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生活的星球……】
科學家發現5顆能住人星球 我們的子孫以後可能會到那裡!
2015年12月28日 來源:法眼觀
經過人類不斷的對宇宙進行探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5個可以供我們人類生存的星球。在未來只要人類的航空技術能夠達到相應的條件,那麼我們人類將會移民到這些星球上。讓我們來看看這5個遙遠的星球,因為在未來它們將會是我們後代子孫所生活的地方!
葛利斯581是一顆位於天秤座β星以北約2度的紅矮星,距離地球約20.4光年(193萬億公里),光譜型M2.5V,視星等約為+10.56。在所有已知的恒星系統中,該星是第89個最接近太陽系的恆星,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3。葛利斯581是環繞紅矮星Gliese 581的一顆行星,位於行星系統的適宜居住區域,擁有穩定的大氣層,表面可維持液態湖泊、河流。
葛利斯667是天蠍座三恒星系統葛利斯667中的恒星之一,這顆恒星距離地球僅有22光年。葛利斯667比太陽體積小、光線暗、溫度低,質量僅為太陽的1/3。葛利斯667被科學家認為是距離地球最近有生命存在可能的星球,堪稱是地球的鄰居。
克卜勒22b是NASA於2011年12月確認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它圍繞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恒星公轉。它的直徑約為地球2.4倍,距離我們約有600光年,人類若使用現有的太空船飛往克卜勒22b,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
儘管其直徑比地球大上不少,但是它的軌道公轉週期約為290天,和地球相差不大。它圍繞運行中央恒星和太陽非常相似,也是一顆光譜型為G的黃矮星。這顆行星表面溫度約為攝氏21度,非常適宜生物居住,也有可能是溫暖海洋行星。
HD85512b行星距地球大約36光年,又稱為格利澤 370b。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擁有足夠的雲覆蓋率,這顆行星將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之一。研究指出,如果擁有50%的雲覆蓋率,HD85512b便可能存在液態水,並且可能有生命存在。
到目前為止,這顆行星是我們探測到第2顆似乎位於宜居帶的岩石行星。所謂宜居帶是指一顆恒星周圍不近也不遠的位置,其溫度範圍能允許水以液體狀態存在。
葛利斯581d是一顆系外行星,繞行位於天秤座的紅矮星葛利斯581,距離地球約20.5光年。它的質量為地球8倍,被認為是一顆超級地球。於2007年發現葛利斯581d的科學家小組在2009年4月下旬,藉由新的觀測結果判斷該行星位於適居帶當中,意味著它可能有液態水或生物存在。
女子曝神秘星球生活136年 遭外星人奴役
2016年01月27日 來源:正見新聞網
美國的愛達荷州的公路上出現一位婦女,她看上去只有30多歲,然而她卻自稱是在136年前的1874年失落至一直沒有找到的安·卡塔麗娜。針對這一變亂,美國UFO研究專家贊·馬埃勒斯同這位消失多年的美國婦女進行了一次詳細的交談。
安·卡塔麗娜1839年出生於美國的一個小鎮,但在1874年卻突然失落,據她自稱是被外星人劫持到了一顆我們尚不了解的星球上,她在那邊度過了136年。她並非去星際旅行,她早已成為被外星實行者獵取的實行對像。
現實上,安·卡塔麗娜是被外星人用UFO劫持到外星去的,她在外星實行室裡苦苦地度過了136年。連她自己也沒想到時至今日發生的這一切。令飛碟專家和醫學家們大傷頭腦的是,外星人在安·卡塔麗娜的額頭上安裝了一個秘密的金屬異物,研究職員將其取下進行研究的任何計劃都以失敗而告終。此外,還有一件怪事令人費解,她身上現在穿的那套衣裳依然是1874年被劫持時穿的,可時至今日已過去136年之久,它一點沒變舊,完好如初。
安·卡塔麗娜是2010年5月7日約凌晨3點在一條馬路旁被警察發現的。當時,她被嚇了一跳,好像對她周圍所發生的一切絲毫不理解。經醫院心理醫生診斷,她遭受嚴重的心理創傷,精神仍處於受壓抑狀態,恢復幾天後便可以講述自己所發生的一切。
安·卡塔麗娜康復後回憶說:“我當過中學教師,在美國愛達荷州的鄉下住過。1874年的一天,幾個相貌很像孩子一樣的生物偷偷溜進我家,把我領到外面,突然我好像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托到半空中,然後被奉上一個若大的球形金屬屋。”據她果斷,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議論的那種UFO。
