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が住んでたころに建てられた本堂-重要文化財です-
日本禪宗傳奇僧:一休的頓智禪機
(一)麥芽糖:京都的安國寺,在山下的寂靜處,一休是這個安國寺的小和尚,他很聰明,有頓智。和尚已經老了,唯一的快樂,就是小僧們睡覺了以後,自己一個人暗暗地吃小麥糖。可是某夜小和尚們:‘噢!很好吃的樣子!’小和尚看見了和尚正在吃麥糖:‘想吃呀!’擾騷地進入房間問:‘和尚!究竟那是什麼?好像好吃的東西!’和尚困擾了,即說:‘這是老人吃的藥,小孩的毒品,喳!睡覺了,睡覺去!’第二天,和尚要到街上去念經‘好麼?大家要好好的看家呀!’老和尚出去了。‘說是毒藥,真的麼?’一休:‘噢!大家來吃麥糖吧!’‘要受和尚挨駡。’‘不要緊,我有辦法!’大家圍著麥糖壺子,開始吃麥糖,真的好吃,大家把麥糖吃完了,糖壺空空而也。小僧們掛心起來,可是一休很安靜並沒有怕,而且把師父寶貴的硯拿出來,故意打壞了。不久,老和尚回來了,一休大聲假哭出來,‘怎麼了?一休!哭什麼?’‘是,在院子洗師父的硯時,不小心打壞了,為了謝罪,想死去,大家把麥芽吃掉了,可是還沒有死。’師:‘不要哭,壺裏東西是麥芽糖不是毒品,吃了也不會死,說了謊的我,不對了。得罪,謝罪。’和尚搔了頭,說了實話。
(二)獸皮的大鼓:豆油店的多平先生,愛好圍棋,老和尚也特別歡萬圍棋,每天到了晚 間,多平就來訪問老和尚,兩個圍棋到三更半夜,因是小僧們想睡也不能睡覺。謝客的方法,可以把掃帚倒立的符咒趕他走,可是多平先生並不回去。小僧們太傷腦根而迷惑了。‘有沒有好的辦法麼?’‘一休小弟!這樣的,每天晚上,不得了呀!有什麼好的智慧麼?’‘吩……’一休想了什麼似的,‘好的,從明天起,不要給多平先生來了!’可能有了很好的辦法,到了第二天的傍晚,展開一大張紙,開始寫字‘穿的獸皮的人,不得進來!’一休把字紙貼在小門柱上,到了晚上,多平先生照常穿著獸皮的背心而來,因為他怕寒,來到山內,看到貼紙,可是他依然進來了?‘哦唉!多平先生,有沒有看見了柱上的貼紙?’‘啊!看見了呀!’‘穿上獸皮的人不能進來,怎麼進來了?’‘那麼,本堂的大鼓,就可以麼?是不是大鼓有獸皮?怎麼樣?小僧們,輸了麼?’威風凜凜而進來了,一休等待著,‘等著!多平先生!不錯,大鼓是獸皮做的,所以朝晚受到挨打。多平先生還是一樣,要受挨打了。’一休的命令一下。小僧們,就提起柴枝棒子,向多平先生襲擊而來。‘救命呀!’多平先生抱頭而走。‘不得了,輸去了。’以後多平先生就不敢停留多時間了。
