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09 08:35:27| 人氣1,3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讓我們好好來認識地球※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讓我們好好來認識地球※ 

2017-07-12中央社倫敦綜合外電報導

科學家警告,未來 20 年若不有所行動,人類可能遭遇大滅。倘若不採取行動阻止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大肆破壞,人類和野生物種的未來將一片暗淡。

英國「每日鏡報」(Daily Mirror)報導,究人員指出,人口過多和社會最富裕階層過度消費,是導致地球物種滅的主要原因,這將對生態系統帶來負面衝擊。

這項嚴重警告指出,依物種悄悄減少的速度,「地球第 6 次大滅的進度已超出多數人想像」。究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

這項由史丹佛(Stanford)及墨西哥市(Mexico City)大學科學家撰寫的報告指出,1 個世紀來脊椎動物滅速度是每年 2 個物種;相較下,過去 200 萬年間,每 100 年有 2 個物種滅

他們並警告,這項估計可能「偏保守」,因在進入千禧年時,哺乳動物「相對安全」的「若干物種」現已瀕危。

究人員表示:「我們要調,第 6 次大滅已經出現了,採取有效行動時間已所剩不多,最多可能 2030 年。」

現代的科技發展得很快,是讓我們都很興奮的一件事,我們可以慢慢看著兒時夢想成,或許我們的小孩未來就不會疑惑 21 世紀沒有正的哆 A 夢。但這樣的發展下去的是好的……讓我們好好來認識地球! 

地球科學家說:地球或許必須「傾斜」以保持平衡

根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地球科學專家Adam Maloof等人的最新究報告指出:地球數百萬年後可能會整個傾向一側,使得現在位在北半球高緯地區的阿拉斯加會變成位在赤道地區;而且這個狀況可能以前就曾發生過。

Maloof等人分析取自挪威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 archipelago)古老沈積物中的磁性成分後,發現一個已流傳140年的古老理論或許是對的--當地表或地球內部的重量分佈不均勻時,地球便會重置本身的平衡!

這個稱「地理極點漂移(true polar wander)」的理論提到:當有個夠份量的物體,例如超大體積的火山等,位在離赤道較遠的位置時。地球自轉所引起的力量,將會逐漸間這個物體拉到離地軸(地球自轉軸)比較遠的地方;換句話說,一旦地球內或地表上的火山、陸地或其他質量體的分佈不均勻的情況相當嚴重時,地球便會逐漸傾斜,直到這些不均勻的質量逐漸移動到赤道附近止。

地理極點漂移理論,和大家熟知的「大陸漂移(continental drift)」學說不同。後者主張受到板塊構造(plate tectonics)運動的影響,地球表面的各大陸位置會有相對性的移動,但移動量很小,每年只有幾公分,不易察覺;前者卻是地球整體一起向一定方向傾斜移動,移動量高達每年幾公尺,比大陸漂移的速度高了10100倍以上!雖然地球的地理南北極相對於整個太陽系還是朝向相同的方向,但整個地理極點漂移的過程,卻會讓兩極的陸地移動到赤道、赤道的被搬到極區,而且這種移動過程只有短短的幾百萬年,以地球45億年的地質時間觀點而言,算是相當短的一段時間。

地理極點漂移理論起源於19世紀中葉,比大陸漂移學說還早。不過大陸漂移學說在1960年代便有確鑿證據,前者卻付之闕如。不過,科學家常在其他行星的究上討論地理極點漂移的狀況,例如火星上最大的質量體「塔西斯(Tharsis)台地」是由火山岩形成的,目前便座落於火星赤道地帶。不過,因地球目前的板塊運動還相當活躍,許多8億年前的岩石都已經被「摧」了,與火星地質活動幾近靜止的狀況不同,因此比較難以發現地理極點漂移的證據。

Maloof表示:斯瓦爾巴群島沈積物的究,首度證實的地理極點漂移可能曾在8億年前發生過,因當時的海底沈積物的組成成分有異常改變,不過當時並沒有經歷冰河時期,所以應該不是冰河作用引起的;如果可以在全球其他地點發現類似的證據,便可確定我們居住的這顆行星的確會發生這類劇烈的變化。他們下一個要究的地點,便是澳洲內陸--全世界最古老岩石的所在地。



(
)地球公轉造成視覺上太陽會在星座之間移動。地球在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視覺上的效應是太陽在背景恆星之間,每天向東移動前進一度。
 