她繼續回憶說:“後來發生些什麼事變就記不太清了。最初,我被送進一個小房間,在那邊接受一些侏儒外星人詳細的醫學檢查,後來我就睡著了,醒來時,睜眼一看,已經來到另一個星球。這顆星球跟我們地球不一樣,它上面籠罩著白色而稠密的霧氣,這霧氣還散發著一種金屬高溫加熱後的氣味。從那以後,時間對我來說好像靜止一樣,因為我經常接受繁重的醫學實行。”
而醫學專家通過X光照片對其額頭上的那個外星異物進行全面檢查後確認,外星人固定在她額頭上的秘密器物已根本不可能取下來。因為,這個外星異物已穿透顱骨與其長為一體,並被外星人用一種特殊技術將其同骨幹腦中樞細胞“焊接”到一起。眼下的任務是,只能對她額頭上這個無法取下的外星異物之用途進行觀察、研究和破解。
外星人到底是不是存在?這個問題困惑了人類上千年,從古至今,記載著很多外星人出現在地球的蹤跡,那麼這一切又該如何去證明,按照道理,史料中的記載是不可能出錯的,也就是說外星人早就已經與人類接觸。那麼外星人為何遲遲不肯露面,一直隱藏在暗處呢?而且據外國媒體報導,外星人已經在對人類下手,綁架人類的事情也從未斷絕,那麼外星人目的何在呢?
眾多科學家猜測,外星人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與人類交配,從而得到更為優良的基因,我們很難想像,如果這一切都被證實,那麼對於人類來講,絕對是一個噩耗,我們都知道外星人比人類強大無數倍,科技也比人類發達不知道多少倍。而且,據了解,外星人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人類,而且還既有可能產生了後代,你可能會覺得這一切都是胡扯,但是事情就是這樣真實的發生了!
地外生命已經出現?這個星球距離人類11光年,光線比地球還好!
2018年07月18日 來源:新浪網
人類對於別的星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對於別的星球究竟有沒有生物也很好奇,這些年來的電影電視劇中,總是會出現外星人到地球來的橋段,很多人也確實相信別的星球上是真實存在生命的,但是事實上到現在我們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是否真的有外星生命的存在。但是經常會有發現稱某某星球上面可能出現外星生物,又會被證明是假的,而在一年前,巴西也有了類似的發現。
巴西的天文學家稱觀察到了一顆適宜生物生存的星座,這就是類地行星羅斯128b(Ross 128b),他們稱,這顆星球與我們的距離相對較近,氣候條件比較好,甚至很可能有水源的存在,而且它上面可獲得的光線比地球的條件還要好,如果這些情況是真實存在的,那麼這個星球上,很有可能像我們一樣是存在著生物的。
天文學家也在對這顆星球做不斷的研究探測,據說它的大約已經有五十億年了。上面的總體條件與地球相似的地方比較多,也就是誰是有生物生存的條件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們也並沒有發現上面有生物活動的跡象。卻不說上面的條件是否真的適合生物的生存,就算是真的有合適的條件,也有可能因為別的一些原因,並沒有生物生存,更不要提這上面究竟有沒有我們想要探索的外星人了。
不過按照常理推斷,即便是沒有外星人,這樣的條件下,也是有可能存在微生物和細胞的存在,又或許真的存在著生命,但是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形態。這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在很多的電影電視劇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同的人對外星人的形態的不同的猜測,有的就是和人類很相似的樣子,有的就像美國電影裏面一樣奇形怪狀的,有的又是充滿了鋼鐵機甲的樣子,這也說明了我們對於外星是否存在真的存在生命,他們是什麼樣子,有著強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而現在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我們用來研究的儀器也是越來越先進,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真的可以探測到外星生物的存在。而至於將來會不會像是電影裏演的那樣,爆發什麼大戰,或者是星際之間友好往來,也就說不定了。
如果把全人類都送上太空其他星球理論上是可行的嗎,難度有多大?
