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剛剛打了半天的字...沒存到檔啊(翻桌)....
2021/8/16補充:
首先要跟很多留言的網友道個歉:沒有一一回覆真是抱歉!
鼴鼠算是個"音響器材愛好者",喜歡玩音響器材(價錢能負擔的起的範圍),喜歡逛音響展,僅此而已。實際上並不是啥真正的音樂鑑賞者或是專業從業人員!因此對這隻耳機的聽感只是單純的"個人喜好跟感受"而已,很多留言者認為鼴鼠根本就搞錯了這支耳機的定位和用處,這當然是鼴鼠的錯。
不過鼴鼠只是想表達:"當一個一般user,單純的把這隻耳機買回家聽音樂的感受",有位留言提到NS-10的大哥的說法鼴鼠也挺認同的,不過鼴鼠只是一般人,雖然我確實也會玩簡單的錄音,有買UMIK-01,ECM8000,EMU0404,也玩Behringer DCX2496或軟體的MathAudio EQ,甚至我的座位上還有內建Audyssey的AV前級用來作環境校正的對照....不過再怎麼說我都只是業餘愛好者,也沒在經營錄音室啥的。
總之,只是表達個人意見,你我之間想法若有不同,你對我錯,不需要爭執,感謝各位留言!
|
好索尼,不用嗎?
2020/2/11補充:根據日本人的說法,因為這付耳機在所有的錄音室都會有,所以可以把他當作一個"標準"。避免大家器材不一致,聽到的聲音和評價都不相同!因為開發得早,普及率高,價格又便宜(對那些音樂人而言),所以就變成"標準"了。
也就是說,聽音樂都要以這付耳機當作"標準",之後不論是堆料或改善,都以這付耳機為低標!如果要大家用一樣的耳機來評論特定一首歌,那就必須優先使用這支大家都有的參考耳機。此時,不論是倫敦,東京,北京,或是台北的錄音室或製作人,都可以聽到一致基礎撥放的效果,這也是CD900ST最大的價值。
補充一篇對岸對7506的評價。
2021/11/29,鼴鼠也買了一隻MDR-7506,並用DATS v3測試了單體參數跟阻抗曲線。
注意:這是全新的CD900ST剛開始run不超過一百小時的感受!
好吧,總之這是請代購從日本訂回來的全新MIJ Sony MDR-CD900ST,聽過它的各種傳說了,先看照片:
包裝就這樣;業務用,沒有彩盒,至少有給一個紙盒啦...
本體,就隨便一個塑膠袋套著。
初步感想就是:
1.沒保固,專業產品,任何維修都需要付費!包裝盒內唯一的一張紙:
2.質感還可以,很輕。
3.耳罩感覺很脆弱,隨時都會崩壞的感覺。
4.耳罩感覺不能拆換....(眼神死)感覺三個月內就會爆碎破裂(耳墊的材質很薄)...(補充:其實可以拆下來替換,雖然拆裝上設計有點爛,像是鬆緊帶一樣,鼴鼠在網路上找到非原廠的大概一對NT$100)
5.說是金屬殼,但怎麼看都很像塑膠...
家裡的設備是:
a.阿仁Lotus DAC5,ES9038pro晶片。
b.Lite E100耳擴。
公司裡的設備是(尚未測試):
a.清風ES9018pro耳擴一體機,不使用其耳擴。
b.耳擴:鐵三角HA-5000。
比對用的耳機:
a.鐵三角W1000。
b.鐵三角W1000X,1000Z。
c.鐵三角W5000。
d.Grado SR80i。
e.小米耳塞式pro。
外觀嘛...畢竟是三十年前的設計,說好聽是經典,說難聽是古老:
耳機右側。
耳機左側,滿滿的70年代風格。
好吧...雖說可能是沒有run in(如果你相信玄學的話),鼴鼠初步的聽感是:
1.沒低音。
2.沒高音(高頻會變得像是雜訊一樣,聽24bits/96KHz高解析度音軌時,會很明顯少掉資訊)。
3.沒音場。
4.人聲平淡無奇(幾乎無口舌/唇齒音)。
5.很平面的聲音(你硬要說歌手在你耳朵旁邊唱歌也可以,但感覺人聲動態範圍被壓縮)。
6.低音一片混濁(低不下去,處於完全失控的狀態)。
簡單說就是....不好聽(眼神死)!用發燒術語來說就是...只是聽個響,或是:會叫而已。
坑!這價錢這啥鳥聲音?!(翻桌)傻了也要買Gardo SR80啊!(Grado是1950年創立)形象一點,用發燒友的說法就是...外型矮小,沒屁股沒胸部,還是水桶腰!一點都不現代的聲音啊!!(2020/5/11補充:仔細測試後,發現他還是比SR-80"均衡"的,不是"比較好聽",而是較少個人特色,特別是唇齒聲不會太超過,比對之後會發現SR-80唇齒聲有特別重,個別錄音會爆掉)
所謂的專業音樂製作人都是木耳嗎???!!(失禮)
好吧...鼴鼠會繼續run in,並且請前輩Audi兄幫忙評測,總之鼴鼠聽了幾個小時後,還是覺得它很難聽,沒任何可取之處(很輕之外)!那些在網路上把這付耳機吹上天的傢伙估計是自己買了很後悔,想讓別人跟著一起後悔對吧?坑!
先暫時如此....
P.S.後來我發現另外一個優點:當耳機放下來的時候,左右會很緊密的"對在一起",此時你撥放的聲音會被左右單體抵銷,就不會吵到別人,這點很特別!(也很方便run in)
大發現:測試時,我主要是聽一些HD/DSD音軌,可能不太合這付耳機的特性,因此我去找了一些老歌(張雨生之類的),確實有表現得比較好一些!可能要測一些跟耳機同年代的音樂會比較合乎其特性(音場,定位等等都會恢復,但很多細節還是都消失了)。
2019/12/16補充:把音量調大,失去的很多細節和暫態反應都會重新出現,然後它對SSRC非常敏感!直接聽Youtube上的48KHz輸出(看你的音效裝置)的話聲音會很糟糕!鼴鼠把Youtube上的影片抓回來,用foobar播放,音質會天差地遠!
然後,跟耳塞式的小米耳機pro比的話,當然還是Sony比較好,鼴鼠對耳塞式真的是滿絕望的....
發現某個AMSR影片:
嗯,不愧是標準監聽耳機...(喂!)
這邊鼴鼠找到一位大陸音樂人(?)談Sony這幾付耳機,果然,他說實話了,真的不怎麼樣XD好吧!這耳機就是不好聽,太貴,不值得買,除非你跟鼴鼠一樣有獵奇的喜好!
奇怪的是...我也找到外國人的介紹,他的評價卻是便宜也滿好聽的,這啥道理?(抓頭)歪國人的耳朵構造跟亞洲人不一樣嗎?
我找了好幾個日本人的介紹,這篇特別有意思!簡單說:它是標準,每個錄音室都有,所以大家都以它為準!而不是特別好聽,而是讓大家有一致的參考標準,不然大家用不同的耳機,結果聽起來都不一樣,這算是比較讓鼴鼠能接受的說法。
2020/5/11補充,使用Mini DSP EARS做的響頻測試:
跟W1000作對比。
跟小米AirDots無線藍芽耳機做比對。
好索尼不買嗎?
文章定位: