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0-09 23:37:14| 人氣8,9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浪濤不盡~*~全球潮汐能的發展~*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浪濤不盡~*~全球潮汐能的發展~*

因月球引力的變化引起潮汐現象,潮汐導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漲落及潮水流動所生的能量潮汐能。潮汐能是以勢能形態出現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漲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勢能與動能。

潮汐能是指從海水面晝夜間的漲落中獲得的能量。在漲潮或落潮過程中,海水進出水庫帶動發電機發電。

潮汐能是一種水能,將潮汐的能量轉換成電能及其種有用形式的能源。第一座大型潮汐電站朗斯潮汐電站於1966年投入使用。

雖然未得到廣泛應用,潮汐能未來將有潛力發電。潮汐比風能和太陽能具有更的預測性。在可再生能源的來源中,潮汐能歷來都一直受限於高成本和(具有足高的潮差和流速的)可行地點的局限性,因而進一步限制了其總體可行性。然而,許多新技術在設計(如:動態潮汐能, 潮汐潟湖)和渦輪機技術(如:新式軸流式輪機、雙擊式水輪機)上的開發和改進,表明潮汐能的總體可行性可以遠高於之前的假設,同時經濟和環境成本可以降到具有競爭力的水平。

歷史上,潮水(動力)工廠已在歐洲和北美的大西洋沿岸投入使用。其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甚至古羅馬時代。

潮汐發電可分三種發電的方法:

潮汐流發電機

潮汐流發電機(Tidal stream generatorTSGs)利用了流水的動能驅動渦輪機,一種類似於風力渦輪機利用流動空氣的發電方式。和潮汐堰相比,由於其低成本和低生態影響,這個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一些潮汐發電機可以內置在現有橋樑的結構上,基本上沒有涉及美觀的問題。

潮汐堰

潮汐堰利用了勢能在高低潮時的高度不同(水頭)。堰本質上是橫跨潮汐河口全寬的水,且受限於高的民用基礎建設成本、全球短缺的可行地點以及環境問題。當使用潮汐堰發電,來自潮汐的勢能通過專門的水戰略布局被住。

動態潮汐能(DTP)開發了潮汐流在勢能和動能間的交互作用。該理論認:從海岸一直延伸入大海建造(如:3050公里長)大,無封閉區域。大的存在及規模引入了潮汐的相位差異,和當地的潮汐波長相比,大的大小不容忽視。這導致整個大的液壓壓頭差異。大的水輪機被用來轉換大量電能(每個大600015000兆瓦)。淺海沿海海域具有與海岸平行振盪的大的潮汐波,如在英國、中國和韓國,因而大兩側水位會生明顯差異(至少23米)。

在漲潮的過程中,洶湧而來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動能,而隨著海水水位的升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動能轉化勢能;在落潮的過程中,海水奔騰而去,水位逐漸降低,勢能又轉化動能。潮汐能的能量與潮量和潮差成正比。世界上潮差的較大1315m,但一般說來,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實際應用價。潮汐能是因地而異的,不同的地區常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統,他們都是從深海潮波獲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獨特的特徵。

潮汐能主要的利用方式是發電。潮汐發電是利用海灣或河口等地形,建築水堤形成水庫,以便大量蓄積海水,並在中或旁建造水利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

潮汐是一種世界性的海平面周期性變化的現象,由於受月球和太陽這兩個萬有引力源的作用,海平面每晝夜有兩次漲落。

發電原理及發電形式

潮汐發電與普通水利發電原理類似。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在水庫內,以勢能的形式保存;在落潮時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差別在于海水與河水不同,蓄積的海水落差不大,但流量較大,並且呈間歇性,從而潮汐發電的水輪機結構要適合低水頭、大流量的特點。潮水的流動與河水的流動不同,是不斷變換方向的。潮汐發電有以下三種形式:

1)單池單向發電:先在海灣築堤設閘,漲潮時開閘引水入庫,落潮時便放水驅動水輪機組發電。這種類型的電站只能在落潮時發電,一天兩次,每次最多5小時。

2)單池雙向發電:在漲潮進水和落潮出水時都能發電,儘量做到在漲潮和落潮時都能發電,人們便使用了巧妙的迴路設施或設置雙向水輪機組,以提高潮汐的利用率。

3)雙池雙向發電:配置高低兩個不同的水庫來進行雙向發電。

然而,前兩種類型都不能在平潮(沒有水位差)或停潮時水庫中水放完的情況下發出電壓比較平穩的電力。第三種方式不僅在漲落潮全過程中都可連續不斷發電,還能使電力輸出比較平穩。特別適用於那些孤立海島,使海島可隨時不間斷地得到平穩的電力供應。有上下兩個蓄潮水庫,並配有小型抽水蓄能電站。但有一定的電力損失。

到目前止,由於常規電站廉價電費的競爭,建成投的商業用潮汐電站不多。然而,由於潮汐能蘊藏量的巨大和潮汐發電的許多優點,人們還是非常重視對潮汐發電的究和試驗。

海洋學家預估世界上潮汐能發電總量在1TW1012次方瓦特)以上。潮汐能普計算的方法是,首先選定適於建潮汐電站的站址,再計算這些地點可開發的發電裝機容量,疊加起來即估算的總量。

20世紀初,歐、美一些國家開始究潮汐發電。

第一座具有商業實用價的潮汐電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國的斯潮汐電站(Rance Tidal Power Station)。該電站位於法國聖馬洛灣斯河口。斯河口最大潮差13.4m,平均潮差8m。一道750m長的大橫跨斯河。上是通行車輛的公路橋,下設置船閘、泄水閘和發電機房。斯潮汐電站機房中安裝有24台雙向渦輪發電機,漲潮、落潮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240 MW,年發電量1.8 GW,輸入國家電網。

254 MW的韓國始華湖潮汐電廠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汐電力設施。在2011年施工完成。

1968年,前蘇聯在其北方摩爾曼斯克附近的基斯拉雅灣建成了一座800KW的試驗潮汐電站。

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灣興建了一座20MW的中間試驗潮汐電站。那是了興建更大的實用電站做論證和準備用的。

江廈潮汐電站,位於中國杭州以南,自1985年以來一直運行,目前的裝機容量3.2 MW。還有更多的潮汐發電計劃在鴨綠江口附近。

Uldolmok Tidal Power Station在韓國是一個潮汐電站潮汐發電項目,計劃到2013年將逐步擴大到90兆瓦的能。20095月的第一個1 MW已經被安裝了。

世界上適於建設潮汐電站的20幾處地方,都在究、設計建設潮汐電站。其中包括: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庫克灣、加拿大芬地灣、英國塞文河口、阿根廷聖約瑟灣、澳大利亞達爾文范迪門灣、中國的樂灣,印度坎貝河口、俄羅斯遠東鄂霍茨克海品仁灣、韓國仁川灣等地。隨著技術進步,潮汐發電成本的不斷降低使進入2l世紀後將不斷會有大型現代潮汐電站的建成與使用。

潮汐發電的主要究與開發國家包括法國、前蘇聯、加拿大、中國和英國等。潮汐發電是海洋能中技術最成熟和利用規模最大的一種。

潮汐能的開發利用

潮汐能是一種不消耗燃料、沒有染、不受洪水或枯水影響、取之不盡且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在各種海洋能源中,潮汐能的開發利用最現實、簡便。

從總體上看,現今潮能開發利用的技術難題已基本解決,國際上都有許多成功的實例,技術更新也很快。

潮汐發電利用的是潮差勢能,世界上最高的潮差也才10多米,因此不可能像一般水力發電那樣利用幾十米、百餘米的水源發電,潮汐發電的水輪機組必須適應「低水頭、大流量」的特點,因此水輪做得較大。但水輪做大了,配套設施的造價也會相應增大。於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成反映其技術水平高低的一種標誌。

