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20 05:27:16| 人氣1,0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歐洲“領導力”,英法德誰領風騷─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歐洲領導力,英法德誰領風騷─

                 (2018-01-15 09:16:25 來源:環球時報)

 

在歐洲,救世主”“代言人的更替可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眼下,年輕且充滿活力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正老歐洲注入一股生氣。德國新聞電視臺近日點評說:馬克龍喚起法國,默克爾讓德國虛弱,特雷莎·梅分裂英國。英法德猶如三國演義,風雲人物輪番登場,三國在歐洲的領導力也是此消彼長。12日,默克爾領導的聯盟党與社民党達成初步組閣協定,但仍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英國脫歐的後遺症已凸顯,一不小心已從第五大經濟體滑落至第六,而德、法兩國恰恰排在英國之前。在中國國際問題究院歐洲究所所長崔洪建看來,英法德三國在歐洲各有各的優勢和短板,沒有國能憑一己之力重塑歐洲,法國提出的改革計畫和德國大的經濟實力支持才是目前一個比較理想的主導力量組合,而英國也不會完全無視歐洲事務,畢竟歐洲是

 

英國一度親美保持勢,如今脫歐猶如自殘

 “法國以前就曾領先!”德國《焦點》週刊認,馬克龍所做的是讓法國重新偉大。實際上,二戰後的法國曾是歐洲的排頭兵,高鐵列車TGV、高科技飛機、奢侈品行業都是法國作歐洲國的象徵。法國曾是經濟增長最快的歐洲大國,1980年至2007年其經濟增長平均每年2.2%,而德國僅1.7%。只是過去失去的十年,讓法國平均增長率每年僅0.7%,遜色於德國的1.2%

 “從歷史上來看,歐洲國家的政治思想受法國影響最大。法國歐洲一體化的思想由來已久,從拿破崙時期,就是以統一歐洲目標的,其精英階層也一直推進一體化思想。崔洪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但他也調,相比法國的思想先於行動,德國在歐洲事務上則更加務實,其執行力且效率高。德國出過影響歐洲的政治巨人、前總理科爾。去年616日科爾去世,歐盟71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行歷史上首次歐盟葬禮,向這位德國統一和歐洲聯合作出貢獻的歐盟總理致敬。

誰還記得科爾接任者施羅德總理20033月推出“2010議程時,德國還被嘲諷歐洲病夫呢?《環球時報》記者在德國生活10多年,親眼目睹施羅德執政後期德國失業率高漲、民心低落的局面。2005年默克爾上臺後,“2010議程初見成效。特別是2008年後,歐洲許多國家陷入困境,唯獨默克爾領導的德國不受多少影響,出口仍不斷增加。許多德國人那幾年去歐洲其他國家,尤其是東南歐,對比當地衰敗的景象,都會有感而發,稱讚德國政府政策得當。德國經濟形勢好、社會和諧,默克爾儼然成歐洲夫人,並頻頻獲得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等稱號。

在默克爾之前,歐洲最有領導力的女性無疑是鐵娘子、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20世紀之前,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二戰後,英國依仗與美國的緊密關係,在歐盟中仍發揮獨特影響力,尤其是柴契爾夫人時代。儘管英國經濟實力逐漸被德國超越,但在許多領域,英國都在歐洲處於領先,如英國獲得的諾貝爾數量、進入世界前100大學的數量、英語在國際上的地位等。

近年英國的實力下滑無法阻。對英國而言,脫歐公投又將成英國政治命運的一個分水嶺。接替卡梅倫的梅首相,面對的是歐盟這樣比較勢的談判者。經濟上,英國民眾已有怨言,火車司機亞力克斯·高登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脫歐後物價上漲明顯,英鎊貶值讓進口商品變得更貴,加上幾年前經濟危機的影響持續到現在,許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人流落街頭。

