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度雄文!中國未來十年的政治經濟分析!
來源:博客日報 至道書院白雲先生
中國經濟,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看衰。被口頭看衰了很多年,不僅沒有崩潰,還發展的越來越好了。
在作者看來,未來十年,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圖景,將會切換到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而設計和開發這個全新作業系統所用的語言,一個是科技,一個是萬物互聯,一個是文化。
未來已來,預見方能遇見,如何擁抱?
<1>中國未來十年的外部環境
所謂的世界大事,其實古往今來的幾千年,國與國之間只有三件事:戰爭,和平與發展。戰爭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經濟發展的失衡又會帶來新的戰爭。
戰爭發生,是因為國與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需要進行再平衡,以使國與國之間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後,就會產生和平。一個和平的國際秩序,進而帶來經濟發展。有的國家發展的好些,有的國家發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國家,就要向舊的霸權發起挑戰,來重新劃分世界利益格局。
地緣政治,和獅王爭霸,本質都是一樣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國興衰,替換成新老獅王之間的爭雄角逐,會發現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它們都遵循一個古老而恒常的法則:叢林法則。畢竟人類也是動物,脫離不了動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則。
直到核威懾這個恐怖平衡的新法則,取代了一貫的叢林法則。人類的戰爭形態,發生了根本改變。核大國之間,再難以像往常那樣,擱個幾十年上百年,就要來一套獅王爭霸。因為核威懾的恐怖平衡法則是,沒人會贏,也沒人會輸,只會兩個一起死。
所以,作為再平衡手段的戰爭,對於核大國之間而言,沒有輸贏,費那麼大代價除了同歸於盡也撈不到什麼好處,作為手段的戰爭失去了意義。軍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為都是如此。
中國是一個核大國。核大國之間,在恐怖平衡新法則下,輕易不會發生戰爭。而非核國家,想要以武力挑戰中國,無異於癡人說夢以卵擊石。所以,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俄美之間也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中俄之間更不會爆發全面戰爭。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軍事大國,相互之間都不會發起全面戰爭,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
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到來,但是不意味著一切都風平浪靜。在全面戰爭不可行的情況下,敵對國之間,技術性禍害就是新的遏制與再平衡常規手段。
比如代理人戰爭,比如輸出恐怖主義,比如各種互相噁心。禍害與反禍害,遏制與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中的長期主題。這就是未來10年裏,中國將面臨的外部環境。
至於台海問題,南海問題,東海問題,本質上,都是中美關係的延伸。
<2>海權的沒落與陸權的崛起
在美洲大陸上,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對手。兩邊都是大洋,縱使有強敵,也很難進犯到美國本土。而美國卻可以通過超級海軍,控制兩個大洋,一手北約,一手亞太,來控制全世界。過去的幾十年,也就是所謂的二戰秩序,便是以美國所主導的海權時代。
