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15 06:53:48| 人氣3,54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處~*~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處』者何耶?--禪也!

若能知其-色、香、味、觸、法-諸法緣入-眼、耳、鼻、舌、身、意-諸根塵合『處』而起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諸識心起『處』-色、受、想、行、識-諸境緣『處』-其諸緣境萬般波瀾乃因緣合和,本質實皆空性!

六識生起時,其各自具的緣:

1.明緣:明,是光明。有光明才能顯示諸色相;眼根在黑暗中看不見,不能生識,因此明是眼識的緣。

 

2.空緣:空,是空間距離。有空間才能顯示諸色相;根與境之間要有空間距離才能生識,空是眼識與耳識的緣。

 

3.根緣:根,指眼、耳、鼻、舌、身五根。眼識是依眼根而能見,耳識依耳根而能聞,鼻識依鼻根而能嗅,舌識依舌根而能嚐,身識依身根而能覺,如果沒有五根,則五識無所依,所以五根是五識的緣。

 

4.境緣:境,指色、聲、香、味、觸五塵之境。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雖然具備見聞嗅嚐覺等五識,但是如果沒有色聲香味觸等五種塵境相對,五識也無法產生,所以境是五識的緣。

 

5.作意緣:作意是覺察的意思。如眼對色時,便能覺察,引領趣境,使第六識生起分別善惡的念頭。耳、鼻、舌、身面對外境時,也是如此。所以行使一切識境,都是由於作意,作意可說是眼等六識的緣。

 

6.根本依緣:根本指第八阿賴耶識,它是諸識的根本。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依第八阿賴耶識相分才能生,第八識相分則托眼等六識才能起,所以根本依為六識及第八識的緣。

 

7.染淨依緣:染淨依即第七末那識,一切染淨諸法都是依第七識而轉。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面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如果生起煩惱惑業,此煩惱染法就會轉歸於第八識而成有漏;如果六識修清淨業,這清淨法也是轉歸於第八識而成無漏,所以稱為染淨依。另外,第七識也是依第八識才能轉,第八識則依第七識而隨緣,它們互相依存、轉遞,因此染淨依是眼等八識的緣。

 

8.分別依緣:分別指第六識,此識能分別善惡、有漏無漏、色心諸法。眼等五根雖然能取境,但都須依第六識才能分別,可知五根境的好惡,是由第六識的分別而來。

 

9.種子緣:種子指眼等八識的種子。眼識依眼根種子而能見色,耳識依耳根種子而能聞聲,鼻識依鼻根種子而能嗅香,舌識依舌根種子而能嚐味,身識依身根種子而能覺觸,意識依意識種子而能分別。可見種子是眼根等諸識的緣。

 

眼識生起,要具備前面所說的九緣;耳識生起時,除第一明緣外,要具備其餘八緣;鼻、舌、身三識除第二空緣、第一明緣外,要具備其餘七緣。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等無間緣」是八識都須具有的。

 

鼻、舌、身三根必須與外境和合才能生識,例如將東西放在舌頭上,才能分辨出酸、甜、苦等味道;身體要接觸到外境,才能知道堅、軟、濕等情境,這叫做「合中取境」。而眼、耳根必須與外境有空間距離才能生識,如果將物品放在眼睛上面,就不能產生眼識而認識外境,這叫做「離中取境」。

 

前五識的作用,比較單純而明顯,是以五根為所依,以五境為所緣,它們有相同的五件事:同依一色根、同緣一色境、共緣現在境、皆只有現量、皆有間斷。

 

前五識所屬的相應心所,有遍行心所五、別境心所五、善心所十一、中隨煩惱二、大隨煩惱八、根本煩惱的貪、瞋、痴三,總共三十四個。

 

前五識要轉識成智,必須第八阿賴耶識先轉成大圓鏡智,前五識才能轉成無漏的成所作智,成辦自他所作事業等智。

 

我們在平常舉心動念都是意識的活動力,第六意識是依止根本識而恒常現起的,有時候由於某種特殊狀況、環境或力量,意識也會不現起。這種特殊情況有五種:

 

1.無想天:生到色界第四禪天的無想天眾生,由於修習無想定力,其心心所滅,前六識都不會起活動。

 

2.無想定:外道修無想定,滅前六心心所,特別滅想心所,因此前六識都不起活動。

 

3.滅盡定:修此定的人,知道受想二心所是一切貪著分別的起源,和一切紛爭的根本,所以他們滅除受想而修定,使六識心所滅而不生起。滅盡定是九次第定中最高的定,聖者修習,藉定力壓制而使第六意識寂靜不起。

 

4.睡眠:睡眠時,如果無夢就是無意識的活動。作夢,佛學上稱為獨頭意識的活動。

 

5.悶絕:不省人事的心理狀態,或因受過分刺激,或因極高的熱病、酒醉、被他損害等,都可能神經悶絕,不起意識作用。
除了上面五種,我們的意識是恒常現起的,它是遍緣有為、無為等一切諸法,而生起思惟、了別的作用。此作用有五俱與不俱二種。

 

五俱意識是與前五識並生俱起的意識,能明了所緣的境,所以又稱「明了意識」,這五俱是:

 

