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版~超遜偵探~UOD之38~瑞士這個國家
國名:瑞士聯邦 (Swiss Confederation)國慶日:8月1日(1291年)
瑞士是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東界奧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鄰義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其領土東起東經10°29'26"格勞賓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東經5°57'24"的日內瓦的尚希鎮,最南端位於北緯45° 49'8",靠近提契諾州的基亞索,最北面在北緯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爾根。南北長220.1公里,東西長348.4公里。全境分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占總面積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脈(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個自然地形區。
平均海拔約1350米,最高點是接近義大利的杜富爾峰(DUFOUR-PEAK,海拔4634米),最低點是位於提契諾州的馬祖爾湖(LAKE MAGGIORE,海拔193米)。瑞士是一個山國,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積達12523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的30.3%。如果再加上農業、綠地面積(10166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4.6%),則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綠地所覆蓋。
瑞士是歐洲大陸三大河流發源地,有“歐洲水塔”之稱。主要河流有:萊茵河(在瑞士境內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爾河(在瑞士境內295公里,是瑞士最長的內陸河)、羅納河(在瑞士境內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內陸河)。湖泊共有1484個,其中最大的是萊蒙湖(又名日內瓦湖),面積582平方公里,最深處310米,其他有:康斯坦茨湖、紐沙泰爾湖、馬喬雷湖、四州湖、蘇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積達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國面積的4.2%。
瑞士地處北溫帶,地域雖小,但各地氣候差異很大。阿爾卑斯山由東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氣候的分界線。阿爾卑斯山以北受溫和潮濕的西歐海洋性氣候和冬寒夏熱的東歐大陸性氣候的交替影響,變化較大;阿爾卑斯山以南則屬地中海氣候,全年氣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但各地分佈不均。年平均氣溫為8.6攝氏度。在城市中,夏季氣溫可達華氏86度(攝氏30度),空氣濕度適宜;冬季氣溫經常低於華氏32度(攝氏0度),時有下雪結冰的現象。
1291年8月1日,烏裏、施維茨和下瓦爾登三個州在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鬥爭中秘密結成永久同盟,此即瑞士建國之始。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制定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自1959年起,一直由激進民主黨、社會黨、基督教民主黨和人民黨(法語區稱中間民主聯盟)組成聯合政府,政局穩定。
國旗: 呈正方形。旗地為紅色,正中一個白色十字。瑞士國旗圖案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有四種。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聯邦憲法,正式規定紅地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白色象徵和平、公正和光明,紅色象徵著人民的勝利、幸福和熱情;國旗的整組圖案象徵國家的統一。這面國旗在1889曾作過修改,把原來的紅地白十字橫長方形改為正方形,象徵國家在外交上採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國徽: 為盾徽。圖案與顏色與國旗相同。國花:火絨草。國石:小晶。國家政要:聯邦主席(國家元首)
自然地理:面積41284平方公里。是位於歐州中部的內陸國家,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面與義大利為鄰,西面與法國接壤,北部與德國交界。全國地勢高峻,分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個自然地形區,平均海拔約1350米。主要河流有萊茵河、羅納河。湖泊眾多,有1484個,最大的日內瓦湖(萊芒湖)面積約581平方公里。地屬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國際性名城日內瓦。瑞士名城洛桑。首都:伯爾尼 (Bern) 億萬富豪都樂居於瑞士。瑞士俗諺:『休假是權利也是義務!』
簡史:西元3世紀阿勒曼尼人(日爾曼民族)遷入瑞士東部和北部,勃艮第人遷入西部並建立了第一個勃艮策王朝。西元11世紀受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1648年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宣佈獨立,奉行中立政策,1798年,拿破崙一世侵吞瑞士,將其改為“海爾維第共和國”。1803年,瑞士恢復聯邦。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瑞士制定新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從此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瑞士自1948年起一直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國。在2002年3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54.6%的瑞士選民和瑞士23個州中的12個州贊成瑞士加入聯合國。2002年9月10日,第57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正式接納瑞士聯邦為聯合國新的會員國。
