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23 14:50:55| 人氣1,2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滅卻心頭火亦涼!處處可參禪!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煩惱是不能靠壓制的。就像河流,不能靠堵塞來解決問題,而是要疏導,轉煩惱為菩提。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張拙秀才的這首開悟偈,因把開悟的境界說得非常到位,而非常有名,被很多人引用,也開悟了很多的後人。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簡單地來講是他的境界,從字面來看是一個很舒服的境界,大家和合共住在一個大光明藏裏面,讓自己想起《阿彌陀經》所描述的環境。也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寫照,正如僧肇大師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亦如文殊菩薩說的:龍蛇混雜,凡聖同居。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一念不生,是我們做功夫的目標,如何才能一念不生?那就是要都攝六根,或者說做六根的主人。這樣我們才能不被六根所欺騙。這也是我們常常說六根為六賊的原因。只有做了六根的主人,我們才能看見事物的真相。

 

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這是教導我們的話了,所謂石頭壓不住草的,煩惱是不能靠壓制的。就像河流,不能靠堵塞來解決問題,而是要疏導,就算有再強大的力量也是堵截不住的。所以我們常常說,轉煩惱為菩提,或者說有智慧就沒有煩惱等等。這都很明白地教導我們不要造作,要除斷我、法二執。

 

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這就是破法執的句子了,隨順世緣就是不再執著於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不再執著於事物發展的規律,以及因果發展的規律來做事情。這個時候一切是平等無二的了,不再分別一切的二元對立,本身就是涅槃的境界。所以,涅槃與生死沒有分別,執著有什麼意義?

 

在《普賢行願品》裏面也有說,普賢菩薩有十大願,其中第九個就是恒順眾生,這就是隨順世緣。雖然我們初發心的人沒有破我執,但是,只要發起菩提心,按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去做。那麼我們也能慢慢消除我執,進而破除法執,達到無分別智現前的境界。

 

張拙秀才他在開悟前的一天問西堂和尚:山河大地是有還是沒有?三世諸佛是有還是沒有?

 

西堂答:有。

 

張拙說:和尚答錯了。

 

西堂問:先生以前從誰參禪呢?

 

張拙答道:我在徑山師父那裏參過。我參禪時徑山師父總說

 

西堂問:先生家世何如?

 

張拙答:有妻一人,子二人。

 

西堂又問:徑山有家小嗎?

 

張拙說:徑山師父是佛門弟子,哪有什麼家小,請和尚不要誹謗師父。

 

西堂說:先生就家屬而言,應該像徑山師父那樣,才可以說

 

張拙聞後,無言以對。

 

後來有一次,張拙秀才在號稱岑大蟲的長沙鹿苑招賢大師那裏看《千佛名經》,張拙秀才問:百千諸佛,但聞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

 

招賢大師說:黃鶴樓崔顥題詩後,秀才曾題也未?

 

張拙秀才說:未曾題。

 

招賢大師說:得閒題取一篇也好。

 

正是因為他屢屢被諸方逼拶,所以到了他要開悟的時候就簡單了,在他去石霜禪師處參修時--

 

石霜禪師問秀才何姓?

 

他說:姓張名拙。

 

石霜禪師說:覓巧尚不可得,拙自何來?

 

張拙秀才一下就開悟了,便寫下了這永垂千古的開悟偈。

 

         

 

有一位虔誠的佛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裏,採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非常欣喜地說道:每天都這虔誠的來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回答道: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們一個在家居士,要如何在煩囂的紅塵之中保持一顆淨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以鮮花獻佛,相信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如何保持花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於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裏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保持一顆淨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生活環境像裏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的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信徒聽後,歡喜作禮感謝說道: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鐘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的呼吸便是梵唱,脈博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要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才修行呢?

 

祖德云:熱鬧場中作道場!寧靜只要自己息下妄緣,開雜念,那裏不可寧靜呢!深山古寺,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樣無法好好修持,禪者重視當下,何必等明日呢?這正是: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

 

                   

台長: 幻羽
人氣(1,22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第五次七七 |
此分類下一篇:附錄~坎坷的路-承當與結緣。。。
此分類上一篇:附錄~云何降伏其心?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