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與林徽音
劍橋大學一角劍河
《徐志摩與英國劍橋的詩情》
徐志摩是一代詩人、散文家,他的詩文具有濃重的情思,給人以濃烈,深厚,酣暢,無盡宣洩的感覺。徐志摩的詩文是他流淌的心與血,是刻骨銘心的愁與愛,可以說是徐志摩詩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意境之美如行雲流水,讀來恍如在雲裏霧裏,虛無迷幻,卻又飽含著傷痛與悲情。
到英國,到劍橋大學,徐志摩詩文中的《再別康橋》中寫道: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蒿,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http://www.youmaker.com/video/sa?id=1d7347b7b3d545d39fce19c937f7c246001(蔡琴)
劍橋滿載著徐志摩的情,信步走在劍河邊,看著流經劍橋大學城裏的劍河,感覺宛如系在劍橋大學城上的腰帶,由南向北,曲折蜿蜒。環顧著河兩岸的翠柳是婀娜多姿,而花草則是絢麗多彩。
橫跨在劍河上的是一座座設計精美的小橋,想到徐志摩詩裏的康橋,來到聖約翰學院那裏的一座橋下,便是這座橋又叫做『歎息橋』,徐志摩在詩中寫的康橋。這座橋曾經又被稱之為『失意橋』,因為在很多年前,不少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或是情感受挫,失戀,解不開心中的結,便會來到這座橋上,甚至還有不少人想不開,就從這座橋上跳了下去,於是這座橋被稱為了『歎息橋』。學校為了防止悲劇再次上演,就把這座橋的兩面封了起來,於是這座橋就變成了廊橋。
看著這座橋,感覺徐志摩當時也是被失意的情感所籠罩。徐志摩1897年生於浙江海寧,筆名有:南湖、雲中鶴等。1915年徐志摩畢業於杭州一中,後來到上海,就讀滬江大學,再後來他又去了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在英國,徐志摩就讀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不過是特別生,研究的是政治經濟學。
徐志摩對政治經濟學並不感興趣,但兩年的學習,使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文化,並欣賞歐州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回國後,他所創作的詩文表現出了西方的思想文化,並因此成為變革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代新人。徐志摩發起成立了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還與胡適 、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就任北京大學教授。在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裏,徐志摩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徐志摩的一系列社會活動無不浸透了他受西方現代思想文化影響的烙印。
徜徉在清清的劍河邊,踩著碎石鋪就的小路,想像著在這裏曾經有過徐志摩當年與才女林徽音散步的足跡。在徐志摩寫給林徽音的許多詩裏最出名的要算《偶然》: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劍橋是個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地方,它記錄下了徐志摩的情感。徐志摩有一首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裏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
