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10 11:18:20| 人氣5,7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趙孟頫與天目中峰明本禪師的曠世師徒情緣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故宮珍藏趙孟頫書畫

 

附錄~:~趙孟頫與天目中峰明本禪師的曠世師徒情

 

在天目山悠幽古道上,有一位官居一品的翰林學士,每次來,都要頂禮膜拜而上,臨走時,步步叩禮回望,依依惜別而下,憂然涕淚而去。這位翰林學士就是元代影響最大的書畫家趙孟頫。

 

趙孟頫來天目山參拜的,也是元代一位影響最大的禪師,被譽為江南古佛的中峰明本禪師。兩位大家因禪修結緣,惺惺相惜,互為題跋,詩文酬唱。他們的深厚摯誼,不僅在當時成為一種美談,而且至今對後人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趙孟頫,生於1254年,湖州吳興人。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其書法趙體,在歷史上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中峰明本,生於1262年的杭州錢塘一士大夫家庭。十五歲從杭州登臨天目山,後拜高峰原妙為師出家。一生在天目山獨創臨濟看話禪坐禪之風。至今仍被後人稱之為中國第一禪僧,世系弟子遍佈海內外,有臨濟子孫遍天下,天下臨濟歸中峰之說。也許兩人同居江南,同曆亡宋之痛、宋元之變,對故土的眷戀與鄉情,讓他們終生相惜,一生以書畫立志、立身,並留下了諸多珍貴的墨寶。

 

趙孟頫與中峰明本相識的時間是在元大德三年(1299年)的冬天。當時,趙孟頫任江浙儒學提舉(官居四品),中峰明本也已在天目山嶄露頭角。此時,中峰明本雖然隱名于山林,其道德修為和禪法修正,名聲廣傳,四方求法者絡繹不絕,吸引了很多士大夫與之交往。中峰明本就在天目山上修建了幻住庵(中峰自稱幻子,他居住過的地方都稱幻住庵),以參禪三要的說法示眾。

 

向天下參禪者開示:參禪要具三種心:第一具有大信心,第二具了生死心,第三具不退轉心。此前,趙孟頫與中峰明本彼此並無很深的瞭解。趙孟頫得悉中峰明本開示三要後,先向中峰明本修書信自我介紹家世和生平及對佛法的理解。信中說唯吾師慈悲,時時寄聲提醒,乃所至願

 

此後,趙孟頫于當年冬天,專門從蘇州到天目山,登上幻住庵求見中峰明本,拜中峰明本為師,並稱中峰明本為老尊宿。因為兩人對於佛法的理解以及在詩書繪畫上的鑽研與造詣都很高,雙方一見如故,結成了師徒好友。這是趙孟頫與中峰明本的第一次見面。

 

此後,趙孟頫曾來往于浙江、蘇州等地,多次登天目山與中峰明本見面。趙孟頫還在天目山作《遊幻住庵》一詩,在《松雪齋文集》(趙孟頫,號松雪,稱松雪道人)中原題為《遊幻住庵贈月公長老》。

 

趙孟頫與中峰明本見面後,中峰明本超然的人格魅力與高深的禪修學問,深深地吸引了他。從此,他內心精神上的痛苦伴著他對佛教的虔誠信仰,一併寄居在了天目山上的那坐吡廬峰。在他離開天目山後的一首詩中曾經寫道:緬懷老尊宿,燕坐吡廬峰。塵緣苦未斷,無由往相從。一宿返歸棹,回望但青蔥。真切地流露出了依戀天目中峰的情感。

 

為了免除拜見中旅途勞頓之苦,元大德四年(1300年)趙孟頫修書信邀中峰明本到蘇州,結廬居住在蘇州閶門以西的雁蕩。郡人陸德潤聞中峰禪師盛名,佈施松岡數畝,為中峰禪師建平江幻住庵(這是中峰明本一生所居住十餘處幻住庵中的一處,幻住庵的名字後來聞名于禪林),趙孟頫為平江幻住庵題匾額曰棲雲

 

據說建此庵時,元代戲曲大家馮海粟煉泥,趙孟頫搬運,中峰明本親自塗壁,建成三間草堂。中峰明本在此居住了三年,前往參學禪法的人絡繹不絕,成為又一處重要傳法道場。

 