2018年1月21日
殖民外太空眾所周知,大約20億年前太陽膨脹使地球的海洋沸騰,當時的地球並不適宜生物存在;除此之外,數十億年之後仙女座星系將與銀河系發生碰撞,人類或許將從地球上被抹殺;同時,約550千米寬的小行星帶時常掠過地球軌道,科學家評估每隔30萬年會有一顆小行星碰撞地球。既然災難不可避免,那我們必須逃離地球。
為何離開地球?1989年,一顆體形較小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它的碰撞力相當於1000顆核彈,如果按其飛行速度僅6小時便會碰撞到地球上……依據救生艇基金會的一項近期報道,數百位研究人員追蹤十幾種人類生存危險假設,其中多數危險使我們意識到人類離開地球實際上是由於人為因素,並不一定是未來可能出現災難性事件。每年人類所消耗的資源遠超過地球的承受能力,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評估2030年人類每年將消耗地球的兩倍自然資源。
災難流行病研究中心稱,近十年旱災、洪澇災難是上世紀80年代的3倍,是1901年的54倍。氣候變化將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導致嚴重的水資源匱乏,沿海區域被淹沒,大面積地區出現饑荒。此外, 世界還可能被致命病菌、核戰爭終結。救生艇基金會警告稱,日益濫用的高科技技術如同一把雙刃劍,在促進全球科學發展的同時亦對地球構成巨大的威脅。面對地球所出現的生存威脅,人類未來離開地球的原因或許僅是為了維持地球免遭破壞,地球將變成一種自然避難所,人類可時常光臨,就像現今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我們所面臨的威脅並非牽強附會,氣候變化已嚴重影響人類活動,例如:小行星碰撞至少導致地球出現一次物種大滅絕。美國防禦產品製造商「通用動力」公司高級信息系統部研究工作師蒂哈梅爾·托斯·費傑爾是救生艇基金太空殖民董事會成員之一,他說:「恐龍滅絕是由於它們是一種低級動物,當災難來臨時它們無法適應『航天飛行移民』。到目前為止,人類與恐龍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面對未來地球災難時可採取一定的措施。」
紐約大學化學家羅伯特·夏皮羅主張,一些嚴重的災難性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必須準備「複製」人類文明,移居到其它星球生活,這不僅是避免人類受到傷害的策略,而且可使人類文化和傳統得以繼承延續。幾年前,美國宇航局負責人邁克爾·格裏芬稱美國太空計劃旨在實現類似的目標,他說:「如果人類希望存活數十萬年或者數百萬年, 我們必須移居到其它星球上。我們並不知道未來這一天具體是什麼時候,但我們相信會有大量的地球人類移居到其它星球!」
移居至哪顆星球 我們有許多選擇,美國國家太空學會致力於研究未來人類太空殖民星球,他們指出未來人類首先抵達的星球必須具有維持生命的資源。目前,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2億美元的研究工作,美國宇航局報道稱,未來人類太空殖民地可設定在月球,挖掘月球表面數米深,或者覆蓋現有月球隕坑,從而避免高能量宇宙放射線持續輻射,這種輻射將損傷人類DNA分子,導致癌癥。同時,這項美國宇航局研究想像在其它星球上設立核電站、太陽能電池板陣列,並採用多種方法從月球表面提取碳、矽、鋁和其它有用物質。
美國國家太空學會一份《太空殖民路標》的研究報告指出,月球是「初級停車站」,維持生命的冰物質是永久性月球基地、旅館,甚至賭場等娛樂場所的必備條件。其他太空殖民提倡者認為可完全忽略月球。雖然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並且我們曾登陸過。而木星、土星的衛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均被認為含有大量的水、碳和氮,在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星體是火星。火星學會負責人羅伯特·祖布林說:「以歷史海事探索作比方,火星與月球之間的關係, 就如同北美和格陵蘭島的關係。火星與月球不一樣,它擁有一定的大氣層,可避免宇宙放射線的直接輻射傷害, 並且具有40%的地球引力作用。」
