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7 19:38:59| 人氣3,7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攤開這一頁§你吃下多少“轉基因食物”了呢?§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攤開這一頁§你吃下多少“轉基因食物”了呢?§

 

能打出蛋黃的茄子、長在豆莢中的柳丁、西瓜大小的檸檬、玉米芯的香蕉、擁有牛肉質感的牛排番茄……看著這些顏色鮮豔,長相漂亮的食物,你敢吃麼?有了轉基因技術,似乎一切皆有可能。科研人員發現,將從金魚草的花朵中提取基因注入普通的紅色番茄中,後者將生成大量名為花青素的天然色素。這種色素會讓番茄顏色加深、變藍、變紫,但更重要的是,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抗衰老、緩解糖尿病症狀、減輕一些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症狀。如果人體試驗成功,我們也許很快就能吃到健康的紫色番茄炒蛋了。還是番茄,這次是低過敏性的轉基因番茄。不要驚訝,全世界有16%的人對番茄過敏。而這對於習慣在漢堡包、三明治、義大利面中加入番茄醬的歐美人群來說,對於低過敏性番茄的需求更加強烈。番茄引起過敏症狀的元兇是一種被稱為肌動蛋白抑制蛋白(profilin)”的微小纖維蛋白。通過轉基因技術讓番茄中的這種蛋白處於休眠狀態,就能輕鬆避免過敏症的發生。而這種轉基因處理過的番茄在外形、味道和口感上與普通番茄沒有任何區別。這些轉基因胡蘿蔔除了擁有五顏六色的吸引力外,還能幫助我們補鈣。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研究員表示,每食用100這種轉基因胡蘿蔔,可攝入27毫克至29毫克的鈣,比食用普通胡蘿蔔多攝入41%的鈣,常吃可起到強筋健骨的效果。

 

 

此外,德國科學家還試著將乙肝病毒的表面蛋白基因注入胡蘿蔔基因中,在胡蘿蔔成熟前利用一種荷爾蒙啟動其基因,使其釋放出更大量的肝炎疫苗成分,從而製造一種可以幫助肝炎疫苗接種的轉基因胡蘿蔔。經過轉基因處理的水稻,結出富含維生素A的金黃色大米,能促進眼睛健康。維生素A的前體β-胡蘿蔔素只在南瓜、胡蘿蔔等黃色和橙色蔬菜中存在,但這類蔬菜在日常飲食中的攝入量並不多,全球大多數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維生素A缺乏問題。與南瓜、胡蘿蔔相比,這種含有維生素A黃金大米更吸引孩子。這種黃金米預計到2011年將開始種植,推廣後有望幫助防止全球多達50萬兒童出現失明。

 

帶有魚腥味的草莓?科學家一直試圖利用在海鰈等北冰洋冷水性魚類體內發現的抗凍結基因,來培植具有抗凍特性的草莓。將這種抗凍基因注入草莓、番茄、土豆等果蔬中,就能讓它們經得住嚴寒惡劣天氣的折磨。不過不用擔心,這種轉基因果蔬不會有魚腥味!含有大量維生素的玉米:不但味道更好而且有益健康。來自西班牙和德國的科學家利用轉基因技術使傳統的南非白玉米富含三種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C和葉酸,而胡蘿蔔素讓原先白色的玉米粒呈現出胡蘿蔔一樣的橙紅色。在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中,糖尿病顯得格外惱人——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而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培植的這種轉基因生菜株中攜帶了胰島素基因。在消化道的旅途中,胰島素基因在生菜細胞的保護下一路順利抵達腸道,並觸發和促進人體自身胰島素的生成。

 

UNICEF兒童基金會贊助,為援助第三世界國家而製造的這種水果名叫“Grapple”,是英文中葡萄(Grape蘋果(Apple)”兩個詞的結合,因為它同時擁有蘋果和葡萄的基因。這種水果質地和口感和葡萄相同,果實的大小和形狀又與蘋果類似,味道同時具有兩種水果的特色,而且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的含量得到大大提高。看起來是番茄,切開卻是檸檬!這是以色列研究人員帶來的轉基因新品種水果。不過和其他轉基因蔬果不同,該產品的初衷並不是為健康提供更多營養,而僅僅是個純粹的配對試驗。擁有強烈好奇心的研究人員希望看看是否能讓番茄散發出檸檬香味。美國加州大學此前進行的研究發現,利用新的基因技術可以幫助提高蔬果抗病毒能力。在其中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在西葫蘆胚芽中注入之前容易感染的病毒的基因,致使西葫蘆產生免疫能力——該過程就類似我們接種病毒疫苗。僅僅是單個病毒基因的注入便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圖中,左邊一列普通西葫蘆苗感染了病毒已經枯黃,而右邊一列的轉基因品種則能茁壯成長,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寧吃經過自然選擇的,不吃人類強行改造的食品,人們認為這才符合自然。儘管目前對於非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無定論,對於轉基因食品的爭議也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對我們來說,能夠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才是首要。自從農業能夠為人類提供穩定的口糧以來,吃肉就成了一個道德問題:我們一定要殺死動物才能生活嗎?今天,對肉類的消費更可能是造成氣候災難的罪魁之一。雞、豬、牛等家禽排出的氣體以及堆積它們糞便的化糞池產生的沼氣,都是促成全球變暖的原因。所以,用假肉替代真肉的想法從來沒像現在這麼吸引人過。想想看,如果你吃的帶汁的雞胸脯其實不是真正的雞肉,而是一些對環境無害的植物做成的,感覺如何?