潮汐發電雖然並不神秘,但仍須尊重客觀規律,才能獲得成功,取得良好效益。否則,光憑主觀願望和熱情,雖然一時可以建成許多潮汐電站,但最後往往會因實用價不大而被放棄。

優缺點

優點

數量和生時間通常都極容易預計。

間接使大氣中的二含量的增加速度減慢。

缺點

生的能量會因時間和地點而有所不同。

成本較高、技術複雜的缺陷。

庫區淤積、設備腐蝕等問題。

有些地區漲退潮不明顯,發電效率不大。


江廈潮汐電站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樂灣北端江廈港,是中國第一座雙向潮汐電站。總裝機容量3.2 MW,電站建築物有堤、水閘、發電廠房和升壓站各一座。堤壩為粘土心牆堆石,在海中石、土而成。飽和海塗淤泥質粘土,層厚46m。堤全長670m,最大15.1m19805月第一台機組投發電。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裝機容量最大的潮汐電站,在世界上名列第三位。

雖然該設施的提出的設計3,000 KW,目前的裝機容量3,200 KW。電力生是由1500 KW1600 KW3台的700 KW,總裝機容量3,200 KW。雖然還提出了擬建第六個700 KW機組安裝,但未安裝。該設施可生高達每年6.5 GWh的電力。

這個設施也承載了40 KW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安裝,估計每年45,000 KWh的生能力。該系統由216185w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組件組成,生商是Perlight Solar

該電站供給的能源需求在 20 km12 mi) 距離外的小村莊,通過35 kV輸電線路。在出海口最大潮差8.39米(27.5英尺)。


始華湖潮汐發電廠(韓語:시화호조력발전소/始華湖潮力發電所 )是一座位於韓國京畿道安山市始華湖的潮汐發電站,裝備有10台發電機合發電容量達254百萬瓦,略高於位於法國蘭斯的潮汐能發電站(240百萬瓦)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潮汐發電廠。

韓國潮汐能資源富,西海岸和南海岸以滿潮和勁的潮流聞名。始華湖潮汐發電廠是韓國發展潮汐能的關鍵一步。續始華湖潮汐發電廠之後,韓國還計劃在韓國西海岸的加露林灣(가로림만Garorim Bay)和韓國仁川灣建設兩個更大規模的潮汐能發電站。其中加露林計劃裝機容量480百萬瓦,仁川灣計劃裝機容量1000百萬瓦。

1994年,韓國政府了在京畿道安山市興建一個淡水湖在當地建設了一條長12.7公里的水。後來這個湖受到了染,韓國政府於是計劃在此建一個潮汐能發電站,通過大規模的海水流通來改善始華湖的水質。

2004年始華湖潮汐發電廠的建設開工。20104月,首批6台發電機進入階段性試運轉,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月。其餘的4台發電機在11進入試運營。201183日,始華湖潮汐發電廠正式開始運營, 10台發電機合發電容量達254000Kw,年發電量可達55200Kw,成世界規模最大的潮汐發電廠。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稱,始華湖潮汐發電廠每年可以韓國減少1000億韓圓的石油進口,並減少32萬噸溫室氣體的排放。


說到善用環境資源,英國對是全球最得利用優勢的國家之一。身四面環海的島國,英國政府追求能源自主,而地處西風帶使當地波浪較大且海流較,等於帶給英國發展海洋能源的環境優勢。據 BBC 報導,2015 年這個全球海洋能源發展最先進的國家又有新創──要興建 6 座潟湖潮汐發電廠,完工後發電量足以供應全英國 8% 的用電。

海洋能源泛指受到太陽、月球等引力及地球自轉、太陽輻射等因素影響生的各式海洋資源,包括潮汐能(潮流能及潮差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及海水鹽差能等主要能源類型。英國以波浪能及潮汐能最發達,其中,波浪能資源主要來自蘇格蘭地區、英格蘭西南部及威爾斯;潮流能的分布則較平均,在英國各地區都有一定的儲能;至於潮差能則集中在英格蘭與威爾斯等地。

這項計畫是由英國潮汐潟湖電力(Tidal Lagoon Power)公司所提出,打算要在威爾斯等地興建一系列的潟湖潮汐發電廠,但多達 6 座潟湖潮汐發電廠造價相當高,據 BBC 報導,整個計畫預計斥資高達 300 億英鎊(約合新台幣 1.45 兆元),該公司預計全數竣工後,可供應全英國 8% 的用電。

