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版~超遜偵探~UOD之9~關於“旱澇急轉”的世界環境...之謎
在6月5日是世界的環境日,人類生活的環境和居住品質對身心的健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中國今年的長江中下游,遇到5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同期降水量不足往年的20-40%,讓湖北,江蘇,浙江,河南等居民叫苦連天。世界的一些專家們認為,南水北調工程和三峽大壩,也是造成乾旱的原因之一。另外也有專家認為,乾旱是自然現象,和水壩無關。
關於三峽大壩對環境的影響,以及中國在十二五期間面臨的環境挑戰。中國網民在網際網路上,就這是否與三峽大壩有關之議題,也進行許多熱烈的爭論,針對三峽大壩對環境造成哪些影響,以及中國環境在過去十多年來,推動的環保科技...歐洲目前也正在嚴重干旱,是否也受了三峽大壩影響呢?
環境會形成降水主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大氣中要有充沛的水汽;二是要有較強的氣流上升運動。無論什麼降水,都要先有水汽。但是,有水汽又不一定能成形降水,比如,三峽大壩無疑增加了周圍空氣的水汽,卻常常導致乾旱,甚至旱澇急轉。
根據形成降水的氣流上升原因的不同,降水可分為四個基本類型:鋒面雨、對流雨、地形雨、台風雨。對流雨與台風雨在我國春季較少,地形雨要有一定地形與風向條件,中國東部地區降水類型主要是鋒面雨。
鋒面雨是由於冷暖鋒交會,暖濕空氣主動抬升(暖鋒)或被動爬升(冷鋒),在上升過程中冷凝致雨。(下述內容摘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叫鋒面。由於冷空氣密度大,暖空氣密度小,當冷暖氣團相遇時,一般是冷氣團在鋒面之下,暖氣團在鋒面之上。由於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在鋒面附近,常伴有雲、雨、大風等天氣。
以往每年春天,夏季風開始加強,來自海洋的暖濕的氣團遇到陸地上乾冷的氣團,就會形成鋒面,帶來綿綿春雨。但是三峽大壩的修建改變周圍空氣的性質,使周圍空氣的溫度與濕度增大,不利於冷暖氣團交匯形成鋒面。但是2011年春季(3月1日-5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0.7℃!
那為什麼現在又有“旱澇急轉”的問題呢?鋒面在中國東部地區的移動於春夏之交,夏季風開始在華南一帶盛行,同時北方冷空氣仍較活躍,冷暖空氣多交綏於華南地區,暴雨時常發生,在6、7月份,隨著夏季風的向北推進,冷暖空氣再交綏于江淮地區,形成江淮梅雨。
在7、8月份,隨著夏季風的進一步北移,多雨帶移到華北和東北地區,出現北方盛夏暴雨季節。西南地區受西南夏季風的影響,也時降暴雨。在8、9月份,東南沿海常受熱帶氣旋,尤其是颱風的影響,形成狂風暴雨。
在6月以前,鋒面位於長江以南,三峽位於冷氣團一側,減小了冷暖氣團的性質差異,不利於形成鋒面。6月以後,隨著夏季風的加強,鋒面移到了江淮地區,三峽位於暖氣團一側,這樣三峽使暖濕氣團得到加強,使鋒面雨強度加大,從而使旱轉澇。
中央氣象局稱:長江流域降水少主因是冷暖空氣不匹配!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持續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冷暖空氣不匹配!北方冷空氣勢力強大,向南擴張明顯,南方熱帶系統不活躍,水汽輸送條件弱,不利於冷暖氣團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交匯,所以難以形成有效降水。
而南方多省份遭旱澇急轉,長江中下游將再迎暴雨,據中新網6月7日報導:連日來的強降水促使貴州湖南等地出現罕見的旱澇急轉,中國的減災委、民政部針對貴州省嚴重暴雨洪澇災情,已經緊急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回應。據最新天氣預報,9日起,長江中下游地區又將迎來新一輪較強降水過程,後期防汛形勢將更為嚴峻。