 

不殺雞製出大豆產品味道和雞肉一個樣的雞肉其實是大豆做的。美國密蘇裏大學的科學家們宣佈,經過10多年的研究,他們用大豆做出了吃起來像雞肉一樣的食品。這種食品不太軟、也不太硬,嚼起來和真正的雞肉感覺差不多。當你打開這種密蘇裏發明包裝時,會發現它和松松的雞肉絲差不多。密蘇裏發明在素食世界裏扔下一顆重磅炸彈。59歲的賽斯·蒂波特有一家海龜島食品公司,該公司因為出產全部由麵粉製成的假火雞肉而出名。但蒂波特說製造假雞肉要比製造假火雞肉困難得多,因為特有的瘦肉組織使得雞肉比火雞肉精細得多,口味也清淡得多。和競爭對手一樣,蒂波特正在調查是否應該購買密蘇裏的產品。這種大豆產品不僅看上去像雞肉、吃起來也像雞肉,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根據北美大豆食品協會的統計,2008年,美國豆製品銷售額達到41億美元,而在1992年,豆製品的銷售額僅有3億美元。不過與肉製品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美國人每年在肉製品上的消費達到5000億美元。這種假肉只要能夠佔有肉製品市場的1/10,就能讓你一夜暴富。生產假雞肉程式不簡單生物工程。用的主要原料是大豆、麵粉、油和水,大多數假肉都用這些材料。但怎麼組合呢?怎樣才能把這些素食做出和雞肉一樣的味道來呢?肉的紋理是困擾了假肉製造者多年的問題,動物被宰殺之前,它的肉是浸泡在血液之中的,血液中富含氧氣、激素、糖及血漿。而豆腐、豆豉和麵筋之類的素食沒有像血液這麼複雜的東西浸泡。如何才能在沒有血液的情況下做出肉質的紋理呢?首先,將幹的大豆蛋白粉和全麥麵粉混合在一起,然後加水,把糊狀混合物倒入工業擠壓機。一開始混合物看上去像蛋糕麵糊,但經過工業擠壓機齒輪的攪動,且被加熱到175攝氏度時,麵糊開始凝固成型,形成複雜的紋理。科研員用了很多年才找到正確的溫度,又花了很多年才發現如何在大豆蛋糕溶化之前迅速冷卻它。現在,一個新問題出現了:素食主義者和純美食主義者會購買這些經過高度加工的蔬菜嗎?而且,經過這麼複雜的加工,這種食物的味道究竟怎樣?

 

 

一份科學家們在歐洲議會提出的報告稱,農產品公司 Monsanto 為轉基因抗草作物生產的抗農達除草劑與人類細胞早死、出生缺陷、癌症和流產有關。一種在澳大利亞廣泛銷售的嬰兒配方奶經測試,含有未標明的轉基因大豆和玉米成分,而該國廣泛種植抗農達油菜和棉花,這份報告的提出對其問題的解決至關重要。

 

《轉基因大豆:可持續?環保?》這份報告融合了阿根廷科學家 Andrés Carrasco 和其他合作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證據。他們發現抗農達除草劑中的活性成分、甘草磷和其他化學物質及其分解產物對健康有重大不良影響。該份報告還提供了全球有關轉基因大豆產品影響的研究論文或檔。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毒物的化學研究》上。轉基因的抗農達大豆在北美和阿根廷的種植面積占大豆總量的90%,而在巴西、巴拉圭、烏干達和玻利維亞,該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量也與日俱增。來自Monsanto 公司的資料顯示,自從1996年美國種植轉基因抗農達大豆以來,抗農達除草劑的銷量劇增。針對該大豆生產的有毒除草劑對健康的不良影響已開始日益顯現在提出該份報告的布魯塞爾歐洲議會上,Carrasco 教授指出,阿根廷最近幾十年來,兒童癌症發生率增長了300%,而嬰兒出生缺陷率更增長了400%,而轉基因抗農達大豆也同時期進行大範圍種植,以提供飼料給歐洲和澳大利亞農民養殖的轉基因動物。他說:我認為甘草磷的毒性被大大低估了,在特定條件下,它可能是劇毒物。該報告提供了一些研究證明:轉基因抗農達大豆餵養的雌鼠的子宮和卵巢有明顯病變;兔子腎臟和心臟的酶功能紊亂;倉鼠的生長速度減緩;小狗的死亡率增大;子代的不育不孕機率增加。