潮汐潟湖電力公司會先在英國斯旺西海灣(Swansea Bay)興建計畫中的全球首座潟湖發電廠,在海面上築起長達 8 公里、延伸至 3 公里處外海的海牆,圍成一座人工潟湖。耗資約 10 億英鎊(約合新台幣 482 億元),預計可供電 15.5 萬戶家庭,目前已進入籌備階段,且英國能源部長 Ed Davey 也表態支持這項計畫。

潟湖發電廠將利用海水漲潮退潮時的潮差來推動渦輪發電,利用一天分別有 2次漲潮及 2 次退潮的時機,平均每天約可發電 14 個小時。當海水漲潮時,海牆中的閘門會關閉,海水累積在閘門外;當海水漲至約 8 公尺高,閘門便會打開,讓潟湖外的海水沖進海牆內,來推動渦輪發電。而當海水慢慢流出潟湖時,閘門會關上,好讓部分的海水能留在潟湖內,因此當海牆外的水位下降到比潟湖內低時,閘門又會打開,讓水位較高的潟湖內海水流出閘門外,再次推動渦輪發電。

相較於太陽能及風力發電,潮汐發電的好處在於其發電量是「可預測的」,據 BBC 報導,一些電力業者也認同這項計畫,因這種「可預測的」發電模式,可讓其與現有電網網發電時,較容易運作。

此外,對於外界擔憂潟湖發電廠恐影響當地生態,潮汐潟湖電力公司則不諱言「一些回游魚群可能會游入渦輪裡」,但預計數極少,且該公司表示,海牆可充當人工魚礁,作魚群的棲息地。


英國身海島國家,對發展海洋能源一直情有獨鍾,不過各種海洋能源面臨諸多技術與成本上的障礙,實際應用的並不多,英國潮汐潟湖電力(Tidal Lagoon Power)公司打算興建人工潟湖,利用海水漲退潮潮差來發電,而牛津大學與民間公司克卜勒能源(Kepler Energy)則正發展利用漲退潮的潮流來發電的互補技術。

過去潮流與海流發電,往往面臨物理上的基本困難,若想更有效率的收集海水流動的能量,就要建造更大的扇葉,但扇葉越大,就得建在更深的海床處,最起碼要 30 公尺深,否則扇葉會突出海面,但建在深處興建與維護成本居高不下,成兩難習題。

牛津大學與克卜勒能源了克服這個傳統障礙,發展「橫向水平軸水渦輪」(Transverse Horizontal Axis Water TurbineTHAWT)技術,所謂橫向水平軸水渦輪造型類似長竹籠,其念來自於陸上垂直式風機的一種:打蛋器式轉子風力發電機(Darrieus wind turbine)。打蛋器式轉子風機顧名思義,外型有點像打蛋器,扇葉位於相當於打蛋器的外圈鋼絲的位置,成一個薄片狀,薄片有一定角度,隨著轉子旋轉時,角度會旋轉,使得打蛋器有一邊扇葉迎風城受風力,另一邊扇葉順風不受風力影響,因此生轉動力。

打蛋器式轉子風機的扇葉向外突出的程度,小於傳統輻射式扇葉會向外刺出的幅度,所佔空間較小,但往往有結構脆弱、易在風中損的特性,更別說在大海流中生存,因此,橫向水平軸水渦輪採用其念,但把其造型改成竹籠式,扇葉與支撐結構形成三角構面,構造更堅固,而扇葉也更不向外延伸,整體結構佔空間更小,可適用於較淺海域。而由於竹籠式扇葉的轉速較慢,也不用擔心會傷害游經扇葉的魚類。

橫向水平軸水渦輪的構造是兩組「竹籠」並排,設立三個基,兩組竹籠式扇葉夾於其中,整個可動部位只有竹籠,而發電裝置則位於基中的乾艙間,可免受海水侵蝕,扇葉本身可保用 25 年,基與其中的電力設施則可有 100 年壽命,團隊預估每一公里長的裝置,最高可有 30 百萬瓦發容量。

布里斯托灣具有漏斗形地理特性,能放大潮浪的效果,部分專家認,若能徹底利用布里斯托灣的潮浪能量,可以供應英國 5% 能源需求。

團隊也認橫向水平軸水渦輪系統可與人工潟湖互補,因利用潮差發電時,發電能力最好的時候是最高潮與最低潮、潮差最大時,但這時沒有潮水流入或流出,剛好是潮流發電發電量最少的時候,而反之當潮差較小時,也是潮流較大的時候,兩者並用,可以互補而更穩定發電。