徐志摩一生經歷過的女子有張幼儀、林徽音、淩叔華、陸小曼和韓湘眉,在劍橋只留下了張幼儀和林徽音的身影。1931年11月19日, 徐志摩在由南京飛往北平的途中失事身亡。
林徽音1904年出生,曾於培華女子中學就讀,習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之後則隨父親赴英讀書,這也是其獨立新式的性格之萌芽。16歲時她初識父親的好友徐志摩,徐志摩即以西方詩人的情感及浪漫對她表示傾慕之意,她對這樣的表示感到快樂及尊重,但在知道張幼儀的存在之後,她心中卻不由得遲疑,於是她的心偏向了家人大力撮合的梁思成。在1922年徐志摩回國之後,她和梁思成的關係已十分親密,但在她心裡徐志摩仍是一個洋溢著熱情的知己,他也對她的思想及風格造成了一些影響。
1923年梁思成因出車禍,留下終生殘疾,但這對林徽音和他之間的感情並無影響,但來自梁思成母親李夫人對新式女性的成見,卻為林徽音帶來壓力和矛盾,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反抗意識,在她之後的文學作品中有所展現。
1924年林徽音與梁思成赴美留學,在賓州大學分別修習美術學院及建築學,之後又分別進入哈佛及耶魯大學學習美術史及舞台設計,這也為其對建築上的愛好獲得落實,也構築了一個建築的林徽音。
1928年徽音與梁思成在加拿大結婚,日後林徽音之子梁從誡先生曾說:「她嫁給了梁思成,我們不僅有一個『文學的林徽音』,還有一個『建築的林徽音』。」回國後任教於東北大學建築系,不久在嚴寒的氣候下她的肺病復發,之後在香山養病的期間,是她在新詩創作上的豐收期,之後屬於她的獨特風格逐漸呈現。也不吝提攜後進,但這只是她的業餘愛好,用全神灌注的神聖精神去面對的仍是建築。離開東大之後,他們進入「中國營造學社」,徐志摩在是年因趕回北京參加林徽音的演講,而因空難死亡,追悼會由林徽音主持。
1955年林徽音病逝,回溯她的一生,她用滿懷對這世界的熱情留下了許多值得懷念的記憶,也真正不負這「中國民初第一才女」之名,林徽音曾如此說:「生活必須體驗豐富的情感,把自己變成豐富、寬大能優容、能瞭解,能同情種種「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責自己,也不苛責旁人,不難自己以所不能,也不難別人所不能,更不怨命運或是上蒼,看清了世界本是各種人性混合作成的糾紛,人性就是那麼一回事。」是這種終生的生活體驗成就藝術文學,而不是藝術文學成就生活的體驗。林徽音的堂叔林覺民,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梁啟超是林徽音的公公,也是她父親的好友,以及徐志摩的老師。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花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
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的百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人間四月天」原詩是林徽音表達對徐志摩的無限想念,即是“一身詩意千潯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由來。
徐志摩一生寫了許多流芳人間的詩和散文:《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巴黎的鱗爪》,《自剖》,《秋》等都是徐志摩的作品,徐志摩畢生還創作了戲劇《卞昆岡》,翻譯了《 曼殊斐爾小說集》。
穿梭在被花草點綴,樹蔭環繞的劍橋小路上,欣賞著圓頂教堂和國王禮拜堂,面對綿綿無盡的劍河,感歎偉大的詩人徐志摩已離我們遠去,可他的詩文卻至今為人們所傳頌。
