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9-20 00:09:46| 人氣2,8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面對未來...》

推薦 1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面對
未來...》

能否確知站在當下的那心是若何?省視己心的那,已步入了未來時間點。

未來,是在一個事件經過一段時間後,所變化出來的結果,和過去成了相對。

從時間是線性的角度,是時間線上將要發生的,在時空上則表示未發生的。

相关图片 

未來,在哲學上是:人腦的演化分在於能預知未來的認知能力。

未來,即抽像想像力、邏輯和歸納,在設定的條件下實踐觀察中。

用邏輯推理預知情況的必然結果,給未來事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由於未來的飄邈以及可塑性,造就了許多以未來背景的影片或小說,這些都是人們發揮的想像力,所創造出來屬於他們想像中的未來。

相关图片 

這些未來世界的想像圖,也使得許多人慢慢的把未來的定義給固定了。儘管未來深意由自然與社會過程中隨機顯現,預知未來仍是所有歷史時期和文化下的長期追求目標。


“未來”的图片搜索结果
 




未來之事物,是人們要追求未來之價
,必先肯定過去已有之價,也現在已有之理想而守護。

“未來”的图片搜索结果 


未來只是抽象之可能,過去及現在之存在才
實。未來是否可以改變,也一向是常見的探討主題,即一切是否都已經註定?!



          巴西利亞森林中的未來城市  2018/4/15 — 12:49

           香港電台文組節目《建築意》節目主持Zeno Yu

很多人以巴西的首都是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正確答案是上世紀60年代建成的巴西利亞(Brasilia)。巴西利亞位於巴西中部的熱帶草原,大半個世紀前,這是野生動物的棲息處,人跡罕至。時至今日,無論是乘飛機還是開車前往,都必先經過一個大的樹林,而在草原某處,突然出現一個城市,由此巴西利亞也被暱稱「森林中的首都」。


對於建築設計師而言,巴西利亞是建築朝聖之旅的熱點,因這充滿由巴西國寶級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設計的現代建築物,極富舊時代的未來感。巴西利亞可說是一個現代建築學的露天博物館,獨特的城市規劃及尼邁耶式的經典摩登建築設計,奠定建築史上的里程碑。因此,巴西利亞在1987年被聯合國科文組織授世界文化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20世紀建成的世遺城市。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Salvador)和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兩個海濱城市建都。19世紀末,巴西國家憲法提出把首都遷至內陸,並尋找在這兩個城市的中心點建都,既為加快內陸開發,亦紓減沿海地帶資源過度集中的不均情況。1956年,巴西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下令興建巴西利亞,決定把首都移至巴西中部平原這不毛之地,並由盧西奧·哥斯達(Lúcio Costa)及奧斯卡·尼邁耶分別擔任新首都的主城市規劃師及主建築師。工程至1960年初步完工,耗時僅41個月,對當年來說,建城速度相當迅速。其實,1960年只完成基建及部建築物,以供政府辦公之用,很多主要建築物則要待70年代才陸續建成。

巴西利亞以破舊立新目標,特別重視創意。巴西政府當年在全國行前所未有的首都城市規劃設計比賽,引來不少建築師及規劃師參加,結果盧西奧·哥斯達的作品獲,並獲採用現在巴西利亞的城市藍圖。


哥斯達當年以科比意(Le Corbusier)的意念基礎,運用「以車本」的新派城市規劃念,將巴西利亞設計成一個「未來的首都」,一個烏托邦城市。這個城市計算精密,規劃詳細,分區晰,限制建築物的分佈及高度,所有配套、設施、建築都跟著一個藍本建造!這正是巴西利亞獨特之處──是世上少有經過全面規劃設計後才建成的首都。另外,由於內陸乾燥少雨,哥斯達提出在城市南面建出一個大的人工湖,除可增加儲水量,亦可改善巴西利亞的微氣候,城市降溫,減低熱島效應。

哥斯達放棄當年新城市設計常用的方格子規劃模式,特別巴西利亞重點設計城市兩條十字相交的主軸,使功能嚴格區分開來:工作場所放置在東西向的紀念軸(Exio Monumentalpt),Monumental Axisen)),住宅則置於南北向的公路軸(Eixo Rodoviáriopt),Motorway AxisEn)),形成著名的「飛機規劃圖」(Plano Pilotopt),Pilot PlanEn))。雖然當年哥斯達堅持此外形應該像蝴蝶,但從高空上看,很多人倒覺得整個城市像飛機,是名副其實的「飛機則」。時至今日,Plano Piloto 已由原來規劃設計時的工程名稱,演變巴西利亞中心行政區的官方名稱,當然跟的形狀有莫大關係。