地球的

地球的體積在九大行星中排名第五,其直徑約有13000 公里,比排名最末的水星直徑大4倍以上,卻也只是最大行星──土星直徑的十一之一左右。

地球距日150000000公里只有比水星及金星遠而以,但地球表面平均氣溫是攝氏14度,而水及金星表面,科學家估計在攝氏316─427度之間。其的行星除了火星以外都非常寒冷大約是自零下112─184度之間。

火星上溫差很大,當火星轉動時,正對太陽近赤道處約可至攝氏27度,而背對太陽面則可降溫至零下 101度。若火星大氣層中有氣的話,科學家也許期望能在火星上發現與地球生物相類似的生命型態存在。火星的大氣圈中只含有二;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的大氣層中,則含有和地球天然氣中成一樣的CH4氣體。而最遠的冥王星和最近的水星,則未發現有大氣圈存在。 

地球如何移動

地球的運動可包含三種觀察角度分別如下:【1】 自轉【2】繞日轉【3】在銀河中移動。

天上的星辰每日東出西沒,次日又在原地出現,此即地球自轉造成的現象,地球以一貫穿球心的南北向假想軸自轉軸,由西向東轉動一個恆星日23小時564.09秒。

地球每經過365 699.54秒,就算是一恆星年,也就是以107200公里繞行太陽一周總計要走過958000000公里。在公轉進行的過程,中我們將發現季節與天上出現的星座,也同樣的在漸漸替遞變轉移著。

地球繞行的路徑稱地球軌跡,這種軌跡可設出一假想的軌跡平面,此平面和地球自轉假想軸交角23.5度,因而造成四季的變換,例如當北半球正對太陽時則北半球的夏天,及南半球的冬天。相對的當太陽直射南半球時,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天,南半球的夏天,這種陽光直射位置的轉換乃是因地軸傾斜所造成的。

外形看來像巨輪似的銀河系若要自轉一周,大約要花2億年時間,所居住的太陽系位置約在離輪心約五分之三半徑之處,正以時速69200公里的高速在運行。 

地球和月亮

地球只有一個衛星;水星、金星和冥王星,連一個衛星也沒有,而其餘的五個行星,則各有兩個或更多個衛星。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約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太陽的萬有引力把地球和月球視一體帶動,因此使地球和月球的共同質心,出現地月質心連線上約地球地表下的1600公里深之處。共同質心點繞日的軌跡是平滑的,但地球因還要繞共同質心運動故其軌跡變成了晃動的波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可以被當作一個北極在上,南極在下,而兩極中間有一個假想的赤道面通過的球體。這個球實際上有一點扁,因兩極間距離12713.54公里,而赤道直徑則12756.32公里,二者大約相差了42.78公里。同理在赤道上的周長大約40075.16公里,也比通過南北兩極的大圓40008.00公里,長數十公里。

若我們乘坐噴射機,則要花費接近兩天的時間,才能繞地球一周,但若是乘太空船的話,則只花九十分鐘就足了。地球最扁的位置並不在赤道,而是在赤道的稍南方,這種情形就好像一個梨,的最寬處是在中間線稍下處,這個隆起的部分並不顯著,因此地球外形仍是呈現一個完美的球體。

地球的質量接近5.9755 1024公斤,其平均密度每立方公分5.52克。經由天文測量測得地球的慣性矩0.33MR2,其中M地球質重而R地球半徑。對一標準球體而言,其慣性矩0.4MR2;此一差異表示愈接近地球中心其密度愈高。由地表岩石測得的平均密度每立方公分2.67克,也可證實此一觀點。 

地球的表面

佔據地球表面積70%的水,幾乎全在海洋中,海洋的平均深度約3795公尺,其中最深的部分在太平洋的馬裡亞那海溝,約深11081公尺。而陸地擁有30%面積,平均高度約840公尺,最高的山峰約海拔8884公尺,是坐落在喜馬拉亞山的埃佛勒斯峰。

大陸和海洋  地球形狀接近球體,但兩極地區較扁平。南北極直徑12173公里,赤道直徑12756公里,此外,地球表面也不平坦,堅實的外殼有凹有凸。在凹處覆蓋地殼形成海和洋;凸處形成陸地和島嶼。所有凸處大小不同,而且成不規則排列,但所有凹處彼此相連,將凸處分隔而包圍之,陸地與水的分佈是世界上最基本的自然特徵。

