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26 17:10:35| 人氣1,2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體制變革意味著利益多少。。。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整整20年!

20年前的12月25號,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佈辭職,標誌著在世界歷史上,顯赫一時的蘇聯從此解體,立國69年的蘇聯自此走入歷史。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件震撼二十世紀大事的前因和後果。

上世紀80年代,與美國歐洲等西方陣營對抗了半個世紀的蘇聯,經濟衰退的問題日漸嚴重,加上體制僵化,危機開始湧現。1985年接任蘇共總書記的戈巴契夫,推出改革和新思維,企圖扭轉國家形勢。不過改革反而刺激了民族主義高漲,多年來被遏制的加盟共和國,紛紛要求獨立,其中立陶宛在1990年不顧蘇聯的反對,率先宣佈獨立。

當時在蘇聯扶植下的東歐國家政府,更骨牌式倒臺。1989年8月起,短短4個月內,波蘭、東德、匈牙利等多個國家出現變天。而在前蘇聯,國內的經濟也積重難返,商店依然經常缺乏貨物供應,民眾愈來愈不滿。1991年8月19日,蘇共保守派挺而走險,發動政變,將正在黑海渡假的戈巴契夫軟禁。在民眾反對下,政變持續了三天便流產,戈巴契夫重獲自由,但蘇共大失民心,終於窮途末路。

帶領民眾反對政變的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憑著民意的支持,一躍而成為政壇的重要人物。在戈巴契夫返回莫斯科後召開的會議上,葉利欽毫不客氣,當場打斷戈巴契夫的講話,而這一經典鏡頭向人宣示蘇共的歷史走到了盡頭。之後葉利欽再與烏克蘭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取代蘇聯。69年歷史的蘇聯至此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發表電視講話,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務。25日19時32分,紅旗從克里姆林宮徐除降下。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佈蘇聯不再存在。從此蘇聯正式解體。

學術界普遍認為,蘇聯解體除了是戈巴契夫等領導人領導不力外,蘇聯長期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又侵略阿富汗,國防開支過大,加上計劃經濟體制僵化,最終拖垮了國家經濟。而美國等西方陣營,不斷進行和平演變,加劇俄羅斯與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民族矛盾,令到蘇聯的局勢更加動盪。最終在不費一兵一卒下,將這個幾十年來令自己寢食不安的對手,送入墳墓。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之一。印有五角星和鐮刀錘頭的紅旗在克里姆林宮上空悄然滑落,不僅割斷了一個大國苦難輝煌交織的歷史,也將世界推入“單極時代”。

“共產主義失敗了”,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是“最後一種統治形式”。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為方向的人類普遍史”。美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提出的“歷史終結論”,一時間成為西方乃至世界的主導哲學思維。

如果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那麼國際關係史也是國家史。世界風雲變幻,中國人有自己的觀照。對照1991年和2011年,我們找到這樣兩個“交集”:中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社會主義陣營“老大哥”消失,西亞北非地區陷入動盪。儘管兩件事相隔20年,但是一些人探尋“傳導效應”的目光沒有變,把禍水引向中國的邪念也沒有變。意識形態對立進一步凸顯。無論是當年熱炒的“中國崩潰論”,還是今天的“不可持續論”,其最終指向都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干擾中國發展環境、壓縮中國戰略空間的小動作並未停歇。如果說有什麼不同,不過是花樣翻新而已。蘇聯解體是一面鏡子,為我們觀察國際關係走勢,思考國家發展道路和人類社會歷史演進,提供了一個不尋常的視角。

解讀中國的發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西方設定的“終極目標”為框架,硬套中國活生生的現實。20年來,這一框架下的論調形形色色,大都曇花一現。一些西方人帶著希望與躁動觀察中國,總是為中國發展進程沒有按照他們預設的道路前行而失望。西方的框架遠離中國的現實,輿論對有關中國的悲觀預測也越來越淡漠。但是,這些人恐怕還是要在希望與失望的交替反復中折騰下去。在他們眼裏,停止折騰意味著放棄炫耀西方模式的優越感,放棄宣揚西方道路的理想和責任。

理解中國發展的另一種方式,可以從中國為什麼沒有走蘇聯老路、沒有發生西方所期待的變化入手。中國的穩定發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是中國堅持改革開放換來的。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功,恰恰是因為沒有聽信別人的誤導,在嚴峻的國際環境中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周年。為了全面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中國的改革力度遠遠超過世界貿易組織其他成員國。改革是痛苦的,也是值得的。改革的收益終將高於付出的成本。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實實在在地嘗到了這個道理的甜頭。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不斷進步,才能破解發展進程中的難題。“改則進,不改則退”的觀念在中國深入人心。它既是一種執政理念,也是中國面向未來的一種生存方式。中國的體制優勢將在改革進程中得到充分發揮。中國的發展實踐證明,歷史終結論不過是西方編織的一道夢幻彩虹。而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以及“單線性發展”模式,則是陳舊歷史哲學思維的新變種。

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期,發展道路的選擇變得更加複雜,也更加多樣。新舊體制轉型過程中問題不斷出現,制度創新的需求空前突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是,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現有體制難以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訴求。在西亞北非,求變革造成劇烈動盪;在西方國家,體制調整滯後引發嚴重不安。各國遇到的麻煩,背後大都有國際國內因素的交織作用。國際與國內因素從未像現在這樣密切互動。