《徐志摩與陸小曼、林徽音之間情事》
千古真理,女人難養,孔子說的。養得起養,養不起不要養。一個男人既然決定要養女人了,那就應該好好養,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因而,一個女人花自己男人的錢,就如老子花兒子的錢一樣,天經地義。這是普遍的道理,反映在陸小曼身上就是,如果你徐志摩養不起她,何必當初要娶她呢?天下想養她的男人多的是,沒有一個不是比你徐志摩更有錢,她選擇了你,那是看得起你,她花你的錢,那是你的光榮。好在徐志摩並沒有後悔,差得只是底子和能力。後悔的倒是大眾,仿佛陸小曼大把大把用的是他們的錢一樣。有這樣心理的,要麼是那種小氣的沒用的男人,要麼就是出於一個女人的自卑或虛偽之心,妒忌陸小曼。
徐志摩死後,世俗對陸小曼的偏見甚大,但陸小曼身邊的那些男性朋友—他們也是徐志摩的朋友,對陸小曼怨則怨,卻依然願意幫助她,從物質上救濟她。遠在歐洲的劉海粟時時給她寄來她最喜歡的法國衣飾和禮品,甚至連怕老婆的胡適也充滿愛憐地說道,來北京吧,小曼,我會照顧你的。小曼並沒有去北京,而是留在了上海,因為在上海,有一名叫翁瑞午的世家子弟願意養她。她沒有看錯人,那翁瑞午一養便養了她三十三年,直到最後也傾家蕩產,即便如此,還會冒著風寒親自上街排隊給小曼買她喜歡吃的高級點心,其時,美人早已年老色衰,但男人依然是癡心不改,或說義重如山。翁去世的時候,放心不下陸小曼,還召來朋友,希望他們能在以後的日子裏替他好好照顧她。要命的是,陸小曼並非是翁瑞午的妻子。
這些男人,包括徐志摩,還有陸小曼的第一個男人王賡,他們並不是傻瓜。他們之所以要這樣,用張愛玲的話說,那是因為懂得,所以珍惜。在他們眼裏,陸小曼無疑是上帝賜予男人世界的,一個不見的是最好但一定是最美最值錢的禮物。如不能好好呵護,不光對不住自己,同樣也對不住上帝和天下所有的男人。
陸小曼是天珍。自小養尊處優,生性聰明,溫柔,嫵媚,嬌氣,和林黛玉一樣,體弱多病,遭人憐愛。她花錢如流水,不是因為她喜歡錢,而是她根本不在乎錢,她甚至不大懂得錢。她的一生從來沒有工作過,小的時候由父母養著,成年後男人養著,老了,解放了,陳毅發現了她,讓她去做上海文史館館員,有國家養著,但她不願去上班,每天庸懶地靠在床上閑讀《紅樓》,還特喜歡看小人書連環畫,可愛的不得了。她能詩善畫,才華出眾,卻也不想著要去換幾個錢,而寧可接受來自男人的救濟。在她看來,仿佛女人生來就不該賺錢而只是花錢的。
在和徐志摩一起的日子裏,陸小曼每個月的開銷不少於500大洋,相當於現在2萬元人民幣,還覺得不夠。她喜歡購物,喜歡一邊抽著鴉片一邊談情說愛,喜歡到外面吃時尚大餐,然後酒足飯飽去唱唱小曲。錢哪里來?她不管,也不去想,徐志摩會去解決。逼得徐志摩不得不拼命賺錢,最多的時候在上海4所學校上課,可憐的詩人甚至還學會了拎著皮包做房產仲介。也許有人會同情,但如此人生未必不是一種刺激。
陸小曼也說要改變自己,但被男人寵慣了的性情,想改也改不了,改了,便不再是她自己了。徐志摩死後,胡適勸她振作起來,努力工作養活自己,陸小曼回他說,沒錢,你叫我如何工作?這就是陸小曼的邏輯。徐志摩的家人提出,只要陸小曼願意好好做人,他們願意每月貼她200大洋。陸小曼拒絕了,她不需要,也不稀罕這樣的錢,如果她真在乎這錢,當初就不會和王賡離婚了,也就不會和徐志摩結婚了,這是她的性情。最後,她還是選擇了有婦之夫翁瑞午,她還是喜歡用男人的錢,那是一個女人的天經地義。她告訴翁瑞午,不要指望我會愛上你。翁瑞午自然明白,光榮的責任就此落在了他的身上。
把兩個女人放在一起比較,總是一件殘酷的事情,更何況一個是陸小曼,一個是林徽音。如果陸小曼知道了,想必也會說的:請不要再提起這個女人了。不提,是因為恨。陸小曼沒有理由不去恨林徽音。但對林徽音來說,被另外一個女人恨著,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林徽音不會說,她從來都不會去評價陸小曼。這既是一種姿態,也是她的聰明。她知道怎麼說都是錯,不說最好,陸小曼可不是冰心。
