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28 03:13:00| 人氣9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幻羽*寫~*長城*~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遺失的龍魂

                     忘卻了

                   迴旋在慾望塵海

                     晨昏的孤影

                     臥擁著醉戀

                   一段段癡狂偉功

 

                     高聳雲霄城

                  斑斑淚血堆積鎖鏈

                  灰燼底留痕的生靈

                  下頁頁落哭聲

 

                       難掩心殤

                   遮不住淒蒼的淚痕

                     浮沙掠影暗泣

                    烙印生命的悲歌

 

                      魔劍未出鞘

                      已枯骨亂葬

                   歷史洪流疊疊萬里

                     禁錮多少英魂

 

                       銀河望微影

                       是中國長城

                     虛妄聲名傲世間

                   殘酷冰冷煎熬著先靈

                        日夜千年


                      *幻羽**長城*

 







長城是不同時期的古代中國的為抵禦不同時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

在2009年最新的完整考古研究顯示,長城全長8851.8公里,其中人工牆體的長度為6259.6公里,壕塹長度為359.7公里,天然險的長度為2232.5公里,牆體平均高6至7公尺,寬4至5公尺。

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秦、漢、明三時期的規模最大。《延慶州志》記載:「古長城,在州南二十餘里,即燕塞,燕昭王用秦開謀,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遼西。秦始皇因其舊址而大築之,至今岔道以北迤邐而至永寧一帶遺址猶存。」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並滅六國,成為中國地區唯一政權,並改制為帝國。在西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人攻擊匈奴,佔據河套,並開始秦、趙、魏、燕各國修築的舊城牆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城牆被拆毀。

秦長城可大致分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於今甘肅省岷縣,循洮河北至臨洮縣,經定西縣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甘肅環縣、陝西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向北折至今內蒙古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北段即黃河以北的長城沿陰山西段的狼山,向東至大青山北麓,再向東經今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再向東北經今河北張北、圍場,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後向東南,終於朝鮮清川江入海處。

秦長城對於抵禦匈奴的騷擾,保障中原生產生活的安定和墾殖北方土地,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這一繁重的修築工程,也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有人記述「杞梁妻」以及孟姜女的民間故事。現在臨洮附近,陰山、大青山一線,都有秦長城遺蹟殘存。

唐朝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平定而不再成為威脅,未修長城;後晉放棄燕雲十六州使得宋朝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只起到盤查路人和作為商路驛站的作用;與元朝類似,清朝也未修長城。到了現代,修長城在軍事上更是已失去意義了。

長城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為情報傳遞系統。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電報。烽火台的建築早於長城,但自長城出現後,長城沿線的烽火台便與長城密切結為一體,成為長城防禦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長城上,特別是漢代,朝廷非常重視烽火台的建築。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即敵人白天侵犯時就燃煙(烽),夜間來犯就點火(燧)以可見的煙氣和光亮向各方與上級報警。烽火台在漢代稱作烽堠、亭燧,唐宋稱作烽台,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烽火台,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還有禦敵之功能,小的則只有望而無點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離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發現敵人來犯時,立即於台上燃起烽火,鄰台見到後依樣隨之,這樣敵情便可迅速傳遞到軍事中樞部門。




台長: 幻羽
人氣(990)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