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8 14:31:09| 人氣2,4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認識~:~西天二十八祖師及傳法偈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認識~:~西天二十八祖師及傳法偈

一祖摩訶迦葉尊者。  二祖阿難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彌遮迦尊者   七祖婆須蜜尊者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九祖伏蜜多尊者   十祖脅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馬鳴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十四祖龍樹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尊者

  一祖摩訶迦葉尊者

摩竭陀國人。姓婆羅門。父號飲澤。母號香至。過去世為金師。值毗婆屍佛般涅槃。四眾起塔。有貧女得金珠。懇金師為補塔中佛像金面缺處。相與發願。世世為無姻夫妻。繇是因緣。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及此世。與紫金光尼。複為夫婦。梵語迦葉波。此雲飲光。蓋以身光名。然夫婦皆清淨自居。無世間想。旋複出家。修杜多行。會空中有神告曰。佛已出世。請往師之。尊者即趨禮釋尊于竹林精舍。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除。佛於眾中。稱歎第一。後因拈花因緣付法。

佛涅槃時。尊者在畢缽羅窟。以淨天眼見。世尊在熙連河側。入般涅槃。即至雙樹。悲戀號泣。佛于金棺。出示雙足。尊者告諸比丘。佛已茶毗。金剛舍利。非吾等事。宜當結集法眼。無令斷絕。乃說偈告曰。如來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宜赴結集。於是得神通者。悉赴耆闍崛山畢缽羅窟。時阿難為漏未盡。不得入會。後證阿羅漢果。乃入。尊者告眾言。此阿難比丘。有大智慧。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餘。可請彼集修多羅藏。大眾默然。


結集既畢。尊者自念衰老。宜入定於雞足山。以待彌勒。乃召阿難言。我今不久世間。今將正法。付囑於汝。汝善守護。聽吾偈曰。

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二祖阿難尊者

王舍城人。姓刹利帝。父斛飯王。實如來從弟也。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梵雲阿難。此雲慶喜。以如來成道日生。故名也。者一日問迦葉曰。師兄。世尊傳金縷袈裟外。別傳個甚麼。迦葉召阿難。阿難應諾。迦葉曰。倒卻門前刹竿著。


尊者將入涅槃。于恒河中流。跏趺而坐。阿闍世王。毗舍離王。皆在河側。說偈勸請。莫般涅槃。者答偈曰。二王善嚴住。勿為苦悲戀。涅槃當我靜。而無諸有故。複念。我若向一國。則諸國或爭。應以平等。度諸有情。遂于恒河中流。將入寂滅。是時山河大地。六種震動。雪山有五百仙人。睹茲瑞應。飛空而至。禮尊者足而白言。我當于長老而證佛法。願垂大慈。度脫我等。尊者默然受請。即變殑伽河。悉為金地。為其仙眾。說諸大法。複念。先所度脫弟子。應當來集。須臾五百羅漢。從空而下。為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眾中。有二羅漢。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尊者知是法器。而告之曰。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於我。我今將滅。複付於汝。汝受吾教。當聽偈言。

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說偈已。複以正法眼。囑累商那和修。而命末田底迦。于罽賓國。敷演大法雲。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姓毗舍多。父林勝。母憍奢耶。摩突羅國人也。在胎六年而生。梵雲商諾迦。此雲自然服。乃西域九枝秀草名。出則聖人降生。尊者生而此草出。昔如來行化。至摩突羅國。見一青林。枝葉茂盛。語阿難曰。此林地名優留茶。吾滅後一百年。有比丘名商那和修。於此轉妙法輪。後百歲。果誕和修。出家證道。受慶喜尊者法眼。至此林。遂降二火龍。龍受三歸。施其地以建梵宮。  

尊者化緣既久。思付法者。尋于吒利國。得優波鞠多。以為給示。因問鞠多曰。汝年幾耶。答曰。我年十七。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師發已白。為發白耶。心白耶。者曰。我但發白。非心白。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尊者知是法器。後三年。遂為落發受具。而以法眼付囑之。付法偈曰。

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

吒利國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證果。

尊者在世化導。證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籌置於石室。其室縱十八肘。廣十二肘。充滿其間。最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來禮尊者。求出家。尊者問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來出家。非為身心。尊者曰。不為身心。複誰出家。答曰。夫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嘗道。諸佛亦嘗。心無形相。其體亦然。尊者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宜依佛法僧。紹隆聖種。即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夢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傳授。以至於我。今複付汝。聽吾偈曰。

