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08 19:01:33| 人氣1,2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略明“開悟與證悟”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略明“
開悟與證悟”
 

禪宗講開悟與證悟兩者有什麼不同:一般人在開悟後,如果沒有在色陰魔相、受陰魔相裡面磨,是沒證得空相,根本沒解脫知見,更無果位可言。修行者若打開心扉而開悟,是「初地菩薩」,心眼開了。從開悟到心清淨,能如如不動,是為「八地菩薩」,小乘行者即是「羅漢果」。
修行時,從初發心修行,到成果地「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時間很長久;從初發心開始修到開悟,需要一大阿僧祇劫。以禪宗來講,悟後開始修心清淨,煩惱、六結使慢慢的突破,至菩薩對法不執著,得不動地果位,又要另一大阿僧祇劫。阿羅漢可以得我空,還沒有辦法像八地菩薩那樣,可得法空智果,此是禪宗講的已到重關。

禪宗言「不到重關不閉關」,所謂重關,就是已經心入無礙、無惱的地步,到這時候才可閉關。閉關做什麼?就是求諸佛菩薩灌頂,去除善惡業異熟識,超出三界,永出輪迴。而諸菩薩得入金剛如來地後,還有十位階始能證得果地佛,如釋迦牟尼佛者。金剛十地,由初地、二地、三地到金剛如來十地,才是真正成果地佛。所以不要常常講證悟,我們只能說開悟,不能講證悟什麼,若證得我空智,也只到羅漢境界。

開悟後起修,能證:三身 ( 法身、報身、化身 );四智 ( 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 )。若也具足圓滿這些,才能稱為果地佛。我們對開悟境已難以得到,何況是證悟什麼,故修行要有實證的體驗,不要迷頭認影,妄自錯認境界,自我肯定,以為成佛作祖,豈不成大妄語?

色身上有變化,心地上也會有變化,行者用功法門不一,念佛、托缽、出坡都可進入,打坐而悟者亦有,但不多,八萬四千法門皆可成就,不要輕視那一法門。末法時代眾生業障重,所以要修心中心法,要用大法成就。行者能見光仍未悟,只到二禪天境界,未到無色界空處定,還有四層才入空。
無色界沒有身,只看到一個心念。雖能看到別人肚子裡面的東西,也未悟,還是用色根見性在觀。開悟是悟心,故入結使位,僅能用心感而不是以見相為主,故境界不同,如用五根在看,那是一禪、二禪、三禪的境界。二禪仍用眼睛,三禪以上才不用眼看,故若眼見有形有相,不能算真正的開悟,因沒進入心感的境界次第。

開者打開心扉,悟者悟見心性、業識,了然悟知體性及業識習氣,行者開悟剎那,身、心都將起諸多的變化。器世界已銷殞,六根對六塵卻有些許的陌生,有如初生嬰兒,初次面對周遭的環境一般。

又藏識種子和盤托出,一切種子如瀑流湧現,行者當發覺以往的修心養性成果,似毀於一旦,潛在的業識習氣毫無來由地於心中復現,此時又是一個修行的起點,亦是祖師大德所謂實修的開始。我們法身被無明窠臼遮蓋住,現在把它打開來,就可以看到自性本心,好的(菩提自性)也有,壞的(遷流業識)也有,這兩個東西同一體現,有的人雖然有那個悟境,但為什麼會搞得神經兮兮的,就是智慧不俱足。

自我修行開悟者,有靈知靈覺的心,智慧也具足;而某些因冤親魔境干擾者,亦有靈知靈覺心,對心的覺知來講,此兩者其實沒有二樣。被冤親魔境搞得氣旺,因非正修行成就的,故會顯得神經兮兮,因非自己悟入,故般若智慧不起。而自我開悟的人,他有般若智慧,對於事情的對不對、該不該都很清楚,更有諸佛、菩薩護持,故言行都不會有問題,也不會以殊能而去造業。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