政治:瑞士是聯邦制國家,各州為主權州,有自己的憲法。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聯邦議會由具有同等許可權的國民院和聯邦院組成,是聯邦的立法機構。只有兩院取得一致,法律或決議才能生效。國民院有200名議員,由公民普選產生,任期4年。聯邦院有46名議員,23個州每個州選舉兩名,每個州作為一個選區,選民直接選出本州的聯邦院議員。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聯邦委員會主席為瑞士聯邦主席,是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任期一年,不得連任。根據憲法規定,瑞士實行“公民表決”(即公民投票)和“公民倡議”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憲法條款、簽訂期限為15年以上的國際條約或加入重要國際組織,必須經過公民表決並由各州通過後方能生效。
現任(2010年~2011年)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女士現年46歲,所屬政黨為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黨,於2006年開始擔任瑞士聯邦委員及經濟部長。洛伊特哈爾德是瑞士迄今為止第三位女性聯邦主席。瑞士聯邦委員會是瑞士的最高行政機構,由7名委員組成,分任7個部的部長。瑞士聯邦委員會主席即瑞士聯邦主席,是每年由議會兩院聯席會議從7名委員中選出的,任期一年,不得連任。
經濟: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政府儘量減少干預。對外主張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水力資源豐富,利用率達95%。森林面積127.1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2.4%。機械製造、化工、醫藥、高檔鐘錶、食品加工、紡織業是瑞士工業的主要支柱行業。工業技術水準先進,產品品質精良,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燕麥、馬鈴薯和甜菜。肉類基本自給,乳製品自給有餘。旅遊業十分發達,是僅次於機械製造和化工醫藥工業的第三大創匯行業,主要旅遊點是蘇黎世、日內瓦、盧塞恩和洛桑等地。
軍事:瑞士實行全民兵役制度,18歲至42歲的健康男子每隔兩年必須抽出3個星期時間到軍隊服役,服役人員也可選擇一次性服役。男子的總服役時間為260天,女性有與男性同樣的權利,可以持槍參加各項軍事任務。瑞士軍隊有22萬(包括8萬名預備役人員和2萬名新兵學員),職能為國防與防範恐怖主義。
外交:瑞士為“永久中立國”,奉行積極的中立政策。“普遍性”、“善良服務”和“國際合作”是構成其外交政策的三要素。2005年6月,瑞士公民表決批准加入《申根協定》。瑞士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26個州組成。伯爾尼是聯邦政府所在地,但是該國的經濟中心是三座全球城市:日內瓦、巴塞爾,蘇黎世。蘇黎世和日內瓦分別被列為世界上生活品質最高城市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瑞士擁有很悠久的中立國歷史傳統,自從1815年以後從未捲入過戰爭;同時許多國際性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瑞士,如,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世界貿易組織以及聯合國在歐洲的兩個辦事處之一。但瑞士並不是歐盟成員國。瑞士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按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國境幾乎都在阿爾卑斯山脈之中,多是高山及湖泊。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最大的山脈,綿延瑞士境內的中部,有歐洲著名山峰——少女峰。1891年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寫道:“少女峰這個名稱很好,沒有比少女更潔白無瑕和聖潔的了。”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瑞士境內獨有多座數千公尺的山峰,和終年不化的冰河,使他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觀光勝地。
阿爾卑斯山山脈瑞士境內的旅遊觀光勝地
瑞士聯邦沒有官方的國教,但是大部分州(除了日內瓦州和納沙泰爾州)都認可官方教會,分為天主教和瑞士歸正會兩種情況。這兩大教派,以及在有些州的舊天主教會和猶太教,都正式通過獲得支持者的稅收。
基督教是瑞士的優勢宗教,分為天主教(占人口的41.8%)和各種新教教派(占35.3%)。外國移民帶來的伊斯蘭教(4.3%)和 東正教 (1.8%)是較有規模的較小宗教[3]。2005 Eurobarometer 民意調查[4] 發現有48%的人支援有神論,39%的人表示相信一種精神力量,9%為無神論,4%為不可知論。
瑞士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其成為一個多語言的國家,官方語言有4種:中部及東部流行瑞士德語、西部流行瑞士法語、南部提契諾州流行義大利語及東南部斯庫爾(Chur)地區流行羅曼什語(Romansch)。其中使用德語的人口占65%、法語約18%、義大利語占10%,而羅曼語約1%。在遊客區,英語甚為普遍。其中德語應用最多(64%),其次是法語(19%),義大利語(8%)等。
首都:伯爾尼1848年聯邦憲法定為瑞士首都,位於萊茵河支流阿爾河的一個天然彎曲處,伯爾尼城始建於12世紀,至18世紀建成現在規模,已有800年的歷史。16世紀的鐘塔及始建於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爾尼顯得古色古香,保留著中世紀時的風貌。現主要街道已被劃為步行區,環境十分幽靜。伯爾尼老城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蘇黎世市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是全國最大的金融和商業中心,蘇黎世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黃金市場之一。這裏集中了350餘家銀行及銀行分支機搆,其中外國銀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蘇黎世交易所建於1876年,其成交額在西歐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時有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瑞士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動交易和清算系統的交易所,其先進的設備、高素質的人員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良的服務。蘇黎世的黃金市場更是聞名遐邇。
