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觀世音 師子無畏音 大慈柔軟音 大梵清淨音
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 能施眾生樂 濟度生死岸
*史努比*說~【站台圖照簡述】10~*琉璃月觀音*
觀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在中文佛典的譯名,有好幾種,竺法護譯為「光世音」,鳩摩羅什的舊譯為「觀世音」,玄奘的新譯為「觀自在」,中國通用的則為羅什的舊譯。唐朝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起,被稱為四大菩薩。菩薩端莊慈祥,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菩薩是久已成就的古佛,號“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倒駕慈航,現菩薩身。菩薩有三十二應化:佛,天人,羅漢,男、女,童子,官員,居士種種等身相,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菩薩則現何身而為說法,隨緣救度。菩薩無極之體,當然更無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執著了。古印度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像既有現男相也有現女相的。到中國南宋以後,女性的觀音菩薩相已深植中國百姓心中。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在國際上有"人類的仁慈保護者"之稱。菩薩行無緣大慈,運同體大悲,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在智、悲、行、願之中,觀音菩薩在娑婆人間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心中永遠的信仰希冀。
菩薩的應化道場,到處有記載。例如,陝西的南五臺山、大香山,浙江天竺山、南海普陀山。尤其是位於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世稱觀世音菩薩道場,其名載于《華嚴經》。歷代皇帝屢屢敕建,舉世欽崇,各國景仰。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觀音菩薩說:“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觀音菩薩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楞嚴經》中有對耳根圓通法門修持的詳細可自行請經閱讀。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也就是說,凡有眾生,若在苦惱危怖之時,只要曾聞觀世音菩薩名字,並虔誠一心稱念聖號,觀音菩薩便會立即尋聲救苦,冥冥中感應垂救,所以菩薩叫做觀世音。《悲華經》中也說:「寶藏佛授記雲:汝觀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可見,《楞嚴經》是依觀音法門的自修而言,而《法華經》(普門品)及《悲華經》則是依觀音菩薩的度他而言。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薩依智能之體,起慈悲之用,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自由自在,無所障礙,因名觀世音。亦名觀自在。或有人說:舊譯名觀世音,新譯名觀自在,征之佛經,並不儘然。或說觀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觀世音,更不可信。其實,觀世音即是觀自在,觀自在亦即是觀世音,而大悲心陀羅尼經,世尊則名之為觀世音自在。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於生死苦海,為作船筏,於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恒觀眾生稱念聖號之音聲,無苦不拔,無樂不與。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刹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又雲:「爭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楞嚴經》中,觀音菩薩說:「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法華經》中釋尊亦告無盡意菩薩:「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與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說十一面觀音神咒經》中,觀音菩薩言:「世尊,我觀世音菩薩名字,難可得聞,若複有人,稱十萬億諸佛名字,或複有人稱觀世音菩薩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無異。」又雲:「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眾生,晝夜殷勤,稱我名者,皆得阿毗跋致地,現身得離一切苦惱,一切障難,一切怖畏,及三業罪,悉得除滅。況複有人,依此經教,如法修行,當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在掌中。」當今之世,人間苦難重重,災禍頻生,正急於需要觀音菩薩的慈悲救濟。如果人皆能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人皆能學習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人皆能發揚光大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平等與樂的精神,使自己與他人都變為現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間的鬥爭,以及拯救全世界人類的不幸,給予全世界人類生活上的幸福,與心靈上的快樂!