美國宇航局火星「奧德賽號」太空飛船在火星表面探測到大洲面積大小的冰水,「鳳凰號」探測器拍攝圖像證實冰物質的存在。甚至火星表面土壤中含有足夠的碳可供給植物生長,白天溫度可達到21攝氏度,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將逐漸「地球化」,使用地下冰水中的水資源形成淺海洋,之後可形成一種提供呼吸空氣且能更好遮擋宇宙放射線的大氣層。 所有科學家可能認為的未來適宜人類移居的太空路線均被艾薩克阿西莫夫列入「行星沙文主義」範疇之中。這種觀點認為,我們能夠很好地建造一個軌道棲息地,在空洞的太空中建造人類未來的家園:以精確的技術進行工程建造;然而即使不考慮科技因素,也不太可能從地球發射大量的物質來建造一個較大的軌道結構。
這樣的未來人類太空棲息地將首先考慮從近地小行星提取資源。1974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傑勒德·奧尼爾提出了一個超大質量獨立式軌道棲息地,它是兩個大型圓柱體繞中心軸以每分鐘1圈的速度旋轉,其速度足以模擬沿著內部表面的引力作用場,這是兩個相反方向運行的旋轉圓柱體,這樣可以消除轉矩。在沒有引力的外太空環境,這個獨立軌道棲息地從體積上可以容納數千、數百萬居民。奧尼爾預想這個大型圓柱體長度達到32千米, 其內部表面面積可達到800平方千米。
阿爾·格羅布斯是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一位承包商,他指出奧尼爾提出的獨立式軌道棲息地是一個華麗的「封閉社區」, 這裡擁有恆久不變的陽光,宇宙壯觀的景色,寬敞的住宅,在靠近圓柱體軸心區域可體驗零重力效應。生活在這種太空基地的人數應當保持在150人以上,這樣可以避免近親結婚,儘管這種旋轉棲息地理想角度上存在社交群,太空居民們也可存儲DNA,以保證基因池所需的多樣性。 初級軌道棲息地並不需要停留在太空軌道上,如果一艘太空船耗盡鄰近小行星的資源,或者必須逃離一顆死亡恆星,它應當使用機載核反應堆或者太陽帆作為能量源,發送至遙遠的太空目的地。
迄今發現的500顆系外行星中未出現存在適宜人類生存的大氣層,但這些系外行星差不多都是在過去十年內發現的,天文學家發表在近期媒體的一項報告推斷稱,2264年發現適宜人類生存系外行星的概率達到95%。
2010年9月份,利克·卡內基系外行星勘測中心的一支天文學家小組宣稱,一顆位於天秤星座、 距離地球20光年的行星位於恆星"適宜生存"軌道區域。怎樣離開地球 在太空進行殖民的第一個挑戰是人類如何擺脫地球引力,羅伯特-海因萊因說:「如果你乘載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很有可能會中途停滯在某處。太空梭完成一次飛行需要4.5億美元,現今發送無人載荷進入太空的成本依然很高,大約每磅需要12000美元,同時在起飛後100千米的飛行階段所需燃料的成本更高。」
為了清除太空飛行的內部障礙,工程師曾設想了一些無火箭發射系統。在冷戰高峰時期,美國海軍高海拔研究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是分析使用巨大加農炮發射載荷進入太空的可行性。 物理學家德裏克·蒂德曼設想使用一種叫做"環膛炮"的超大離心機來旋轉物體,直至其周轉速度擺脫地球引力。同時,一些工程師計劃建造「太空電梯」,它向天空延伸62000英裏長的電纜,像一個旋轉套索,通過向心力牽引。2000年,美國宇航局先進概念學會授予布拉德·愛德華茲57萬美元的獎金,他負責研究如何建造太空電梯,據稱,這種太空電梯的成本不超過140億美元,一旦未來納米技術實現更輕薄、更堅硬的管材,有望使太空電梯的成本更低。其他創新性方法則是儘可能減少載荷重量,使太空飛行變得更加切實可行。
