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7-15 09:15:22| 人氣3,3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略識【苦集滅道四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雜阿含經·三七九·轉法輪經》:『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中仙人住處。爾時,世尊告五比丘:
“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複次,苦聖諦智當複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複次,苦集滅,此苦滅聖諦已知當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複以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維,時,生眼、智、明、覺。”
“複次,比丘!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複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複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複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諸比丘!我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于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亦不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于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天遠塵垢,得法眼淨。』

 

苦諦(Dukkha):經驗向佛陀證明,一切生存是苦。生活中當然有苦有樂,但使人難以忍受的是諸行無常。生、老、病是眾生所必經的,“我”由五種物質與精神(五蘊)合組而成,只是短暫而偶然的產物,沒有持久、常住、永恆的東西。佛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世間有情悉皆是苦,有漏皆苦,即所謂“苦諦”。說明世間有情悉皆是苦,即所謂有漏皆苦。

根據南傳佛教中的《長部》描述,佛陀把“苦”分為十一種: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最後概括的說“五取蘊即苦”。

生,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誕生、出生、入胎、再生,還有五蘊中的顯現,還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所感受、獲得的內容等,都為“生”。生是許多苦的基礎。

老,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年老、衰老、牙齒損壞、頭髮變白、皮膚變質、六根的成熟等各種現象。由於有情的衰老,死亡已進一步的迫近,由衰老所帶來的種種苦痛也將生起。

死,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死亡、滅亡、五蘊的分離等。

愁,是指由於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憂愁、哀愁、悲傷等。因為其身心苦受由自行而生,又被稱為苦苦。

悲,是指因為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哭泣、悲歡、悲哀、悲痛等。

苦,是指身體的疼痛和疾病不適等。

憂,是指心身的不愉快。

惱,是指不幸或苦法所引起的生氣、憔悴、絕望等。

怨憎會,是指對不喜歡的、不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與那些意圖不好、無意、不安分的人異同交往聚會而產生的怨憎。

愛別離,是指對喜歡的、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對希望有利、有益的、快樂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親戚,卻不能和他們在一起、交往、聚會而產生的痛苦,總說為生離死別之苦。

求不得,是指六道中的眾生,對於以上的各種苦而生的訴求,希望它們不要來到、卻無法實現,從此而生的痛苦。

佛陀把以上這些苦歸納為“五取蘊即苦”,即指這些苦是因為五取蘊而生的。這五法稱為“取蘊”,組成了執取的目標。這五取蘊的共相就是“無常、苦、空、無我”。

集諦

集者集起之義,集起苦因,又稱苦集諦。集是有關苦的原因。人的苦難來自永恆的生存欲,因為生死流轉永無寧日,終日擔憂。之所以有這種種痛苦,是因為有產生痛苦的根源,主要是貪、嗔、癡三毒,這就是“集諦”。造成苦的原因,粗分“貪”、“嗔”、“癡”三毒,從廣則有“十使”。推至最後,眾生的本心為“無明”所障敝。

滅諦

要想去除痛苦,就要消滅產生痛苦的原因“貪、嗔、癡”,這就是“滅諦”。佛陀還列舉了這些痛苦,其中包括內六處、外六處、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六尋、六伺,並提出了相應的止息。這些痛苦的止息也稱為涅槃,即明集諦理,斷盡煩惱業,則得解脫。

道諦

又稱為苦滅道聖諦,是說如何破解苦集,使苦不再積聚,乃至於滅壞的修行方法。必須要去修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道諦”。隨順趣向涅槃之道,細化為三十七道品。

四聖諦分為三轉十二行:

初轉四行:知苦;觀察到苦的集起之因;知道苦的集起之因,而知苦的因若滅去則苦能滅去;知道苦的集起之因,從而發展出滅苦的方法。

二轉四行:對苦更深入瞭解;對苦因更深入瞭解;已經有些許的苦,因為執行滅苦的方法後而滅去;對於滅苦方法積極的執行。

三轉四行:知道苦已不再來;苦因已消除完畢;所有苦皆滅盡;滅苦方法已經徹底執行完成。

此處的知苦和知苦因,是和十二因緣密不可分,而四聖諦三轉十二行,即為十二因緣從瞭解到滅盡的過程。四聖諦與十二因緣並非分開的兩種理論,是次第和內容的不同面向敍述。

北傳《集異門論》:

苦諦四相:非常、苦、空、非我;

集諦四相:因、集、緣、生;

滅諦四相:滅、靜、妙、離;

道諦四相:道、如、行、出。

南傳《小部·無礙解道》:

苦諦四相:有害、有為、煩熱、變壞;

集諦四相:存續、因緣、合、障礙;

滅諦四相:出離、遠離、無為、不死;

道諦四相:出、因、見、增上。


台長: 幻羽
人氣(3,3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夏禪 |
此分類下一篇:夏禪-四七-(3)
此分類上一篇:夏禪-四七-(2)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