日內瓦市是日內瓦州的首府,坐落在風景宜人的萊蒙湖畔。北、西、南三面與法國交界,為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內瓦早在12世紀起已是歐洲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金融市場,擁有120多家銀行。日內瓦是瑞士有名的遊覽勝地,有許多名勝古跡。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誕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裏。英國詩人拜倫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區一棟名為迪奧大迪的別墅裏。在這別墅不遠處,是英國浪漫詩人雪萊的舊居。
洛桑是瑞士第五大城市。洛桑曾是外國流亡者聚集的城市。如法國的瑪麗•路易絲皇后、拿破崙的三個兄弟、義大利燒炭黨人、還有俄國的革命者和後來的白俄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也曾在此逗留,如密支凱維茨、雪萊、拜倫、狄更斯、大仲馬、雨果等。洛桑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IOC)的所在地,並建有奧林匹克博物館。
從1587年日內瓦生產手錶迄今的400多年中,一直保持著在世界鐘錶業的領先地位。乳酪、巧克力、即溶咖啡和濃縮食品在世界也享有盛譽。目前, 藥品約占化學工業產值的2/5,醫藥、香脂、香精及保養品在站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導地位。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銀行業和保險業是最大的部門, 旅遊業長期保持穩定和強勁的發展。瑞士的經濟目前瑞士已經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 1988年瑞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7260美元,超過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一位。
當年希特勒打遍歐亞但是為什麼沒打瑞士?所謂中立國瑞士一直是這樣嗎?什麼是代表中立,瑞士真的沒有軍隊嗎?瑞士真是一個不錯的國家,沒有軍隊都沒被人欺負,而很多國家有軍隊還被人欺負。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簽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裏開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併瑞士。
至於維也納會議,是歐洲列強為了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之後混亂的歐洲版圖,對瑞士中立國的身份的確立只是一個不很起眼的小協定。雖然維也納會議是通過壓制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張在歐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統而遭到了歷史學家的譴責,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次會議達成的協議為歐洲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瑞士的中立國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瑞士在二戰時期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區。事實上,瑞士在二戰中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有資料說瑞士曾組織軍隊反抗德國,但是更多資料顯示瑞士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助紂為虐”,不止在經濟上對德國進行幫助,對猶太民族難民的間接迫害更是為後人所不齒。
在歷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為了限制法國,反法同盟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的聲明,瑞士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瑞士的中立和獨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納粹德國的出版物稱,所有以德意志人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國”的邊界之外,也都是德國人。因此,它們把瑞士人稱為“在瑞士的德國人”(瑞士人口中64%屬於德意志民族)。而納粹德國繪製的地圖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內。與這種反動的種族主義鼓噪相呼應,在瑞士德語區出現了親納粹社團,其中以“國民陣線”以及“瑞士國社黨人”兩個極右組織勢力較強。得到希特勒政權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勢力一時甚囂塵上,對瑞士當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威脅著瑞士國家主權的獨立和完整。此外德國還威脅要切斷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當二戰已經迫在眉睫時,瑞士議會於1939年8月30日通過決議,重申它將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制訂了以突襲方式迅速佔領瑞士的幾種方案,統稱為“冷杉行動”。只是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未將它付諸實施。1940年6月,法國的半壁江山淪陷,小小瑞士轉瞬間落入德、意強鄰及其兼併或佔領區的四面包圍之中。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吞併野心,瑞士當局最終選擇了屈從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1、二戰中,瑞士一直都維持了同德國的經貿、金融關係。大戰爆發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德方則允許瑞士商品經由德國轉口。義大利亦從同瑞士的經貿關係中獲益。瑞士還向德國賣電,讓德國工廠保持生產,直至1945年3月德國敗局已定時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廠還同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蘇黎世的軍工廠提供的40毫米口徑高射炮,是德國應付盟軍空襲的重要防衛武器。
