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31 19:42:04| 人氣2,3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門名宿《明代-博山和尚參禪警語三篇》(一)示初心做工夫警語 (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門名宿《明代-博山和尚參禪警語三篇》()示初心做工夫警語 ()

 

做工夫最要緊是個“切”字。

 

切字最有力,不切則懈怠生;懈怠生則放逸縱意,靡所不至。若用心真切,放逸懈怠,何由得生?當知切之一字,不愁不到古人田地,不愁生死心不破。舍此切字,別求佛法,皆是癡狂外邊走,豈可與做工夫同日而語也。“切”之一字,豈但離過,當下超善惡無記三性。一句話頭,用心甚切,則不思善;用心甚切,則不思惡;用心甚切,則不落無記。話頭切,無掉舉;話頭切,無昏沉;話頭現前,則不落無記。“切”之一字,是最親切句用心親切,則無閑隙,故魔不能入;用心親切,不生計度有無等,則不落外道。

 

做工夫人,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謂話頭現前,疑情不破,尚不知有身心,何況行坐耶。做工夫疑情不破,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毫釐失念,則喪身失命。疑情不破,則大理不明,一口氣不來,又是一生被中陰牽引,未免隨業識去,改頭換面,不覺不知。由此則疑上更添個疑,提起話頭,不明決定要明、不破決定要破!譬如捉賊,須是見贓始得。

 

做工夫不得將心待悟!如人行路,住在路上待到家終不到家,只須行到家。若將心待悟,終不悟,只須逼拶令悟。若大悟時,如蓮花忽開,如大夢忽覺:良以夢不待覺,睡熟時自覺;花不待開,時節到自開;悟不待悟,因緣會合時自悟。餘雲:因緣會合時,貴在話頭真切,逼拶令悟非待悟耶。又悟時如披雲見天,而廓落無依,天旋地轉,又是一番境界。

 

做工夫要緊、要正、要綿密、要融豁!

 

何謂緊?人命在呼吸,大事未明,一口氣不來,前路茫茫,未知何往,不得不緊。古德云:“如麻繩著水,一步緊一步”。

 

何謂正?學人須具擇法眼,三千七百祖師,大有樣子,若毫釐有差,則入邪徑。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何謂綿密?眉毛與虛空廝結,針劄不入,水灑不濕,不容有毫釐閑隙。若有絲毫閑隙,則魔境乘隙而入。古德云:“一時不在,如同死人”。

 

何謂融豁?世界闊一丈,則古鏡闊一丈;古鏡闊一丈,則火爐闊一丈。決不拘執住在一處,捉定死蛇頭;亦不系墜在兩頭,漭漭蕩蕩。古德云:“圓同太虛,無欠無餘”,真到融豁處,則內不見有身心,外不見有世界,始得個入頭。

 

緊而不正,則枉用工;正而不緊,則不能入。既入須要綿密,始得相應;既相應須要融豁,方為化境。

 

做工夫著不得一絲毫別念!行住坐臥,單單只提起本參話頭,發起疑情,憤然要討個下落;若有絲毫別念,古所謂雜毒入心,豈但傷身命,兼傷乎慧命,學者不可不謹。

 

余云別念非但世間法,除究心之外,佛法中一切好事悉名別念,又豈但佛法中事。於心體上取之、舍之、執之、化之,悉別念矣。

 

做工夫人,多云做不上,即此做不上,便做去!如人不識路,便好尋路,不可云尋不著路,便休耶。如尋著路的,貴在行,直至到家乃可爾,不得站在路上不行,終無到家日子。

 

做工夫做到無可用心處、萬仞懸崖處、水窮山盡處、羅紋結角處,如老鼠入牛角,自有倒斷也。

 

做工夫最怕的一個伶俐心!伶俐心為之藥忌,犯著些毫,雖真藥現前,不能救耳。若真是個參禪漢,眼如盲、耳如聾,心念纔起時,如撞著銀山鐵壁相似,如此則工夫始得相應耳。

 

工夫到得真切,將身心與器界,煉得如鐵橛子相似,只待渠爆地斷,卒地折,更要撮得聚,始得。

 

做工夫不怕錯,只怕不知非!縱然行在錯處,若肯一念知非,便是成佛作主底基本,出生死底要路,破魔網底利器也。釋迦大師于外道法,一一證過,祇是不坐在窠臼裏,將“知非便捨”四個字,從凡夫直到大聖地位。此意豈但出世法,在世法中有失念處,只消個知非便捨,便做得一個淨白的好人;若抱定錯處為是,不肯知非,縱是活佛現前,救他不得。

 

做工夫不可避喧向寂、瞑目合眼,坐在鬼窟裏作活計!古所謂黑山下坐死水浸,濟得甚麼邊事?只須在境緣上做得去,始是得力處。一句話頭,頓在眉睫上,行裏坐裏、著衣吃飯裏、迎賓待客裏,祇要明這一句話頭落處。一朝洗面時,摸著鼻孔,原來太近,便得個省力。

 

做工夫最怕認識神為佛事,或揚眉瞬目、搖頭轉腦,將謂有多少奇特。若把識神當事,做外道奴也不得。

 

做工夫正要心行處滅,切不可將心湊泊、思惟問答機緣等!洞山云:“體妙失宗,機昧終始,便不堪共語也”。若大理徹時,一一三昧,從自心中流出,思惟造作何啻天壤也。

 

工夫不怕做不上,做不上要做上,便是工夫!古德云:“無門解脫之門,無意道人之意”,貴在體悉個入處。若做不上,便打退鼓,縱百劫千生,其奈爾何?