29%的地球表面陸地,其中歐、亞、非三洲相連的陸地最大。傳統上將之視三塊分離的大陸,但實際上是一塊完整的大陸塊,唯一的分隔處是人工水道的蘇伊士運河,此大陸塊加上周圍島嶼佔所有陸地面積的57%,第二大陸塊由南北美洲及其間狹長的中美洲陸橋組成,唯一的分隔處巴拿馬運河,面積僅約歐、亞、非陸塊的一半, 第三大陸塊冰雪覆蓋的南極洲,佔世界陸地面積9%,最小的大陸塊澳洲,佔陸地總面積5%以上,以上四大陸塊及其周圍島嶼幾佔了所有陸地面積14821萬平方公里。

1%的地球表面水所覆蓋,美洲以西,亞、澳兩洲以東,南極洲以北,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水體,太平洋面積1億6634萬平方公里,若將所有陸地都入太平洋,其餘剩面積可在入南極洲仍有餘,太平洋向東經由南美洲及南極洲間的水體與大西洋相通,大西洋位於美洲和歐亞非陸塊之間,面積太平洋的一半,大西洋在非洲和南極洲與印度洋相接,印度洋比大西洋小時分之一  但大於歐、亞非陸塊以外的所有陸塊,北極海位於北極中央南連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最小的洋大部分地方終年。

大洋延伸進入大陸,行成許多幾乎全受陸地圍繞的水域被稱於海,以地中海最大250萬平方公里,他向西延伸成黑海45萬平方公里,其他較大的海包括,位於阿拉斯加與亞洲的白令海峽228萬平方公里,北美洲東南部的加勒比海195萬平方公里,亞洲東北海岸的鄂霍次庫海104萬平方公里。 

極地的探險

北極與南極終年被冰雪封涷,溫度非常低,所以,植物無法生長,當然更不適合人類居住了。極地最大的特色,就是晝夜的長短隨著季節而有很大的變化。在極地的申心點附近,甚至半年全是白晝,而另半年則全是夜。雖說是白天,由於太陽從離開地平線不遠之處斜射過來,所以陽光並不烈;至於夜也不是完全黑暗,因而有晝夜之稱。

我們由地球儀觀察南極與北極時,可以發現這兩個極地的形態完全不同。北極地區幾乎是個被陸地所包圍的內海,稱北極海或北冰洋;但南極地區則是塊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洋所包圍的大陸,稱南極大陸。這種地理景觀的不同,是造成兩極自然環境差異的最大原因。

根據已往的調顯示,南極的平均氣溫比北極大約低攝氏二十度,而且南極大陸甚至曾經出現攝氏零下8.3度的最低氣溫。

北極海的面積約一干四百零九萬平方公里,南極大陸約一千二百六十一萬平方公里,兩者幾乎相等,這卻是一項有趣的巧合。北極附近海深約一千二百公尺,相反地,南極大陸的標高則平均在一千五百公尺左右。南極大陸百分之九十九被巨大的大陸冰河所覆蓋,而且冰層的平均厚度約一千七百公尺,最厚的地方則高達二十八百公尺。這裡的冰佔了全世界總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約北極冰量的十至八倍。如果南極的冰全部溶化流入海中,將會使全球的海面上升六十至八十公尺。北極海的冰層,大部是海水凍結而成的海冰,其中也漂浮著許多高高突起的冰山。海冰與冰山的形成方式完全不同。冰山是北極海沿岸,陸地冰河木端的大冰塊崩塌之後流人海中而形成的,所以,冰山溶解後就成淡水,可供航海者用;而海冰溶解後成鹹水,因此無法用。

另外,北極和南極的生物相也大不相同。北極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就是常被稱白熊的北極熊,其他還有海豹等寒帶動物。兩相比較之下,南極擁有較多稀有動物,不過,其中數量最多的卻是我們所熟悉的企鵝。

兩極地區最特殊的現象就是極光,這是地球磁極?@磁北極、磁南極位於兩極圈內,由太空來的微粒子受到地球磁極的影響,改變方向而集中到兩極地區,然後刺激高層大氣分子所造成的發光現象。

探究未知世界的慾望,是人類所共通的心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交通工具的發達,現在已進人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可到達的時代。但是事實上到目前止,人類想要征服南極、北極、世界最高峰或最深處,卻仍然是非常困難的事。在這裡,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探險家們向兩極挑戰的經過。

北極的探險?現在已經證實遠從紀元前開始,北極海沿岸地區就有人類活動。冰島、格陵蘭、斯匹茲卑爾根等島嶼在十二世紀初期即被航海家們發現。十六世紀起,更進而開拓丁通過北極海的北東航線和北西航線,成歐洲與東方之間的捷徑。