2、二戰時瑞士一直讓貫穿阿爾卑斯山脈的具有戰略意義的15公里長的聖哥大隧道(這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滿載戰略物資的火車不斷穿過瑞士往來於兩國之中。
3、拒絕幫助受迫害的猶太人。二戰爆發前,納粹政權一般並不阻擋猶太人移居國外,通常是剝奪其財產後迫使他們遷往別的國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猶太人流亡的首選地。但瑞士當局卻採取對策阻擋他們的湧入,它明確規定,“猶太人不應當視為政治難民”。為此,當局采了取先堵後趕的措施:實行預先簽證,制止難民入境;假如獲准入境,則儘早將其逐出;對非法入境的難民,瑞方將其押到邊界崗哨交與德方。戰爭年代,由於無法進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猶太人是難以計數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門讓德國在德國猶太人的護照上打上一個大大的“J”字印(猶太人的標記)。到正式開戰時,瑞士已在邊境攔截了10多萬猶太人入境。瑞士有時甚至直接把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衛軍手上。為此,德國的報紙在戰後也曾批評過瑞士的所謂“中立”。德國《週報》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沒有同第三帝國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銀行:侵吞猶太人財產,充當納粹黃金保險箱。
瑞士銀行在二戰中的表現也有許多“貓膩”。據報導,在二戰中,被納粹迫害致死的德國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開戶數達5萬多戶,存有價值為60億美元的資金,而至今只有600萬美元經瑞士政府交還給了猶太組織或贈與一些國際人道主義組織。一些瑞士銀行甚至以納粹集中營沒有發放死亡證的理由拒絕賠償。所有這些資金都被瑞士銀行侵吞了。
瑞士還是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的主要地點。瑞士銀行則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巨額差價。據稱,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就是通過瑞士銀行進行的。納粹通過戰爭掠奪來的巨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納粹德國帝國銀行副行長索性露骨地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瑞士聯邦政府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長科蒂首次代表政府為瑞士在二戰中的表現作出道歉。他說:“我們不能、也決不否認瑞士在戰時與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野蠻行為有牽連。”“雖然一個被納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圍的小國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但這也不應當使我們原諒自己當時嚴重喪失立場與軟弱——我認為尤其不能原諒我們當時對受迫害的猶太人的政策。” 當時他還發表了一個經聯邦委員會(即瑞士政府)通過的聲明,表示瑞士在二戰中有負于納粹受害者。瑞士政治家勇於正視和承認本國政府半個多世紀以前所犯的嚴重錯誤並就此道歉,這一立場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賞。
瑞士為什麼能夠做到沒有戰爭?原因很簡單,因為世界銀行總部在瑞士!全球所有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都和羅斯柴爾德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而羅斯柴爾德在拿破崙時代就選中了瑞士這塊風水寶地!在歐洲與美國,政府與金融是分開的,政府強行脫離私人銀行發行沒有貴金屬做價值支撐的貨幣叫法幣,豈今沒有一個國家有過成功的法幣體系,唯一比較成功的法幣是林肯的綠幣,也於上世紀廢止!二戰時不管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他們的戰爭經費都是向私人銀行借貸,德國的銀行家與美國的銀行家經常坐在一起喝咖啡,儘管希特勒與羅斯福激戰正憨,二戰時,銀行家在瑞士成立了國際清算銀行,戰後發展為世界銀行,正因為它的存在,所有發達國家都會很默契地使瑞士保持中立!
世界上有很多小國也想永久中立,但做不到,如比利時,老撾,盧森堡,柬埔寨等,只中立了十餘年就放棄了,原因就在於此!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瑞士制定新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從此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均保持中立。是其一貫主張中立,公正的原則決定的!瑞士為“永久中立國”,自1815年以來一直奉行積極的中立政策。“普遍性”、“善良服務”和“國際合作”是構成其外交政策的三要素。
利時當初也是中立國,不還是被希·特·勒吞了嘛。瑞士一直很重視軍事,雖然中立,但也知道“武力才是保家衛國的根本”的這一要素。武器裝備並不落後。而且非常關注戰事的發展,從來不讓軍隊松·懈。德國人也想入·侵瑞士,可是看到瑞士邊防軍枕戈待旦,內地軍隊也做好了抵禦外敵入侵的準備。當時以德國的強大實力,倒是能最終打下瑞士,但是面對訓練有素的瑞士大兵和民兵,真打起來必定是持久戰。違背了“閃電戰”的原則,於是就放棄了瑞士。
所謂別人不打,無非就是德國不打,主要就是一二戰中德國不進攻瑞士。因為瑞士是德國的同種族鄰邦,別人打是要看德國臉色的。
一、最重要的原因是瑞士與德國同文同種,先天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分出來的一個小邦,一直是德國的潛在盟友,在戰爭中為德國出力很大,對德國的高層領導如格林等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因此沒有受到攻擊,這是最重要的。
二、瑞士是一個山地小國,沒有戰略資源和交通樞紐,沒有強大的軍工工業,在此基礎上,佔領瑞士對德國軍事力量提升沒有實質幫助。
三、留下瑞士作為與交戰國的緩衝地,談判地,情報交換地,物資交換地的作用更大。就好比建國後留下香港一樣。
瑞士的經濟支柱是銀行業、鐘錶業和精密製造業和旅遊業,對外依存度低,能源需求少;瑞士實行全民皆兵制,家家戶戶有槍,年年都要組織訓練;所以瑞士能躲過歷次大戰,絕非偶然。
瑞士作為永久中立國是要付出很多義務的,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從而保證自己的中立和安全,這叫有得必有失,有付出才能有回報。即便是中立國,也是要有軍隊的,中立國不能向外派兵作戰,但是自衛能力還是要有的,因此瑞士還是有一支小規模,但是非常精幹的軍隊的。
瑞士湖畔別墅風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