一家名為「太空製造」的公司聲稱, 計劃建造了一個巨型3D印表機,雖然該公司未解釋這種超級印表機如何在太空零重力環境下運行,但提出富有創新意義的策略——轉換從地球裝載的原料或者將太空垃圾進行再循環裝載入人造衛星或者宇宙飛船。未來突破性納米科技或許能進一步促進其發展。一旦離開近地軌道,我們將規劃如何藉助某種特殊物質實現史詩般的太空之旅,而非採用傳統的化學火箭。
2010年11月,美國宇航局前任宇航員弗蘭克林·錢·迪亞茲最新研製一種採用機載離子發動機驅動的火箭,他估計可將之前地球至火星太空之旅的60天行程大大縮短。一種新型日本探測器採用46英尺寬的太空帆作為驅動,它由0.0075毫米厚鍍鋁塑料板製成,由太陽光量子的壓力推進,2010年12月這種太陽帆飛行器首次飛越金星上空。
美國國家太空學會的馬克·霍普金斯表示,自我複製型納米機器人未來可發送至小行星上, 它們能夠鑽透小行星表面並開始採礦,或者它們可以穿梭於衛星和遙遠行星之間,它們能夠自我複製,適時地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文明等待未來宇航員的到來。
華盛頓州大學天體生物學家迪克·舒爾茨·馬庫徹稱,未來20年,人類將在火星建立永久性生活基地。但不得不承認建造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他強調指出,火星人類基地將確保人類能夠生存, 並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們來到火星建立家園。 何時離開地球 現在多數太空殖民進程已與私人太空公司緊密結合在一起,埃倫·穆斯克的SpaceX公司成功完成了太空船飛行測試,該太空船可攜載7位乘客。
目前,SpaceX公司已與美國宇航局簽訂合同,負責航天貨物運送到國際空間站,每磅貨物的價格低於當前的價格。此外,維金銀河公司、太空冒險公司和其它公司開始提供近地軌道飛行, 以及國際空間站暫短停留,本傑羅航空公司於2015年發射充氣「太空旅館」。
美國五角大樓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發布新聞稿宣稱,與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一項聯合計劃將研究建造「百年星艦」的可能性, 他們稱這是邁向下一個太空探索紀元的新開端,將實現恆星太空之旅。有足夠的能量嗎 要把人類全部移民太空相當困難。假設人口並沒有遭遇急劇減少,那把全人類都發射到太空中,物理上是可能的嗎?
想知道這是否可行,我們可以從最小能量需求開始:每人40億焦耳,這是最低開銷。不管我們用什麼手段,火箭、太空天梯或是其他別的航天器,把65千克的人移出地球,至少也要花費這麼多能量。40億焦耳是什麼概念?這大概是1兆瓦時或者1000度電,相當於一輛麵包車裝滿AA乾電池或者90千克汽油所儲存的能量。四十億焦耳乘以七十億人,等於2.8×10^19焦耳。這是每年全球能源消耗的百分之五。挺多的,但還沒到不可能的程度。但這只是理論最小值。
實際上,要消耗能量取決於我們的運輸手段如何。如果我們用火箭運輸,那消耗的能量就要比最小值多一大截,因為火箭要把自己的燃料也發射出去。讓我們先討論一下這90千克的汽油,因為這有助於說明太空旅行的一個核心問題。要發射一艘65千克重的飛船,需要燃燒掉約90千克的燃料。(單位質量的汽油擁有的能量與火箭燃料差不多。)那麼,將燃料裝船— —飛船現在重155千克。一艘155千克重的飛船需要215千克的燃料,所以我們再加裝125千克燃料……
還好,我們倖免於掉進「每加1千克載重就要補充1.3千克燃料」這個無限循環,因為我們其實不需要把所有燃料都一路帶上天。我們是一邊走一邊燒燃料,因此飛船質量越來越輕,所需的燃料也越來越少。但燃料的確是要走一部分路程的。那麼為了能達到指定的速度,需要燒掉多少推進劑呢?