十九至二十世紀,世界探險家們注目的焦點在於誰是第一位抵達北極海的人。

先後曾有英國的巴利到達北緯八十二度四十五分、尼亞茲到達北緯八十三度二十分、格瑞利到達北緯八十三度三十分、挪威的南森到達北緯八十六度四分、義大利的卡尼到達北緯八十六度三十四分等紀錄留下來,由此也可楚看出一次比一次接近極點。一九0九年,美國的皮裡終於抵達極點。

二十世紀是以科學方法進行調的時代,挪威南森的弗拉姆號探測船所進行的漂流調,可以說是正式究的第一步。另外,蘇聯塞多夫號的成就也不容忽視。

最近,各國訂立國際地球觀測年,集合了世界所有的究人員,共同定期性地進行北極海域的觀測與調,使我們獲得丁更多關於北極圈的各種知識。

現在已經有很多通過北極點上空的定期班機,因此每天都有很多人能從飛機中眺望北極點附近的景色。另外,美國的核子潛艇鸚鵡螺號,也曾在橫渡航海行動中,成功地通過北極點。

與北極探險相比,人類向南極的挑戰顯然落後了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南極遠離丁人類生活的領域,同時,南極大陸的大冰河及嚴寒的氣候也使得人們裹足不前。

據說,南美南端地區的土著很早就到過南極半島格拉安蘭附近。但根據歷史上正式的記載,人類首次發現南極,是一七三九年法國人而成的發現布威島。接著,英國探險家科克在他一七七二至一七七五年的第二次航海時,也成功地抵達南極圈內。

南極大陸的發現,則是一八二0年美、英、蘇三國聯合探險隊共同努力之下所得到的成果。二十世紀以後,和當年北極點的情形一樣,各國又展開了搶先抵達南極點的激烈競爭。

尤其是英國的史考特隊,和在北極時失去先機的挪威阿蒙森隊之間競爭最激烈。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阿蒙森隊首先抵達南極點,終於洗刷丁當年在北極點落後的恥辱。在相隔僅僅一個月左右的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七日,史考特隊也相繼達成了任務。

各國以一九五七至一九五八年的國際地球觀測年起點,開始在南極大陸建立永久基地,積極從事南極圈的科學究。

這些究人員發射火箭探討極圈的超高層太空物理、觀測極光,此外,還有一一項意外收穫?發現了隕石。在日本昭和基地南方約三百公里處,有一座大和山脈,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日本南極觀測隊在山脈南端的冰原上,發現了九塊被認是從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小行星帶掉落下來的隕石,後來被命名大和隕石,我們帶來或多或少解開太陽系行星形成之謎的線索。

美國的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在大冰原鑽探至二百公尺深處,所採集到的十萬年前冰雪標本。由於這項發現,使有關古代氣候的分析究得以有驚人的成就。

一九六一午六月開始生效的南極條約規定,在此條約有效約三十午間,禁止在南緯六十度以南的地域從事軍備或武裝活動,並凍結各國在南極大陸的領土主權;同時,南極條約也勸告各國政府保南極的動物等生物資源。


高空與海底的探測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的奧古斯特.皮卡德授和孿生弟弟季恩.皮卡德都是著名的科學家和探險家。

最初,皮卡德授對於從宇宙遠方傳來的字宙線非常感興趣,而且想由高空的平流層來觀測宇宙線。於是,他製做了一個能升到高空的氣球,氣球下方並附有製密封艙,供人在高空空氣稀薄之時乘坐。

這個氣球被命名FNRS號,經過數次升空試驗後,終於在一九二二年創下上升一萬六千九百四十公尺的紀綠。接著,他的弟弟在一九三四年更創造了一萬七千五百五十公尺的新紀錄。

皮卡德兄弟將下一個究目標轉向深海探測。一九四八年,他們應用氣球的原理製成了第一艘深海觀測潛艇;與氣球一樣,也是利用重物(壓艙物)和浮力的平衡來使潛艇自由地浮沈。皮卡德兄弟的深海觀測潛艇,上半部與一般潛艇無異,底部主要裝滿汽油的油箱,中央下方的部載人用的球形艙房。由於潛艇的製造也受到比利時國立科學究基金會的援助,所以被命名FNRS二號。一九四八年,FNRS二號在非洲西部達喀爾的外海試驗,曾深入海面下一千二百八十公尺;但是,FNRS二號的性能並不十分良好,還需要進一步的改良。