5月21日,武漢,一位農民站在開裂的魚塘地面上。受持續乾旱影響,湖北武漢周邊魚塘出現大面積幹塘,地面開裂。國家防總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達到50年來最低水準,主要江河累計來水量較多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目前,全國耕地受旱面積為9892萬畝,有497萬人、342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
武漢,梁子湖的一個支流已經基本乾涸。江夏山坡鄉的一位魚塘主說“以前魚塘的水都是從這湖裏抽取的,幾十年沒見過這個湖水幹成這樣”。最新氣象資料顯示,今年湖北全省已有33個縣市達到重度以上氣象乾旱。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年份。
美國2003年就預言中國2010年南方將開始為期十年的乾旱,透露了美軍對華的乾旱戰計畫。這是去年的新聞報導節選:去冬今春,北半球經歷了70年未遇的雪災,南半球許多地方卻在洪流侵襲下成為一片澤國。與此同時,中國南方遭遇的持續七個月之久的大旱仍在持續,實屬百年一遇。此時,美國一商業諮詢公司2003年10月完成的一份關於氣候預測的報告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後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乾旱”,當年的報告中出現這樣的話語。該報告是如何出爐的?所作的預言又有哪些依據?帶著這些疑問,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家稱,要客觀看待此報告,不可完全相信。
另外有關美國本土氣候異常的問題,有位美國氣象專家已經承認,是俄羅斯對美國的氣象武器攻擊:美氣象專家稱俄羅斯軍方製造卡特裏娜颶風!據英國《每日快報》俄羅斯《真理報》報導,美國氣象學家斯科特·史蒂文斯發表聳人聽聞地宣稱,俄羅斯軍方科學家是引發美國墨西哥灣“卡特裏娜”颶風的罪魁禍首,這場致命颶風徹底摧毀了美國歷史名城新奧爾良市。
據史蒂文斯稱,從前蘇聯時代開始,俄羅斯軍方科學家就開始秘密研製一種“氣候武器”,它可以對地球上的氣候造成巨大的傷害性影響。據報導稱近年來一直流傳著一種謠傳,那就是美國和俄羅斯都捲入了“氣候武器”的研究,當“卡特裏娜”颶風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巨大破壞後,美國人立即想起了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主席弗拉基米爾·日里諾夫斯基在一次酒後引發爭議的談話,在那次談話中,日里諾夫斯基威脅道:“我們的科學家只要輕微地改變一下地球的重力場,美國就會陷入洪水災難中。 ”
美國科學家相信,俄羅斯從前蘇聯時代起,就一直在從事“氣象武器”的研究,而主要實驗場所之一就是位於俄羅斯中部的“蘇拉實驗基地”,該基地位於尼茲尼·諾夫哥羅德市150公里外的一片荒涼地帶,那兒是俄羅斯研究“氣候武器”的秘密場所。史蒂文斯向媒體披露道:“我懷疑是俄羅斯軍方科學家通過能夠改變氣候的實驗設備,故意引發了美國的‘卡特裏娜’颶風災難。”
然而在俄羅斯專家猜測森林大火是“美國氣象武器搞鬼” 節選:傳美空天飛機能影響氣候!那場大火給俄羅斯帶來的損失是災難性的。問題在於,它僅僅是一場“天災”嗎?許多俄羅斯人不願輕易接受這樣的結論,不止一家媒體拋出“美國氣象武器作怪”的說法。
俄羅斯《自由媒體》報請來的一位氣象專家就將美國發射的X-37B空天飛機,與此次高溫災害聯繫在一起。因為研究顯示,在近地軌道發射鐳射可以影響氣候,而X-37B正是一種可以攜帶高能鐳射武器的近地軌道飛行器。美國官方稱,該機將在太空中飛行270天。這位專家認為,不排除美國將俄羅斯作為這種新式武器試驗對象的可能性。
讓俄氣象專家們感到疑惑的事實遠不止這一個。就在莫斯科氣溫創紀錄地達到35至36攝氏度時,柏林的氣溫為18攝氏度,華沙為25攝氏度,而維也納和巴黎的氣溫均為20攝氏度。也就是說,在歐洲各大城市的氣溫排行中,莫斯科“一枝獨秀”。除此之外,此次高溫是反氣旋引起的,它將來自地中海和中亞地區的高熱氣流集中到俄羅斯歐洲部分,這種現象在該地區是從未有過的。還有一點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在高溫肆虐的同時,受災地區上空能吸收紫外線的大氣層分層——熱層突然變得稀薄,導致紫外線過量。
