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11 07:04:36| 人氣1,3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南無』用語何意?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南無』
用語心讚美諸神佛 

南無,現主要用於宗用語,梵語namas音譯。梵語或印地語中:讚美、讚頌的意思,宗引申意義依。

用語中,表示發自內心讚美諸神佛,由此代表信仰的誓言。

,常用在十方諸佛、諸菩薩、諸賢聖僧、尊聖名之前,表示娑婆世界眾生向,至心禮敬或依三寶。

假使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阿彌陀佛,能至誠懇切地執持名號,若一天、若兩天、若三天、若四天、若五天、若六天、若七天,能一心不亂;等到壽命終了時,阿彌陀佛就會同其他聖眾現身在他()面前,使該人臨終時心不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佛說阿彌陀經譯文。

【釋義】梵語namas音譯。中文意思:讚美、讚頌,引申意義依,是娑婆世界眾生向十方諸佛、菩薩 至心依信順的誓言。中國佛用語,常用在十方諸佛、諸菩薩、尊聖稱號之前,表示依或禮敬三寶。

南無派,全道支派。尊北七之一的譚處端開派祖師。

譚處端,全球道主流 ——道北七之一(西元1123.3.1--1185.4.1)初名玉,字伯玉,後改法名處端,字通正,號。洛陽人(又說山東寧海人)。涉獵經史,善書法,人慷慨重孝義。金大定七年,師從王重陽,于馬鈺後繼任掌,大定二十五年安然仙逝於洛陽乾元宮。元世祖贈水蘊德,世稱真真。著有《雲水集》。

立派南無,暗合修之始。南者離也,離者,心之火也; 無者, 火滅也。故曰仙派傳, 後裔永遵守,謹持五戒,不可有始無終,道者,以誠而入,以默而守,以志而用,以養善懷賢基,以培德克己根。若有仁人入吾派中,先體南無二字即是性功之德也。



                      佛
南無是什意思? 

在漢傳佛的寺院牆壁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六個大字“南無阿彌陀佛”。很多人不明白“南無”是什意思。我在北京靈光寺聽到過一個家長給孩子這樣解釋:因阿彌陀佛是在西方,所以南面沒有,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提醒大家不要走錯路。我特別佩服這位家長非凡的想像力。不過應該建議寺院在牆上添上“北無阿彌陀佛”、“東無阿彌陀佛”,這樣“方向”就更楚了。眾生就不會“迷路”。呵呵。 

首先說說“南無”的讀音,正確的讀音是Namo(拿摩),而不是Nan-wu。南無的意思是頂禮、歸命、敬禮、歸依、救我、度我等義,是眾生向佛、至心依、信順的意思。 

Namo怎麼就寫成了“南無”了呢?這要從唐朝官話說起。隋唐時期的官方語言的發音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普通話的發音,我們現在能聽到的最接近唐朝官話的語言是閩一帶的客家話。客家人的祖先是生活在中原的,唐末避戰亂,一路南遷,到了南方。今天客家人主要分佈在閩湘桂川台等省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漢文的佛經,大部分是唐朝和唐以前翻譯的,翻譯的地點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陝西一帶。古都西安是唐朝的首都,那時西安的官話(相當於今天的普通話)也不是我們現在聽到的陝西話,而是客家話。 

在佛經的翻譯過程中,有大量的梵語是音譯而不是意譯過來的,也就是說是直接用漢字標注讀音的,就好像我們今天直接用漢字“巧克力”來標示chocolate一樣。這也是導致今天的人們看不佛經的一個原因,很多人據此認有故弄玄虛的嫌疑,這確實冤枉了佛 

今天我們在漢文佛經裏看到的所有語,都是用音譯方式標注讀音的,而後再對音譯的部分加以解釋。曾經有網友問過我關於佛經卷翻譯的問題,這裏捎帶介紹一下。 

經典的翻譯十分考究,其方法大是這樣的:第一次由漢文的印度學者翻譯,然後再由精通漢文而又梵文的中國學者譯成極好的文言,這個第二次的譯稿又重新譯成梵文,來與原文對照,加以許多次修正之後,再譯成中文,直到最後的譯稿文從字順,且與原文完全吻合而後已。 