 

澳大利亞非轉基因食品促進組織基因倫理的執行理事 Bob Phelps 認為,澳大利亞對嬰兒配方奶粉中的轉基因成分的處理是非常不恰當的。他說:“S-26奶粉都被檢出含有轉基因成分,但是,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局 (FSANZ)還是不願進行食品召回,而 Coles Woolworths 超市也拒絕下架 S-26 配方奶。他進一步指出:法律規定轉基因成分必須標注。如果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局(FSANZ)不解決這次事件,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ACCC)就應該介入。他最後提出:“Gillard 領導的政府必須支持獨立派議員 Nick Xenophon 和綠党議員 Rachel Siewert 上交的食品標籤法修正案。這樣,父母才能通過食品標籤為自己的孩子選擇非轉基因食品。

 

安徽的一隻母雞產下一枚香蕉形雞蛋,這一頗有創意的小母雞近日似乎厭倦了雞蛋千篇一律圓溜溜的外形,竟然產下一枚彎彎的長形雞蛋,看起來酷似一支香蕉。這難道預示著雞蛋也將被轉基因,要跟香蕉結親家了嗎?新鮮歸新鮮,回歸正題,轉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到至今卻仍然沒有定論。目前大家熟知的轉基因作物已有棉花、玉米、大豆等。就拿大豆而言,大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在油脂方面,70%為不飽和脂肪酸,而其中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含量又占50%;在蛋白質方面,其氨基酸組成為各種植物蛋白質之首,並可與動物蛋白質媲美。但是轉基因大豆是否依然具有同樣的營養價值,甚至是否存在某種安全隱患呢?目前的科學研究報告表明,轉基因食品存在五大安全隱患,分別是:毒性問題、過敏反應問題、營養問題、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對環境的威脅;而就此而言說明天然的非轉基因大豆比轉基因大豆更安全。

 

從生態安全的角度分析,凡播種過轉基因大豆的土地無法再重新播種傳統的大豆作物。而且,轉基因大豆的種子只是單代作物,農民無法自己制種。因此,國內尚未允許轉基因大豆的大規模商業種植,對於轉基因大豆的需求都是依靠進口。從營養學的角度分析,非轉基因大豆蛋白質含量更高,更適合食用。轉基因大豆的組成物質與非轉基因大豆相比有較大的變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約1倍,蛋白酶抑制劑高267%,而蛋白質和苯丙氨酸明顯下降,維生素B2複合體膽鹼的含量低29%等,這些組成物質的變化可能會使人體生長緩慢。    除了大豆油外,大豆中的大豆蛋白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食品中,如果汁、乳酪、麵包、食品棒等等,滲透到生活各個角落,在購買時也應注意是否採用了轉基因原料。比如熱門的養生健康單品——蛋白質粉,應選擇以非轉基因大豆蛋白為原料的產品。

 

 

在中國刊印了"百余食品過馬路指南"中將各種食品分成了六大類,分別列入綠色、黃色和紅色名單,用卡通的圖案呈現出來,像紅綠燈一樣直觀,老人和孩子都可以一目了然。其中,107個明確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的食品廠商被列入綠色名單,比去年的78個增加了30%;而使用了轉基因原料、沒有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以及沒有回應查詢的,被列入紅色名單。此外,暫時無法保證不使用轉基因原料,但正在採取具體措施,以求於指定限期內達成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目標的廠商被列入了黃色名單,有關部門也會在一段時期後繼續向其查詢。據瞭解,目前轉基因食品在國際上尚存在較大的爭議,國際消費者聯合會表示,現時沒有一個政府或聯合國組織聲稱轉基因是完全安全的。因此,維護消費者在轉基因食品問題上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一種共識,現在已有超過34個國家和地區通過了法規強制標識轉基因食品,讓消費者有所選擇。這本《避免轉基因食品指南》並不大,文字不多,圖案豐富,希望人們到超市、商場買東西的時候能隨身攜帶,有疑問的時候做個參照。特別是餅乾、奶粉、巧克力等這些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多是孩子們愛吃並且經常吃的東西,而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對食品敏感,所以家長在選擇這些食品的時候,更要有知情權。

 