據德國新聞電視臺8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經濟資料顯示,2017年法國GDP2.575萬億美元反超英國的2.565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五,德國3.7萬億美元,仍排名第四。英國《金融時報》也報導說,自脫歐公投以來,英國GDP增速已從G7集團的第一名滑落至最後一位。英國《週刊報導》轉引《歐盟觀察》的話說:英國脫歐看上去越來越像個自殘的決定,不會有人效仿。而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法國總統正在讓歐盟重整旗鼓。

 

德國曾是自由世界領袖再搞平衡政治失效

《週刊報導》文章還說,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18年新年致辭中表示,歐盟27國必須比以往更加團結一致,並強調德國和法國合作。看來“28這個數字已成為歐盟過去時,在默克爾眼中,法國才是更重要的合作夥伴。對此,英國廣播公司歐洲編輯卡佳·阿德勒表示:馬克龍無非是想用默克爾來增加他的威嚴,讓他那些雄心勃勃的歐元區改革計畫早日通過,而默克爾希望利用馬克龍來改善她日漸式微的形象。

2015年開始的難民危機讓德國的領導力受到考驗。默克爾敞開大門歡迎難民的政策被認為不僅分裂德國,也分裂了歐洲。德國《商報》一度說,默克爾時代已經過去,默克爾平衡政治已不再適應混亂的歐洲,歐洲現在需要有膽識的政治家。

在外交上,馬克龍在國際舞臺上儼然成為歐洲代言人:在凡爾賽宮接待俄羅斯總統普京、同特朗普一起在埃菲爾鐵塔上共用奢華晚宴、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提出非洲政策動議;訪問中國談多極世界等。相反,默克爾因為組建新政府遇到挫折,幾乎遠離歐洲和國際政治舞臺。馬克龍將是新默克爾?”“德國之聲提出這樣的問題。相關報導說,多年來默克爾是歐洲的第一小提琴手,特別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某些英語報刊甚至視她為自由世界領袖。但現在默克爾無疑有了競爭夥伴——那就是年輕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冉冉升起的新星馬克龍讓長期自我懷疑的法國似乎重新恢復自信

德國柏林歐洲政治學者奧利弗·福克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德國從默克爾第二任期開始也曾以出色的領導力在歐盟深得眾望,德國也被選為全球形象最正面的國家之一,但以眼下來看,真正想要領導歐盟的顯然是法國。馬克龍已提出一個新的歐洲夢,包括歐元區改革等。馬克龍希望歐盟成為多極世界秩序中的關鍵力量,如在氣候政策上,他喊出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奧利弗認為,馬克龍已經在做,從他上任後會晤俄羅斯、美國、土耳其等多國領導人再到訪問中國,都可以看出他讓法國、讓歐洲強大的決心。

  

法國有過敢作敢當挑頭先例,也曾只顧自己難顧全局

馬克龍成為很多人期待的歐洲的代言人。慕尼克的汽車工程師克利斯蒂安特別欣賞馬克龍,給他打9分,默克爾7分,而梅只有5分。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馬克龍目標明確,就是打造一個強大的歐盟,這樣才能與美國、中國平起平坐。我印象最深的是,馬克龍在巴黎的氣候大會拒絕邀請特朗普,還贊助美國氣候科學家,並推出資助發展中國家的計畫等。與默克爾的謹慎不同,馬克龍更加敢作敢當。但這位工程師也表示,馬克龍很難在歐盟中唱獨角戲,在東歐對西歐處於對立的狀態下,德法兩駕馬車領導歐盟才最為現實。

法國《回聲報》11日談及馬克龍訪華時強調,他不僅是法國元首,還以歐盟領頭人自居12日,該報評論默克爾領導的聯盟党與社民党達成初步組閣協議時稱,過去半年德國的一切都慢了下來,在歐盟改革等重大事務上缺少聲音,顯示出德國國內的重重壓力。法國輿論認為馬克龍一直把自己視為是繼戴高樂、密特朗之後繼承法國推動歐盟建設傳統的領導人。而歐盟的發展歷史也表明,從歐洲煤鋼聯營到歐洲經濟共同體直至歐盟,都是法國挑頭、德國跟進,並以法德兩國為核心的統一運動。《世界報》回顧薩科齊、奧朗德時代的法國危機重重、民心不振,趕上歐盟又遭遇希臘危機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因此法國一度只顧自己、難以顧及歐盟全局性問題,而德國在這一階段則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自馬克龍上臺以後,法德兩國角色發生重大轉變。

法國統計與經濟研究所學者馬克·德蓋和《環球時報》記者羅列了法國的一些優勢,如:法國是歐盟面積最大國家,人口穩定增長;法國為歐盟第一農業大國,其穀物、酒、乳製品與肉類生產占歐盟生產總量的1/3;法國是歐盟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工業國,且60%的出口朝向歐盟國家;法國還是全球第一大旅遊接待國,每年遊客超8000;在交通運輸業、核能、航空航太工業、高科技行業等方面法國均具有國際前沿水準;英國脫歐後,法國將是歐盟國家中唯一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擁有完全自主核武力、常規武力的國家。

  當然,法國也有問題,失業率比德國、荷蘭以及北歐一些國家要高,法國的結構性改革相比其他國家仍顯遲緩。馬克·德蓋認為,法國對經濟一體化、技術現代化的反應遲緩,稅務與勞動成本壓力居高不下,大城市周邊存在嚴重的不安全問題,成為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的打擊目標等,這些對馬克龍的改革都構成挑戰。

  

未來德法組合或為主導,小國抱團漸成趨勢

法國地緣政治學家皮卡爾認為,對馬克龍來說,聯手德國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棋,正如當年戴高樂總統聯合德國阿登納總理推動歐洲走上一體化之路一樣,馬克龍也必須使用一系列外交手段才能推動他重塑歐洲的理念。馬克龍能有多大的話語權還取決於他在法國的改革能否成功。馬克龍是在法國社會、經濟與體制嚴重危機背景下,依靠非左非右的綱領獲得大選勝利,這既顯示出法國選民對以往左右派輪流執政卻難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失望,也表明法國人要求社會變革的迫切願望。德新社也分析說,想領導歐洲,馬克龍就必須先處理好自己國家內部的問題,如高達10%的失業率、高額的公共債務、移民問題等。馬克龍必須交出更好的答卷,才能贏得歐洲各國及國際社會的肯定。

崔洪建認為,無論是最近風頭正勁的馬克龍本人,還是支持歐洲一體化的國家,都試圖將其塑造成新生代的強大領袖,但不管法國說得多麼精彩,到最後還是要看德國掏不掏錢。法國提出的改革計畫和德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持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主導力量組合。從這一點上來看,英法德三國領導力不是簡單的此消彼長——論真正的領導實力,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德國更強。此外,對歐洲有重大影響的並不只是英法德這三個大國,近些年歐洲格局已由以前的大國主導變成中小國希望參與主導的新形勢。在一些歐洲事務上,很多小國開始抱團、結成小團體,比如在難民問題上,中東歐的一些國家就集體表示反對,並對其他歐洲大國產生影響。

德國學者奧利弗分析說,法國憑藉馬克龍的個人魅力及不斷上升的國力,很可能取代德國,成為歐洲新的領導力量。儘管有人擔心德國不會對法國百依百順,但奧利弗相信德法兩國能一起挑起振興歐洲的重任。奧利弗不看好英國,因為英國對歐盟三心二意,與美國又走得過近,而在特朗普上臺後,歐洲更傾向獨立性。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英法德三國領導力在歐洲此消彼長很正常,只要國家治理好、對歐盟貢獻大,就可能成為歐洲的領頭羊,相反,就會失去在歐洲的領導力()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派記者--強薇。環球時報駐法國、德國特約記者--姚蒙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杜天琦。)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