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9 22:46:16| 人氣5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台灣經濟的苦難和成長有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剛開始接觸到這本書時,其實是有被這本書的書名深深的吸引到的

“ 台灣經濟的苦難和成長 ”...心中不免有一陣問號???

台灣的經濟成長這是眾所皆知..但是苦難呢??

雖然自己也是6年級中後段班的學生.也經歷了台灣那段比較清苦與成長的歲月.

但是假如要用苦難來形容,或許真的有那麼一點感覺但卻沒有那麼強烈霸.

或許在台灣這各小島曾經有經歷過”經濟最苦難的時候 ”來看此本書時,

或許他們的感動與感觸會更強烈霸.

誠如本書作者”溫世仁”和 繪圖者蔡志忠先生.

藉由他們深歷其境還有深動的插畫展現.

不知不覺的竟也將我帶入在那經濟苦難的50年代

(這裡的50年代是指西元1950距離我出的民國60多年.也就是西元1970多整整有二十多年的差距).

從文圖中我想這是各農業工業的年代.

其實我是不難去想像的每個人都過著貧窮的日子.

生活單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享有文明社會中沒有的簡單和純真.

我想這就現代文明生活所缺乏的那些東西霸.

走過了50年代漸漸脫離了那各較貧窮的時候.

人們開始注意到經濟學上的統計數字.

”工資” ”每人國民所得” ”出口金額”及“外匯存底”.

特別是這些企業家們.

這也意會著我們的工業正在開始啟動.

土地改革也順勢的在這年代產生..這也更加.能加速工業化的來臨.

在這各軍政統治的60年代裡,我想最令人應像深刻還是”美援 ”霸.

在那各物資還是很缺乏的年代裡,用麵粉帶所作的的內褲竟然是當時

的內褲第一品牌,我想這都是已經生活在21世紀,且經歷過那各年代的人,

很難忘懷的一段記憶.

渡過了以外銷工業為主的60年代,我們的經濟體系漸漸的成熟,

70年代的台灣經濟體裡,開始成立了”加工出口區 ”並且開始引進外資,

也因為政府的大力推展,我們可以在這各時期,

看到加工區帶來給人民的生活改善,和那伴隨著經濟成長,

所帶來的周邊經濟繁榮,從每日加工區的人來人往,

小攤販林立不難了解,這時的台灣社會,正慢慢的在脫離那各苦難和貧窮的農業社會.
再者我們以經濟層面來看此時的台灣工業成長,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紡織業的成長

,塑膠業的崛起,像我們眾所皆知的經營之神,

”王永慶”先生他就是這各時期的代表,他利用政府支持及美援的貸款.

從一各每天只能生產4噸的聚乙烯工廠,到現今的台塑王國.

這都說明了在各時期,台灣正在蛻變,它已經不再是那各50年代的窮酸小島了.

再走過了那各由紡織和塑膠帶動石化的70年代,

接踵而來的是80年代的中小企業的成長, 這些中小企業在這各年代裡,

經由競爭和淘汰的行銷競賽開始成長與壯大.

當然不適合的自然就會在這各IPO與OEM的競爭年代中被屏除了.

當然再此時所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子計算器工業”正是伴隨著台灣未來經濟成長的另一動機.

1973工研院的成立,1974設立的電子所,1975至1979年設立IC示範工廠並設立資訊工業策進會.
還有1979底成立的新竹科學園區.假如說1966年所成立的加工出口區是大勞工營,

那麼科學園區就是一各大腦力營,因為它吸引了非常多留美的學人回國.

也因為,這些種種的努力,包含李國鼎,方賢齊等人的先知卓見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才能使台灣渡過這各台灣錢”淹腳目”的80年代.

誠如托彿勒博士所說的文明結構,

再此時的我們已經從生財體系跨過社會體系漸漸進入政治體系和思想體系,

我們需要言論自由了,特別人類在擁有富裕生活之後,國會打架等的社會亂象都出現在這各時期的末端.

跨越過那各經濟高度成長的80年代,來到了一各經濟高度競爭的年代,

台灣遭遇到中國的黑洞,它把台灣過去30的經驗包括資金,技術都吸引了過去.

在商人與政治人物的思想分野裡面是有差距的.

所以從10年前商人企業家所喊的三通,到現在.在企業家裡他們還是要喊三通,

這是一各政治人物思維跟商人的不同.

政治人物的R&D技術留台灣跟商人整體作業(包含生產效益及成本)是有衝突的.

雖然我們的技術是有領先對岸..但是能有多久呢???...

我想沒有人能給各正確的數字霸!!!...就像統計學一樣..數字只是各參考.

台灣經濟的苦難與成長,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旅程,溫先生以他的努力與經歷,

巨細靡遺的刻畫了台灣經濟50到90年代的起飛和成長.

文中穿插著蔡先生栩栩如生的漫畫.

讓讀者就像坐著時光機一樣細細的品味這得來不易的生活與現況.

2000年已經過去了就誠如作者所作的預言,2000年還是一各電子資訊的蓬勃年代.

就誠如托彿勒博士的第三波理論霸,我還是深信未來的另一個年代裡,

依舊是資訊的一個年代,只是這個走過苦難年代的台灣人民,

能否再次運用智慧在這個我們生長的土地繼續發光發熱,

還是隨著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理論,消失在這各資訊的洪流中,

我想這是未來另一個年代,身為台灣人民所必須探討和認知的一個重要課題.


PS:
利用週日下午讀了一本好書,順便幫同事打報告一舉兩得...PO文以記之

就誠如"吉布蘭"所說 : 生為一個人的意義,不在於他得到什麼,

而在於它渴望得到什麼.

台長: strangeman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5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