後來,法國和義大利同時在一九五三年成功地製造出新的深海觀測潛艇,分別是法國海軍的FNRS三號,以及義大利的特利艾斯特號。一九六一年,法國又完成了性能更優良的阿基米德號。

一九六二年五月,阿基米德號載著日本的學者,在日本千島的得撫外海成功地潛入深海.一萬零十公尺,證實。了在黑暗的深海海底也有魚類活動。

深海觀測潛艇的主要目的,是直接進行海底觀測。但潛人一萬公尺深的海底,在時間和費用士都非常可觀,所以,將來要再利用這種方法來調廣闊的海底,事上會有很大的困難,必須尋求間接的探測儀器做輔助。

例如海中聲納魚群探測器等設備,利用音波到物體後折回的時間差,對於海底狀態的調和魚群的發現都有極大的幫助。

另外,附有光燈的深海攝影機,也具有代替深海觀測潛艇的功能。

目前,海底物質的採集或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的深海鑽探等技術,都在不斷地進步。這種開發技術的進步,對人類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總面積和非洲相當的世界上所有大陸棚,可以提供許多重要而富的資源。 

地球上現存的謎題和探險

登陸月球及藉電視衛星轉播立即得知全球各地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如此高科技時代的來臨,使我們可以隨時獲得颱風的最新消息,也可以潛入海面下一萬公尺進行探測和究的活動等等。

雖然我們對地球的究技術已有長足的進步,但是,對於地球之謎人類究竟解開了多少?到底還有多少未知的部等著我們去探索呢?

人類對於地震及天氣的預測,還無法像日蝕、月蝕那樣準確;地球的形成和誕生也依然是個未知的謎。雪人的存在?英國尼斯湖中的怪獸是屬於那一類動物?是不是某種已經跡生物的殘存者?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究的問題。大自然始終將的面貌呈現在人類面前,只是不會開口告訴我們。換句話說,大自然毫無保留地把實的面貌展現在人類面前,但是人類的智慧和見解卻不足以瞭解

探險能讓我們獲知許多事實的相,可是更深入究時,卻又會發現許多新的問題。

例如,在登陸月球以前,人類用望遠鏡所觀測到的月球表面火山地形,有人認是由於火山噴火而形成的,也有人認是因大隕石撞擊所造成的。

但是,登陸月球並經過實際的地質調和岩石分析之後,所得到的結果並不能確定那一種說法正確,當然也仍然無法瞭解火山地形正的成因。板塊構造說並不能說明地震、地殼變動或海底地形等一切地理現象,而且疑問也愈來愈多了。

幽浮是指各種不明的飛行物體。人類肉眼所無法確認的物體或現象還有很多,即使我們能辨認某種物體的一部分,但是對於它為何出現、如何形成、與其他現象之間的關係等,如果不能完全瞭解的話,對人類而言,依舊是個亟待解開的謎。 

雪人和怪獸

現在世界上仍有很多虛幻的怪物,例如傳說美國、新幾內亞、蘇聯、日本等國都曾出現過,但是卻以出現於喜馬拉雅山者最著名的雪人,和英國北蘇格蘭尼斯湖中的怪獸,就被合稱「世界二大怪物」。

雪人(Yeti)原是西藏話,意思是棲息於岩石地帶的生物,但是自從英國人稱之雪人(snowman)以後,Yeti就成雪人的原文延用到現在。

曾經有數十人親眼見過雪人或發現過卬,其中甚至有人曾和雪人發生格,但是,卻從未公開出現在世人面前。有人認雪人是一種赤熊;有人認為牠屬於舊石器時代的尼安德塔人,由地中海方面遷移到東方而生存下來;也有人認為牠是中國北京原人的子孫。雖然意見分歧,但卻無法證實相,而我們所瞭解的也僅限於傳說而已。

尼斯湖中的怪獸?英國北蘇格蘭地方以多湖而聞名,尼斯湖就是其中之一。從十九世紀以來,曾在尼斯湖目睹怪獸的人不下數千,而且次數也超過千次。雖然有這多的目擊者,英國也曾使用雷達進行大規模的搜索和調,但是到日前止,怪獸行蹤依然成謎,人們對所知無幾。

