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發展史的30個里程碑
其實當今社會,我們人類已經在很多方面都離不開機器人的幫助。那麼,機器人發展到現在都有哪些重要的時刻呢?下面就例出30個機器人發展史的偉大時刻來供大家參考。
1.漏壺,西元前1400年
巴比倫人發明了漏壺,這是一種利用水流計量時間的計時器,它也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早的機械設備之一。在後來的好幾百年,發明家們不斷對漏壺設計進行改進。在西元前270年左右,古希臘發明家特西比烏斯(Csestibus)發明了一種採用活靈活現的人物造型指標指示時間的水鐘,他也因此成名。
2.亞里斯多德,西元前322年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想像過機器人的功用,他寫道:“如果每一件工具被安排好甚或是自然而然地做那些適合於它們的工作……那麼就沒必要再有師徒或主奴了。”
3.達·芬奇的騎士,1495年
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設計了一種發條騎士,試圖讓它能夠坐直身子、揮動手臂以及移動頭部和下巴。這個機器人是否曾被造出來並不能確定,但根據其設計或許能夠造出第一個人形機器人。
4.沃康松的鴨子,1737年
法國發明家雅克·沃康松(Jacques Vaucanson)製造了一隻發條鴨子,它可以扇動翅膀、發出嘎嘎叫聲,以及攝入和消化食物。
5.土耳其機器人,1769年
匈牙利作家兼發明家沃爾夫岡·馮·肯佩倫(Wolfgangvon Kempelen)建造了土耳其機器人(The Turk),它由一個楓木箱子跟箱子後面伸出來的人形傀儡組成,傀儡穿著寬大的外衣,並戴著穆斯林的頭巾。這台裝置誕生後一度名聲大噪,因為它被視為能夠跟國際象棋高手對弈的機器人,但最終謎底揭開,機器人之所以會下棋是因為箱子裏藏著一個人。
6.雅卡爾提花織機,1801年
法國絲綢織工兼發明家約瑟夫·雅卡爾(Joseph Jacquard)發明了一種可以通過穿孔卡片控制的自動織機。在十年之內,這種織機被大規模生產出來,整個歐洲有數千台投入使用。
7.夢想變成真正男孩的木偶,1881年
義大利作家卡洛·洛倫齊尼(Carlo Lorenzini)寫出了《匹諾曹》(Pinnochio),講述了一個提線木偶變成真正男孩的故事。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關於機器人獲得生命的文學主題將繁榮興旺。
8.超越自身時代的特斯拉,1898年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紐約的麥迪森廣場花園向觀眾演示了一項新發明,他稱之為“teleautomaton”(遠端自動操作裝置),即一艘無線電遙控船。觀眾認為它是一種把戲,而遙控技術直到數十年後才得到普及。
9.羅素姆萬能機器人,1921年
捷克劇作家卡爾·恰佩克(Karl Capek)在名為《羅素姆萬能機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的戲劇作品中創造了“robot”(機器人)這個名詞。這個詞源於捷克語的“robota”,意思是“苦力”。在該劇的結尾,機器人接管了地球,並毀滅了它們的創造者。
10.瑪利亞和大都會,1926年
導演弗裏茨·朗(Fritz Lang)拍攝了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這部無聲電影將場景設置在一個反烏托邦的未來城市中。影片角色中有一個女性機器人——這是機器人第一次出現在大銀幕上——它採用了一位人類女性的外形,目的是破壞勞工運動。
11.機器人三定律,1942年
美國科幻作家以撒·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發表了一篇名為《環舞》(Runaround)的短篇小說,其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12.控制論誕生,1948年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發表了《控制論: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學》(Cybernetics: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一書,這是實用機器人領域具有開創意義的著作。
13.“尤尼梅特”開始工作,1954年
工業機器人先驅喬治·德沃爾(GeorgeDevol)創造了世界第一台可編程的機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它在1961年被投入通用汽車公司(GM)的一條汽車裝配生產線正式開始工作。
14.機器人產業誕生,1956年
喬治·德沃爾和約瑟夫·英格伯格(Joseph Engelberger)創立了世界第一家機器人公司尤尼梅申(Unimation)。上世紀60年代,該公司被聯合柴油機電氣公司(Condec Corporation)收購。後來,聯合柴油機電氣公司的部分產業被工業製造巨頭伊頓電氣集團(Eaton)買下。