海權的象徵,便是航空母艦戰鬥群。航母的作戰範圍可以達到方圓1000海裏,像一個移動的黑洞一樣巡弋在大洋上,常規的武器,很難靠近它,更不要說攻擊並摧毀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敵只有兩個,一個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一個是陸地。因為航空母艦無法在陸地上航行,艦載機對敵對大國的岸基空軍作戰,也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所以,美國的地緣優勢,也是它的地緣劣勢。一個整合連接起來的歐亞非大陸,面積,縱深,人口,資源,經濟總量,市場規模,都對美洲大陸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就會把美洲大陸變成島嶼。
整合起來的歐亞非大陸,則象徵著陸權力量的崛起。而陸權的崛起,則會把曾經興盛的海權,擠壓到歷史的故紙堆裏去。陸權興,則海權廢,這是必然的。
隨著兩場反恐戰爭,08年金融海嘯,伊斯蘭文明和俄羅斯對美國的反擠壓,美國的全球統治能力,越來越力不從心。到了利比亞、敘利亞戰爭期間,作為地球實際統治者的美國,甚至連個面都不露了。石油,美元,航母,這是美國實行全球統治的三大法寶。
中東局勢越來越複雜,對於美國而言,已經快要不能掌控。不能掌控中東,就無法掌控石油。而美元呢,則因為之前的量化寬鬆,極大的透支了美國的主權信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其份額漸漸的從歷史峰值的70%以上向50%的方向下滑。
如果石油和美元失控,那麼單純靠航母,根本無法實行全球統治。航母威懾小國有用,對大國並沒有什麼決定大局的價值。霸權在衰落,作為霸權之劍的海權,也隨之衰落,這就是正在形成的趨勢。
另一邊,則是一番正在上升的新趨勢,新的秩序也正在悄然到來。所謂此消彼長,地球這個大舞臺,從來就不容許存在權力和秩序的真空。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必然的要進一步。
隨著美國海權力量的沒落,那麼一支新興的陸權力量,正在尋求將歐亞非三塊大陸整合並連接在一起。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它卻更符合歐亞非三塊大陸人民的利益。
人心背向,不可阻擋。
<3>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可控
中國經濟,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看衰。被看衰了幾十年,不僅沒有崩潰,還發展的越來越好了。
一直都覺得奇怪,這些人是出於什麼心態,老詛咒著渴盼著自己的國家經濟崩潰。好像國家經濟崩潰了,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一樣。
好比一個坐船的人,老念叨著快沉船啊沉船,好像船沉了,只淹死別人,不會淹死他。友邦的船,可並沒有多餘的船票賣給自作多情的精神外國人。友邦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們的船上不拉只會抱怨詛咒卻沒錢買船票的人。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價值觀,那是人各有志的事。上面兩段,並不是要爭價值觀上的政治正確或者不正確。而是想說,經濟分析的一個根本前提是,不可以有心理主義傾向,而是要客觀,要超脫。唯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洞察力,找出經濟現象的問題癥結和本質。
而抱怨,憤懣,情緒,詛咒,對經濟分析的價值是零。甚至可能是負價值,因為基於心理主義出發得出的判斷和結論很可能全是錯誤的,那麼根據錯誤的判斷出發,又會導致錯誤的決策。錯誤的決策,必然的會招致損失。
中國經濟,每一個階段,都會有新的問題和風險出現。歷史上,世界上,都沒有先例,也沒有什麼範本和歷史經驗可供參考借鑒。很多現象,用既有的主流的經濟學模型,甚至連解釋都無法解釋。
這導致一些照本宣科的學者們認為,不是模型錯了,而是中國經濟錯了;不是理論錯了,而是現實錯了。如同拿著張圖去找馬,發現現實中的馬和圖裏的馬不一樣,就宣佈現實中的馬不是馬。
按圖索驥,也是經濟分析的大忌。如果模型解釋不了現實,那顯然是模型錯了,理論錯了。在經濟分析領域,教條主義也是沒有前途的。
現階段的中國經濟,客觀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在於,上一個週期遺留下來的問題需要解決,新的增長點還沒有找到和發揮引擎支柱作用。解決上一個經濟週期的問題,就要排洪排澇,自然導致流動性枯竭,於是增長失速。
經濟轉型關鍵期,結構要調整就要疏浚阻礙新經濟的舊的生產關係,那就要深化改革。從上一個週期,如何平穩的過渡切換到下一個景氣週期,是V型過渡,還是U型過渡,還是L型過渡,這都是擺在當前的問題。