元大德七年(1303年),趙孟頫就儒佛之別向中峰明本叩問心要,中峰明本作《防情複性》之旨提醒。在此旨要中,中峰明本表面上向趙孟頫道出儒佛之間的差別,實際上向趙孟頫深層詮釋了他們之間一儒一釋各秉善權、融會合一的道理,使二家之說不相悖。這一旨要似對趙孟頫的臨別贈言,在趙孟頫後來的人生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之後,中峰明本離開蘇州,返回了天目山。據《中峰和尚廣錄》記載,趙孟頫在中峰明本離開蘇州後,除書信往來,兩人分別於1304年、1307年、1308年、1309年會聚過四次。其中1304年這一次,趙孟頫攜妻子管道升與中峰明本相見於杭州武林官舍。他們每次見面,相互探討禪法,每次都在禪宗中明心見性,常論到真切處,悲泣垂涕,不能自己。

 

趙孟頫在江浙儒學提舉任上一直幹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即為仁宗帝。他登基後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延祐三年(1316),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

 

由於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此時,中峰明本的威望也越來越高,名聲越來越響亮。延祐三年(1316年),即趙孟頫官從一品這一年,仁宗命宣政院整治佛教,數次派人入天目山謁見中峰明本,敦請其進京主持佛法,每次中峰明本都以託病或避之不見。後來仁宗對近臣說:朕聞天目山中峰和尚道行久矣,累召之來,卿每謂其有疾,不可戒道,宜褒寵旌異之。即於延祐五年(1318年)九月,賜中峰明本金襴袈裟及佛慈圓照廣慧禪師號,改天目山獅子禪院為獅子正宗禪寺,趙孟頫奉旨撰《獅子正宗禪寺碑記》,歷數高峰原妙道行和獅子禪寺的興建過程。

 

儘管此時趙孟頫位高權重,居住在京城,但他對自己最為尊敬的禪師與師父一直念念不忘。常以書劄向中峰明本敘訴自己的生活情況和內心的精神生活。中峰明本對趙孟頫虔誠信佛也給予高度評價,說他身居高位而傾心佛法,感念師情,雖有冠世之才卻不為所惑。兩人從1309年最後一次見面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面,基本靠書信往來。

 

至大四年(1311年)至延祐六年(1319年)的九年間,趙孟頫經歷了三次愛別離苦1311年長子去世,1313年幼女夭亡,1319年,自己恩愛三十年的妻子管道升亡故。趙孟頫性格柔弱,感情細膩,三次打擊都哀痛難勝,每次哭泣之余,趙孟頫都寫書信給中峰明本,表達:雖知死生分定,去來常事,然每一念之,悲不能勝,一旦哭之,哀號度日。讀之令人鼻酸,其親密關係已經完全超出了普通的師徒間交情,達到無所不談的程度。

 

1319年,愛妻去世後,趙孟頫請旨護亡妻靈柩南歸,回到了故鄉吳興。途中致信請中峰明本下山為亡妻超度,並強求師父一定前來,但最終中峰明本還是未能下山。除了自己身體多病原因外,當時正逢高麗國(今朝鮮)忠宣王、駙馬太尉王璋奉旨禦香,入天目山拜謁中峰明本求法,中峰明本脫不開身。後來,趙孟頫雖然感到無奈,但依然予以理解,也並未影響彼此間深厚的友誼。此後兩年,趙孟頫憂深致病,彼此間依然書信往來密切。

 

於至治二年(1322年)六月,趙孟頫在去世前不足一個月,給中峰明本寫了最後一封書信,向師父訴說病痛之苦與思念之情。這也是趙孟頫現存的最後的書信。趙孟頫去世後,中峰明本也如失之交臂,眠食日減,在天目山帶病為其設靈,並對靈小參佛事超度。一年後,即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十四,中峰明本也在天目山示寂。至此,兩人的師徒友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天曆二年(1329年),元文宗帝為中峰明本加諡智覺禪師,塔號法雲。元統二年(1334年),元順帝追赦中峰明本為普應國師,並赦賜《中峰和尚廣錄》三十卷收入大藏經。趙孟頫也作為元代著名的書法家,一生抄寫佛經詩書不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藝術珍寶。

 

 

趙孟頫畫蘇東坡像

 

 

乾隆御玩竹雕趙孟頫書法筆筒一對.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