「飛機」的「機身」是這城市的紀念軸,是一條貫穿東西約10公里長的綠化帶,大部地標、商業大廈、政府部門辦公室及公共建築物,都分佈在這軸線上,包括位於機尾位置的長途巴士總站,近機身中央的電視塔、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大堂等,以及位於機頭位置的三權廣場。「機翼」分南翼和北翼,各約7公里長,分別是南北兩個住宅區,由一條寬闊的高速大道連接起來。區內有很多綠化帶及樹木,居住環境怡人。而交在機身及機翼的地方則是中央商業及酒店區,底層建有市內的交通總樞紐(包括地鐵及巴士總站),平台上建有商場、酒店及辦公樓,市內較高的建築物均聚集於此。近機尾位置因較遠離住宅及商業活動區,故被規劃工業區。


未來的烏托邦

哥斯達將巴西利亞塑造成他心目中的未來城市,其目的是想運用這種機器式的總規設計,推動巴西現代化,令國家進入新時代,並巴西帶來現代化建築。可是,這個城市設計多年來得到的評語都是兩極化,而巴西利亞變成了一個愛者越愛,惡者越惡的城市。誠然擁有那個年代創新的意念,但在實體操作上又是否可美其他首都城市呢?是不是的實現了未來的烏托邦城市?

巴西人普遍對巴西利亞都不存好感,因沒有歷史,也欠缺巴西城市應有的熱鬧氣氛及社區感覺,所以很多人認為它只是一個政府辦公的地方,缺乏生氣。不過,如果以哥斯達的目標來看,我認巴西利亞能把巴西帶進一個新紀元。


2003年,我首次探訪巴西利亞,見的遊客大多是來自巴西其他城市,很少外國遊客。他們就是要看看國家與別不同的首都,了解自己國家的近代歷史及體制。由此看來,巴西利亞跟其他國家的首都城市(如北京,倫敦等)不同,並不是一個有歷史包,由固有商業活動所帶動的首都城市。反之,由零開始,滋養自己獨有的新生代文化,在尋找未來城市的可塑性同時,巴西未來的方向定位。

每位到訪的巴西利亞的客人,若從長途巴士站進入,都會沿著紀念軸由西向東行走,經過全市所有標誌性建築物,面向著國會大樓這個地標前進,最後到達最東端的三權廣場。這其實是哥斯達城市的景觀觀感而設計的視覺長廊,給來賓帶進未來城市的另類感覺。當經過每座由尼邁耶精心雕琢的建築作品,都能感受到這舊時代的未來城市,所營造出來的獨有氣勢。


體現國家價觀的三權廣場

有些人認巴西利亞的城市核心廣場「三權廣場」,被置於城東的邊緣位置,在傳統規劃理念來看是頗不合理。它既交通不便,亦遠離民居,很少居民會聚集於此,沒有廣場應有的氣氛。但我反而覺得是這設計的神來之筆,因哥斯達所設計的三權廣場,並不是一般城市的中心廣場,而是所有巴西國民所創建的精神場所,的位置是處於中心軸的頂尖,是飛機的大腦所在,是掀起高潮的地方,營造出廣場的重要性。

哥斯達突顯對巴西憲法中立法、行政、司法三權關係對等性的重視,特意把這最重要的公共空間放在軸的首端(鳥頭或機頭)位置,極有其象徵意義,亦表達他對巴西國家及人民應有的關係立下註。位於廣場的西、南、北三方,分別建有總統府、國會大樓及終審法院三座重要的政府建築物,除表示於三權廣場上立法、行政、司法三權關係對等外,們亦應發揮互相制衡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廣場」是作開放給所有人民的場所,寓意政府應隨時受到人民的監察。


在地理上,三權廣場並不是一個位於首都中央的廣場,但若以其聯邦政府首都的角色來看,這廣場正是扮演一個巴西人民的情感及精神所設計的核心點。廣場採用開明的設計念,人民享有公共空間的使用權。而廣場設計富有更高層次,正編寫一種,把巴西人民團結起來的建築語言。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西正經歷軍政府的獨裁統治時期,三權廣場的意義正好體現當年巴西國民熱切渴望體制民主化的願景。不單是整個規劃的靈魂,更是國家核心價的顯示,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巴西利亞的規劃念雖很出眾,但其實亦有其弊端。哥斯達當初的設計了縮短城市的車行距離,盡量減少交通燈及十字路口,甚至不加入行人路。我兩次到訪巴西利亞,都感覺這並不是一個行人友善的首都。市內街區的距離很遠,完全欠缺人的比例。主要道路很寬闊,但輔助行人過路的設施如斑馬線、行人隧道、天橋等不多,對沒有車的行人極其不方便,因而造成很多行人恣意橫越馬路的情況。

雖然近年當地政府已著手改善行人的交通配套,但成效還不太顯著。在城中行走,會發現並不是每段馬路旁均設有行人路,有時只能走在路邊的草地或溝渠上,可見這是一個沒有連貫性的行人系統。另外,如果過馬路時錯過一個過路點,要再走約15分鐘以上才可找到另一條斑馬線,對外來的人極不便。