15.電腦輔助製造,1959年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伺服機構實驗室(The Servomechanisms Laboratory)向世人展示了電腦輔助製造,一台銑床機器人為每位元與會者製造了一個紀念煙灰缸。
16.謝克機器人,1966年
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The ArtificialIntelligence Centeratthe Stanford Research Center)開始了謝克機器人(ShakeTheRobot)的研發工作,這是第一台移動機器人,它被賦予了有限的觀察和環境建模能力,控制它的電腦要填滿整個房間。
17.“對不起,戴夫,恐怕我不能那麼做。”1968年
HAL9000(啟發式程式化演算電腦)出現在了斯坦利·庫布裏克(Stanley Kubrik)的電影作品《2001太空漫遊》之中,亞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是編劇(他將電影的故事寫成了小說)。HAL9000是一台人工智慧電腦,它掌管著“發現號”太空飛船(Discovery)——它最終發了瘋。這個角色反映了人們對智慧型機器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擔憂。
18.公關機器人1977年
R2-D2和C-3PO出現在了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執導的影片《星球大戰》(Star Wars)之中,可以說,這兩個勇敢機器人的名聲在現代文化中最為響亮。
19.斯坦福推車,1979年
斯坦福推車(StanfordCart)誕生,這是一輛四輪漫遊者,它的眼睛是攝像頭,通過分析以及對自己的路線進行編程,它能夠在一個滿是椅子的房間裏繞開障礙物行進。
20.但丁降臨,1993年
一台名為但丁(Dante)的八腳機器人試圖探索南極洲的埃裏伯斯火山,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動由研究人員在美國遠端操控,開闢了機器人探索危險環境的新紀元。
21.探路者,1997年
小個頭的“旅居者”探測器(Sojourner Rover)開始了自己的火星科研任務,它的最高行走時速為0.02英里,這台機器人探索了自己著陸點附近的區域,並在之後三個月中拍攝了550張照片。
22.會說話的菲比娃娃,1998年
一款毛茸茸的類蝙蝠機器人成為當時年末購物旺季最搶手的玩具,它的名字是菲比娃娃(Furby)。這款30美元的玩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化”,它一開始只能胡言亂語,但很快就能學會使用預編程的英語短句。在12個月之內,菲比娃娃售出了2,700多萬件。
23.人類最好的朋友,1999年
索尼公司(Sony)的機器狗“愛寶”(AIBO)讓科技產品愛好者一見傾心,這款售價2,000美元的機器狗能夠自由地在房間裏走動,並且能夠對有限的一組命令做出反應。
24.能走路的阿西莫器人,2000年
本田汽車公司(Honda Motor)出品的人形機器人阿西莫(ASIMO)走上了舞臺,它身高1.3米,能夠以接近人類的姿態走路和奔跑。
25.機器清潔工,2002年
iRobot公司發佈了Roomba真空保潔機器人,這款造型類似飛盤的產品售出了600多萬台。從商業角度來看,它是史上最成功的家用機器人。
26.大生意,2004年
北美機器人產業的營收突破10億美元。
27.“勇氣號”探測器,2004年
美國宇航局(NASA)的“勇氣號”探測器(Spirit Rover)登陸火星,開始了探索這顆星球的任務。這台探測器在原先預定的90天任務結束後繼續運行了6年時間,總旅程超過7.7公里。
28.斯坦利自動駕駛汽車穿過終點,2005年
斯坦利自動駕駛汽車(Stanley)成功越野行駛212公里,它由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個小組研發而成。在無人駕駛機器人挑戰賽(DARPA Grand Challenge)中,斯坦利自動駕駛汽車第一個穿過終點,最終贏得200萬美元大獎。
29.機器宇航員,2012年
“發現號”太空梭(Discovery)的最後一項太空任務是將首台人形機器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位機器宇航員被命名為“R2”,它的活動範圍接近於人類,並可以執行那些對人類宇航員來說太過危險的任務。美國宇航局表示,“隨著我們超越低地球軌道,這些機器人對美國宇航局的未來至關重要。”
30.無人駕駛汽車獲得牌照,2012年
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局(NDM)頒發了世界第一張無人駕駛汽車牌照,該牌照被授予一輛豐田普銳斯(ToyotaPrius),這輛車使用穀歌公司(Google)開發的技術進行了改造。到目前為止,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累計行駛30多萬公里,且未造成任何事故。