(三)不向橋邊過:征伏了多平先生以後,不久,某日,一休打掃庭前時,老和尚叫聲:‘唉!一休!’‘是,是,什麼事呀!’‘剛才多平先生的使者,送來一封信-設宴招待,請帶一休來-快準備吧!’一休抱頭想著「奇怪了,小和尚的我,也要招待,啊!可能是想要報復前天的打擊。”一休做了老和尚之伴,而出發去了。多平家的前面是小溪,有橋,噯呀!橋頭揭有掛牌,以前是沒有的,接近橋邊去看時,揭有新的招牌“請不要從橋邊過來-多平。”。“哈哈!正如所想,多平先生想要打倒我,可是沒有關係,可以過的。”一休笑了出來。可是老和尚困擾著傾了頭‘一休!我們受了招待,又不能過橋,怎麼辦啊!’‘師父!不管招牌,過去吧!喳!跟我來吧!’一休不客氣的從橋的中心過去了。多平看了,就大聲叫:‘一休先生,是不是看不清楚招牌的字麼?’‘是,看過了,因為看過了,不要從橋邊過,即從橋中心過來了。’一休微笑著回答了。‘有道理,這又是我輸了。’多平先生很感激的引導他們到客廳去了。多平先生搬出菜飯,就向一休說:‘菜湯不要打開碗蓋而用之。’‘是,照樣做下去!’多平先生以為這次就好看了,就問:‘有人說星是金,可是能夠取得麼?’一休:‘沒有問題,我來取。’一休拿起掃帚,到屋頂上去,振東振西,此間一顆星流下來,是流星,‘唉!多平先生,打下星了,趕快拾起來!’一休泰然的說了。回到宴席,就提捧起菜湯的碗,‘湯冷了,對不起,不要打開碗蓋,換來燒湯吧!’‘嘿!又輸卻了!’多平先生繼續的輸掉了。
(四)捉虎:一休的頓智譚,義滿將軍也聽到了,就想與安國寺的小和尚相見,就叫 一休來到莊嚴的金閣寺,義滿就指著屏風說。‘一休!寫畫在這個屏風上的虎,每天晚上擾騷的跑出來,希望你把他捆起來吧!’微笑的說了。‘可以,請借強力的索子,及頭帶。’一休並不恐惶,促起衫袖,帶上頭布帶,拿著索子,跳下庭中,即說:‘可以縛住老虎,喳!無論是誰,從屏風上,趕出老虎來!’‘怎,怎麼了?’很得意的將軍也恐惶起來,‘請!快把老虎趕出來!’‘是,請把老虎趕出來,可能是看了我而恐怖了,而不敢出來,幫忙吧!’畢竟沒有人能把屏風的老虎趕出來,將軍其他部下都感激了,就把很好吃的菜飯排在一休並老和尚面前供養了。老和尚剩下魚肉,一休就把那些吞下去了。‘一休你是和尚,怎麼把魚肉吃掉了!’將軍叱責的說。一休回答說:‘是,我的咽喉,好像大路,菜販魚擔都通得過。’‘說了,那,劍通得過麼?’將軍拔出劍來,指向一休的咽喉去。一休並不愴惶,‘提劍過路,大家迷惑,這劍由我收起來,只請劍客通過去。’‘善哉!善哉!這劍賞賜你吧!’將軍感激了。一休繼續用功下去,後來成為偉大的和尚了。
一休是室町時代(一三三七-一五七三)的禪僧。稱為後小松帝之子,但不知其是否確實。六歲時住安國寺,一面修行,一面修習漢學詩學,從少已有奇特的才能。十六歲為西金寺謙翁的弟子,修禪及內外的經書。謙翁寂後,參于高僧華叟,授他一休之號,從此苦學苦行,二十六歲開悟了。當時的僧侶巴結于將軍大名,而謀求榮達,遂而忘記了度眾的使命,是僧界墮落的時代,一休很嚴格的批評了這些僧侶,而且巡遊全國,為了庶民的幸福而貢獻一身,八十歲敕住大德寺,沒有穿過敕賜的紫衣,經常穿上壞衣,有時被錯認為乞食。一休的頓智譚,成立在江戶時代,多是中國的翻案,不是事實,但有益於兒童的教育。