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

摩伽陀國人也。初名香眾。生時父夢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諸寶嚴飾。山頂泉湧。滂沱四流。後遇鞠多尊者。為解之曰。寶山者。吾身也。泉湧者。法無盡也。日從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因為更今名。梵雲提多迦。此雲通真量。尊者聞已。踴躍述偈曰。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回為真法味。能度諸有緣。鞠多尊者亦說偈曰。我法傳於汝。當現大智慧。金日從屋出。照耀於天地。尊者聞偈。設禮奉持。

後至中印度。彼國有八千大仙。彌遮迦為首。聞尊者至。率眾瞻禮。謂尊者曰。昔與師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師逢十方弟子。修習禪那。自此報分殊途。已經六劫。者曰。支離累劫。誠哉不虛。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彌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記雲。汝卻後六劫。當遇同學。獲無漏果。今也相遇。非夙緣耶。願師慈悲。令我解脫。者即度出家。命諸聖授戒。其餘仙眾。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於是俱發菩提心。一時出家。者乃告彌遮迦曰。昔如來以大法眼藏。密付迦葉。輾轉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當護念之。乃說偈曰。

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六祖彌遮迦尊者

中印度人。既傳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國。見雉堞上有金色祥雲。歎曰。斯道人氣也。必有大士為吾嗣。乃入城。於闤闠間。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問曰。師何方來。欲往何所。祖曰。從自心來。欲往無處。曰識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觸器而負淨者。曰師識我否。祖曰。我即不識。識即非我。複謂之曰。汝試自稱名氏。吾當後示本因。彼說偈答曰。我從無量劫。至於生此國。本姓頗羅墮。名字婆須蜜。祖曰。我師提多迦說。世尊昔遊北印度。語阿難言。此國中。吾滅度後三百年。有一聖人。姓頗羅墮。名婆須蜜。而于禪祖。當獲第七。世尊記汝。汝應出家。彼乃置器。禮師側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嘗作檀那。獻一如來寶座。彼佛記我曰。汝於賢劫釋迦法中。宣傳至教。今符師說。願加度脫。祖即與披剃。複圓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於汝。勿令斷絕。乃說偈曰。

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須蜜尊者

北天竺國人。嘗服淨衣執酒器。遊行裏閈。或吟或嘯。人謂之狂。及遇彌遮迦尊者。宣如來往志。自省前緣。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羅國。廣興佛事。於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稱我名佛陀難提。今與師論義。祖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擬論義。終非義論。難提知師義勝。心即欽服曰。我願求道。沾甘露味。祖遂與剃度。而授具戒。複告之曰。如來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乃說偈曰。

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迦摩羅國人。姓瞿曇氏。頂有肉髻。辨捷無礙。受婆須蜜尊者法。行化至提伽國毗舍羅家。見舍上有白光上騰。謂其徒曰。此家有聖人。口無言說。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觸穢耳。長者出致禮。問何所須。祖曰。我求侍者。長者曰。我有一子。名伏䭾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說。真吾弟子。伏馱聞之。遽起禮拜。而說偈曰。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為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伏䭾聞偈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願廣大。慮父母愛情難舍。故不言不履耳。長者遂舍令出家。祖尋授具戒。付法說偈曰。

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九祖伏䭾蜜多尊者

提伽國人。姓毗舍羅。行化至中印度。有長者香蓋。攜一子而來。瞻禮曰。此子處胎六十歲。(正宗作十六)嘗有一仙謂。此兒骨相非嘗。今遇尊者。可舍令出家。祖即與落發。羯磨之際。祥光燭座。感舍利三七粒現前。自此精進忘疲。未幾祖遂付法。說偈曰。

真理本無名。應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十祖脅尊者

中印度人。姓氏未詳。處胎六十年。將誕之夕。母夢。白象載一寶座。座置一明珠。入門乃生。生而神光燭室。體有奇香。及長雖榖食。絕無穢滓。本名難生。後侍九祖。執侍左右。未嘗睡眠。謂其脅不至席。遂號脅尊者。初至華氏國。憩一樹下。右手指地。而告眾曰。此地變金色。當有聖人入會。言訖。即變金色。時有長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問曰。汝從何來。曰我心非往。祖曰。汝何處住。曰我心非止。祖曰。汝不定耶。曰諸佛亦然。祖曰。汝非諸佛。曰諸佛亦非。祖即度出家。複具戒品。而付法說偈曰。