無論是陸小曼還是林徽音,她們都是離不開男人的女人。陸小曼要的是愛與呵護,而林徽音要的則是男人的目光和喝彩。陸小曼勝在天性,林徽音則更懂得經營。
偏愛陸小曼的人,通常是因為陸小曼的真,著迷於她真實性情下的那股既勇敢又庸懶的頹廢勁,靡靡至極,一如《日出》中的陳白露。而對喜歡林徽音的人來說,之所以喜歡,那是因為她的完美。但這完美在很多人看來或多或少有點假,與陸小曼相比,林徽音確實虛了一些。不過,雖不喜歡她的假,但,一個女人虛偽一點總也是可以原諒的,只要她自己覺得不累就可以了。
林徽音很聰明,但並不能算是一個很有“才情”的女子。她在文學上的表現未必有陸小曼的畫更能體現一個女子的才華,如果錢能衡量的話,可以說,林徽音全部的詩歌不敵陸小曼的一幅畫。林徽音很清,但也無韻。
幸福的林徽音常常抱怨梁思成不懂得欣賞她,梁思成不是不懂得,只是為人敦厚寬宏一些罷了。林徽音去世後,梁思成很快便和自己的學生結了婚。這可能是林徽音永遠想不到的一種失敗,也是最後的結局。
關於梁思成、金岳霖和林徽音,流傳最廣最為人津津樂道,也是最浪漫的,是林徽音問梁思成,她不知道究竟應該愛他好還是愛金嶽霖好,梁思成說,你自己選擇吧。這段故事出自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回憶錄,林洙說是梁思成告訴她的。真實性到底如何,值得懷疑。
就算上面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包括後來金嶽霖對說林徽音,還是思成最愛你。雖然很經典,但在我看來,卻依然不敵,王賡在和陸小曼離婚前,舉著酒杯對她和徐志摩的祝福。陸小曼由此成為中國歷史第一個自由離婚的女人,而將要和她結婚的男人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離婚的男人。
有一句話經常被引用,胡適曾經說:『陸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在劉海粟的一篇文章中,倒是有這樣的記錄,劉海粟到了北京,胡適對他說,“你到了北平,不見王太太(陸小曼),等於沒到過北平。”
陸小曼的第三個男人翁瑞午,很多文章都說他是清朝著名大學士、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和的孫子,其實不是。翁同和是常熟人,翁瑞午是吳江人。幾年前,《文匯報》的《筆會》上有一篇劇作家翁思再的文章,講得很詳細。他好象是翁瑞午的後代,但並不能確定。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飛機失事,罹難于山東。消息一南一北,幾乎同時傳到了上海和北京。在上海,陸小曼聽到消息後頓時暈倒,由翁瑞午代她前去料理後事,而在北京,林徽音則派梁思成去了山東。兩個陌生的男人,一個是有名的花花公子,一個是有名的正人君子,因為兩個女人的緣故,聚到了一起,面對著一具已被燒焦的屍體,會作怎麼樣的交流呢?而這個死去的男人,卻正是那兩個女人一生的所愛。
這大概是陸小曼和林徽音的故事中最讓人感慨的地方吧,也是她們靠得最近的一個點了。翁瑞午給陸小曼帶回了一幅長卷,那是徐志摩一直珍藏的一幅畫,陸小曼自己畫的。而梁思成則給林徽音帶回去了一片飛機的殘骸,林徽音把它掛在了家裏。
而今往事隨風,斯人早已遠去,只有千秋在搖擺。
有一種女子註定就是悲劇,如陸小曼之遇林徽音,由不得你徒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世人總是偏心的,總把讚譽給那些符合循規蹈矩,符合所謂傳統婦女美德的女子,而對於那些離經叛道,出位離奇的女子向來是藏著偏心的,自己不能為或者想為卻不敢為,就偏要把那敢作敢為的人一棍子打死,非如此不能顯示自己的正道,更有齷齪之人是得之不得,必竭盡毀之。
林徽音無疑是美的,她幾乎集聚了女性所有能閃爍的光輝,把一個完美女人演繹得讓你心折而愉悅。她的完美得之于梁思成的成全,我很難想像如果她沒有梁思成的愛,是否還是今天這個讓大家沒有絲毫指摘的女子,如若她不幸選擇了徐志摩或者在與梁思成婚後改嫁金嶽霖,又會如何呢?
