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24 11:02:20| 人氣1,9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剖析日本大地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本岩手縣的野田村被海嘯沖刷成為廢墟

 

儘管有密集的地震儀器、透徹的地震研究以及優良的防震措施,然而,311下午146分發生在日本本州東北宮城縣東部海面的9級大地震,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重創了這個國家。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輻射洩漏,災難深重,滿目瘡痍,震驚世界。《科學》雜誌發表新聞剖析了這場災難。

 

文章指出,作為一個國家,日本已經習慣於地震,也準備好迎接一場大地震,然而,這次地震和所引發的海嘯的強度之大,完全超過人們的想像,專家們也猝不及防。在這個殘酷、悲傷的事實面前,人們不禁要問:地震真的防不勝防嗎?人類該怎樣努力才能將災難程度降至最低呢?

 

地震為何防不勝防

 

311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是現代儀器記載的五大最強地震之一。美國地質調查局和日本氣象廳將這次地震定為9級。地震沿著日本海溝俯衝帶衝破了400多公里的地殼,震源位於日本本州仙台港以東130公里處、有100萬人口的宮城縣東部海面,距離首都東京約373公里。日本官方估計死亡人數為1.5萬人。地震引發的海嘯卷起了10多高的海浪,侵襲宮城縣、福島縣以及岩手縣等,造成福島核電站發生輻射洩漏事件,海浪橫跨太平洋,波及至美國加州海岸。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金森博雄(Hiroo Kanamori)說:“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地區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東京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羅伯特·蓋爾(Robert Geller)說,這場地震的驚天能量和意料之外的發生地點,也暴露出預測下一次大地震何時何地來臨是多麼的無用!即使像在日本這樣有充分的地震監測、研究和準備的國家,大地震也總是不期而至。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環島之中。太平洋火山帶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全長4萬公里,呈馬蹄形,有一連串海溝、列島和火山,地質構造板塊移動劇烈,世界上90%的地震和81%最強烈的地震都發生在該地帶上。沿著日本海溝,太平洋板塊被擠壓在鄂霍茨克板塊之下。在某些地區,俯衝板塊在上沖板塊下面平緩地滑動。在另外一些地方,板塊在表面上聯結或粘合在一塊,在這個地方,沿邊界的滑動或破裂讓板塊迅速恢復到低應力狀態,所積累的能量則以地震波的形式釋放出來。地震波與同時發生的海底運動形成了海嘯。

 

為了評估特定區域的地震風險,科學家們通常以過去發生的事件為指導。日本東北地區保存有一個世紀的地震記錄。每隔30年或50年,沿著日本海溝就會發生強度為7級至8.3級的地震。金森博雄說,最近沿俯衝帶釋放了許多壓力,很難說哪個地區已積累了相當的壓力足以產生另外一場大地震。日本地理空間資訊局的大地測量師西村鈴木仁(Takuya Nishimura)說:“坦率地講,我們沒能預見這次地震。”在2004年發表在《國際地球物理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他作為共同作者仔細討論了該地區地殼變形的發展。

 

穿過歷史回到過去,幾年前,研究人員已經意識到宮城縣附近會有一次地震,但規模比311的災難要小一些。歷史記錄顯示,該地區在869年有一場名為Jogan的大地震,沿海平原成為蠻荒水域。一個埋藏在仙台平原沼澤沉積下方的海洋沙層顯示:當時,高達34的古代海嘯從海岸沖向內陸,研究人員對洪水痕跡的分析顯示,Jogan地震的強度為8.3級。歷史記錄和儀器觀察顯示,對於更小一些的俯衝帶來講,強度為7.5級左右的地震每隔3040年會發生一次。1978年,宮城縣曾發生強度為7.4級的地震,引發海嘯,並造成28人死亡。西村鈴木仁說,二者相比,311地震的破裂帶與1978年地震的破裂帶有重疊,但前者比後者大多了,前者為400多公里,而後者只有50公里

 

西村鈴木仁認為,如果東北地震是Jogan地震的重複,那麼大地震的超級迴圈也許每隔1000年就發生一次,而且這種衝擊並不一定局限於日本海溝,他認為:“這次事件顯示,這類大地震可能會發生在其他俯衝帶。”其中一個可能的地點是卡斯卡迪亞斷層帶。卡斯卡迪亞斷層帶位於北美洲西北太平洋海岸,從美國加州海灣北部向北延伸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南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地震學家約翰·比達爾指出,當卡斯卡迪亞斷層破裂時,311的日本地震就將成為西北太平洋的一個基準,“我們知道這裏會發生同樣強度的地震,問題不是‘是否’,而是何時”。