美科學家提出6大策略防止機器人威脅人類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2004年,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美國影片《機械公敵》在全球上映,其中描述了芝加哥員警對付學會了獨立思考並且脫離了人類控制的機器人的故事。當然,影片中人類最終戰勝了機器人,但科學家們警告說,這樣的威脅目前正在不斷迫近,人類應該提早考慮應對之策。
科學家們描述了這樣一個“人工智慧的世界”:可能在20年或30年後,人工智慧機器人就可以和人類做朋友了,但50年後,人工智慧將成為人類最大的威脅。世界最終會因人工智慧超過人類而爆發一場戰爭,這場智慧戰爭也許會奪去數十億人的生命。科學家們認為,人工智慧遲早會超過人類。人腦的運算能力是10的16次方/秒,而人工智慧機器的運算速度高達10的40次方/秒,是人腦水準的10的24次方倍。那時候他們對待人類可能就像拍死一個蚊子這麼簡單。
但人工大腦並不會立即控制人類,此前還會有一段與人類“和平相處”的時期。這一時期它不斷接近但尚未超越人的智力水準,因此“聊天機器人”、“家務機器人”、“伴侶機器人”將使人類的生活充滿樂趣。但這樣的美景並不會長久,人工智慧的繼續發展將使人類面臨災難。
科學家們表示,在災難來臨前,人類將會分為三派:宇宙主義者(主張發展人工智慧的人)、地球主義者(反對發展人工智慧的人)和人工智慧控制論者(將自己改造成機器人的人)。也許在人工大腦對付人類之前,這三類人會先展開人類內部的鬥爭。
考慮到上述這些可能發生的威脅,美國耶魯大學倫理學家溫德爾-瓦拉克、美國印地安那州立大學認知科學家柯林-阿倫提出了6種有望避免悲劇發生的應對之策。
1、將它們存放在低危環境中
要確保所有的電腦和機器人永遠不會做出可能導致事先無法預測的後果的決定。
成功的可能性:極低。工程師們現在已經建成了電腦和機器人系統,但它們的行為好象並不總是可以預測。消費者、工業界以及政府部門需要那種能夠執行各種任務的技術,而為了滿足這種需求,企業也將會不斷提高產品的數量和性能。為了實現這一戰略,就必須立即深入發展電腦和機器人技術。
2、不要給它他們武器
成功的可能性:為時已晚。現在已經出現了半自動機器人武器系統,如巡航導彈、無人駕駛飛機等。一些持槍機器人也已經被派往伊拉克境內負責戰場攝影,但很明顯它們實際上並未真正部署。
但是,軍事決策者們卻好象對機器人士兵的研發非常感興趣,並將其看作是未來戰爭中降低人員傷亡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果想要停止自動化武器的建設,現在好象為時已晚,但是如果想要對機器人所攜帶的武器或是對它們可以使用武器的前提條件進行限制,好象還並不太晚。
3、為他們制定行為準則
成功的可能性:中等。科幻小說家以撒-阿西莫夫的著名規則就是分等級排序的:最重要的是,機器不應該傷害人類或對它們的傷害無動於衷;其次,就是機器人應該服從于人類;而機器人的自我保護則屬於最低等次的優先順序。
然而,阿西莫夫只是小說家,並不會真去研製機器人。在他的小說故事裏,他列舉了可能會僅僅因為這些簡單的規則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比如,當同時收到由兩個人發出的相互衝突的兩道命令時,機器人該如何執行?
阿西莫夫的規則使得機器人難以判斷。例如,機器人如何理解一名正在對患者進行切割手術的外科醫生其實是在幫助患者呢?實際上,阿西莫夫的機器人故事已經非常清楚地說明了基於規則的道德限制。然而,規則可以成功地對機器人的行為進行限制,但同時也將其功能局限於一個有限的空間內。
4、為機器人編制特定程式
研製機器人的目的應該是“為最廣泛的人群創造最大的利益”,或是“對待他人就像你希望被對方對待的程度一樣”。因此,機器人的研製應該從更為安全的角度考慮,而不是放棄一些簡單化的規則。
成功的可能性:中等。由於這些規則的局限性,一些倫理學家在試圖尋找一條可以壓倒一切的原則,用於評估機器人的所有行為。
但是,對於一些剛剛提出的簡單原則,其道德價值和局限性就會成為人們長期爭論的話題。例如,犧牲一個人生命來挽救五個人的生命,這看起來好象是合乎邏輯的。但是醫生卻不會因為這個邏輯,而去犧牲一個健康人僅僅是為了為五個病人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器官。那名機器人又如何看待這條邏輯呢?有時,在給定的規則下確定最佳選擇是極其困難的。例如,判斷到底哪一種行為可能會產生最大的利益,這可能需要大量的知識以及對世界上各種行為的影響的理解。當然,做出這種思考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計算能力。
5、像教育孩子一樣教育它們
在“成長”過程中,機器人也應該不斷學習人類對各種行為的是非判斷,以提高它們對各種行為的敏感性。
成功的可能性:有希望。雖然這一戰略的實施還需要一些技術方面的重大突破,但科學家們已經研製出能夠像人類一樣學習的機器人。當然,目前的工具還非常有限。
6、讓機器人擁有感情
像人類的一些功能,如同情、感情以及對非語言社會暗示的理解能力,都可以讓機器人擁有更強的與人類互動能力。科學家們已開始著手為家用機器人添加這些類人類功能。
成功的可能性:研發感情豐富的機器人必將有助於實現上面三條剛剛討論過的問題的解決方案。人類在做出決策時以及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對對方觀點、手勢或意圖的理解能力,依賴的主要資訊來源於我們的情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