根據攝影機、雷達等所得到的資料及目擊者所描述的形狀來分析,的體型和中生代時最繁盛的蛇頸龍非常相像。

如果這一推論正確的話,那我們就可以斷定與腔棘魚同樣屬於「活化石」。

至於的種類,可能是非中生代生物海獅科中的北方海獅之類哺乳動物,或屬於某種大型魚類。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之外,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謎題,等待著人類去發掘、究與探討,因此,讓我們共同向未知的世界挑戰,以瞭解更多大自然的奧祕 

深受染的地球

燃燒生的煙升到空中後很快就會擴散消失,天空隨即恢復潔淨;少量的圾丟進遼闊的河流或大海裡,也未曾造成任何影響。

就這樣,數十萬年來,人類不斷地生火煮食,也不時地在河水中洗滌衣物,而大自然都很快地將其還原,回復本來的面貌。

但是最近二、三十年來,情形卻有了很大的變化,大量染物不斷地湧入空氣、河流、海洋和土壤中。甚至人類更製造出許多對生物有害,或細菌地無法分解的物質,使地球開始受到嚴重染的危機。例如塑膠製品,大自然與歲月都無法使腐壞或消失,所以棄之後,勢必保留原來的形態而有增無減地堆積下去。

地球的染以人眾多的都巿和其四周最嚴重,但是最近有逐漸向偏遠地區蔓延的趨勢。人們伐自然林、在山嶽地帶修築觀光道路、將丘陵地剷平以建造住宅等行,可說巳將自然景觀破壞殆盡。

另外,噴射機所排放的廢氣,或彈試爆所生的輻射塵等有害物質,使得大氣層的高處也受到染,因此很多學者擔心這種情形可能影響地球的氣候。

所以,了人類的健康和優良的生活環境,世界各國必須手努力,謀求解決之策,使地球恢復原來的面貌,讓後世子孫也享有美好的自然環境。 

由太空觀測地球

世界各國每年所發射的人造衛星,數相當可觀。其中,以地球的環境、資源或土地利用等調查為目的者,稱地球觀測衛星或資源衛星。

目前最有名的地球觀測衛星就是美國所發射的蘭賽大地衛星,發射當時稱地球資源技術衛星亞茲。此衛星可藉遙控感測裝置從距離地面九百二十公里的高空,進行植生、水資源、土地利用、物資源等調工作。每隔十八天即在同一時刻通過同一地區,有效的攝影範圍是九千六百平方公里左右,其解析能力約四十公尺。

另外,利用這種影像處理方法,也能推定海洋、湖泊、河川的染程度,以及雲和雪的分佈或地質構造、農作物的收穫等。

地球資源衛星也使地質學在究發展上進入丁新的境界,可以提供科學家一套完整的空照帶狀開採測量圖片,使科學家根據這些珍貴的資料重估大自然的影響。

藉著地球資源衛星所得到的資料,還可以發現農作物的病蟲害徵候、判斷魚類的分佈和繁殖狀況、究城市人的分佈、分析海洋水流等,可見其用途的廣泛。

改善地球上的生活環境

人類會製造公害?什縻要破壞大自然?

關於這個問題,其原因不外乎人類了創造更方便、更富裕的生活。

征服自然原是人類的心願,但了征服而破壞大自然的平衡卻是不可原諒。自然界對於人類這種過分的行,似乎也發出了無言的抗議。

由目前的生活形態來看,人類今後仍將無法避免繼續進行破壞自然的活動,但我們可以斷言,這種任意破壞自然界生態平衡的粗暴行,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因此,在我們改造或利用自然之前,應該先做周詳的計畫和充分的調,並考慮可能造成的後果,以免使地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當然,要瞭解自然是非常困難的事,需要有發達的整體性學問。因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大氣、水、土壤、光等等自然現象,彼此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可分割來做個別的探討。

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看,植物將根部牢固地伸入土壤中攝取養分和水分,同時吸收空氣中的二,並利用陽光和水進行光合作用以維持生存,再經由葉子將氣排到空氣中。而動物則藉呼吸功能吸取空氣中的,並食用植物來生存和發育。另一方面,動物所排放約二和排泄物也可以幫助植物生長。

自然界中動植物就像上面所述般相輔相成地共同生存,但是,這種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卻在不知不覺中遭到人類不斷的破壞。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就像宇宙中的一艘太空船。但對人類來說卻是唯一的生存地點,所以大家應該同心協力維護地球的美好環境,不可任意破壞。


台長: 幻羽
人氣(1,311)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宇宙系列 |
此分類下一篇:※人類能熬過第六次大滅絕嗎?※
此分類上一篇:地球新能源時代(下)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