氣象武器曾多次小試牛刀:
人類操控天氣的願望自古有之,當它逐漸成為現實時,這種技術自然而然地被用於軍事領域。儘管幾乎所有涉及此類武器的說法都是模棱兩可的,也沒有哪個國家公開承認自己有氣象武器,但將它的一鱗半爪展現出來,也足以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77年9月,蘇聯卡列利阿共和國的居民在4分鐘內目睹了極不尋常的天氣現象:一個旋轉的巨大雲團突然出現,形狀如同水母。除了蘇聯人,臨國芬蘭的居民同樣看到了該奇異景觀。後來,關於此事的錄影被被西方情報部門獲得,美國《華盛頓郵報》做了專門報導,並採訪了數名氣象專家,稱這很可能是蘇聯進行氣象武器試驗的結果。
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實施轟炸。當時整個歐洲的天氣都異常之好,於是,美國“人為製造”這種天氣的傳聞不脛而走。據貝爾格萊德《政治》報報導,當年4月5日傍晚,南聯盟尼斯市上空籠罩著厚厚的雲團,人們等待著大雨的降臨。突然間,一架北約飛機飛過,天空緊接著開始變得晴朗,雲層消失,太陽出來了。幾小時後,尼斯便遭到了轟炸。在此之後,同樣的事情在南聯盟其他城市相繼上演。
早在越南戰爭時期,美軍就初步展示了氣象武器的威力,故聯合國在戰後通過了《禁止將影響氣候手段用於軍事目的公約》,美國和蘇聯1977年均簽署了這一公約。不過,該公約並不禁止將操控氣候用於和平目的,給某些國家提供了“打擦邊球”的機會。
而今,國際社會紛紛呼籲必須對氣象武器發展加以有效控制。為此,2010年初國際公約明文規定:“禁止作戰雙方使用氣象武器”。人們希望能夠充分遵循人類生存法則,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應對機制,各國應在嚴格遵守國際公約的框架下,建立科學的防範措施,來共同維護和捍衛人類的神聖棲息之地 ——地球。
這從側面說明了美國氣象武器的存在以及高殺傷性。歷史上所有被國際公約禁止的武器,幾乎都是已經形成戰力並殺傷大量人類之後才被禁止的。例如毒氣彈。當然,美國儘管簽署公約,但從不遵守。在毒氣彈上就有過前科。
關於氣象武器研究,艾森豪曾明確指出:“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據外電報導,近年來,一些軍事強國悄然發展氣象武器的勢頭有增無減,世人在對此態勢深表關注的同時,更加擔憂氣象武器發展失衡所帶來的影響。
氣象武器是指通過人工製造風雲、雨雪、雷電等自然現象,對敵人實施打擊的一種特殊武器。在二戰後,美軍先後進行過數十個秘密氣象研究專案。1966年,美國“麥金萊氣候實驗室”開發的武器開始用於越戰,美軍共出動飛機2.6萬架次,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萬枚降雨催化彈,實施大規模人工降雨,造成越南部分地區洪水氾濫。最重要的是,洪水使越軍補給線———“胡志明小道”變得泥濘不堪,嚴重影響了越軍的作戰行動。
據解密檔案顯示,上世紀70年代,美國除了在古巴製造乾旱外,還在1974年用人工方法將颶風引向洪都拉斯,企圖趁該國陷入混亂之際,扶持親美政權上臺。1974年9月,“法夫颶風”的氣旋突然轉向洪都拉斯。暴雨和時速超過177公里的颶風橫掃大地,造成1.1萬洪都拉斯人喪生,60萬人無家可歸。在一個名叫喬洛馬的城鎮裏,由於堤壩決口,全鎮6000人被淹死了一半。洪都拉斯的支柱產業———香蕉種植園幾乎完全被摧毀。成千上萬的災民被困在樹上、房頂上和堤壩上。公路、鐵路和港口遭到了徹底的毀壞。
這次颶風造成中美洲各國經濟損失數千萬美元,數萬人傷亡,美國人則順利達到了目的。後來,美國在大西洋上又成功地進行過3次人工引導颶風實驗,其人造颶風技術日臻完善。
2007年12月14日,西班牙《起義報》刊出長篇報導——《氣象戰:警惕美國的軍事試驗》,美國空軍設在阿拉斯加半島的“高頻主動極光研究專案”(HAARP)及其負責人伯納德·伊斯特蘭,也許仍然不為人知。人們更不會知道,他正在全力推進的氣象戰,存在使地球被毀滅的危險。
世界氣象戰的瘋狂由來:
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伊斯特蘭,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科學天賦”。1956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學院,專攻物理學。7年後,這個來自“牛仔之鄉”的小夥子,又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並隨即被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聘為“Q機器專案”主管。儘管沒有任何工作經驗,4名助手也都是在校研究生,伊斯特蘭還是讓人驚歎地只用了3年時間,就搗鼓出一項鹼土金屬的提純新技術。
消息不脛而走。不久,伊斯特蘭被美國核能委員會“挖”走,出任可控熱核研究專案主任,負責四個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協調工作。又過了一段時間,美國 FUSION系統公司開出更高的價碼,將他邀至麾下,命其出任公司首席技術官。上任不久,伊斯特蘭便因發明紫外線燈而名聞全球……
慢慢地,五角大樓注意上了伊斯特蘭,特別是他那個“不起眼”的發明專利——地球大氣層新式測量法。由於內容過於艱深,這項技術發明後鮮有人問津,就連伊斯特蘭自己也沒太在意。可有一天,五角大樓突然給他打來電話:“我們聽說你發明了測量地球大氣層的新方法,來跟我們一起工作吧,這項專利的最大用途只能是氣象戰。”於是,伊斯特蘭征得他的雇主——“大西洋裏克菲爾德公司”的同意,到五角大樓做起了兼職科學家,開始參與一個極度機密的計畫——氣象戰計畫。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大西洋裏克菲爾德公司’任首席顧問,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有效開發阿拉斯加的天然氣。那時候,我對氣象戰一無所知,更不清楚我的專利與氣象戰有什麼聯繫。”談起與氣象戰結緣的經歷,伊斯特蘭說,“通過五角大樓軍官們的講解,我才意識到,氣象在戰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伊斯特蘭初進五角大樓之時,沒有人敢向他透露美軍的整個氣象戰計畫,但他還是瞭解到,美軍早就有了“呼風喚雨”的方案: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佛羅里達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專門研發氣象武器,並在越南戰爭中投入使用。1977年,美軍又為氣象戰的專項研究投入了280萬美元。次年,聯合國通過了禁止一切涉及環境與氣候試驗的法案,美國政府被迫於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關試驗。但伊斯特蘭知道,實際上,20年來,美國從未停止對氣象戰的研究。
1994年,由美國空軍和海軍資助、伊斯特蘭主持的HAARP試驗基地,落戶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占地33英畝。一夜之間,在阿拉斯加半島一望無際的荒原上,180根直插雲霄的天線突然樹起,每根都有十幾米高。這就是伊斯特蘭一手推進的HAARP項目。專案的基建工程於2002年前後完成,2003年起正式展開各種實驗。
伊斯特蘭和美國軍方對HAARP項目諱莫如深。起先,伊斯特蘭公開辯解說,該項目是利用大功率高頻波,使地球電離層變熱,進而改變某些區域電離層的結構,最終實現對臭氧層的修補。但後來,他又改稱是為了改善無線電聯絡,探索新的核潛艇通信方式。
然而,在伊斯特蘭向五角大樓提交的秘密報告中,HAARP的軍事用途卻是:除了可以為潛艇提供先進、便捷的通信系統外,還可偵察敵人的地下核子試驗情況、追蹤超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及敵方戰機,甚至還可利用高頻波摧毀敵人的通信系統……伊斯特蘭特意強調:“它能改變特定區域的氣象,使敵人面臨極其惡劣的氣象條件,甚至可以使敵人無法採取任何反擊行動!”