是問題,也更是風險。
如果是V型過渡,那麼就是大破大立,一些激進的政策出臺,把之前的舊模式都打的稀巴爛,劇烈的陣痛過後,然後再重生。短期內,即可過渡切換到新模式。相信,這不符合穩健的基本思路和方針。因為這個選項,是風險失控的選項。既然要穩健,那麼風險控制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未來中國的經濟,不會出現V型過渡。睡一覺,第二天天一亮就好了,這樣的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U型呢,那麼就會是一個中等週期的調整。7%左右的低速增長,會持續好幾年的時間。風險會控制的更穩健。新常態,並非是指新模式和新經濟,而是指兩個景氣週期之間的調整期過渡期。解決遺留問題,尋找新的增長引擎,如何實現呢,唯有通過改革。
如果是L型,則說明,不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國內的環境,都遇到了更複雜的難題。那麼這個調整週期就會加長。在改革的政策舉措上,也會更加的深耕細作。深度上,也會更深。
無論是U型過渡,還是L型過渡,中國經濟出現崩潰的風險,可能性都很小。因為激進高風險的V型過渡選項,已經被排除。
最大的洪澇,已經安全過境。所以,後面不會再有更大的洪澇出現,中國經濟的崩潰風險,可以認為,已經被排除。
排除了三戰的外部風險,排除了經濟從內部崩潰的風險,並已經確立了高遠的新的戰略決心和使命,滿足了這三點前提,那麼才有資格有條件談後面的經濟轉型和新的經濟戰略。
中國未來10年的新的增長點在哪里呢?哪些產業會成為未來的發展引擎呢?下面從具體的細分領域進行分析。
<4>三農問題與農業現代化
建國以來,中國前後經歷過三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從地主手裏分給了農民。第二次,又從家庭裏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體裏面成立農村人民公社。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家庭為單位分給了農民。這就是現行的小崗村模式,家庭聯產承包制。
小崗模式,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卻無法解決農業現代化的問題,因為這個模式,是小農經濟,是原始農業的生產組織方式。三農問題,從其本質來看,就是中國經濟基本完成了現代化,但是農業卻仍處於前現代化的水準。
正是因為農業的塌陷,才導致了三農問題。而不是三農問題,導致了農業現代化的滯後。
現在,農村土地已經開始出現了經營權流轉和規模農業。這是生產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來的農業現代化嘗試。現在的土地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的生產力發展,更無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歷史使命。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
土地制度,是一個國家制度架構裏最底層的制度,它遠僅僅是非三農問題和農業現代化的問題,而是一個可以左右和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基本制度。
從目前看,中國現階段的制度改革,已經不是給上一代系統打補丁那麼簡單了,而是要徹底的更換一套全新的作業系統。不然也不會頻繁提到頂層設計這個概念。
如果要自上而下的重新設計中國經濟的作業系統,那麼這個新系統的架構設計裏,土地制度,則是最最底層的一層。它是其他各層的基礎。
比如,所有的人都知道房子值錢,其實房子之所以值錢,房地產之所以紅火,究其根本,它不過就是當前土地制度所衍生的經濟現象。有什麼樣的土地制度,才會演生出來什麼樣的房地產業態。
第四次土改,牽涉到的歷史和政策包袱比較大。所以一直遲遲不見實質性的動靜。都知道這麼拖著不是辦法,但是也一直沒有更好的解答。因為,如果響應生產力的需求,那麼就要再次把土地從農民手裏拿出來,集中起來規模經營,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延續條塊分割效率低下的原始農業,就永遠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但問題是,一旦給農村土地確權,可以自由流動和買賣,那麼必然的會導致大規模的土地兼併。這會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而如果不給農村土地確權,很多農村人口已經在城市定居和生活,土地也處於流轉承包狀態,甚至是失耕。