 

預報為何聲東擊西

 

另外一個問題是,311的地震會對日本海溝附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東京大學的地震學家遠田晉次(Shinji Toda)說:“我們真正擔心的是,本州東北地區釋放的應力增加了東京附近大地震的可能性。”他最初的計算推測,地震將應力卸入房總半島(Boso Peninsula)近海的斷層,房總半島是將東京灣與太平洋隔開的小島。歷史記錄顯示,1677年,該地區有一場大地震和海嘯。

 

這場日本東北大地震將給風險評估提供一個審慎的教訓。東京西部的東海地區遍佈著幾百個地震觀察儀器,從1965年開始,日本的地震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地採集分析這些即時資料。如果沿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的斷層一直在不停地增長,那麼地震學家委員會將作出評估決定:是否發佈8級地震即將來臨的警告。日本當局已經加強公共建築的強度,使之可以抵禦強烈晃動;在海岸沿線修築堤壩和防洪門,阻擋來自地震的海嘯。

 

然而,從1995117發生的神戶7.2級地震,到311發生的9級地震,日本在過去20年間所發生的兩次大地震表明,專家們尋找的都是錯誤地點。金森博雄說,美國加州也有類似問題,即使過去幾十年中所發生的毀滅性地震發生在別處,比如1994年發生在洛杉磯西北北嶺市的6.7級地震和1971年發生在加州聖費爾南多的6.6級地震,但人們依然將目光關注到聖安德莉亞斯斷層。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有能力估計多少地震應力會在斷層處堆積。金森博雄說:“我們所不能預測的是單個序列。地震應力可能以單個地震的方式釋放,也可以從更小的事件釋放。面對無法避免的不確定性,我的觀點是:用更普遍的方法預防地震勝過某種優先、集中的努力。”

 

《科學》的文章最後指出:對於一個以優良防備著稱的國家來講,這個悲傷的現實可能說明:有些地震太大、太罕見,防不勝防!

 

                     摘自《科學時報》 (2011-3-24 A4 國際)

 

      有專家指出,從地震引發印度洋大海嘯的2004年開始,地球再次進入地震相對活躍期。僅在2010年,全球就記錄到287級以上地震。而按照前兩次地震活躍期都持續了10年以上的規律,近年地球可能處在地震多發期當中。這也就意味著,做好防震減災各項工作的重要性已經不容忽視。

 

      日本此次大地震除了自然破壞力驚人之外,最令人擔憂的還是核洩漏的影響。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造成核洩漏,目前已確認有22人遭受核輻射。據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有關人員稱,裝有核物質鈾燃料的金屬管也許已經熔化,即發生了堆芯熔毀。

 

      日本地震另一個重要提醒,是如何有效地增強自身的抗震能力和救援能力。日本建築都能夠抵禦裏氏7級以上的強烈地震,而學校之類的建築,更是達到抗震10級,因而被稱為最好的避難所。實踐證明,日本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對減緩地震造成的傷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震面前,日本民眾普遍表現出的秩序和冷靜也令人印象深刻,這顯然也是經過了常年的精神和物質準備。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公司,日本的抗震演練已是家常便飯。日本人也養成了很多防震的好習慣,比如家裏的高櫃子都會安裝固定裝置以防止倒塌和砸傷人等。中國也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對普通民眾進行抗震知識普及和避險演練也應該擇機提上日程。

 

      反對核電的聲音隨著日本事故的發生再次響亮起來。312當天,數萬德國人走上街頭,要求政府終結現有一切核電設施。該要求隨即被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否決,她認為,德國需要核能,至少在現階段,核能必須充當其他可再生能源成熟前的過渡技術。但她同時承認,日本核電站事件會促使各國更加重視核能設施的安全性。綠色和平組織則發出聲明,認為日本正陷入核電危機,後果可大可小。並呼籲全球逐步放棄使用核電,停止建造新的核電廠。

 

      對於日本3·11大地震是人類的一次災難,我們也要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提升自己防震減災的能力。

 

 

 

        地震後的日本仙台市剎那夷為一片廢墟

 

 

        震後悲苦的婦孺將要面對怎樣的人生....

 

 

          已是無言也無淚...望蒼天...這樣的災禍是誰之過...

台長: 幻羽
人氣(1,946)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