通過齊奧爾科夫斯基火箭方程可以計算出:要使用傳統的火箭燃料克服地球引力,1噸重的飛船需要20至50噸燃料。人類總重量約4億噸,全發射出去需要幾十萬億噸的燃料。這實在太多了,假如我們的燃料是基於烴類化合物的,那要佔去全球剩餘石油儲量的一大部分。這還不算飛船本身、食物、水還有我們的寵物(光是美國的寵物狗可能就有大約一百萬噸)的重量。我們還得需要燃料來製造所有這些飛船,把人運到發射場地,等等。我不是在說化學燃料方式一定是完全不可能,但它絕對不在"有可行性"的領域。
總之,答案是:把一個人送入太空很容易的,但若讓我們所有人都進入太空,足以把我們的資源逼到極限, 甚至可能摧毀這個星球。對一個人來講這是一小步,而對於全人類而言這卻是何等巨大的飛躍啊。
【十點全紀錄】人類星球
地球上只有一種生物,會在每一種棲息地開拓生活,這種生物就是我們人類,靠著心靈手巧,在全世界的荒野求生存。遠離城市文明與原始大自然面對面 ~ 這裡是人類星球。
在製作過【地球脈動】與【生命脈動】等成功的紀錄片系列之後,BBC的製作團隊決定這一次要拍攝地球上最強的動物-人類。這個系列將從新的角度看人類如何發揮驚人的智慧和創意,成為最終極的生存者。
人類是適應力最強的動物,足跡遍布全球。,為了生存,地球不同角落的人類發展出驚人的生存能力,地球上幾乎沒有人類無法生存的地方。【人類星球】從最荒涼的沙漠極地到繁忙的都市,每一集節目都聚焦一種生活環境,探索人類如何用智慧、工具和團隊合作克服了地球上每一種環境。
充滿令人目眩的景色和野生動物,【人類星球】是對人類無限潛能的一篇禮讚。人類是陸地的動物,人體的構造並不適合長時間在海底,但是一些以海維生的人類卻發展出各種潛水本事,突破人體的限制、悠游海底。極地的氣溫零下六度,是地球上最嚴酷的生活環境,然而有四百萬人居住在這邊,【人類星球】拍攝了極地一年的生活。
荒蕪的沙漠浩瀚無垠,這裡人類的生活重心就是 “水”,為了追尋珍貴的水源必須具備方向感和堅強的意志。雨林孕育了世界上最多的物種,但是對身為兩足動物人類來說,雨林是很無情的地方,必須深刻了解這裡多變又複雜的環境,才有生存的機會。
城市是人類成功的代表,城市是人類創造給人類居住的地方,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都市裡,都市叢林似乎人類主導的王國,但是自然是無法被隔絕的,城市中的蝙蝠、老鼠、蝨子仍然活躍,人類也逐漸發覺若要成功,就必須保護自然、與自然共生共榮。
【人類星球】蒐集了80個令人屏息的故事,從海洋、沙漠、極地、叢林、高山、草原、河川到城市,我們看到人類與自然微妙的關係,許多都是第一次在螢光幕前出現的景象。非洲肯亞的一個部落還保留著奇特傳統,這裡的族人不打獵,反而是從老虎嘴邊拿走它的獵物。攝影小組史無前例地拍到這個聽起來不可思議的舉動。澳洲廣闊農場上放養著牛群,由於牧場佔地實在太大,必須使用直升機驅趕2000隻牛,直升機駕駛員精巧的駕駛技術,令人讚嘆。
本系列也中有許多動人的畫面,中亞哈薩克的獵人爬上險峻峭壁從老鷹巢中取得幼鳥,從小訓練幼鳥打獵,老鷹長大後便和獵人合作獵捕狐狸,獵人與老鷹合作無間的默契。喜瑪拉雅山區的兒童徒步五天走過冰封河川上學去,一路上要注意雪崩,天氣如果變熱,冰川就有融化的危險,惡劣的氣候也會阻擋他們前進,結果旅途嚴重落後,攝影小組音訊全無,製作人已經準備出動直升機救援,還好一行人即時平安脫險。
【人類星球】由知名音樂製作人尼以豐沛感情為英文版本配音的是英國演員約翰赫特(John Hurt),約翰赫特是最受尊重的英國演員之一,曾演出超過百部電影,觀眾對他的印象應該是來自於「哈利波特」電影系列中他飾演的魔杖鑄造師-奧利凡德。