2005年,伊斯特蘭親率HAARP項目的科學家,在五角大樓內為將軍們進行了一次模擬演習。時間設定在2030年,地點為南美X國。該國擁有數百架各型號戰機,其中包括數十架俄羅斯和中國研製的最先進戰機。 X國準備對美國的戰略目標下手,美軍決定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隨後,五角大樓一聲令下,無人駕駛的空中飛行器在X國上空製造出漫天烏雲。緊接著,該國軍事基地上空下起了暴雨。與此同時,美軍利用鐳射製造閃電,致使敵方戰機根本無法起飛。就在X國軍方望天興歎之時,一架架美軍轟炸機接連起飛……
演習結束後,伊斯特蘭和7名軍官,向五角大樓提交了一份題為《讓氣候成為一種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氣候》的研究報告。伊斯特蘭在報告中指出:“氣象戰技術將在今後 30年裏逐漸成熟。它將使美軍擁有改變氣候的能力……屆時,美軍將能通過實施人工降雨,使敵軍陣地洪水肆虐;製造乾旱,使敵人淡水匱乏;製造颶風,使敵國城市變成廢墟;利用鐳射製造閃電,以擊落空中的敵機或使其無法起飛;利用微波把熱量傳到大氣中,干擾敵軍的通信及雷達系統……”
軍事觀察家指出,如果HAARP用於軍事,將對人類的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並將導致新一輪的全球軍備競賽。它將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平衡,對地球的物理狀態、地質和生物造成無法彌補和難以修復的破壞,最終導致地球的毀滅。
對此,伊斯特蘭一再辯解說,“HAARP沒有任何軍事意圖”,反倒是俄羅斯一直在研製氣象武器。比如,1987年11月,蘇聯啟動“水星”計畫,試圖通過核爆炸引發地震。1992年,俄羅斯將“水星”計畫更名為“火山”計畫,重啟對戰略性地震武器系統的研究。
事實上,由於氣象條件對戰爭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二戰以來,西方軍事強國一直在進行“人工影響氣象”的研究。據透露,英國在其西海岸部署了一系列電極設備,通過向大氣層輸入電能,產生一個密度可變的靜電屏蔽層。通過調節遮罩層的密度,就可控制半徑5000公里範圍內的氣候變化。
事實上德國在氣象戰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早。二戰期間,納粹統治下的德國,曾在義大利實施“人工降霧”,以防盟國的襲擊。戰後,德國在“人工控制氣象”研究上進展迅速。儘管這些研究成果名為“民用”,但實際上,只要有需要,德國軍方可隨時將其轉為軍用。
專家指出,截至目前,人類對影響、改變天氣的技術的研究,還很有限。貿然啟用氣象武器,不僅打擊不了敵人,反倒可能帶來一場全球性災難。比如,人造酸雨、人造臭氧洞等,對環境的破壞是人類遠遠無法控制的災難性後果。但令人擔憂的是,儘管聯合國在1977年就通過了禁止將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用於軍事領域的法案,但一些國家的氣象武器研究從未停止,各方在禁止氣象武器的研究及使用方面的努力,仍毫無進展。
氣象條件或可直接左右戰爭的進程與結果。例如,氣象條件對導彈的發射準備、發射、飛行、制導、貯存和運輸等都有重大影響;即使在外太空運行的航天器,也只有經過大氣層才能與地面或空中交換資訊。越戰期間,美國曾多次進行人工降雨給對方部隊調動、物資供應造成困難;進入資訊化條件下作戰後,“氣象武器”更是花樣翻出.....
*幻羽*~環伺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