 

疑情發得起,放不下,便是上路!將生死二字貼在額頭上,如猛虎趕來,若不直走到家,必喪身失命,何可住腳耶?

 

做工夫祇在一則公案上用心,不可一切公案上作解會!縱能解得,終是解,非悟耶。法華經雲:“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到”。圓覺雲:“以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將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得”。洞山雲:“擬將心意學玄宗,大似西行卻向東”。

 

大凡穿鑿公案者,須皮下有血,識羞慚,始得。

 

做工夫提起話頭,祇是知疑情打不破,畢竟無第二念,決不可向經書上引證,牽動識情;識情一動,則妄念紛馳,欲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安可得乎?

 

“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工夫不可須臾間斷,可間斷非工夫也。真正參究人,如火燒眉毛上,又如救頭燃,何暇為他事動念耶?古德云:“如一人與萬人敵,覿面那容眨眼看”!此語做工夫最要,不可不知。

 

做工夫自己打未徹,祇可辦自己事,不可教人!如人未到京城,便為他人說京城中事,非但瞞人,亦自瞞耳。

 

做工夫曉夕不敢自怠!如慈明大師,夜欲將睡,用引錐刺之。有云:“古人為道,不食不寢,余又何人耶”?古人畫一石灰圈,道理不明,腳步不出圈內;今人縱意肆情,遊蕩不羈,謂之活潑,大可笑耳。

 

做工夫不得作道理會,但硬硬參去,始發得起疑情:若作道理會,祇是幹爆爆的,豈但打不徹自己事,連疑情亦發不起。如人云器中盛的是何物,實不見彼所指的物,彼以非為是,便不能發疑,又不但不起疑,即以彼物為此物,以此物為彼物,如此謬解,若不開器親見一回,則終其身而不可辨也。

 

做工夫不可作無事會,但憤然要明此理!若作無事會,一生祇是個無事人,衣線下一件大事,終是不了。如人覓失物相似,若覓著始了,若覓不著,便置在無事甲裏無有覓意,縱然失物現前亦當面錯過,蓋無覓物意耳。

 

做工夫不可作擊石火閃電光會!若光影門頭,瞥有瞥無,濟得甚事?要得親履實踐,親見一回始得。若真正得意,如青天白日之下,見親生父母相似,世間之樂事,更無過者。

 

做工夫不得向意根下蔔度!思惟蔔度,使工夫不得成片,不能發得起疑情。思惟蔔度四個字障正信、障正行、兼障道眼。學者于彼,如生冤家相似乃可耳。

 

做工夫不得向舉起處承當!若承當,正所謂顢頇儱侗,與參究便不相應;只鬚髮起疑情,打教徹,無承當處,亦無承當者,如空中樓閣,七通八達。不然認賊為子,認奴作郎。古德云:“莫將驢鞍橋,喚作阿爺下頷”!斯之謂也。

 

做工夫不得求人說破!若說破,終是別人的,與自己沒相干。如人問路到長安,但可指路,不可更問長安事,彼一一說明長安事,終是彼見的,非問路者親見耶。若不力行,便求人說破,亦複如是!

 

做工夫不祇是念公案!念來念去,有甚麼交涉,念到彌勒下生時,亦沒交涉,何不念阿彌陀佛,更有利益!不但教不必念,不妨一一舉起話頭:如看無字,便就無上起疑情;如看柏樹子,便就柏樹子起疑情;如看一歸何處,便就一歸何處起疑情。

 

疑情發得起,盡十方世界是一個疑團,不知有父母的身心,通身是個疑團,不知有十方世界,非內非外,滾成一團,只待彼如桶箍自爆,再見善知識,不待開口,則大事了畢,始撫掌大笑。回觀念公案,大似鸚鵡學語,亦何愚哉。

 

做工夫不可須臾失正念!若失了參究一念,必流入異端,忘忘不返。如人靜坐,只喜澄澄湛湛,純清絕點為佛事,此喚作失正念,墮在澄湛中;或認定一個能講能談,能動能靜為佛事,此喚作失正念、認識神;或將妄心遏捺,令妄心不起為佛事,此喚作失正念:將妄心捺妄心,如石壓草,又如剝芭蕉葉,剝一重又一重,終無了的日子;或觀想身心如虛空,不起念,如牆壁,此喚作失正念。玄沙云:“便擬凝心斂念,攝事歸空,即是落空亡外道,魂不散的死人”。總而言之,皆失正念故。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更要撲得破!若撲破時,當確實正念,發大勇猛,切中更加個切字始得。徑山云:大丈夫漢,決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緣,一等打破面皮,性燥豎起脊樑骨,莫順人情,把自平昔所疑處,貼在額頭上,常時一似欠人萬百貫錢,被人追索,無物可償,生怕被人恥辱,無急得急,無忙得忙,無大得大的一件事,方有去向分。

 

台長: 幻羽
人氣(2,3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