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17 14:51:27| 人氣8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類全面的戰爭-世界大戰起幕~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人類全面的戰爭-世界大戰起幕~

 

戰爭是一種集體和有組織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為。自人類出現以來,戰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和文明始終交錯,既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起著催化和促進作用,又時刻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

 

戰爭伴隨社會的革命,帶來新的格局。古代各個部落之間的戰爭,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和國家的形成,也是民族大遷徙直接原因;國家內部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促成民族的獨立和新生國家的誕生;國內部政治集團之間的戰爭,促成政權的更迭,如國共內戰。除此之外,在西方,由於宗教信仰而發生宗教戰爭,如十字軍東征聖戰等,也是常見的歷史現象。

 

戰爭與武裝衝突相比,對抗形式,戰爭表現為,一是殘酷性,雙方以一切可用的暴力手段攻擊另外一方;二是毀滅性,對抗的時候以一方消滅另外一方為代價;三是目的性,直至對方屈服、達到目的;四是持久性,常規戰爭持續時間長達幾年或者數十年,現代的高科技戰爭持續數月到幾年。

 

任何戰爭都是經過了策劃和準備,戰爭是有超過一個的團體或組織,由於共同關心的權利或利益,在正常的非暴力手段不能夠達成和解或平衡的狀況下,而展開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以初期暴力活動為開端,以一方或幾方的主動或被動喪失暴力能力為結束標誌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精神活動以及物質的消耗或生產都是共同存在。

 

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外交的極端手段。史前時代的人類群居生活,以幾人或幾人的部落形式來,而且部落與部落之間的交流還不太多,所以當時發生的戰爭都是十分小規模,與近代的戰爭相比,簡直是天淵之別。而且當時人類除了木材石塊外,還不懂得如何擅用其他存在於地球上的各種物質,以致史前戰爭使用的武器十分落後,很多時候就只是使用木棍石斧來作戰。之後人類為了捕殺一些大型和行動迅速的動物來維生,就發明弓箭彈弓此等的攻擊範圍較遠的武器,這為史前的戰爭帶來了一種新革命

 

當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又常被稱為「歐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這場戰爭,而在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在當時的戰爭期間,很多亞洲歐洲美洲的國家也加入協約國中國也於1917814對德、奧宣戰。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戰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損失當時幣值有1700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1914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戰線主要分爲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幹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作戰),其中又以西線最慘烈。

 

15世紀以來,波士尼亞Bosnia)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統治;1878年被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統治;1914628塞爾維亞Serbia)族學生普林西普Princip)在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Sarajevo)開槍打死奧匈帝國王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erdinand)。

 

普林西普是個黑手黨成員,這個組織目標是南斯拉夫Yugoslavia) 的統一和從奧匈帝國統治下獨立出來。塞拉耶佛暗殺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強烈反應,最終演變成全面戰爭。

 

奧匈帝國發出通牒,要求塞爾維亞採取行動懲罰肇事者,當奧匈帝國認為塞爾維亞沒有做到的時候,進而對塞爾維亞宣戰。由於種種集體協定防禦條約和複雜性的國際結盟關係,在數週內主要歐洲列強便紛紛捲入戰爭:

 

19147月28,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

7月30俄羅斯開始總動員,出兵援助塞爾維亞。

8月1,德國向俄國宣戰,並向法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在德俄發生戰爭時保持中立。法國拒絕,並進入總動員。

8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

8月4,德國入侵立國時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時

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又為了確保比利時的中立和維護1839年簽署的《倫敦條約》,於是向德國宣戰。

8月6,奧匈向俄國宣戰。

8月12,英國向奧匈宣戰。

 

戰爭延燒到19188月至9月間,德軍再損失15萬人、大炮2000餘門及機槍13000餘挺。不斷傳來的軍事失敗的消息使德國國內的矛盾加劇。9月,興登堡元帥建議在德國議會提出要「結束戰爭」。但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卻仍死心不息,意圖用剩餘的海軍艦隻與英國海軍進行最後決戰。結果德國水兵因不願送死,在基爾港發生譁變,並迅速蔓延到整個海軍及全國。

 

11月9,德國首都柏林亦發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佈退位,並逃至荷蘭11月11,德軍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逐漸走入結束。

 

雖然俄國退出戰爭,但德國的各盟國──鄂圖曼土耳其、保加利亞及奧匈卻因持續作戰,致使經濟崩潰,國內各民族發生起義,結果無力再戰,相繼向協約國求和。最後德國內部亦發生政變,並向協約國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正式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各國於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議,稱為「巴黎和平會議」簡稱巴黎和會。會議的重大決定由美國總統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和法國總理喬治·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主持。

 

威爾遜總統主張寬大對待德國,在英國立場方面,他亦主張公平和不太苛刻的對待德國。原因是德國和英國之間有不少經濟活動交流,站在利益方面,英國都主張不嚴懲德國。法國卻因為復仇心作祟,主張嚴懲德國

 

最後,諸國與德簽訂的議和條約──《凡爾賽和約》,因應法國的要求而加入了極其苛刻的條款,向德國強加了巨大的割地賠款及限制軍備條款。但同時間,並未處置德皇威廉二世、興登堡元帥、魯登道夫將軍等決策者。結果為德國在20年後挑起規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涉及全球大多數國家——包括所有大國——最終分成兩個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軸心國

 

這次戰爭是在歷史上最廣泛的戰爭,動員超過一億軍事人員參與。在全面戰爭狀態時,主要的參戰國幾乎將全國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上,並將民用與軍用資源合併。

 

從有紀錄的涉及大規模的民眾死亡事件,包括世界各處的大屠殺廣島市長崎市原子彈爆炸,已知約有5000-7000萬人死亡,這是在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續)

 

                    

台長: 幻羽
人氣(828)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