一提起轉基因食品,多數人腦子裏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好。但究竟為什麼不好,不好在哪兒,卻未必人人都能說清楚。現在我們能吃到的轉基因食品種類並不多,每天的三頓正餐幾乎是吃不到的。轉基因打破同一物種謎團1:基因這個詞本身就透著神秘的色彩,而轉基因似乎更是深不可測。當轉基因食品闖入我們的生活中時,當轉基因食品竟然可以吃的時候,人們不禁要問,轉基因食品究竟是什麼?解謎:轉基因食品打破了同一物種之間基因轉換的界限。我們經常聽說雜交水稻、雜交蘋果,雜交水稻是兩種水稻之間的基因轉換,而蘋果雖然通常會被植入梨的基因,但也都是水果之間的基因轉換。而轉基因食品則是通過生物技術,把從一種生物中的某個有利用價值的基因分離出來,然後植入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物體內。比如,北極魚體內的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科學家就可以把它提取出來,植入番茄裏,於是就製造出了新品種的耐寒番茄,冬天放在室外也不容易被凍壞、凍爛;而像耐寒番茄這樣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就叫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作物僅五種謎團2:近幾年人們經常議論轉基因食品,似乎轉基因食品到處都是,那麼屬於轉基因的東西到底有多少呢?解謎:正如我們瞭解到的,轉基因食品需要跨物種進行基因轉換,研製的難度可想而知,所以不是那麼容易能吃到的。目前全世界只有大豆、玉米、油菜籽、棉花、番茄五種轉基因作物,其中轉基因棉花不用於食品加工。其實這幾種轉基因作物的研製,目的都在於提高產量。像轉基因大豆中就加入了抗除草劑,在用了除草劑的農田裏,只有這種轉基因大豆能夠大量生長;玉米則是添加了抗蟲劑,確保轉基因玉米不生蟲、不被蟲咬,顆粒飽滿;而番茄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可以防凍。目前只種植有轉基因棉花,其他四種作物都是限量進口,而且僅有轉基因的大豆和玉米用在食品生產中。就連進口的大豆和玉米都要由國家分配到幾個定點的食品生產廠家,市場上是買不到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的。所以到菜市場買菜、買肉的時候大可放心,根本買不著轉基因食品。您不要再看見嬌小番茄、大塊頭兒南瓜、玲瓏西瓜之類的奇特形狀的蔬菜瓜果就以為是轉基因的。

 

大豆油接觸最多謎團3:如果說,我國進口了轉基因的大豆和玉米都用在食品生產上,那麼我們平常吃的用大豆和玉米做的食物難道都是轉基因食品嗎?解謎:其實,儘管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和玉米,並投入食品加工,但經投入使用的90%都是轉基因大豆,玉米用得很少。而直接用大豆加工的食品只有我們的食用油,市場上出售的大豆油基本上都是轉基因大豆榨取而成的,這也是我們惟一能直接接觸的轉基因食品。不過從國家實施了食用油的新標準,標準要求使用了轉基因作物的油必須在外包裝上有明顯的標識,讓老百姓獲得吃油的知情權。當然除了轉基因大豆油、玉米油之外,市場上還有很多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欖油等非轉基因油。所以,如果想避免食用轉基因食品,那麼只要選購其他的食用油,您的一日三餐幾乎是吃不到轉基因食品的。但有一點要提醒您的是各種非轉基因油的價格比大豆油、玉米油要高出15-25元。別看大豆油用的都是轉基因大豆,那只是因為轉基因大豆的產量高,它的口感其實很差。而我們生活中常吃的豆腐、豆漿等豆類食品,用的大豆都是我國自己種植的非轉基因大豆,口感好而且營養豐富,您吃起來也安心。

 

部分副食轉基因成分高謎團4:按說,只要不吃轉基因作物油,我們就吃不到轉基因食品了,可為什麼周圍還有轉基因食品呢?解謎:雖然不食用轉基因作物油不會直接攝入轉基因食品,而且糧食、蔬菜、肉類這些正餐裏也吃不到轉基因食品。但相對於正餐來說,餅乾、糖果、速食麵、奶粉、啤酒、飲料等年輕人和孩子愛吃的一些小食品中,轉基因的成分卻很高。儘管這些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會直接使用大豆或玉米,但卻需要從中提取某些成分作為必要的食品添加劑,比如像大豆粉、大豆磷脂和玉米粉等。一旦它們在轉基因大豆或玉米中提取了這些成分,那麼這種食品也就含有了轉基因成分,成為了間接的轉基因食品。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隨時都有可能在超市里買到含轉基因成分的食品的原因。即便如此,目前我國並沒有出臺任何相關規定,要求上述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在外包裝上做明確標識。所以除非您不吃這些東西,否則想在眾多的食品中挑出不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那一種,幾乎是不可能的。

