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7-23 09:35:21| 人氣8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悟入空寂佛根現-*幻羽*題於早板香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紅塵情緣萬般境

               幾世來去誰識誰

               緣果悲喜

               悟入空寂佛根現

               得識塵塵法法義

               緣遇緣結緣了際

               深品醍醐味密藏

               揭示無上菩提行

               善發無上菩提願

               修行無上菩提心

               當下皆結菩提果

 

              *幻羽*題於早板香

 

                          *釋普濟*法師開示:

常常有剛依佛門的居士問,佛法廣大高深,樣才能儘快悟入?也時常在討論課或講課時被人問,佛法是有神論?佛法是唯心論

確實對於初學者來說佛法太過於深奧了,不容易掌握要領,甚至對於學佛多年的人來說還楚佛法到底是不是唯心論,或者認佛法是有神論的也大有人在。

這皆是不讀經典,不深入法理,只在表面上作文章的緣故。現在學佛的人不論在家出家,對於佛法有這樣的誤區:以佛法不用學習究,實行就可以了,放生,吃素,做義工,印經典,禪修才是修行,學理論,理不是修行。每天誦經誦得一句不落,可幾年下來不知道經文的意思,每天去做義工做得很認,可三寶是什都說不楚。

我們應該知道,世尊當年是見到了眾生的自相殘殺,人生的困惱苦迫,於是乎出家、成佛、說法。佛法的動機是了自己要出離痛苦的世間並且幫助其他人解除痛苦。而現實的苦迫,惟有從察果明因中,正見苦迫的原因何在,而後給予改善,才能得到蘇息。所以佛法的中心論題,是因果相關的緣起論。不僅世間的因果如此,就是無涅盤,也是從依彼而有必依彼而無的法則,指出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大乘佛法的本性空寂,也從緣起及無自性中深悟得來。依緣起而現緣生,明事相與事行;依緣起而體見寂滅,即顯實相與理證。

佛法不承認存在唯一的神,佛陀是覺悟的眾生,一念迷即眾生,一念覺即是佛,所有人皆可成佛,因此佛法不是有神論。佛法更不是唯心論或者唯物論。色是變礙義,心是覺了義,佛法說色說心,依此現事而悟得性自空寂的實性;悟得緣起心色的無自性,但是相依相待而幻現有色心的相對特性。唯心者以以宇宙萬象,皆唯心變。所謂外物,都非實有。然心雖不生,物自相續。在認識論上不能否認心物俱在。唯物者以物質第一性,心是後物質以生,藉身體以存,緣外境而起,但是自然科學的物質,在認識論中,不得不修改心外的客觀存在,不能否認心物的同在。總之,由於心色的極無自性,即在緣起相對的心與色中,唯物論和唯心論都無法立足。

而緣起法是佛法區別於其他宗和外道最根本的特質,緣起法不是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不是一元論二元論,也不是多元論;不是神我論,也不是虛無論;不是宿命論,也區別於簡單的三世恒有的因果論。

緣起的定義,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任何事物的存在──有與生起,必有原因。,泛指因果二法。在這此故彼的定義中,沒有一些對的東西,一切要在相對的關係下才能存在,這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結論。也就因此,悟得這一切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神造的。佛陀的緣起觀,非常深廣,所以佛說:此甚深處,所謂緣起

緣起法的內容,是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十二因緣說明有情流轉生死的前因後果,在此流轉中唯有煩惱、業行及苦果(即惑、業、苦);他們是相依的因緣生滅在相續流轉。

一、愛、取、有、生、老死五支,側重於逐物流轉的緣起觀。有情都要老死,老死是由生而來的,生起了即不能不死;所以生不足喜,死也不足憂。有情會生起呢?即由於。有指過去業力所規定的存在體,三有或者五有。有業感存在體,即不能不生起,如種子得到水、土、溫度等緣力,即不能不萌芽一樣。何以會有?這原因是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由內心執取自我,所以在家人執取五欲,出家者又執取種種錯誤的見解,與毫無意義的戒禁。人類所以執取趨求,又由於。這即是有情的特性,染著自體與境界,染著過去與未來。因愛染一切,所以執取趨求,所以引起業果,不得不生,不得不死。從愛到老死的五支,說明了苦與集的主要意義。

二、識、名色、六處、觸、受五支,是在逐物流轉的緣起觀中,進求他的因緣,達到觸境系心的緣起。有情的染愛,不是無因的,由於苦、樂、憂、喜等情的領,所以引發染愛。情的領受,即知由於六根的取境、發識,因三者和合而起的識。沒有觸,反應物件而起的領受,也即不生。這十二支中的觸,專指與無明相應的觸。這樣,即是不能沒有六處的、六處即有情自體,這又從名色而有。名色是嬰胎初凝,還沒有完成眼等六根的階段。這名色要有的執持,才能不壞而增長;此識也要依託名色,才能發生作用。所以不但識緣名色,名色也緣識,到達色心交感,相依互存的緣起。

三、從識到受,說明現實身心的活動過程,不是說明生死流轉的根源。所以進一步說:無明緣行,行緣識。這一期生命中的情識──“有識之身,即有識的有情的發展,即是生。所以識依於行的,即是愛俱思所引發的身行、語行、意行,也等於愛取所起的有。無明也等於無明觸相應的愛等煩惱。由於無明的蒙昧,愛的染著,生死識身即不斷的相續,不斷的流轉於生死苦海。苦因、苦果,一切在沒奈何的苦迫中,成純大苦聚,這即是有情的一切。

從緣起而緣生,約流轉門說,無明緣行到生緣老死,好像有時間前後的,但這不是直線的前後,而是如環無端的前後。經中說此十二支,主要即說明惑、業、苦三:惑是煩惱,業是身口意三業。由惑業而引生苦果,依苦果而又起煩惱,又造業,又要招感苦果,惑業苦三者是這樣的流轉無端,故說生死是無始的,有情一直在這惑、業、苦的軌道上走。

從緣起而緣生,約還滅門說,則開了涅槃的相。涅盤,即諸法的性,也即是法性。經中說名有法與無法。依阿含的定義說:有法是有生有滅的流轉法;此流轉法的寂滅,不生不住不滅,名無法。所以無是離愛欲,離雜染,達到寂然不動的境地,即佛弟子所趨向的涅槃。這不生不滅的涅槃,成立於緣起法上。因緣起的有生滅法,本是從眾多的關係而生起的。從因緣關係的和合而生起,他決不會永久如此的。如除息眾多的因緣,如無明、愛等,就能顯出寂滅性。佛法的流轉與還滅,即有情流轉生死的過程和涅槃都是佛依于現實,從經驗出發,經理性的思辯而可以直覺體驗的,並沒有什神秘的神和主宰的力量。

的緣起論,不落有無、不落常斷兩邊。徹上徹下,即俗即,極廣極深。不拘於事相,不蔽於理性,被稱中道義


台長: 幻羽
人氣(877)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夏禪 |
此分類下一篇:-禪弦心曲-*幻羽*題於晚課香
此分類上一篇:*幻羽*偶捻“禪心”於早四支香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