【人類星球】系列的製作人Dale Templar表示製作這個節目最大的企圖是動員BBC製作團隊50年來累積的實力拍出一部經典鉅作,讓觀眾重新審視人類這種生物,看到人類傑出的智慧,人類的能力可以做出卓越的成就,雖然今天半數人口住在城市中,但這並不代表人類與自然脫節,我們和自然是無法切割的,而我們有能力做出許多貢獻。
【人類星球】在英國首播後,英國電訊報的記者寫道:「看到一部動物紀錄片以我們人類為主題,是一種特別又有啟發的經驗,我們人類真的滿有趣的,不是嗎?」
【人類星球】分集介紹
<1>海洋 - 潛入藍海
海水覆蓋地球表面七成,其中棲息的生物占地球總數的四分之三面積, 海洋生物完全具備適應海洋生活的能力,只有一種例外~那就是人類。 人類並未演化成可在水中生活,海洋世界的危險、深度、潛入藍海,遠非我們能力可及…人類該如何挑戰。
<2>沙漠 - 火爐中的生活…
沙漠是地球上最熱、最乾的地方,面積占總陸地的三分之一,有些沙漠從來沒下過雨,人沒有食物能存活兩個月,但沒有水只能活幾天,就好像嬰兒在母親子宮裡,包圍在液體中九個月,但出生後就被推出舒適的水世界,從這一刻起,尋找水源界定了沙漠中,每個孩子的生活。然而在這片嚴酷大地,竟然仍有三百萬人存活下來…
<3>北極-天寒地凍的生活
人類星球的頂端,是地球上最偏遠的地方-北極,冬天北極地區一連數月冰凍又黑暗,沒有樹、沒有植物可吃。人類並未發展出能夠,承受如此嚴酷環境的生理結構,然而這裡卻有四百萬居民,他們的生存仰賴對這片地球上,最嚴酷棲息地。 皮毛厚的狗狗,成為他們生活上最重要的朋友…
<4>叢林-藏身樹林的人
叢林是最有活力、最複雜、最神秘的自然界,看起來或許美麗…但對人類而言,其實是令人意外的不友善環境,雖然在人類歷史中,曾有幾個偉大文明在此興起 ,但沒有一個禁得起時間考驗,叢林拒絕被馴服,也懲罰那些不守叢林法則的人 ,但即使到今天,還是有人能夠守護著….
<5>高山-空氣稀薄的生活
”高山”這個地形是地球上最殘酷無情的環境,在短短數小時之內,高山的氣候可以從熱帶轉變成北極,越高越艱苦,甚至還有氧氣不足的狀況。但高山上仍有千百萬人居住,可能是逃離衝突避難而來,抑或是開發此地獨有的資源,人類發揮了巧思,運用意想不到的方法求生存。 蒙古的阿爾泰山脈哈薩克人,與野生動物互存的生活,還有非洲衣索比亞的塞米恩山、瑞士的阿爾卑斯山。高山的艱難生活有著挑戰,阿爾卑斯山上的居民,學會以現代科技,控制雪崩的威脅。但有些山區的自然威力卻無法被駕馭…
<6>草原-力量的根源
草是不平凡的植物,它支持著豐富的生命,小麥、稻米、大麥和玉米,它們全都是草,供給我們食物,草原也供養動物,這些動物供養我們的世界,我們在草原上的生活,轉變了整個星球,從美洲平原到中國水稻梯田,但這一切得來不易 人類要竭盡所有勇氣和巧思,才能駕馭草原。
<7>河川-亦敵亦友
人類自古就受河川吸引,河川流過每一種環境為人類帶來生命要素:那就是淡水和食物,以及現成的水線公路。但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河川會泛濫,凍結,有時完全消失無蹤,河川強迫我們人類冒極大危險,在最難預料的棲息地,演繹最精采的求生故事。
<8>城市-都市叢林求生存
在地球上所有荒野地區,人類都挺身迎接了自然的挑戰,如今我們已創造出夢想中的家園,建造了”城市”。由人類設計,滿足我們人類的需求,是人類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顛峰,我們人類因此自認為征服支配了一切,驅逐我們不要的大自然,但大自然可不是這麼容易控制,我們人類真的能夠主宰都市叢林中的大自然嗎?而人類企圖主宰是明智嗎?