 

無從識別安全待定謎團5:轉基因成分隱藏在貨架的食物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發現它,有沒有這雙慧眼呢?解謎:事實上,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的長相和我們平常吃的完全一樣,所以用肉眼是區分不出來的。更何況,不少副食品中含有的只是大豆和玉米的某些成分,我們更加無法判斷其中的大豆粉、玉米粉等是否提取自轉基因作物。而除了主食之外,這些副食品我們也經常吃,其中難免會吃到含轉基因成分的東西。可這些轉基因的食品既然能上貨架,那就表明它應該是安全的,對我們的身體沒有影響。不過現在全世界對轉基因食品的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而對這種食品是否安全,國內外的爭議還很大。由於研究人員對基因的活動方式瞭解得還不夠透徹,沒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調整後的結果。轉基因的過程可能會對生物體產生非預期的影響,在安全性研究還十分缺乏的情況下,人們長期食用含轉基因成分的食品會帶來什麼影響還是未知數。轉基因的研究目的還是在於提高產量,而並非因為轉基因食品更好吃,或營養更高、更便宜、對健康更有利。因此很多研究人員都擔心常吃含轉基因成分的食品會引起過敏反應。

 

 

目前已上市的轉基因食品,都是用轉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而所謂轉基因作物,是指那些用遺傳工程技術,根據需要轉入某種特定基因的作物。人類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歷史並不長。1992年,中國種植了世界上第一批商用轉基因作物——轉基因煙草。1994年,美國市場上首次出現了轉基因食品,一種軟化緩慢的番茄。由於轉基因作物的巨大優勢,推廣非常快。在美國,有近一半的大豆、棉花,超過三分之一的玉米、油菜是轉基因作物。目前最常見的是轉入抗除草劑基因以及抗蟲害基因,這樣可以減少農藥,尤其是劇毒、高殘留性農藥的使用。此外,轉基因技術也可用於改變食物的營養成分。在研究、開發中的其他專案,還包括用轉基因技術讓農作物具有抗霜凍、抗旱、抗病(例如小麥銹病)和固氮能力,用轉基因技術讓水果生產霍亂、乙肝疫苗等。這些轉基因作物,很多被加工成食品進入市場。

 

一些輿論將轉基因食品進入中國市場,描述成美國實行歧視性政策的結果,似乎美國把自己不敢吃的轉基因食品拿到中國做人體試驗。事實上,美國不僅是世界上轉基因食品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目前美國市場上銷售的食品中,大約70%含有轉基因成分。而且,與歐盟不同,在美國出售的轉基因食品,都是不特別加以標記的。生物學界對轉基因作物的危害性,本來並不存在太大爭議。但1998年蘇格蘭一位名叫普茲太的免疫學家在電視上接受採訪時聲稱,轉基因土豆對老鼠有毒,能損害老鼠的內臟和免疫系統。節目播出後,在英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引起了轟動,輿論大嘩。普茲太的實驗結果以後被反對轉基因作物的活動家反復提及,是一個經典研究。但是這項研究在學術界遭到了眾多的批評。英國皇家學會的調查指出這項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都存在著問題,如果根據這篇論文認為轉基因食物會危及健康,將是錯誤的。而且,普茲太研究的那種轉基因土豆(轉入雪花蓮凝集素基因的抗蟲害土豆)並沒有上市,即使他的研究沒有問題,也無法說明已上市的其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就有問題。其他研究組的研究結果,則得出了與普茲太不同的結論。有多項研究表明,已上市的轉基因土豆、轉基因番茄和轉基因大豆對動物的健康和生理活動都無影響。

 

2005522,英國《獨立報》披露了轉基因食品巨頭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報告。據報告顯示,吃了轉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腎臟中會出現異常。這則報導又引起了許多人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擔心。根據孟山都公司就此事發表的聲明和提供的相關資料,所謂血液變化和腎臟異常其實指的是血液成分和腎臟大小的差異,而它們都在正常範圍內,並非病變。孟山都公司雖然聲稱由於商業秘密問題無法公佈實驗結果全文,但是在申請上市時,全文已提交政府有關部門審核,並獲得通過。在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上,並不存在別人無法重複的秘密實驗。不管孟山都願不願公佈結果,其他實驗室都完全可以重複、驗證孟山都的實驗結果。對這種轉基因玉米MON863,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局(FSANZ)在2003年做過安全性評估,結論是:在評估MON863玉米時,未發現潛在的公共健康和安全問題。根據現有申請所提供的資料以及其他途徑得到的資訊,源於MON863的食品可被視為與源於其他玉米品種的食品同樣安全和有益健康。該評估報告特別指出,這類抗蟲害轉基因作物1995年起就已在美國種植、食用。轉基因作物往往是過量地製造某種外源的蛋白質,即使無毒的話,是否能導致食用者過敏?研究人員在研究轉基因作物時,已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如果一種蛋白質不會導致過敏,那麼製造它的轉基因作物也不會導致過敏。