一個好女人原是一個好男人成全的,陸小曼沒有梁思成來成全,她只遇見了一個毀滅她的徐志摩,所以她成了悲劇。也或許他們本身就是相互的毀滅,註定了那短暫的緣分和長久的遺憾,留給了世人一個一個可以茶餘飯後的談資,他們用坎坷燦爛的人生成全了所有人的好奇。
世人把徐志摩的死歸結與陸小曼,不知道這樣的邏輯從何得來,就如現近許多人把徐志摩諸多寫給陸小曼的情詩都改給了林徽音一樣,總是按照自己的一廂情願去揣測他人,總要把故去的人按照自己的心意重新活一遍。
徐志摩愛過林徽音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這份愛情是無疾而終的,此後他之於她不過是前面情感的順延,一種情感後的昇華,人們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褻瀆這份可以與愛情相媲美的情感,全然不顧徐志摩至死都深愛陸小曼的事實,而讓詩人在遺憾中死去,好像非如此,不得以使一些浪漫的愛情故事讓人讀來唏噓感懷,對天長歎。
成全了大眾的審美,成全了大眾的心理,卻冤屈了一個絕代才女的陸小曼。她所有的光輝都在人們的私心下被遮掩,被抹殺,於是人們對林徽音愛,對張幼儀憐,對徐志摩憾,對陸小曼就只有恨或者憎了。
美玉總是要煥發她原有光彩的,那是深埋在泥土中也是要被挖掘出來恢復其本來面目的。隨著時光悄悄褪去隱藏在她身上的面具,,那些陳舊不堪的紗幔漸漸支離破碎的時候,陸小曼這個曾經千夫所指的女子,終將把她散發的所有的美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陸小曼這朵盛開在舊時代的那朵嬌豔奪目的玫瑰,曾經迷倒的何止是一個詩人的徐志摩。遙想當年,胡適曾經說:“陸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一個凡俗女子怎能擔此盛譽?如若這道風景真如被世人所扭曲的那般,那麼該被扭曲的又何止陸小曼一個,那些所有為她所迷的人,包括徐志摩又豈能獨清?
如若一個平凡女子,徐志摩又何至於為她而眾叛親離?一個僅僅在舞會中傾倒眾生的女子,就能使一個見多識廣,浪漫熱情善良純真的詩人為之生死相隨?那詩人也未免太過淺薄了,如此以來,那個完美女子林徽音也未見得的光輝了去,能愛一個淺薄如斯的徐志摩,其人也可想而知。
所以總在想人們為何就不明白,一個人的美不是靠詆毀另一個人而成全的呢?陸小曼的美麗不僅僅是單純的外貌,和她那款款不俗的談吐,得體的舉止,儀態萬方無與倫比的風情,更重要的是,一個女人的美是內秀,而這一點,陸小曼不比那人間四月天的林徽音遜色絲毫。
郁達夫說,“陸小曼是一位曾震動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士”。劉海粟贊其,“一代才女,曠世佳人”,更說:“她的古文基礎很好,寫舊詩的絕句,清新俏麗,頗有明清詩的特色;寫文章,蘊藉婉轉,很美,又無雕琢之氣;她的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的傳統;而她寫的新體小說,則詼諧直率……”一個怎樣的女子能讓這些一代天才的文人畫家感歎如此之深?
揮霍、吸毒、捧戲子,這些讓人聽來生厭的名詞,又如何頂得胡適,郁達夫,劉海粟等所言的那個曼妙女子?真實的陸小曼是如何的?她怎可如此的神秘?
出身名門,得到過那個時代最好教育的才貌並重的女子,卻無端惹了一身的病,常年與病魔抗爭,她只好借助鴉片的麻醉減少那日日纏心的疼痛,任是紅顏也薄命,可是紅顏百劫又有幾人知?世人只看見了表卻從不及裏,於是種種的詰難似乎就成了理所當然。
她捧戲子,乃是性情所致,對於戲曲的狂熱癡迷,也成了罪?一個不為他人而委瑣苟活的女子,再次撕毀了世人那張虛偽的面具。她嫺熟兩門外語,寫得一手剛勁秀麗的毛筆字,懂得繪畫,也擅詩詞,還擅長音樂、舞蹈,又習京劇、昆曲。如果僅只這些恐怕也難顛倒眾生。
喜愛她之人,大多都是性情之人,是素喜自由之人,都是不屑世俗羈絆,而崇尚自然之人。她熱情、豪爽、熾烈,她從來是我行我素,從不為禮教所束縛的女子。她真實大膽,厭惡虛偽,她為愛而生,她行事為所欲為,甘暢淋漓,活得精彩痛快。
如若只為金錢揮霍,那麼她怎可為一窮酸詩人而拋棄了名流的丈夫,一個循規蹈矩,不懂風情,師出名門的王賡,和一個風流倜儻渾身散發著浪漫詩情的徐志摩,陸小曼終於為她的性情與本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或許她是值得的,因為她愛,為自己所愛,即便窮途末路又如何?