一休的母親是南朝貴族之女,曾得寵於北朝後小松天皇,因遭讒傷,而被趕出了皇宮,雖然她當時已有身孕。後來在民家住下。生下了一休。一休六歲出家京都安國寺。他天資聰穎,又肯刻苦修行,很快便熟讀各種佛經,和很多流行的詩歌俳句。被人稱作安國寺神童。他還喜歡博覽群書。書看得多了,眼界也開闊了。少年人眼界一開闊,自然就會對當政者不滿。他時常在安國寺裏作詩發牢騷,諷刺幕府專制的統治。不久後,因看不慣寺裏僧人對幕府官員的阿諛奉承,憤而出走,當上了雲遊僧人。在遊歷了很多地方後,他越發感到社會的黑暗,腐敗正滲透著每個階層,並滲透進每一個百姓的心中。他對自己以往所學感到迷惑,對佛經所提倡安貧守己的說法產生了很大的懷疑。為了解開心中的迷團,他拜世外高人華叟宗曇為師,刻苦研究救世的理論。
然而,當時的日本實行鎖國封關的策略,哪里找得到什麼救世妙方。經過五年嚴格的修煉,他依舊一無所獲得。但他的老師華叟宗曇非常喜歡他,想把自己的信物一把玉如意傳授給一休,但被他拒絕了。一休認為,這樣做是把純潔的精神信仰加以物化的庸俗行為。連心中敬仰有加的老師亦俗如是,一休徹底失望了。他感到沒有人能瞭解他,也沒有人會聽他的見解。一種世人皆??又學不會莊周那種“獨於天地精神往來”的逍遙灑脫,一休茫然了……很可惜,脫世修煉的一休並沒有什麼實際能力入世救眾生。他既不像釋加摩尼般具有大智慧,能將佛理和世俗巧妙地聯結起來。也不像“惡僧”道鏡在大徹大悟後轉向另一個極端,變得媚俗無比。因此,道行上的不夠成熟,性格上的不夠果決,使極聰明的一休突破不了自身的局限,因而成狂。正所謂:恨難平,無處述,唯有疏狂意!
有一次將軍足利義滿舉行佛會,召集各方高僧講法。還說,如果誰講得好,獎勵黃金一百兩。佛會那天,上百僧人身著錦繡袈裟,鍍金禪杖,一派富貴氣象。唯有一休,身披破爛僧衣,手持一條柳枝,昂然赴會。並稱自己是“破爛衫裏盛清風,身貧道不貧。”講法結束後,他遂將柳枝拋在地上,轉身飄然離去。絲毫沒把任何人看在眼裏。
足利義滿乃統一南北朝的絕代名將,見此情形,也未發怒,只是歎曰:“宗純真乃赤子狂僧是也。”還有一次,一休手持木劍行走鬧市。大家都很奇怪,便紛紛圍上來問:“你不拿鋼劍,卻拿把沒用的木劍做什麼?”一休將木刀高舉,答道:“汝等不知,今諸方之贗知識,皆似此木劍。若收而在室則殆似真劍,若拔而出室,則只片木耳。”在當時,很多寺院都發放給信徒一種得道證書。誰給的錢越多,證書就發放得越快。因此很多有錢人沒上過一天寺院,沒念過一次佛經,就獲得了得道證書。一休痛恨這種做法,便把這類靠錢買來的證書比作不管用的木劍。
更令一休不能容忍的是佛教的禁欲主義。他認為,修煉在心,而不在身。何況禁欲違反人類本性,實不可取。而且社會上有很多僧人暗中與婦女有染,幾乎已是公開秘密。一休討厭這種虛偽的行為,他要正大光明地肯定人的自然性。於是便稱自己“淫酒淫色亦淫詩,風流私語一身閑”往往留連秦樓楚館,甚至還和妓女們談佛論道。僧侶界一片大嘩,紛紛指責他的放浪行為。一休反詰:“名妓談情,高僧說禪,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也!”