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華氏國人。姓瞿曇氏。遇脅尊者。遂授法。祖教被無量。得果者且五百矣。後至波羅奈國。有一長者。來趣其會。祖謂眾曰。汝等識此來者耶。佛記聖者馬鳴。紹吾法者也。於是馬鳴致禮。問曰。我欲識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識佛。不識者是。彼曰。佛既不識。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識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鋸義。祖曰。被是木義。祖問。鋸義者何。曰與師平出。馬鳴卻問。木義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馬鳴豁然省悟。遂求剃度。祖謂眾曰。此大士者。昔為毗舍利國王。以其國有一類裸人。如馬裸露。王遂運神通。分身為蠶。以衣之。後生中印度。馬人感戀悲鳴。故號馬鳴。如來懸記。滅度後六百年。馬鳴當于波羅奈國。摧伏異道。度人無量。今正是時。遂付法偈曰。

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馬鳴大士者

波羅奈國人也。亦名功勝。以有作無作諸功德。最為殊勝。故名焉。既受法於夜奢尊者。後於華氏國。轉妙法輪。忽有老人。座前僕地。祖謂眾曰。此非庸流。當有異相。言訖不見。俄從地湧出一金色人。複化為女子。右手指祖。而說偈曰。稽手長老尊。當受如來記。今於此地上。宣通第一義。說偈已瞥然不見。祖曰。將有魔來。與吾較力。有頃風雨暴至。天地晦冥。祖曰。魔之來信矣。吾當除之。即指空中。現一大金龍。奮發威神。震動山嶽。祖儼然於座。魔事隨滅。經七日有一小蟲。大若蟭螟。潛形座下。祖以手取之。示眾曰。斯乃魔之所變。盜聽吾法耳。放之令去。魔不能動。祖告之曰。汝但歸依三寶。即得神通。遂複本形。作禮懺悔。祖問曰。汝名誰耶。眷屬多少。曰我名迦毗摩羅。有三千眷屬。祖曰。盡汝神力變化若何。曰我化巨海。極為小事。祖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為性海。我未嘗知。祖即為說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繇茲發現。迦毗摩羅聞言。遂發信心。與徒眾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羅漢。與授具戒。複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當付汝。汝聽偈言。

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華氏國人也。初為外道。有徒三千。通諸異論。後於馬鳴尊者得法。領徒至西印度。彼有太子。名雲自在。仰尊者名。請于宮中供養。祖曰。如來有教。沙門不得親近國王大臣有勢之家。太子曰。今我國城之北。有大山焉。山有一石窟。可禪寂於此否。祖曰諾。即入彼山。行數裏。逢一大蟒。祖直前不顧。盤繞祖身。祖因與授三皈依。蟒聽訖而去。祖將至石窟。複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問訊。祖曰。汝何所止。答曰。我昔嘗為比丘。多樂寂靜。有初學比丘。數來請益。而我煩於應答。起嗔恨想。命終墮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載。適遇尊者。獲聞戒法。故來謝爾。祖問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此去十裏。有大樹。蔭覆五百大龍。其樹王名龍樹。嘗為龍眾說法。我亦聽受耳。祖遂與徒眾詣彼。龍樹出迎曰。深山孤寂。龍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來訪賢者。龍樹默念曰。此師得決定性明道眼否。是大聖繼真乘否。祖曰。汝雖心語。我已意知。但辦出家。何慮吾之不聖。龍樹聞已悔謝。祖即與度脫。及五百龍眾。俱受具戒。複告之曰。今以如來大法眼藏。付囑於汝。諦聽偈言。