發團隊已在紐卡索大學對原型機進行 2 次壓力測試,未來計劃設置於英格蘭與威爾斯之間的布里斯托灣,預算 1.43 億英鎊,可於 2021 年完工上線,也考慮輸出技術到亞洲國家。竹籠式扇葉這種新穎的想法,能否將海洋能源拖出泥淖之中,成具有商業價的能源技術?就看其實際應用後發展如何了。



了使環境能實現永續發展,全球各國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努力善盡自身優勢,以期取得最有效益的再生能源發電選項。對台灣來說,最有優勢的再生能源發電之一莫過於洋流發電,而近來,台灣的洋流發電技術總算有所突破了!據自由時報報導,2016 8 月由中山大學行政副校長陳陽益主導的黑潮發電計畫終於測試成功,全球首例成功取黑潮能量的洋流發電計畫。

目前海洋能源泛指受到太陽、月球等引力及地球自轉、太陽輻射等因素影響生的各式海洋資源,包括潮汐能(潮流能及潮差能)、波浪能、海流(洋流)能、海水溫差能及海水鹽差能等主要能源類型。而台灣目前最具發展優勢的洋流便是黑潮,黑潮太平洋洋流的一環,僅次於墨西哥灣流全球第二大洋流。黑潮從菲律賓開始流經台灣東部海域,接著沿著日本往東北向流,台灣海域的黑潮擁有離岸近、流況佳與流速高等特性,海流穩定且沛。

在洋流發電上,洋流流速若介於每秒 0.5 公尺至每秒 1 公尺之間,可開採性會視場址位置評估而定,但若流速達每秒 1 公尺以上,便有開採的價。陳陽益的「瓩級黑潮發電先導機組發與實海域測試平台建置計畫」,便是成功在黑潮主流進行 50 kW 洋流能單元發電機測試,測得每秒 1.27 公尺流速之下,平均發電功率 26.31 kW

這項發電計畫台灣首座水深 900 公尺的深海繫泊系統與浮式平台,同時也是全球首座深海洋流能測試系統,掛載低轉速洋流能渦輪機,於每秒 0.45 公尺流速之下,成功動發電機且連續運轉達 60 小時,使其成全球首例成功取黑潮能量發電的計畫,且計畫中的所有發技術與施工都是由台灣本土一手包辦。

黑潮發電需要花費 3 5 年的時間做先導實驗,以測試渦輪機是否可行及錨固工程等相關技術問題,而陳陽益所帶領的這項黑潮發電計畫,便是歷經了 7 年的時間才得以成功發電。 

得天獨厚的地球蘊含著各種潛能,在化石燃料主導能源使用的時代中,海洋所擁有的力量相對只被定位輔助性的能源。事實上,覆蓋地球面積達70%以上的海洋,擁有富的動力能量等待開發,潮汐發電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由於海洋的覆蓋,地球在太陽系中是最美麗的藍色行星。廣闊無垠的大海,擁有龐大的能資源,根據聯合國科文組織調,地球海洋能的總量736億瓩,包括海水溫差能400億瓩,鹽差能約300億瓩,潮汐和波浪能30億瓩。

其中,海洋溫差和鹽差用於發電的究,未能有大幅度的突破,而潮汐發電,在世界各國已有諸多成功的案例。潮起潮落這個自然定律,是氣象學家的究標的,關係著沿海漁民的生計,更常是文人騷客詠歎的對象;在生活中,潮來潮往可能對我們沒有特別的影響,不過富的海洋資源一旦能被充分的發展與運用,對於未來能源的使用,將生不同的面貌。

萬有引力是讓我們踏實地的基本原則,而潮起潮落這個自然現象,也是萬有引力的明証之一。平均每隔12小時2524秒,海水就會自動起落一次,並且循環不息,在早晨稱之「潮」,在間叫做「汐」,「潮汐」一詞也由此而來。潮汐在每日發生的時間不一,平均每天會延遲50分鐘,在觀察後,我們可以楚的掌握潮汐的狀況。