農村成立股份制公司,把土地集中到公司名下,這實質上是現代版本的人民公社。並且,股份能不能轉讓,又如何繼承,如果像私產那樣,可以自由買賣和流動,又會出現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問題。
可見,當前的土改問題,不是不想改,而是對制度設計者,要求太高。看上去有點像個無解的題。但是一旦這個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答,那麼所釋放出來的制度紅利,將對未來幾十年的中國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三農問題,也不再是個問題,農業現代化也將補上拖欠的一課。全面實現現代化,不提農業現代化,那是說不過去的。這個問題可以往後拖,但是早晚總得要面對它。一個新版的作業系統,也無法直接跳過最底層的設計。
<5>中國版的工業4.0
工業1.0是蒸汽化,工業2.0是電氣化,工業3.0是自動化。中國當前處在工業3.0的中後期。表現為,完全的自動化和部分的資訊化。
工業4.0,就是完全的自動化加完全的資訊化,生產系統,和業務系統,集成為一個整體的資訊系統。徹底解決工廠內系統斷層問題,把所有的部門和環節,流程都連接起來,消滅資訊孤島。
把一切都連接起來,給工廠設計並安裝一個作業系統,這件事,德國叫工業4.0,美國叫工業互聯網,我們工信部稱之為兩化融合,物聯網的粉絲們把它叫做萬物互聯。或者通俗的講,這樣的工廠,是一種智慧工廠,它的生產方式叫智慧生產。
連接靠什麼呢,靠通訊。通訊又靠什麼呢,靠協議。所以,這在未來將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整個建設週期,會以十年為計。
工業互聯網,和現行的互聯網相比,對速度,精度,安全,魯棒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遠遠高於互聯網。所以它需要有新的標準。
未來關於工業4.0,競爭的焦點,就是標準之爭。中國所提出的標準是什麼呢,它有一個名字叫做“中國製造2025”。中國的競爭對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德國。
從工業3.0開始,產能的過剩,就已經成為了常態。因為生產效率,極大的提高了。到了工業4.0時代,生產效率還會進一步的得到極大的提高。到了工業5.0時代,可能人作為工業生產的勞動者,應該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新型的社會圖景:機器為人類勞動,產品平均分配。這句話,是英國思想家羅素的一個烏托邦之夢。
經常會看到產業或財經新聞說,哪個哪個廠破產倒閉了。然後推斷,國民經濟運行出了問題,社會即將崩潰。如果從事工業行業,在工業4.0的衝擊下,沒有趕上潮流,及時的對企業進行資訊化改造和升級,那麼未來的生存處境,會比較艱難一些。
舊的生態,被新的生態取代,這是一種必然。不能因為看到舊事物的消亡,就推測天下也要亡了。但凡有舊事物消亡的時候,也一定有新事物在野蠻生長。
<6>服務業將迎來暴漲期
農業現代化,解放了農業工作者。工業4.0,解放了工業勞動者。但是轉念一想,他們豈不是都要失業了呢。這樣大規模的失業潮,可如何是好。可能會有人頓時覺得寢食難安,這個社會一下子要灰暗了起來。
農業被解放出來的勞動者,會遷徙到工業。工業中被解放出來的勞動者,會被遷徙到服務業。就好比說,馬車這個行業消亡了,馬車夫們會在新興的行業裏,重新找到工作。他們並不會因為馬車行業的消亡,而終生失業把自己餓死。
任何行業,都不是永恆興旺的,所以任何就業都不是終生就業,那麼任何失業,也都不是終生失業。這就是行業遷徙與就業遷徙。未來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滿足全國人民需要的農業需求,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滿足全國人民的工業品需求。而剩下來的勞動者呢,都會遷徙到服務業。
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農業現代化可能會趕著和工業4.0差不多時期完成。那麼一下子遷徙出來的人口和勞動者,會將第三產業擠爆。服務業將會迎來大面積的爆發。
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的大爆發,將催生出來為第三產業服務的第四產業,甚至是第五產業。