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龍樹尊者

亦名龍勝。少則能誦四韋陀。長而善知眾藝。才辯神明。出家入石窟。棲止龍樹。為龍眾所歸。遇摩羅尊者。付法後。至南印度。彼國之人。多信福業。祖為說法。遞相謂曰。人有福業。世間第一。徒言佛性。誰能睹之。祖曰。汝欲見佛性。先須除我慢。彼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廣非狹。無福無報。不死不生。彼聞理勝。悉回初心。祖複於座上。現自在身。如滿月輪。一切眾惟聞法音。不睹祖相。彼眾中有長者子。名迦那提婆。謂眾曰。識此相否。眾曰。目所未睹。安能辨識。提婆曰。此是尊者。現佛性體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蓋以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虛明。言訖。輪相即隱。複居本座。而說偈言。身現圓月相。以表諸佛體。說法無其形。用辨非聲色。彼眾聞偈。頓悟無生。鹹願出家。以求解脫。祖即為剃發。命諸聖授具。造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垂之於世。後付法於迦那提婆。付法偈雲。

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南天竺國人也。姓毗舍羅。初求福業。兼要辯論。後謁龍樹大士。將及門。龍樹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滿缽水。置於座前。尊者睹之。即以一針投之而進。欣然契會。既得法後。至迦毗羅國。彼有長者。曰梵摩淨德。舍次子羅睺羅多。隨師出家。祖曰。昔如來記此子。當第二五百年。為大教主。今之相遇。蓋符宿因。即與剃發。

至巴連弗城。聞諸外道欲障佛法。計之既久。祖乃執長幡。入彼眾中。彼問祖曰。汝何不前。祖曰。汝何不後。彼曰。汝似賤人。祖曰。汝似良人。彼曰。汝解何法。祖曰。汝百不解。彼曰。我欲得佛。祖曰。我灼然得佛。彼曰。汝不合得。祖曰。元道我得。汝實不得。彼曰。汝既不得。雲何言得。祖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無我我。故自當得。彼辭既屈。乃問祖曰。汝名何等。祖曰。我名迦那提婆。彼既夙聞祖名。乃悔過致謝。時眾中。猶互興問難。祖折以無礙之辯。繇是歸伏。告上足羅睺羅多。而付法眼。偈曰。

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迦毗羅國人也。行化至室羅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複現五佛影。祖告眾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聖者僧伽難提。居於彼處。佛志一千年後。當紹聖位。語已。領諸學眾。溯流而上。至彼見僧伽難提安座入定。祖與眾伺之。經三七日。方從定起。祖問曰。汝心定耶。身定耶。提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體常寂。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無動靜。何物出入。提曰。言金動靜。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動靜。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祖曰。此義不然。提曰。彼義非著。祖曰。此義當墮。提曰。彼義不成。祖曰。彼義不成。我義成矣。提曰。我義雖成。法非我故。祖曰。我義已成。我無我故。提曰。我無我故。複成何義。祖曰。我無我故。故成汝義。提曰。仁者師誰。得是無我。祖曰。我師迦那提婆。證是無我。難提以偈贊曰。稽首提婆師。而出於仁者。仁者無我故。我欲師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已無我故。汝須見我我。汝若師我故。知我非我我。難提心意豁然。即求度脫。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而付法眼偈曰。

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室羅筏城。寶莊嚴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贊佛事。七歲即厭世樂。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願哀湣故。父母固止之。遂終日不食。乃許其在家出家。號僧伽難提。複命沙門禪利多。為之師。積十九載。未嘗退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宮。胡為出家。一夕天光下屬。見一路坦平。不覺徐行。約十裏許。至大岩前。有石窟焉。乃燕寂於中。父既失子。即擯禪利多出國。訪尋其子。不知所在。經十年。祖得法受記已。行化至摩提國。忽有涼風襲眾。身心悅適非嘗。而不知其然。祖曰。此道德之風也。當有聖者出世。嗣續祖燈。言訖。以神力攝諸大眾。遊歷山谷。食頃至一峰下。謂眾曰。此峰頂有紫雲如蓋。聖人居此矣。即與大眾。徘徊久之。見山舍一童子持圓鑒。直造祖前。祖問。汝幾歲耶。曰百歲。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童曰。我不會理。正百歲耳。祖曰。汝善機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不如生一日。而得決了之。祖曰。汝手中者。當何所表。童曰。諸佛大圓鑒。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眼皆相似。彼父母聞子語。即舍令出家。祖攜至本處。受具戒訖。名伽耶舍多。他時聞風吹殿鈴聲。祖問曰。鈴鳴耶。風鳴耶。曰非風鈴鳴。我心鳴耳。祖曰。心複誰乎。曰俱寂靜故。祖曰。善哉善哉。繼吾道者。非子而誰。即付法眼偈曰。