她是一汪碧海,澄淨透明卻又深廣難測,她可以在任何一個時代興風作浪,她可以挑起所有男性潛藏的熱情與欲望,無論是學富五車,還是才高八斗,在她翩翩裙裾下都失去了顏色。她體現了女人所有的嫵媚與溫柔,表達了一個女人完整的渴求和本真。
如若她不是一個這樣的女子,徐志摩何以甘願違抗父母之意,不顧恩師梁啟超的反對而衝破重重阻隔愛戀一個有夫之婦,迎娶一個為後人所詬病的女子。
徐志摩說她:“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睛光裏漾起,心泉的秘密。”,翻閱曾經的詩歌情書,就是現如今熱戀中的小兒女也要羞愧不如。徐志摩之愛陸小曼深入骨髓,不是外人稱道徐林戀的若即若離。
所以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勇奪人妻,因為他知道,那是他一生性靈之所追求,他可以拋棄所有,而不能沒有這個女子的愛,不能沒有這個女子的陪伴。所以他在迎娶她之後,可以心甘情願的放下所有的架子而四處兼職,來回奔波,一個名揚四海的詩人之軀去倒賣地皮、房屋的生意,這讓多少人跌破眼鏡,多少人瞠目結舌,只因他所愛,一個他認為值得的女子而付出所有,所以他才為了節省錢錯失了年輕的生命。
人們無法體會他的愛,所以把一切的責難給了他的未亡人,卻不知道魂歸藍天的他該是多麼的心碎,為了那些責難,他死不瞑目。他愛的女子,在他的身後備受折磨,這不是他的所願,他要把最好的生活給予他愛的這個女子,但是人們卻曲解了他的如海深情,而肆意的把自己想像的故事附會在他們的故事裏。
陸小曼,一個張揚而內斂的女性,在徐志摩死後呈現了一個女性另一面的光輝。她把一個女人所有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她讓所有指摘她的人汗顏羞愧。斯人遠去,她鉛華洗淨,甘願淡泊,絕跡曾經留下旖旎風光的地方,而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裏。
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春花秋月情未了,冷暖由人心自明,
人生起落尋常事,素衣纖手春秋筆。
於是我們就有了《徐志摩全集》,於是就有了證明他們愛情的《愛眉小紮》。
她無須用語言去為自己做任何的辯解,她用後半生的孤獨清苦換前半生的紅豔繁華,她用一個女子柔弱的身心告訴世人愛的真諦。人們可以容忍一個平凡庸俗的女人在你生活裏橫眉豎眼,卻容不得一個才華橫溢的絕色女人在你視野中恣意張揚。於是,陸小曼你的悲劇不是你,而是別人。 徐志摩對陸小曼說:“你不知道我怎樣深刻的期望你勇猛的上進,怎樣相信你確有能力發展潛在的天賦,怎樣私下禱祝有那一天叫這淺薄的惡俗勢力的‘一般人’開著眼驚訝,閉著眼慚愧。”於是就知道,你非他不嫁的原因,懂你者不過一二,『得之他幸,不得他命!』於是你甘願把自己所有的快樂和痛苦在後半生與他一一品嘗,於是你就成了他三千溺水而只取的一瓢。
那場上世紀最浪漫轟動的婚嫁,就是今天也要讓人豔羨嫉妒,有幾人能為心中所愛而捨棄所有?陸小曼與徐志摩,你們共同演繹了上世紀最浪漫動人的風景。她不是煙花,卻比煙花寂寞三分,她不是玫瑰,卻比玫瑰美豔動人。她是上個世紀流動的詩篇,她是歷經劫難後不衰的紅顏。
陸小曼
陸小曼編《徐志摩全集》《愛眉小紮》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