第四產業,可以稱之為數位產業,知識產業或資訊產業。而到了第五產業,則是一個象徵性消費的產業,它將徹底的把消費者的人格也數位化,並把他們的人格也接入媒介和資訊的汪洋之網。
<7>比黑科技還要黑的新科技
未來的5G網路,將會把帶寬變的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而且免費。速度,也將達到足夠的充裕。也就是說,以後上網,隨便怎麼用,都不要錢,隨便怎麼用,都不會卡。
5G網路是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的技術前提。未來的汽車行業,將會出現超級革命。司機這個職業,會消亡。汽車擺脫交通工具的屬性,升級成為超級移動終端。
也就是說,以後開車,很可能不需要考駕照了。無人駕駛汽車,隨喊隨到,而且它可以自己給自己加油,跑壞了,還可以自己開到維修店給自己修理。最重要的是,未來可是實現車禍零傷亡。可能2015年後出生的人,應該難以理解車禍是什麼。
隨著5G網路的成熟和新的通訊技術的進步,萬物互聯,在下一個十年,也將基本完成。一切都被連接了起來。這將孕育出一個超級生態,在這個生態裏,也將創生出來無盡的機遇。在一個一切都連接起來的世界裏,想像力卓越的人,將獲得最終統治權。不會開腦洞的人,將成為新形態社會裏的搬磚工。
因為未來的社會,將成為一個整體。就如同一個作業系統一樣。它的迭代,不再是單個商品的黑科技升級進步和創新,它的升級和迭代,將是整個系統的升級和迭代。
而且它迭代的速度會非常快,快到只有想像力發達的人,才能跟得上它的步伐。單純的靠理解力,已經慢了。因為等你剛理解它,它已經又有了新變化。
黑科技為什麼黑,因為它是產品的顛覆式迭代和創新。或者是小生態系統的局部顛覆式迭代和創新。而萬物互聯時代,它是以整個世界這個大系統為單位,進行全系統迭代和顛覆式創新。
所以說,它所產生出來的爆炸式整體顛覆,將比黑科技還要黑。資訊和創新的傳導,獲得了比以往任何社會都更加快和低成本的傳播。一個革命式的創新,幾乎會在短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系統。並驅動整個系統進行全系統顛覆。
<8>碼農們的黃金時代還將持續
把世界翻譯成數位和資訊的資訊化建設浪潮,還遠沒有結束。全面資訊化改造,目前還只是鋪設了一些基建工程。建設好基建,還要蓋房子,蓋完房子,還要裝修,等等等。所以,碼農們的黃金時代,還將持續。可能這個黃金時代,才剛剛過去了三分之一。
在農業社會,社會建設的主體生產者,是農民,俗稱勞力。在工業時代,社會建設的主體生產者,是工人。在後現代化的資訊化時代,它的主體生產者,就是碼農,俗稱程式師。
碼農們的黃金時代,也就是資訊化的建設時代。這個時代,可以大約分為三段,基建階段,城建階段,裝修階段。基建是資訊時代的公路鐵路和機場等,它將新媒介搭建了起來,將生態系統也搭建了起來。華為和BAT們就是第一階段的基建三大包工頭。包工頭們,還有一塊更大的基建生意等著它們,萬物互聯。
萬物互聯完成,標誌著基建階段的結束。基建階段結束後,資訊化社會,將迎來城建階段。要建紙上城市,紙上帝國。要建很多很多的烏托邦。BAT們更多的是基建者,城建方面只是副業。在未來真正的城建階段,很可能會出現新的超過BAT的更大的城建巨頭。
在裝修階段,也就是說,基建結束了,城建也結束了。資訊化社會,硬的方面的塑造,已經完成,這兩個階段,追求的就是標準,生態和共性。剩下來的,就是軟的方面的精細化塑造。裝修階段,體現的就是個性,特殊性,非標性,強調的是表達,細節塑造和表現。裝修階段,將是創業產業的黃金時代。
<9>文化工程師們的超白金時代到來
資訊化建設完成,寬闊的馬路,現代化的城市,漂亮的大房子,躺在舒適的大床上,接下來自然的就是要做夢了。碼農們退場,造夢工程師,開始進場。
科技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等科技做到極致,會發現,人文才是它最終極的目的地。碼農再能幹,可惜他們不會編制夢,它們只會造公路,造房子,搞裝修。幫人做夢這種事,當然要交給文化工程師們來做了。
在一個完全資訊化的社會,一切都連接了起來。每個人都盯著電視,盯著手機,盯著各種顯示幕。媒介把每個人都延伸了,延伸的很長很長,並且讓他們互相交織。
在這種社會裏,媒介賦予人新的人格。如果他掉線了,成為資訊孤島,那就意味著,新人格的死亡。所以,象徵性人格,就催生了象徵性消費的新浪(67.56,0.38, 0.57%)潮。
象徵性消費,簡單的說,就是做夢。有人不善於做夢的,那麼就會有人幫著他們做夢。這個幫人做夢的人,他們就會憑空的製造出來一個個的夢,這就是傳說中的最近火的不能再火的新興熱詞:IP。
IP,說白了,就是象徵性消費。就是做夢。而能幫別人做夢的人,則會迎來他們的超白金時代。
<10>金融業的新舞臺和新使命
在新的十年裏,資本帳戶的管制將會被解除。人民幣國際化,將迎來它最關鍵的時期。金融業的舞臺,也隨之從國內的局域網舞臺,切換到全球性的互聯網舞臺。