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複爾。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摩提國人也。姓郁頭藍。父天蓋。母方聖。嘗夢大神持鑒。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誕。肌體瑩如琉璃。未嘗洗沐。自然香潔。幼好閒靜。語非嘗童。持鑒出遊。遇難提尊者得度。後領徒至大月氏國。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祖將入彼舍。舍主鳩摩羅多問曰。是何徒眾。祖曰。是佛弟子。彼聞佛號。心神竦然。即時閉戶。祖良久。扣其門。羅多雲。此舍無人。祖曰。答無者誰。羅多聞語。知是異人。遽開門延接。祖曰。昔世尊記曰。吾滅後一千年。有大士出現于月氏國。紹隆玄化。今汝值吾。應斯嘉運。於是鳩摩羅多。發宿命智。投誠出家。受具訖。付法偈曰。

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後至中天竺國。有大士名闍夜多。問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寶。而嘗縈疾瘵。凡所營作。皆不如意。而我鄰家久為旃陀羅行。而身嘗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惡之報。有三時焉。凡人但見仁夭暴壽。逆吉義凶。便謂亡因果。虛罪福。殊不知影響相隨。毫釐靡忒。縱經百千萬劫。亦不磨滅。時闍夜多聞是語已。頓釋所疑。祖曰。汝雖已信三業。而未明業從惑生。惑依識有。識依不覺。不覺依心。心本清淨。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汝若入此法門。可與諸佛同矣。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如夢幻。闍夜多承言領旨。即發宿慧。懇求出家。既授具。祖告曰。吾今寂滅時至。汝當紹行化跡。付法眼偈曰。

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北天竺國人也。智慧淵沖。化道無量。後至羅閱城。敷揚頓教。彼有學眾。惟尚辯論。為之首者。名婆修盤頭。(此雲遍行)常一食不臥。六時禮佛。清淨無欲。為眾所歸。祖將欲度之。先問彼眾曰。此遍行頭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眾曰。我師精進。何故不可。祖曰。汝師與道遠矣。設苦行曆於塵劫。皆虛妄之本也。眾曰。尊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祖曰。我不求道。亦不顛倒。我不禮佛。亦不輕慢。我不嘗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欲。心無所希。名之曰道。時遍行聞已。發無漏智。歡喜讚歎。祖又語彼眾曰。會吾語否。吾所以然者。為其求道心切。夫弦急即斷。故吾不贊。令其住安樂地。入諸佛智。複告遍行曰。吾適對眾挫抑。仁者得無惱於衷乎。遍行曰。我聞諸惡言。如風如響。況今獲聞無上甘露。而反生熱惱耶。惟願大慈。以妙道垂誨。祖曰。汝久植眾德。當繼吾宗。聽吾偈曰。

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羅閱城人也。年十五。禮光度羅漢出家。感毗婆訶菩薩與之授戒。行化至那提國。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長名摩訶羅。次名摩拏羅。王問祖曰。羅閱城土風。與此何異。祖曰。彼曾三佛出世。今王國有二師化導。王曰。二師者誰。祖曰。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二神力大士。出家繼聖。一即王之次子摩拏羅。吾雖德薄。亦當其一。初那提國。有惡象為害。拏羅生而象息。至是三十年矣。人尚不知其所以息。王方同祖語。忽使者報。有象巨萬餘。逼城。王憂之。祖曰。拏羅出。患解矣。王試命拏羅出。拏羅遂出城南。向象撫腹大喝。城為震動。群象顛僕。頃皆馳散。至是人始知。三十年之安。以拏羅也。王大敬信。命拏羅。依祖出家。祖即與授具。付法偈曰。