 

那些會使某些人過敏的蛋白質如果被導入作物中,則有導致過敏的可能性。因此來自這些過敏原的基因將不被採用。對轉基因作物製造的新蛋白質,其化學成分和結構與已知的500多種過敏原做比較,如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會被放棄。大部分的過敏原都難以消化,因此轉基因產生的新的蛋白質要檢測是否能夠被消化,如果不能,該轉基因食物也不能供食用。在經過了嚴格的檢測和管理之後,含有過敏原的轉基因食物能夠上市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不慎上市了,也可以補救,不會出現災難。並不是說一切轉基因都是安全的,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上市或準備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因為這些食品都按要求做過實驗檢測其安全性。一般是先做生化實驗檢測,看看轉基因作物與同類作物相比,在成分方面出現了什麼變化,這些變化是否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然後做動物試驗,看看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對動物的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人們主要擔心的是轉基因作物生產的新蛋白質會有毒副作用或引起過敏。對此,可以採取一些技術手段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讓轉基因食物更為安全。例如盡可能採用基因剔除技術,只把我們不想要的基因去除掉就改變了植物的性狀。有時候,只增強或降低已有基因的表達也能達到我們的要求。這些做法都沒有引入新的基因,因此也就不用擔心新蛋白質會有問題。如果要引入新基因,可儘量轉入其他可食用作物的基因,或者讓轉入的基因只在非食用的組織表達出來,就不用太擔心它生產的新蛋白質能不能吃了。

 

事實上,轉基因食品不僅是安全的,而且往往要比同類非轉基因食品更安全。種植抗蟲害轉基因作物能不用或少用農藥,因而減少或消除農藥對食品的污染,而大家都知道,農藥殘餘過高一直是現在食品安全的大問題。抗病害轉基因作物能抵抗病菌的感染,從而減少了食物中病菌毒素的含量。人們除了擔心吃轉基因食品會對身體健康有害之外,還擔心種植轉基因作物會危及生態環境。抗蟲害轉基因作物分泌的毒性蛋白,除了毒死特定的害蟲,有沒有可能也毒死其他生物?19995月,美國康奈爾大學洛希實驗室向英國《自然》雜誌報告說,他們用沾有抗蟲害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草葉餵養大斑蝶的幼蟲,發現這些毛毛蟲生長變得很緩慢,死亡率高達44%。這項研究,被反對轉基因技術的人士反復引用,他們認為轉基因玉米是大斑蝶數量減少的罪魁禍首。但是這個研究結果也備受非議,被揭露出來的問題包括:別人無法重複其實驗結果,實驗用的大斑蝶幼蟲被強制只餵食沾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草葉而沒有其他選擇,以及實驗用的轉基因玉米花粉含量過高。

 

2000年起在美國三個州和加拿大進行的田間試驗都表明,抗蟲害轉基因玉米的花粉並沒有威脅到大斑蝶的生存,在實驗室裏用這類花粉喂大斑蝶的幼蟲,也沒有發現影響其生長發育。根據美國環境保護局的估計,草葉表面上轉基因玉米花粉的數量達到每平方釐米150粒時,也不會對昆蟲造成危害;而在田野中,草葉表面所沾的玉米花粉數量只有每平方釐米678粒。而且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擴散不遠,在五米之外,平均每平方釐米的草葉上只有一粒玉米花粉。因此在自然環境中,轉基因玉米花粉不會危害大斑蝶幼蟲。大斑蝶數量減少的原因,更可能是過度使用農藥和破壞了它的生態環境。反對轉基因作物的人士,還提出了基因滲透基因污染的問題。例如,轉基因作物的花粉被風或昆蟲帶到野草的花中,會不會使抗除草劑或抗蟲害基因轉入野草中,使得野草也有抗除草劑或抗蟲害的能力?如果兩個物種之間親緣關係很遠,是不可能雜交的,因此這種可能性極低。

 