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
第一: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第二: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觀世音。
第三:為人諸病臥高床,誠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觀音慈把甘露灑,煩惱於是化成蓮。
第六:彌陀加持常有念,隨似觀音平等心。
第七:觀音菩薩救苦聲,願度三塗除諸障。
第八:志心持念觀自在,枷鎖苦痛得解脫。
第九:有情眾生誓願度,曠劫精勤慈悲海。
第十:虛空之中引淨土,至心誠念觀世音。
第十一:觀音精勤宏願力,彌陀受記下世佛。
第十二:十二大願弘誓深,有情共證無上道。
常持念誦名號,如等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數如來功德。何況至誠供養,其福無量。
《大悲經》言:佛在補陀落伽山,觀世音菩薩的宮殿,眾寶莊嚴的道場之中。此時觀世音菩薩,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自己說明自己於過去無量億劫前,在千光王靜住如來處所,承受學習‘大悲心大陀羅尼’(大悲咒),即刻從初地菩薩頓時超越到第八地菩薩,應時具足千手千眼。由於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緣故,生生世世所在之處,皆得恒常在諸佛面前蓮華化生。因此觀世音菩薩發誓願說:“假使有眾生,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諸佛清淨國土者,我即發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佛經說觀音大士,周遊法界,常以種種善巧和方便度化眾生,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化現之而為說法,即是三十二應。觀音菩薩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原名正法明如來,菩薩法身不離寂光淨土,而分身百千萬,應化三千大千世界廣做夢中佛事,示現菩薩等相,尋聲救苦,助佛弘化,廣度眾生。菩薩無極之體,早已超三界之外,當然更無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執著了。菩薩三十二應,佛,天人,羅漢,男,女,童子,官員,居士等,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菩薩則以何身為現而為說法,隨緣救度。我國南宋以後,觀音菩薩像多以女相為主,廣受百姓歡迎。到現代,女相的觀音菩薩形相已深植大眾百姓心中。
觀音菩薩分身無數,隨緣普度,形象眾多。他在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西方三尊”之一,與大勢至菩薩一起隨侍於阿彌陀佛像身邊時,此時的觀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化阿彌陀佛像,莊嚴殊勝超妙無比。在密宗中,菩薩也有種種示現,如:十一面觀音、四臂觀音、六觀音等。
幾千年來,觀音大士在中土慈航普度,隨緣救度的無數感應故事在億萬百姓中代代流傳。因此,也化現出更多的菩薩形相,還有:送子觀音,楊柳觀音,龍頭觀音,圓光觀音,遊戲觀音,白衣觀音,蓮臥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魚籃觀音,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眾寶觀音,岩戶觀音,能靜觀音,阿縟觀音,阿摩提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多羅尊觀音,蛤蠣觀音,六時觀音,普悲觀音,一如觀音,馬郎婦觀音,不二觀音,灑水觀音等。這些形相背後,都有一個個感人故事與傳說。
觀世音菩薩化身無數。在中國,菩薩化身之高僧應跡也很多。唐三藏玄藏法師之西遊記中,亦有記述:「株羅矩吒MALAKUTA南方海濱,有座抹刺耶山,抹刺耶MALAYA山東方,有座布怛洛迦山POTALAKA,此山山徑危險,岩穀崎嶇,山頂有池,其水澄清如鏡。有大河繞山,周流二十匝,入南海,池測有石天宮,觀世音菩薩往來其間。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涉水登山,忘其危險,但能到此山者甚少。惟山下居人,虔心求見菩薩,則菩薩或現自在天身,或現塗灰外道身,慰喻此人,得遂其願……。」
在中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舟山群島之一的普陀山。島呈狹長形,島內崎嶇,由南至北,有錦屏山,光遊峰,伏龍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島北的白華頂,又名佛頂山。島之東南有一小島,名洛迦山,合稱為普陀洛迦山,後人漸將普陀及洛迦分成兩個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原因在普陀山志記載:謂中國五代後,梁貞明二年,西元九一六年,日本僧人慧諤,遊五臺山,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慕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回日本供養。豈料船經普陀山時,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諤驚而禱告曰:「如聖像與日本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禱畢舟行,至潮音洞邊即停,慧諤捧大士像離舟登岸,時岸邊漁民,聽慧諤說明來意,大受感動。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普陀山名勝古跡甚多,佛教寺庵百數十座。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海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磷磷,海水湧入,其聲如雷,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能見觀世音菩薩于洞中現身。普陀山於悠悠歲月中,雖然幾經興廢,於今仍然屹立不倒,遊客如雲,朝山者眾,被菩薩感化而改邪歸正,篤信佛教者,不知凡幾。可見觀世音菩薩衛護道場之威德神力,實不可思議。