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姓刹帝利。父嘗自在王。受盤頭尊者命。祖遂出家。傳法後。至月支國。鶴勒那與寶印。迎祖至王宮供養。異日鶴勒那問祖曰。我有何緣。而感鶴眾。祖曰。汝第四劫中。嘗為比丘。當赴會龍宮。汝諸弟子。咸欲隨從。汝觀五百眾中。無有一人堪任妙供。時諸弟子曰。師嘗說法。於食等者。於法亦等。今既不然。何聖之有。汝即令赴會。坐是濫食。報為羽族。師弟夙緣。故今相隨。鶴勒那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祖曰。吾有無上法寶。是如來藏。世尊昔付大迦葉。輾轉至我。我今付汝。汝能傳之不絕。彼鶴之眾。亦資以解脫。汝受吾教。聽說偈曰。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鶴眾聞偈。飛鳴而去。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月支國人。姓婆羅門。父千勝。母金光。以求子禱于七佛金幢。夢須彌頂有神童。持金環雲我來。及誕而天雨花。年二十二出家。棲一林間九白。誦大般若。感鶴眾相隨。三十得法。行化至中印度。有師子者歸依焉。問曰。我欲求道。當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無所用心。曰既無用心。誰作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無作。即是佛事。經雲。我所作功德。而無我所故。師子聞是語已。即入佛慧。時祖忽指東北。問曰。是何氣象。師子曰。我見氣如白虹。貫乎天地。複有黑氣五道。橫亙其中。祖曰。其兆雲何。曰莫可知矣。祖曰。吾滅後五十年。北天竺國。當有難起。嬰在汝身。吾將滅已。今以法眼。付囑於汝。善自護持。乃說偈曰。

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

  二十四祖師子比丘尊者

中印度人。姓婆羅門。得法游方。至罽賓國。有沙門波利迦。本習小乘禪觀。其徒有五。曰禪定。曰知見。曰執相。曰舍相。曰不語。尊者以無礙辯拆之。令其歸正。既攝五眾。名聞遐邇。方求法嗣。遇一長者引其子。問祖曰。此子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年二十矣。終未能舒。願尊者示其宿因。祖睹之。即以手接曰。可還我珠。童子遽開手奉珠。眾皆驚異。祖曰。吾前報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嘗赴西海齋。受䞋珠付之。今還吾珠。理固然矣。長者遂令出家。祖會眾聖。與授具。以前緣故。名婆舍斯多。祖即謂之曰。吾師密有懸記。罹難非久。如來正法眼藏。今當付汝。汝應保護。普潤來際。偈曰。

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

祖說偈已。以僧伽黎。密付斯多。俾之他國。隨機演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祖謂。難不可以苟免。獨留罽賓。時本國有外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二名都落遮。學諸幻法。欲共謀亂。詭為釋子。潛入王宮。其王彌羅崛。遂滅毀釋教。秉劍至尊者所。問曰。師得蘊空否。祖曰。已得蘊空。王曰。離生死否。祖曰。已離生死。王曰。既離生死。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何怯於頭。王即揮刃斷尊者首。白乳湧高數尺。王之右臂。旋亦墮地。七日而終。太子光首歎曰。吾父何故。自取其禍。延眾懺悔。時象白山有仙人。深明因果。言師子與羅崛。往世皆為白衣。以嫉法勝故。陰戕於崛。乃今償焉。眾遂以祖報體建塔。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

罽賓國人。姓婆羅門。父寂行。母嘗安樂。初母夢得神劍。因而有孕。既誕。拳左手。遇師子尊者。付法後。至中印度。國王迦勝設禮供養。有外道無我尊。先亦為王禮重。乃于王前。論義冀勝。祖自重。謂祖曰。我解默論。不假言說。祖曰。孰知勝負。彼曰。不爭勝負。但取其義。祖曰。汝以何為義。彼曰。無心為義。祖曰。汝既無心。豈得義乎。彼曰。我說無心。當名非義。祖曰。汝說無心。當名非義。我說非心。當義非名。彼曰。當義非名。誰能辨義。祖曰。汝名非義。此名何名。彼曰。為辨非義。是名無名。祖曰。名既非名。義亦非義。辨者是名。當辨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番。外道杜口信伏。

于時祖忽面北合掌。長籲曰。我師師子尊者。今日遇難。斯可傷焉。即辭王南邁。至南天。潛隱山谷。王天德迎請供養。王次子不如密多。遂求出家。祖問曰。汝欲出家。當為何事。密多曰。我若出家。不為其事。祖曰。不為何事。密多曰。不為俗事。祖曰。當為何事。密多曰。當為佛事。祖曰。王子智慧天至。必諸聖降跡。即度出家。侍祖六年。後於王宮受具。羯磨之際。大地震動。乃付法偈曰。