通道全球化,資產配置和流動全球化,這是一個十分大的機遇和挑戰,也是一個放大了很多倍的市場。
從A股啟動註冊制不難看出,金融業的改革是向著自由流動,去摩擦成本,以便讓企業可以更便捷的獲得融資這個思路去的。這背後更深層的意圖,是為了給全民創業,全面創新,提供一個良性的金融生態環境。
中國經濟,未來要啟用新版的作業系統,金融在這個新的作業系統裏,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任何生意做到最後,都是金融:融資,風險,流動性。
萬物互聯,當然也包括一切資產的互聯。所以,之前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小試牛刀。當一切資產都被連接了起來,那會是一個金融版本的互聯網。就像工業4.0也叫工業互聯網一樣,金融業,也將會出現一個金融互聯網。也可以稱之為,金融2.0。
金融2.0的基本特徵,就在於全面資訊化,一切藩籬和壁壘都將被拆除,資產將獲得空前的自由和流動性,這是金融業的新浪潮。
這個新浪潮,也是它的使命所在。連接全球市場,向全世界輸出中國資本。通過輸出中國資本這個手段,來實現輸出中國意志,和收穫中國利益。
這不僅是個生意場,更是一個戰場。
<11>階層焦慮的抒困與善政
再回到羅素的那句話:機器為人類勞動,產品平均分配。他認為,這就是他所能想像出來的最完美的社會類型。他的這句話,既暗含了科技樂觀主義,也暗含了終極的社會關懷。他雖然是個英國人,他說的後半句,和中國人常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道理差不多。
真正撕裂一個社會的,不是生產力水準的高低,而是分配。
在未來,商品不再短缺,甚至是過剩的。生產效率也會進一步的得到極大的提高。如果不把這些產品及時的分配出去,那麼反而會導致庫存和滯銷。如果把這些產能導向國外市場,則必然的會摧毀它們的本土產業,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的失衡。
羅素碰巧預想到了一個可能的未來主義式的的社會新圖景:在一個生產力超級發達的社會裏,分配比生產更重要。
這和我們的立場,價值觀,政治取向並無關係,因為它是一個規律:在一個商品過度豐裕的社會裏,人反而成了稀缺資源,那麼就會導致,商品追逐人。
再進一步開腦洞。既然空氣可以免費,帶寬可以免費,為什麼商品就不能免費呢?在商品稀缺社會,是人追逐商品,在商品極大豐裕的社會,是商品追逐人。這一切,都是因為,生產效率的不斷升級和極大提高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真正的終極的階層抒困,是在一個商品極大豐裕的社會裏,商品到處追逐著人,社會不再以掌握商品的多寡來劃分階層。就好比,沒人會以呼吸多幾口還是少幾口空氣來劃分社會階層那樣。
社會階層現象消失了,並不是通過暴力革命人頭翻滾消滅的,而是,被科技進步所消滅。科技最終導向了人文關懷並與之交匯,這也是最終極的善政。
<12>開腦洞一定要開的越大越好
倒退到十年前,現在的很多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你能想像得到嗎?可能很多人都是想不到的。站在現在看十年後的未來,很多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也是很難以想像和預料的出來的。
所以,這篇文章,腦洞開的有點大。不過,既然開腦洞,不如開的越大越好。因為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快了。社會的發展被它帶著向前狂奔,也越來越快。快的用理解力追不上,只能插上想像力的翅膀。任何時候都是如此: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未來十年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圖景,將會切換到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而設計和開發這個全新作業系統所用的語言,一個是科技,一個是萬物互聯,一個是文化。
中國在東海與南海顯示強硬立場,展現了海洋戰略意圖。但有軍事評論對中國在未來5年建造數艘航空母艦的說法提出疑問。中國的海洋戰略計劃據傳將由數艘航空母艦戰鬥群保駕護航。
據海外頭條報道,到目前為止,美國建一艘航母需要4年,中國能不能在5年間造出4艘航空母艦,值得關注。中國在2020年前的時間內在大連和上海各造一艘常規動力和核動力航母可能才更可信一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