西藏的POTALA,是座位于瑪魯赫裏,MARUHOIRI大岩山頂上的達賴喇嘛宮殿。周約一裏,普通稱布達拉(亦音補陀洛)。興建年代,大約在西曆五八一年,當時宮殿規模較小,至十七世紀末葉,達賴喇嘛在位時,有一執權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繪畫宮殿改建圖,於十八世紀建造成今日所見雄偉莊嚴的布達拉宮。據說,布達拉宮佛殿之靈塔,金碧輝煌,上段安置純金的觀音聖像。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出松茲堅布教王從印度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
此外,有說中國熱河承德的補陀洛寺,日本紀伊的補陀落,下野的日光島,還有朝鮮的洛山,都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事實上,菩薩悲心救苦,不舍任何眾生,有機則應,無感不通。然則,凡供養觀世音菩薩聖像的佛教寺院,無不皆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凡有苦難災患之處,無論此界他方,皆有補陀洛迦山。苦惱眾生,但能一心稱念菩薩聖號,菩薩無不尋聲救苦,令得安樂。可謂聖跡處處,並不限於補陀迦山。
中國最南端的佛教道場,歷來被稱為吉祥福澤之地。據佛教經典記載,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為了救度芸芸眾生,發了十二大願,其中第二願即是"常居南海願"。唐代著名大和尚鑒真法師為弘揚佛法五次東渡日本未果,第五次漂流到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之久並建造佛寺,傳法佈道,隨後第六次東渡日本終獲成功。日本遣唐僧空海和尚也在此登陸中國,駐足傳法。
南山寺前的海中塑一百零八米高之觀音聖像。此像由海南三亞南海海上觀音功德基金會發心敬建。
三十三觀音堂位於海南三亞市西南20公里處的南山文化旅遊區,遊覽區以北有255國道和海南環島高速公路通過。南山因形似巨鼇,古稱為鼇山,山高500余米,山上終年祥雲繚繞,氣象萬千。歷來被稱為吉祥福澤之地。
觀世音菩薩聖誕在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是大乘佛教中大眾最熟知的菩薩之一,我國幾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觀音像。如天臺宗、密別傳有“六觀音”,禪宗亦有各種觀音像。觀音菩薩更是極樂世界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一起,輔佐阿彌陀佛救度接引眾生,淨土宗稱為“西觀音像。觀音菩薩更是極樂世界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一起,輔佐阿彌陀佛救度接引眾生,淨土宗稱為“西方三聖”。從隋唐以來,民間觀音信仰日趨深入和廣泛,並漸形成了以敬奉觀音為主的三個農曆宗教節日:二月十九為觀音誕生日,六月十九為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為觀音出家日,民間有的將這三日並稱為觀音菩薩聖誕。觀音聖誕是大節日,這天,大家一起素食齋戒,或者一起朝聖,或參加莊嚴的觀音法會,沐浴佛法梵音,淨化心靈。
觀音菩薩聖誕的起源和依據,現在均無法考定。但這並不重要,因按照佛教講,菩薩實是無量劫前就已成就的一尊古佛,為普度眾生倒駕慈航而來。所謂菩薩生日,其實是我們娑婆世界人們的一種表法需要。每逢這三個節日,寺院均要舉行慶祝儀式,其一般祝儀是:唱《香贊》,誦菩薩名、《大悲咒》,唱《觀音大士贊》、《觀音菩薩偈》、念觀音聖號,拜願,三皈依畢。廣大佛教徒慶祝觀音聖誕的香會稱作觀音會。普陀山是觀音會的中心,為觀音道場,因而香會更是盛大、壯觀。不僅僅在寺院,在中國幾乎大多普通百姓的家庭,都供著觀音像,早晚一爐香。
觀音信仰在民間曆久不衰,許多並沒能深入瞭解佛法三昧的普通人們對觀音菩薩的崇拜,其實是一種對"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也是國人心靈深處對大士慈航普度的偉大精神的信仰和希翼。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刹,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無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阿彌陀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敬請合十常唱頌)
http://www.foyindajiachang.com/media/ShowSoftDown.asp?UrlID=1&SoftID=2743
(水清月現~觀音讚~箏曲MP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