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姓刹帝利。南印度王子。得法後至東印度。其王堅固。奉外道師長爪梵志。祖至。王問曰。師來何為。曰將度眾生。曰以何法度。曰各以其類度之。梵志即化一大山于祖頂上。勢且下壓。祖指之。山遽移彼眾頂上。複以手按地。地動。五百外道。皆不能立。梵志怖懼禮懺。祖複按地。地靜。指山山滅。王異日大治齋。集諸外道。懇祖預會。祖初不欲行。而知所會地將陷。乃往。王曰。師肯來耶。祖曰。吾非應供。來救死耳。此地已為龍窟。須臾當下陷。王恐。與其眾。如高原。反顧其地。已淵然成湫矣。王益敬信。祖為演法。且曰。國有聖人。當繼我法。先是東印有婆羅門子。年二十。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瓔珞。人遂名曰瓔珞童子。丐行閭裏。有問。汝行何急。即曰。汝行何緩。問何姓。即曰。與汝同姓。人莫測之。一日王與祖。同車而出。瓔珞稽首於前。祖曰。汝憶往事否。珞曰。我念往劫中。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我演甚深修多羅。今日之事。蓋契昔因。祖顧王曰。此大勢至菩薩也。繼後出二人。一化南印度。一人緣在震旦。九年卻返此方。即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羅。付法偈曰。

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東印度人。得法後。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尊重供養。度越倫等。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曰月淨多羅。曰功德多羅。曰菩提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月淨功德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逾也。菩提曰。此是世寶。未足為上。于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于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于諸明中。心明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於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寶不自寶者。要假智寶。以明法寶。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即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祖歎其辨慧。乃複問曰。于諸物中。何物無相。曰于諸物中。不起無相。又問。于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諸物中。人我最高。又問。于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器。以時尚未至。且默而混之。

及香至王厭世。眾皆號絕。菩提多羅。獨於柩前入定。經七日而出。遂依祖求出家。既授具。祖告曰。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如是輾轉。乃至於我。我今囑汝。聽吾偈曰。

心地生諸種。因事複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大師

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於般若多羅尊者得法。尊者謂曰。汝于諸法。已得通量。達磨者。通大之義也。宜名達磨。因改今名。祖恭稟教義。服勤四十年。迨尊者順世。遂演化本國。時有二師。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勝多。本與祖。同學佛陀小乘禪觀。佛大先既遇般若波羅尊者。舍小趣大。與祖並化。時號為二甘露門矣。

問曰。何名寂靜。於此法中。誰靜誰寂。彼眾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於法無染。名之為靜。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彼曰。諸法本空。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靜。祖曰。空空已空。諸法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彼尊者聞師指誨。豁然開悟。於是六眾鹹誓歸依。化被南天。聲馳五印。經六十載。度無量眾。

祖念。東震旦國。佛記。後五百歲。般若智燈。運光於彼。遂囑弟子不若蜜多羅。住天竺傳法。而躬至震旦。乃辭祖塔。別學侶。泛重溟。凡三周寒暑。達於南海。實梁普通七年。庚子歲。九月二十一日也。廣州刺史蕭昂。具禮迎供。表聞武帝。帝遣使齎詔迎請。以十月一日。至金陵。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帝不悟。

祖知機不契潛回江北。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有僧神光。久居伊洛。博覽群籍。善談玄理。每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遂詣祖參承。祖常端坐面壁。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值大雪。光夜侍立。遲明積雪過膝。立愈恭。

祖顧而憫之。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祖曰。諸佛無上妙道。矌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祖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於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與易名。曰慧可。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祖曰。將心來。與汝安。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言所得乎。有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總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閦佛國。一見更不再見。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乃顧慧可。而告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大士。輾轉囑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並授汝袈裟。以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請師指陳。祖曰。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後代澆薄。疑慮競生。雲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憑何得法。以何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卻後難生。但出此衣。並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無礙。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符密證。千萬有餘。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聽吾偈曰。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嘗自出。而試之置石。石裂。緣吾本離南印。來此東土。見赤縣神州。有大乘氣象。遂逾海越漠。為法求人。際會未諧。如愚若訥。今得汝傳授。吾意已終。....

台長: 幻羽
人氣(2,45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第三次七七 |
此分類下一篇:~:~失戀的女孩和禪師的對話~:~
此分類上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三之(一)第三篇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