世界格局呈現出向多極轉變的趨勢。多極並非只意味著新興大國的力量提升,更意味著新興大國的發展路徑多樣化。沒有發展路徑的多樣化,也不可能出現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這種群體性崛起呈現出一種扇形的開放結構,沒有人能夠預測這個扇面打開後會有多麼寬闊。寬闊的扇面必然會給發展路徑、改革方式創造更多的選擇可能。一個國家的穩定發展,取決於能否通過改革找到自己的路徑。而尋找這個路徑的主動性越強,折騰與反復就會越少。

西亞北非動盪是蘇聯解體以來又一波多國群體劇變。有西方人士斷定,這是全球尋求民主自由進程的延續。其言外之意,這個進程還沒有結束。和蘇聯解體時不一樣的是,面對西亞北非變局,西方政治家和學者較少表現出驚喜,一些人還有明顯的壓力感。革命時不需要太多複雜的選擇,或許只要有一腔熱血,就會痛痛快快地走向戰場。但是,總有一天要回到發展路徑的選擇上來,這個過程誰也繞不過去,而且越是想繞開就越是會麻煩纏身。西亞北非國家的局勢演變,取決於內部各種力量的整合與協調,取決於能否在保持國家穩定前提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西方國家仍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佔據優勢,這讓它們有實力對西亞北非國家發展進程施加自己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西方有施加這種影響的強烈意願。探討西亞北非局勢走向,更大的擔心也來自於此。在西方影響力的擠壓下,一些國家在發展理念、制度模式等方面可能找不到更好的參照。人們不會忘記,前蘇聯地區國家在尋找發展路徑時也走過一段彎路,經歷過“照搬”的痛苦。原因之一,就是在如何應對外部影響問題上沒有保持清醒頭腦,受到西方“導演”的蠱惑。

西亞北非動盪的背後,同樣有西方導演的身影。一些時候,導演甚至借助戰爭手段走到了前臺。現實表明,西方在自身力量和影響力受到削弱情況下,就越是要拼力維護在發展路徑選擇問題上的主導地位。走什麼路,怎麼走,不只需要勇氣,還需要耐心與智慧。西亞北非國家對發展路徑的選擇難度很大,不穩定局面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2011年,西方國家同樣遭遇體制方面的嚴峻挑戰。歐洲債務危機,美國減赤之爭,倫敦騷亂、佔領華爾街運動……西方國家政治經濟體制出了毛病,這已經是明擺著的事。美國的體制危機,首先在於它擔當“世界員警”的負擔;其次,虛擬經濟遠離實體經濟,寄生性越來越嚴重;第三,參與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在國內分配嚴重不均,加劇了美國社會的不平等;第四,兩黨政治被選票左右,致使白宮決策力和執行力越來越弱。

法蘭西斯·福山今年出版了一本新著,書名為《政治秩序的各種起源》。福山在書中這樣寫道,“當政治體制不能很好地適應改變了的環境,政治衰敗就會出現。”他預言美國政治制度的適應性有可能遇到一場“重大檢測”。美國仍然是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領頭羊”。美國能否找到足夠的變革勇氣,能否較為順利地通過這場“重大檢測”,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歐洲制度調整的考驗一點也不比美國小,其艱難程度甚至可以用“史無前例”一詞來形容。這不只是用多少鈔票去支撐即將倒下的幾張“多米諾骨牌”,而是歐洲一體化的列車能否繼續前行的抉擇。歐盟由民族國家組成共同體的“大試驗”已經步入一個關鍵點。設立共同遵守的嚴格財政紀律是一回事,而讓成員國更嚴格地遵守這個財政紀律,以及成員國持續遵守而不至於被開除出去,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難度所在。

體制變革意味著利益的讓渡,這對一個由不同民族國家組成的共同體來說,將是異常艱難的。如果德國人和法國人不能把希臘人當作和自己一樣的歐洲人,那麼貨幣的統一乃至政治經濟聯盟就無法獲得堅實的基礎。痛苦的身份轉變似乎已經開始。從某種角度看,它同樣也是發展路徑的選擇。儘管選擇的層面不同,但難度可能並不比西亞北非國家小。大試驗如何進行下去?會不會半途而廢或是開倒車?大多數歐洲人將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步入2012年。

2011年留下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當轉型成為趨勢,發展成為必然,改革就是成功的基礎。改革決定著一個國家對自身命運的選擇。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長期以來沒有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雖然有過一些修修補補,最後還是走進了死胡同。

在痛失改革機遇方面,西亞北非國家也有類似的教訓。西亞北非的現實再次證明,發展問題無法通過暴力革命來解決。最終還是要回到以穩定求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的路徑上來。持續穩定的發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俄羅斯人創造了一種風靡一時的電子遊戲“俄羅斯方塊”,改革如同移除不斷積累的方塊,它在一個國家的發展進程中應當是永恆的。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避免危機、保持穩定需要不斷進取。從這個意義上看,轉型目標的實現,不僅意味著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同樣意味著要有創新的智慧與改革的勇氣。強化憂患意識,清醒面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非但不會影響一個社會的發展,還將催生變革的動力,幫助一個社會在解決矛盾與問題的過程中健康前行。

中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台長: 幻羽
人氣(1,250)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