巴西利亞擁有熱帶草原氣候,全年天氣偏熱且夏天多雨。不知何,全城雖有許多綠化地帶,但在紀念軸這大片草地上行走,除了沒有行人徑外,亦鮮有樹木。試想像行人在炎炎夏日的白天,沿著主軸慢行遊覽每一所獨立的建築物,很多時都會在猛烈的陽光下曝曬,增加中暑的風險。如果沿著紀念軸種植一排大樹,並加入一些休息的避暑處,除有遮風雨的實際用途外,亦可增加路線的趣味性,給行人更舒服的環境。而且這片綠地應可作多元化的戶外活動場所,但因欠缺行人通道,最後這大的綠化帶被城市隔離,淪裝飾,實在可惜。


巴西利亞當初是以50萬人口的城市規模所設計,2014年首都人口已超過280萬。隨著城市迅速發展,在中心城區(Plano Piloto)的西南邊慢慢形成很多衞星城市,使當年對稱的飛機圖則嚴重地側重於南翼。尤其是交通方面,每天由西南方的住宅區進入市中心工作區的人潮,都直接加重南翼的道路系統的負荷,再加上巴士超載及塞車的問題,令全體市民浪費過多的時間於交通上。結果,過多的車輛造成空氣染及噪音問題,過長的交通時間及流動不便亦間接降低市民的生活質素。這樣看來,50年前只依賴汽車的總規設計念,已不能解決今日城市的問題。

哥斯達當年把每區用途分好,亦建築物設定高度限制,把城市的發展密度定得恰到好處,綠化地帶配合適宜,令巴西利亞本身擁有低影響發展城市的特質。而且的交通樞紐恰好位於城市的正中心,上面則是發展密度較高的商業區,但可惜偏偏缺乏完善的市內集體鐵路運輸系統。

終於,巴西利亞在1991年開始籌備地鐵系統,2001年落成第一期。當時的地鐵路線只連接中心城區至南面的衛星城市如SamambaiaTaguatingaÁguas ClarasGuará等,但仍未完全解決城內公共交通配套的問題。2008年首都政府進行一個名「整合巴西利亞」(integrated Brasilia)的計劃,正好配合全球走向可持續發展的趨勢,改善首都成以公共交通導向的發展城市。這計劃主要改造南翼,加入地鐵站、輕軌電車系統,並配合相關的巴士路線,把全是住宅區的南翼打散成若干個小社區,並加入部的商業活動,使這些小社區變成商住混合模式,全面開放給行人和車輛,注入鄰里小區氣氛,各有特色。基本上,此改變是打破了巴西利亞建成時的基本規劃原則。

近年隨著南翼的地鐵車站落成,很多市民放棄駕車,轉用地鐵系統。結果,城市流動性增加,全市汽車排放量減少,空氣及噪音問題亦得以改善,市民享有更多工餘時間,提高整體生活質素。從前,公路軸兩旁的住宅區被大馬路狠狠地分開,亦因缺乏行人過路系統,很難連繫兩個社區。2011年我再訪南翼時,發現新建的地鐵站因要服務兩面的住戶,已變成兩面的橋樑,從此兩區接通。


未來城市的

哥斯達當年心目中的未來城市,當然不只在建築及基建等硬件上,而是其前瞻性,透過新的規劃設計,告訴巴西人的未來方向。巴西人認他的設計過於高傲,有種與人隔絶的疏離感,我認他的設計理念太理想化,猶如烏托邦一樣,永遠不能全部實現。

50多年過去,隨著新科技的出現,人類生活不斷改進,當年的未來城市是否神話不再?哥斯達當年提出的未來城市,是一種生活質量及品味。它真正的意義是,都市設計在不斷演化、跟著合時代的發展步伐之際,亦應保留往前看的生活態度,及如何展示巴西城市發展。當然,哥斯達不能估計世界的改變,而城市訂出永不能改的設計,所以現在的巴西利亞需正視因社會變遷而造成的種種城市問題。

踏入21世紀,急速的城市發展造成人口過度膨脹、貧富懸殊惡化、廢物棄置、排系統及醫療設施等不足的問題。但貴世遺城市,巴西利亞的城市規劃不能全面更改,因此,現代城市設計師要更努力,在當年哥斯達留下兩軸飛機規劃設計的框架下,讓城市繼續演變,解決都市問題。他們要保存首都前衞的形象,亦要提供舒適的城市空間給所有使用者,這是一項極艱鉅而具挑戰的任務。

巴西利亞仍有不足之處,但只要不停向著目標蛻變,在我心中,巴西利亞仍是一個奇妙的未來之城。


台長: 幻羽
人氣(2,893) | 回應(0)| 推薦 (1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機鋒無限 |
此分類下一篇:※三則禪典:處處有禪機+平常心是道+空門不肯出※
此分類上一篇:【機鋒無限-24】─7則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