潮汐的生成主要是受到太陽系中各天體的引力,以及地球轉動生的離心力,其中月亮對潮汐的影響是最明顯的。月亮圍繞著地球運行,在巨大的月球引力吸引之下,加上地球的離心力,海水將向距離月球最近、以及相反的方向湧聚;而地球每日自轉一周,所以平均每天都會滿潮、乾潮各兩次。

雖說理論上如此,但是潮汐實際發生的情況在各地卻是不一致的,有些地方波瀾壯闊,有些地方變化卻不明顯,這是因潮汐的大小和海岸地形有密切的關係。著名的錢塘江潮,就是因錢塘江出口的杭州灣,形狀有如漏斗,口大而內小,漲潮退潮之間水位有著10公尺的差距,故成世界的奇景之一。  

然潮來潮往之間能生水位的差距,這股力量當然可資利用,成循環不息、使用無染的淨潔能源。在漲潮退潮間水位的高低差距簡稱「潮差」,就目前的究指出,潮差在8公尺以上者,就具備有開發潮汐發電的經濟價

如果有足的潮差,加上適合的地理條件,就可以考慮潮汐發電廠的建立。潮汐發電基本上與水力發電的原理相同,是利用潮差的位能,推動水渦輪機,再推動發電機,也就是透過「位能機械能電能」的方式輸出電力。在電廠建設上,必須在海灣築堤,漲潮時將水引入蓄水池;退潮時再將水由蓄水池放出。

在漲潮時,外部的海面較高,海水自然流入蓄水池,動發電設備;待退潮時,蓄水池內的水面較高,可再將蓄水放出,再次發電。如此一來,一天將能提供漲落潮共四次的發電機會。不過,因海水的流向不若河水般固定,以及受不同地形地貌的影響,並不是所有的潮汐電廠均能提供四次的發電機會;而潮汐發電廠的電力輸出,也會因上述因素而呈現不穩定的狀況。

潮汐發電的發源甚早,在1912年,德國建設出第一座潮汐電廠,將漲落潮的海水動能轉換成電力。但是最有名氣的潮汐發電廠,當屬法國蘭斯電廠,其位於法國西北部的蘭斯河口,潮差最高時可達13.4公尺,平均潮差在9公尺左右,更驚人的是,當地在潮水漲落之間,水流量可達每秒1,400萬公升左右,具有非常良好的發電潛力。

1967年時,蘭斯潮汐發電廠成立,利用一道長達750公尺的大,在蘭斯河口築成蓄水池,並裝置24萬瓩的發電機組,展開發電工作。蘭斯電廠每年發電量可達5.44億度,世界最大的潮汐電廠,同時也是將潮汐發電導入具經濟開發規模的先鋒。

其餘地區的潮汐發電工作上,加拿大在芬蒂灣建設有2萬瓩的發電機組,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大陸的江廈潮汐試驗電廠3,200瓩列居第三。目前世界上適合潮汐發電的地區約有30處,包括:俄羅斯、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韓國、英國、阿根廷、澳洲、印度等國,均已投入相關究。

台灣四面環海,似乎具有潮汐發電的潛能,但因沿海地區潮差均小,僅苗栗後龍至台中濱海地區有最大5.6公尺、平均4公尺的潮差,同時該地區多半沙岸地形,又無港灣可供建設成蓄水池使用。綜上種種,潮汐發電在我國受到相當條件上的限制。

潮汐發電不需燃料費用,然而在先天上需要擁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即高潮差與適合的地形,同時必須投資巨額的經費斷水築堤,發電能力與電力輸出亦較不穩定,故雖然潮汐具有龐大的發電潛能,實際應用並符合經濟效益的案例卻仍然不多。

在二排放減量的要求下,擁有零排放、無染優點的潮汐發電,又開始成有潛力開發地區國家的究重點。無垠大海所造就出30億瓩的潮汐能及波浪能,在技術的進步之下,相信日後一定會在地球永續發展的進程中,扮演重要的能源提供者角色。


潮汐發電機 

台長: 幻羽
人氣(8,970)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軍隊出征前─壯行酒】
此分類上一篇:【中共十九大前夕~微觀當今中國政治的層層面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