20012月《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在英國進行的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發現轉基因土豆、甜菜、油菜和玉米並沒有將基因污染給周圍的野草。但是如果兩個物種親緣關係很近,或者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例如染色體數目相同),則有可能產生基因交流。因此,人們擔心轉基因作物的基因會污染其同種非轉基因作物,特別是其野生的親緣物種。這種擔心有一定的道理,在學術界也很受重視。200111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兩名研究者在《自然》雜誌發表一篇論文,宣佈在墨西哥的玉米中發現了轉基因玉米的一段啟動子序列和基因序列。由於墨西哥是世界玉米多樣性的中心,這個發現引起了很大的關注。許多專家對這篇論文提出了批評,指出他們發現的啟動子序列是他們採用的實驗技術導致的人為假像,而那段外源基因序列在玉米中本來就有。墨西哥小麥玉米改良中心對全國各地採集來的玉米樣本進行檢測,都沒有發現基因污染20024月《自然》雜誌發表社評認為,回過頭來看這篇論文的結果不能成立,本來就不該發表。雖然目前並無證據表明已出現了基因污染,但是為慎重起見,許多專家建議對轉基因作物的栽種範圍做出一定限制,例如不要在有野生的親緣物種的地區種植相應的轉基因作物。相反,種植轉基因作物反而有助於保護環境。化學農藥的過度使用,是當前破壞環境的主要因素。推廣抗蟲害轉基因作物,可以大大減少甚至避免化學農藥的使用,既減輕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又減少了用於生產、運輸、噴灑農藥所耗費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廢料。

 

2005429,《科學》雜誌發表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的論文《轉基因抗蟲水稻對中國水稻生產和農民健康的影響》指出,轉基因抗蟲水稻比非轉基因水稻產量高出6%,農藥施用量減少80%,節省了相當大的開支,同時還降低了農藥對農民健康的不良影響。中國每年有大約五萬農民因為使用農藥而中毒,其中大約有五百人死亡。任何技術、任何作物、任何食品,都有可能帶來環境或健康風險。轉基因技術、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也不例外。所以科學組織、科學家會經常發表報告、論文評估、研究轉基因技術、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的風險。每一種轉基因技術在應用之前、每一種轉基因作物在推廣之前、每一種轉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要對其安全性進行評估。只要風險是可以控制、可以承受的,就不應該籠統地反對推廣轉基因作物,而應該具體分析每一種轉基因產品,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某一種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就可以推廣。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例如雜交、誘變育種)相比,有其獨特性,比如,它可以打破物種的界限,將動物、微生物基因轉入植物中。但是,不同物種的基因的化學性質都是一樣的,調控機理也相似,所以這種操作並不會產生違背自然規律的怪物。

 

從總體上來說,轉基因技術仍是傳統的育種方法的延伸,只不過比傳統育種技術更為精確,更有目的性,更容易控制而已。轉基因作物所面臨的健康、環保問題,傳統作物同樣也有。我們甚至可以說,轉基因技術在某些方面要比傳統的育種方法更安全可靠。傳統的育種技術無法控制某個基因在哪里和如何表達,同時改變了許多基因(對此我們往往一無所知),難以檢測產物對環境的影響,並且可能培育出有害健康的性狀(對此我們可能一時無法覺察)。而轉基因技術可以準確地控制基因的表達,只動了一個或少數幾個我們已知其功能的基因,容易檢測產物對環境的影響,並且如前面所述,它可以使食物更安全。人們既然並不擔心傳統育種技術會造成危害,就沒有必要對轉基因技術吹毛求疵。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還沒有定論,這是媒體上常見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報告指出:“FDA沒有發現也不相信,正在開發中的、用於作為食品和飼料的新作物品種一般會帶來安全或管理問題。歐洲委員會的報告也指出:轉基因作物並未顯示出給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任何新的風險;由於採用了更精確的技術和受到更嚴格的管理,它們可能甚至比常規作物和食品更安全。如果較真地說,大米也是有害健康的,其含有的肌醇六磷酸,可以讓人吃後患上缺鐵性貧血。而轉基因技術,恰恰可以克服大米的這個害處。這樣健康又合理的科技,有什麼理由去恐懼它呢?

 