史蒂芬.彼車奈克在《如何在火星上生活》中提到,2027年,人類將登陸火星。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沒有水,只有1%氧氣,沒有大氣層阻隔輻射,想要在火星上生活的人類,將面臨種種困難。
火星上的生活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有4個必要條件:食物、水、居所和衣物,在火星上則有5個條件:食物、水、居所、衣物和氧氣。成功取得這些資源,人類才能成為星際種族。
水的困境
在火星上找到氧氣幾乎是不可能,我們必須自己製造氧氣。可以作為製氧原料的水,就成為人類在火星生存的最重要條件。
火星的表面積只有地球的28%,陸地面積與地球接近。而火星上沒有任何地方被水覆蓋著。幾乎都是以冰的形態封存。
以前在火星地表流動的水,有可能因為火星大氣變得稀薄,而蒸發到太空中。火星上大部分的水可能在地底下,以固態形式藏在表岩屑中。
我們已經證明在火星找到水並不困難,但挑戰在於如何得到液態的水。最大的問題是,我們需要耗費多少能量才能得到水。火星上大部分的水都以固態形式和表岩屑混合在一起,材質像是堅硬的永凍土,需要用鑽頭才能鑿開,所以可能需要露天採礦的技術,以及許多耗能的大型機具。
氧氣問題
接下來是氧氣的問題。人腦缺氧4分鐘後就開始受損,死亡時間大約是15分鐘。根據好奇號在2012年得到的數據,火星大氣中有2%是氮氣,有2%是氬氣,95%是二氧化碳,只含有非常微量的一氧化碳和氧氣。
太空衣裡面的氧氣如果用盡,太空人就只能吸到原本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過一陣子就會失去意識,然後死亡。人類呼吸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占比最高只能到5%,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人會陷入昏迷。就這方面來說,火星的環境似乎非常嚴峻,因為火星大氣成分幾乎沒有氧氣。
食物問題
人類要在火星生存,另一項必需品是食物。世界各地都有高度發展的農業技術,美國因此有許多博士候選人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在火星上種植作物的方法。
植物需要比火星上更濃密的空氣才能成長。火星上種植空間狹小,因此要盡可能種植高營養價值的作物。豆類蛋白質含量高、纖維多,可能會成為火星飲食的一部份,不過實際上要種植哪些作物,目前還沒有定論。
萵苣和其他葉菜類將會是很重要的奢侈品。凡木倫說:「萵苣並不是理想的火星作物,因為其營養價值低且體積大,但是萵苣的口感鮮脆,可以讓人產生滿足感。」
不論在火星上種植作物成效如何,初期的收穫只會是日常飲食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食物還是必須來自地球。凡木倫說:「我認為要100%種出所需的食物是不太可能的。飲食中有一成是自己種的,就是很不錯的開始了。」
居所與衣物問題
在火星嚴苛的環境中,我們還需要處理兩種輻射線:太陽輻射和宇宙輻射。
我們在海邊被曬傷,就是太陽輻射造成的,來自太陽、含有能量的粒子會穿越地球的大氣層。宇宙射線則來自太陽系之外,能量比太陽輻射高得多也更危險。地球厚厚的大氣層擋住了大部分的宇宙射線。宇宙射線不只能夠穿過肌膚,還能夠穿透厚重的金屬,甚至讓成電器系統陷入混亂。
面對輻射線與低溫,衣物對於火星移民來說非常重要。
火星移民會面臨一個只能靠特製的服裝才能解決的問題:火星的大氣壓力很低,不到地球的1%。如果沒有穿上增壓服裝以平衡身體內外的壓力,人恐怕都活不長。不同於其他問題,壓力問題只能靠穿著加壓服裝解決,否則就只能在調整過壓力的空間中活動。
人類要在火星上生存,以上種種問題都可以濃縮成一個終極大問題:我們能在這麼不友善的環境中生活下去嗎?答案取決於我們能否找到加溫火星的技術,讓火星大氣密度在短時間內增加,重新改造整個星球,讓火星更像人類現居的地球。這個改造過程叫作「地球化」(terraforming),而這改造將會耗時好幾百年的時間。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