大部分傳至中國的佛經典都是在南北朝時期和唐朝完成的,唐朝的玄奘法師更是提出了著名的“五不翻”原則。所謂“五不翻”,指有五種情況需要譯音而不能譯意。即:一、秘密故,如“陀羅尼”;二、含多義故,如“薄伽”,梵具六義;三、無此故,如“閻浮”樹,中夏實無此木;四、順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 

回到前面的話題。用今天標準的普通話發音來念這些唐朝翻譯的佛經,音譯的部分已經離當時的發音相去甚遠。當時漢字標注的讀音和梵語十分接近。而今天我們若想聽到最接近梵語的誦經讀音,只有在藏地和客家人聚集的地區才能聽到。 

我的上師嘎瑪仁波切有很多客家弟子,他發現這些弟子在念佛經,尤其語的時候,發音和梵音幾乎一樣。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語言現象。後來我就開始注意這個語言現象,並且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個例子來說,我們知道《心經》裏有這樣一段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用今天的普通話來念,就是:jie-di,jie-di,bo-luo-jie-di,bo-luo-seng-jie-di,pu-ti-suo-po-he。而如果用客家話來念,就是ga-di,ga-di,po-ro-ga-di,po-ro-seng-ga-di,pu-ti-sa-po-he。這個讀音非常接近梵語,而且與我們用藏文念的讀音幾乎一樣。 

還有一個我們常見的英語單詞china,很多語言學家認china是與秦朝有密切關聯的,秦的讀音在當時是chin。語言學家認china就是“秦人”。我個人認china這個讀音的意思可能要早至上古夏朝時期。“夏”在上古時期的讀音是rja(音近嘉),“夏人”就是中國人,用上古時期的讀音來念,近於“rja na”。這個音和現在的china就非常接近了。上面我講到過,客家話把“人”讀作na。這個讀音和夏時期的讀音是一脈相承的,有歷史淵源的。 

進一步究,會發現一個更有意思的史實,今天的藏族和漢族有著共同的祖先,在夏王朝時期是同一個民族。西藏吐蕃王朝的前身是古象雄蘇毗女國,根據對藏漢古籍的對比究發現,古象雄蘇毗女國是西元前十世紀以前至前六世紀之間,逐漸從海省漢藏交界處遷徙到西藏。古象雄是古軒轅國、古支那國、古昆侖;蘇毗女國是西王母國。是我國夏王朝在西北地方的遺族和母國。 

唐朝時的吐蕃是夏的部族遷徙到今天的藏地的。多識仁波切在他的究中發現,通過今天依然存在的藏族古姓“嘉(rgya)”,分析大量藏文古籍文獻,發現海玉樹村嘉二十五族(rgya sde nyer inga)、外象雄西藏丁三十九族和川西北嘉絨(rgyal mo-rong),均是象雄和蘇毗女國的“嘉(rgya)部落”,是古代夏王朝的同族。也就是說蕃族(今藏族)的祖先和漢族是一樣的。  

這些歷史究,也得到了醫學界的有力證實。醫學界曾對拉薩、日喀則地區的400名世居藏族居民做過血液標本究,在血細胞抗原(HLA究中發現,藏民族屬於中國北方人群的一部分,起源于華北地區。免疫遺傳學白細胞抗原究,是當今世界最權威的人類血緣關係鑒測手段。 

話題說得稍微遠了一些,不過也可以從中看到,佛、語言、文化、歷史、民族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上述僅是個人淺見,本人不是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只是平素喜歡究這些文化現象,閒聊而已。 

話題回到本文最初,南無阿彌陀佛,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頂禮、歸命無量光覺,無量壽覺。歸命者,眾生一心仰賴阿彌陀佛,即眾生之信心也。無量壽覺或無量光覺者,佛力助一切眾生成就也。眾生的信心與阿彌陀佛助眾生成就都在這六個字內。因此這六個字是淨土法門的至寶。 

善導觀經疏一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觀無量壽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我平素也是常常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希望大家多念!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來源:希熱多吉居士的博客)

台長: 幻羽
人氣(1,383)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經律禪傳聞 |
此分類下一篇:南傳佛教的源流與特色
此分類上一篇:吉祥符「卍」字由來─“卍”字是佛陀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