以為樣子不像正常品種的蔬菜水果就是轉基因產品。現在市面上蔬菜水果品種繁多,有小個子的番茄和黃瓜,也有大個子的青椒和草莓。然而,這些都不上轉基因產品。所謂轉基因產品,是用人工方法,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轉移到農作物中來。至於在不同品種之間進行雜交,或者用各種條件來促進植物發生變異,都不是轉基因。其實,天然植物本來就是形狀多樣的。同樣一種東西,個頭有大有小,色彩五顏六色。人們只看到一種大小、一種顏色的產品,只是因為人類普遍種植這種品種而已。比如說,把各種番茄品種之間互相雜交,就能育出深紅色、粉紅色、黃色、綠色等不同顏色,以及不同大小的番茄來。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和轉基因完全不挨邊。就好比人有不同民族,不同種族通婚之後,就會生出鼻樑高度、嘴形、眼睛和頭髮顏色、個頭高矮等發生變化的混血兒來一樣。目前還沒有哪一種蔬菜水果是轉基因產品。無論顏色如何,大小如何,絕大多數都是傳統育種方法得到的品種。稍微有點非傳統的產品,就是把種子帶到太空中育出來的大青椒等產品,但這也與轉基因毫無關係。也就是說,這些育種方法只是在不同品種之間轉移基因,就像不同民族的人結合後生孩子,或者人受到某種外界刺激發生了變異,歸根到底還是人類自己的基因。而轉基因產品呢,好比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轉移到人身上,讓人身上擁有某種花的基因,或者某種細菌的基因,這顯然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以為水果蔬菜不容易壞就是轉基因產品。一個南瓜或一個番茄能放一周,這實在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蔬菜水果都有自己的保存條件,只要按條件儲藏,就能保存很久。比如說,蘋果可以在冷藏庫裏存12個月之久,這和基因沒有絲毫關係,只不過是人們想辦法讓它進入冬眠狀態,降低它的呼吸作用和衰老進程而已。即便不放在冷庫裏,很多蔬菜水果都能在陰涼處存一周以上,比如夏天的西瓜在切開之前能放半個月以上,完整的洋蔥、胡蘿蔔,沒有過熟的番茄等,在家裏放一周也沒問題。的確有轉基因的番茄不容易成熟,不過它可不是放一周的問題,而是根本不會自己成熟。因為人們想辦法去掉了它啟動衰老成熟的開關。這樣,它就一直保持青澀狀態,除非外用催熟劑來處理,才能變成紅色,變成可食狀態。目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生鮮番茄中,還沒有這種產品。

 

以為加工食品中沒有轉基因產品,加工產品都是來自於農產品原料的。原料中的各種污染成分,以及轉基因成分,都會進入到加工食品當中去。然而,人們通常都盯著農產品原材料,特別是新鮮蔬菜水果,總是擔心它有農藥,有污染,有轉基因成分等。其實,事實正好相反——我國市場上的轉基因成分,都是來自於加工產品的,特別是使用美國進口原料的加工產品。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轉基因食品生產國。它所產的大豆油90%以上是轉基因產品,還有菜花油(基因改良過的菜籽油),馬鈴薯,小麥,玉米等,都是大宗轉基因產品。同時,美國也是豆油、小麥、玉米和馬鈴薯的出口大國,只要買它的轉基因農產品,就自然地引入了轉基因成分。消費者沒有看到農產品原料本身,往往就會眼不見心不煩,忽略了其中的轉基因成分。比如說,美食速食店裏的薯條,用的大都是轉基因的馬鈴薯;它們製作點心用的油脂,大部分都是轉基因大豆油,或者經過氫化處理的轉基因大豆油;它們製作漢堡和熱狗用的麵粉,也很可能是轉基因小麥製成的麵粉。又比如說,你吃到的各種美味餅乾和曲奇,很可能也一樣用著轉基因油脂,轉基因麵粉,轉基因玉米粉等。越是國外產品,這種可能性就越大。還有一個讓轉基因食品進入千家萬戶的途徑,就是市場上銷售的調和油和大豆油。便宜的調和油當中,往往會有很大比例的美國來的轉基因大豆油。由於這種油價格比國產豆油更為低廉,它已經深入所有餐館和市民家庭。只要仔細看看包裝上的注明,如果沒有聲明不含轉基因成分,就很可能含有。

 

以為轉基因食品吃了就會引起明顯的健康危險。二十年來的研究證實,轉基因食品對人並沒有明顯毒性,人們並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獸。雖然有不少食用後對腸道菌群產生影響等負面報導,但沒有引起致命性的嚴重後果。然而,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來說,它對環境的威脅是世界公認的。它的危害,很可能要到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充分表現出來,而那時候幾乎沒什麼辦法來恢復了。所以,全世界環保人士都堅決反對發輾轉基因食品。他們指出,轉基因食品對營養品質和安全品質都沒有任何好的影響,也不能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卻會威脅環境,為何要發展它呢?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轉基因食品生產國,而歐盟不許可其生產和銷售。我國對轉基因食品持寬容態度,但已經立法規定,如果產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應當在包裝上加以注明,讓消費者擁有知情權。實際上,這個法規執行得並不理想,因為很多含有轉基因產品配料的加工食品,根本就沒有注明出來。在綠色和平組織上榜的含轉基因成分的產品,大部分都是一些跨國食品品牌。相比之下,買中國產的新鮮果蔬,吃大米、粗糧、雜糧,用花生油、茶籽油自己烹調,幾乎不會有吃進去轉基因成分的危險。所以,不妨少吃點洋速食和名牌餅乾點心糖果之類,可千萬不要委屈國產的小番茄、小黃瓜和小南瓜啊……

 

                  

台長: 幻羽
人氣(3,782)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