一休種種率性,真誠的作為,很得百姓們的喜歡。何況一休確實有真正的道行。因此被人稱為“瘋佛祖”這有點像中國的濟公。日本一休,中國濟公,一個瘋佛祖,一個癲和尚,倒也相映成趣。
日本禪宗傳奇僧:茶道的"開山之祖"--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後世稱為日本茶道的"開山之祖"。生於奈良,幼年在淨土宗寺院出家,因為違反寺規被轟了出來,此時,日本禪宗的重要人物,大名鼎鼎的"聰明的一休"--"瘋僧"一休宗純,正在京都的大德寺掛單,珠光聞名前去拜師參禪,這是茶道形成史上一個重要事件。
一休宗純禪師教導日本茶道初祖村田珠光:“茶應合乎佛法妙道。將禪意移入點茶,為眾生而自觀心法,如是行茶道。”(宗旦《茶禪同一味》)至珠光了悟後提出“佛法在茶湯中”,從而確立“茶禪一味”為日本茶道宗旨,即茶為禪的形式,禪為茶的內涵。之後再經紹鷗、千利休發展完善而大成。
室町末期,相對於上面各種由皇室、貴族、武士、僧侶、富人壟斷的主流的茶活動,由平民百姓組織的飲茶會"雲腳茶會"也開始出現,在這些初期的平民茶會中,奈良的"淋汗茶會"是非常著名的,它採取的草廬式建築後來成為茶道建築的典範。
村田珠光身為奈良流的代表人物,又是柰良茶會的名人,從一休那裏吸取了禪宗的精華後,立刻開始用禪來改造自己的茶事活動,他將圓悟克勤的墨蹟必恭必敬的掛在茶室壁龕中,那是茶室最為顯著的位置,每個來參加茶事的客人都要先向圓悟的手跡行禮。從此這副墨蹟不僅是禪門重寶,而且也成為茶道至高的聖物。(它是珠光將禪宗與茶道相結合的見證。茶與禪的結合,是茶道形成的一大關鍵,從此,茶事活動有了深邃的思想內涵。珠光以後的歷代茶人,幾乎都參禪,而茶道也被認為是"在家禪"的一種,有"茶禪一味"(或"茶禪一如")之說。
村田珠光開創的"草庵茶"乃是後世茶道的出發點。在他的晚年,經將軍義政的文化侍從能阿彌的介紹,成為將軍義政的茶道師範,在充分瞭解了東山"書院茶"並有機會接觸到義政搜集的大量藝術文物珍品("東山禦物")後,他的茶道思想有了進一步的飛躍,平民奈良流"草庵茶"與貴族"書院茶"的結合,完成了由茶文化到茶道昇華的最為重要的一步。
茶的民間化、茶與禪的結合、貴族茶與民間茶的結合,是茶道形成的三大關鍵性工作,通過村田珠光的一生實踐,機緣巧合的得以完成,這不能不說是茶道的幸運。
“和漢無境”代表了村田珠光的思想。此言顧名思義,任何東西是沒有境界的,而且任何東西的價值也可在一夜之間消失或出現。這就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特點。原來沒有價格的東西,由經鑒別團的鑒定,此物便轉眼身價百倍千倍。使茶碗成為有價格的商品,便是他的一大貢獻。
村田珠光他從師於一休僧侶,並創立了“茶禪一味”。他的“和敬清寂”思想,對茶道鼻祖千利休的影響甚大。
茶道(拼音:chá dào 英語:tea ceremony)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時至今日,日本茶道的表現形式已經發展得極端嚴格規範,但其每個定式無不是圍繞著“禪茶”這一核心而生出,即如宗旦《茶禪同一味》中所說“一切茶事所用之處,皆同禪道”、“處處無非禪意”、“唯有專于茶道修行,方為茶道本願,點茶全在禪法,功夫在瞭解自性”。(宗旦是千利休的孫子,號“乞食宗旦”,不好榮利,終生不仕)可見在日本茶道無非是變換了形式的禪,儘管現在日本茶道普及率很高,但諸般功夫全落在形式上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