用它。中庸:「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密」,就是,把念心放開來,整三千大千世界、整宇宙,都在念心中;把心收回,什人都找不到,小偷偷不了,強盜不了。佛法上:「放之周沙界,收之一微」。念心確實是神通妙用不可思念心悟了就是道,迷了就是生,起了邪成魔了。明白這個道理,我不但是家的主人翁,而且是宇宙的主人翁,如此,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大富大貴嗎這麼一想,心上落,人生更充、更有意了,就是的道理。

 

(五) 

悟到,任何刻都能夠圓融、自在,挑柴米、迎送客,不是道;外境然千變萬化,心境一如、了了常知。此即是的妙用。

史上有名的人陶明,他有一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君何能?心地自偏。東籬下,悠然南山,山日夕佳,飛鳥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的意境。這裡的「山」是什?「飛鳥」是什?「飛鳥」是指念心的自在,「山」指的就是心境,「此中有真意」,真意就是佛法上所的真心、自在,「欲辨已忘言」,就不是了,但也不妨

的意境有深有的悟境,深有深的悟境,就好像學問成就的次第一般;幼稚、小、一直到大,悟境也是深、迥然不同,古人有所:大悟百次,小悟千次,就是指心境拓的次,和宇宙人生看法的突破。

如何融洽心境,就是問題。悟到,任何刻都能夠圓融、自在,挑柴米、迎送客,不是道;外境然千變萬化,心境一如、了了常知。此即是的妙用。



(六)
 

若是悟了心,每一件事都能夠觀察入微、明察秋毫,西南北面面俱到,假使能如此,你在就是四面佛,廣義法。

在有些人專誠去泰國請四面佛,聽說四面佛很有感,所以很多人都參禮。想想看,四面佛在那?要知道,佛佛平等、法法平等,阿陀佛、迦牟尼佛、藥師佛,乃至於十方佛,統統是一的,他的智慧、神通、福德、定力、慈悲,均是到最高的境界。若是悟了心,每一件事都能夠觀察入微、明察秋毫,西南北面面俱到,假使能如此,你在就是四面佛,廣義法。而狹義,就是指念心。以念佛來講,念到一心不就是誦經、持咒、修參禪種種,不外乎是助我們轉識成智,把身、心一,到一個絕對的境界,此即是狹義

之,不論廣義也好,狹義也好,既然「離當一念心,若能時時自性,處處都能作心的主人,就是的妙用了。

           

 

                 悟得意即是真修心!花開見佛,佛又在哪?

                 寂然坐於紅塵一隅,清寂淡然任隨歲月流。


                                          *
幻羽*淨捻

台長: 幻羽
人氣(1,233) | 回應(0)| 推薦 (1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夏禪 |
此分類下一篇:【修行悟道的路】
此分類上一篇:【禪的意境】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