1.意識與眼識同時生起,叫做「眼俱意識」。如眼根和色塵相觸,產生意識而了知色塵的形相。

 

2.意識與耳識同時生起,叫「耳俱意識」。如耳根與聲塵,產生意識而能辨別聲音。

 

3.意識與鼻識同時生起,叫「鼻俱意識」。如鼻根與香塵接觸,產生意識而明白氣味。

 

4.意識與舌識同時生起,叫「舌俱意識」。如舌根與味塵接觸,產生意識而分別味道。

 

5.意識與身識同時生起,叫「身俱意識」。如身根與觸塵接觸,產生意識而認識滑澀。

 

所謂五俱,並不是五識和意識同時並起,而是或一俱、或二俱、或五俱不定,要看俱緣、不俱緣來決定。不俱意識,又稱獨頭意識,它不與前五識俱起,是孤獨散起的意識,分夢中、定中、散位、狂亂四種:

 

1.夢中獨頭意識:是睡夢中朦朧現起的意識作用。

 

2.定中獨頭意識:是禪定中與色界、無色界等一切定心俱起的意識。

 

3.散位獨頭意識:指脫離前五識而單獨現起的意識。如追憶過去、預卜未來,或種種想像、思慮等。

 

4.狂亂獨頭意識:類似精神病患者,常獨言獨語,別人不知所云,事實上他的意識是緣著他自己的境界在活動。

 

第六意識的作用,有幾個特點:1.能思,能了別外境的對象。2.能了別色法。3.不僅能了別現在的事理,還能了別過去、未來的事理。4.不僅是剎那了別,還能作相續不斷的了別。5.能造作業果。

 

前五識只能了知自己界限以內的東西,如眼識只能緣色,耳識只能緣聲,不能代替別種識發生作用。而第六意識則能與前五識的每一識同時俱起,發生了別作用。譬如眼見色只能了知是色,至於是紅色或綠色,則有賴意識的作用。意識與前五識共同發生作用時,還要有五心與前五識的外境互相作用,才能完全了別:

 

1.率爾心:眼識初對外境時,那一剎那率然任運而起心,尚無善惡的分別。

 

2.尋求心:生起率爾心之後,為了了知外境,便推尋求覓而生起分別見解的心。

 

3.決定心:了知外境之後,再加以印證了解,以便審察決定善惡。

 

4.染淨心:對外境生起好惡等情感之後,於順境會生樂受而住於善境;於違境會生苦受而住於惡境;於非順非違的中庸境,則住於捨受。不過這種染淨心只是一念而已。

 

5.等流心:對善惡之法分別染淨之後,再各隨其類而相續不已,也就是對善法作持續淨想,對惡法作持續染想,如此念念相續,前後無異。

 

另外,意識對內外之境,不分色法心法、有形無形及過去現在未來,有比知、推測的作用。我們認識觀察這個現象世界,全都是第六識的作用。前五識相應的心所有多有少,唯有第六識具備一切心所有法;五十一心所全部和第六識相應。五十一心所是:

 

1.遍行心所五:觸、作意、受、想、思。

 

2.別境心所五:欲、勝解、念、定、慧。

 

3.善心所十一: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痴、勤、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4.煩惱心所六:貪、瞋、痴、慢、疑、惡見──此為根本煩惱。

 

5.隨煩惱心所二十:(1)小隨煩惱十種: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2)中隨煩惱二種:無慚及無愧。(3)大隨煩惱八種:掉舉、昏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6.不定心所四:悔、眠、尋、伺。

 

第六意識是八識中最猛利、最敏捷的,具有自由自在的能力。第六識是攀緣六塵外境的妄心,終日昏昏昧昧,隨塵觸境,起惑造業,永無休止,人生多少罪業,都是由它而來。當第六識進入歡喜地的階段時,分別我執-於五蘊等法中,強立主宰,妄執為我,與身俱生-已能伏住不起,不過俱生我執-於五蘊等法中,強立主宰,妄執為我,與身俱生-還眠伏在阿賴耶識裡,要到第七遠行地之後,俱生我執的現行與種子才會完全斷絕,這時第六意識便由有漏,轉成無漏的妙觀察智。

 

妙觀察智能攝觀自心,善觀諸法的自相共相;能引生無量功德及觀有情心行差別而說法;也能如理如量方便善巧而無遺失,所以能圓滿明淨,普照三千世界,說一切法,斷一切疑,度一切眾生皆得利樂。

 

                       *幻羽*淨捻~*~處~*~

 

      

台長: 幻羽
人氣(3,545) | 回應(1)|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108禪七 |
此分類下一篇:108禪七--第61篇
此分類上一篇:~*~歇處~*~

幻羽
本系列從~~
1>*~*~禪處~*~*
2>~*~參處~*~
3>*~聞處~*
4>~*~聞~*~之禪工
5>~善養心~
6>~*~歇處~*~
7>~*~處~*~
諸禪篇中--羽由細至微之禪道一一披露!
懇請諸參禪行者、大德們、諸有緣者能一一反覆細讀並反照而入心!則對諸緣塵更能透徹而不惑!亦能更知鍊禪用工處!
謹此並祝大家~禪悅法喜!
*幻羽*敬留言
2012-04-15 07:21:07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